江苏丹阳《管氏宗谱》再现人间

    中华管氏网 2012年9月25日 万家姓


在历经近一个世纪风雨沉浮后,我市仅存的一部《管氏宗谱》在开发区东城里村张巷被发现(如图),它不但记录了管氏迁居丹阳的经过,还详细记载了管氏族人的各个分支。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现代史上为民主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丹阳“管氏三杰”在谱上有名。
该谱共22册,线装木刻宣纸本,伦叙堂版本。据了解,《管氏宗谱》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首修,这次发现的是第十四次修订,修于民国十年(1921年)。长期以来,该套宗谱密藏在东城里张巷管氏三十二世孙管德昆家里。由于管德昆的父亲是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其子女成分都很好,所以“文革”中使家谱免去了被抄家焚毁的厄运。管德昆临终前,将谱交给其侄管荣良保管,嘱咐他一定要好好保管,并希望他在适当时倡议续谱。
管荣良不负伯父所望,将家谱精心保存,并通读数遍。15年前,他曾想发起管氏族人将家谱续修下去,但时机尚未成熟。前不久,管荣良请市档案局刻录成光盘。然后,在网上发帖,联系山东高密、浙江龙泉及丹阳各地宗亲。今年3月26日,来自各地的管氏族人在丹阳后巷镇管山村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管氏宗亲会。并将以此《管氏宗谱 》为依据,将族谱续修下去。
据《管氏宗谱 》记载,管山是丹阳管氏的发祥地。管姓源于姬姓。周文王的第三个儿子管叔鲜,出奔至山东成为望族,以管为姓。周穆王时,有庶子被封于管地,其后代亦称为管氏。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理财家管仲,在齐国做了四十年宰相。管氏宗谱记载,北宋初年,一世祖管纯居住在胶东,在当地讲授“孝经”,管纯有二子,长子管奉,次子管材。兄弟二人迁至海州(今连云港市),管奉后又迁到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管奉生有二子:长子师复,次子师常。其中管师复为知名诗人,有“白云集 ”传世。管材亦有二子:长子师仁,次子师礼。
那么,管氏是怎么迁居丹阳的呢?据记载,管师复有二子,长子管昭文在宋天禧年(1017年)到丹阳县任主簿,后任县令,在任十三年。管昭文卸任后,先居丹阳城北门,子孙如邑庠生管大用、郡庠生管鸣豫等,仍居丹阳城内,后迁居县南太平乡管巷(今延陵管巷村)。
管昭文后来想起在做官时,曾到过丹阳东北部一地区,这里“四山环拱,围若翠屏,独缺其南,可通车马。民生其间,不见外事,虽古之盘谷,当不是过”。
管昭文把这里当做是一处世外桃源,从此率部分子孙迁居管山。
千百年来,丹阳管氏后裔繁衍众多,分居东管山、西管山、倪山,吕城、东洋桥、东城里、葛村、岗头、井头、丹阳县城,也有分迁至南京、扬州、金坛、江阴、武进、常州等地,也有因当兵或官任,远迁至广西南丹 、广东惠州等地的。
近代史上,以管文蔚为首的“管氏三杰 ”出生于倪山,距管山仅5里之遥。早在明万历年间,管山管氏二十世管绍政之子管万元从管山移居倪山,第二十八世管政恒寓居金坛大南门,是金坛城有名的大财主,有“管半城 ”之称。管政恒生一子管嘉宾(太学生),在丹阳建山、访仙一带颇有威望,嘉宾生四子,长子茂莆、茂荃(文蔚)、茂瑭(文彬)、茂仓(寒涛)。除了\长子去世较早外,其余三个儿子管文蔚、管文彬、管寒涛都走上革命道路,长期担任要职,被人们称之为“管氏三杰”。这次新发现的《管氏宗谱》即为管文蔚兄弟的祖父管政恒主修。
 


分享按钮>>关于管姓起源
>>丹阳管氏举行了管氏宗亲成立筹备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