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艺瑰宝、国学精华--中华姓氏网考察开封正和官瓷
- 中华房氏网 2012年3月30日 万家姓
瓷艺瑰宝、国学精华
----中华姓氏网(万家姓)考察开封正和官瓷艺术品公司
左起:房恒贵、王振宇、房家平
中华姓氏网报道 2012年3月28日上午,在世房总会(筹)副会长、中国弗光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房家平先生陪同下,中华姓氏网(万家姓)总裁、世房总会(筹)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恒贵先生考察了位于开封的正和北宋官瓷艺术有限公司的展厅、设计与制作车间、烧制窑,并听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振宇先生关于官瓷知识的精彩讲解。
据王振宇大师介绍:北宋官瓷:我国北宋末年(1107-1127年)宋徽宗赵佶在位时,在京师开封自置,窑炉烧造青瓷,专供御用。他总结历代的制瓷文化和技艺,召集天下制瓷艺人,亲自监造。且不惜工本,不计工料,以精湛的技艺,烧造出了精美绝伦的制品---北宋官瓷。使中国的青瓷达到了最高的顶峰。官瓷制品誉冠群芳,雄称宋五大名窑之首。北宋官瓷造型多仿青铜古玉。线条洗练,棱角挺拔,古朴庄重。选料极精,胎骨致密,呈现香灰色。釉质厚如凝脂,釉面萤澈如玉。釉色有粉青、翠青、月下白、炒米黄等,以粉青色为上品。纹片巧姿多变,粼粼如波,自然天成。器口微微泛紫如古铜,足底红褐如赤铁,彼此相互呼应,上无唐瓷之鲜艳,下无明清之俗丽,神完气足地组成了一个完美和谐的艺术风格,典型地代表了宋徽宗的文化思想和美学思想。作为宫廷华贵陈设艺术口的北宋官瓷,令人畅心悦目,爱不释手,其可贵之处在于它既无雕饰以哗众,又无艳彩以媚君,惟以体态造型之美,釉郄纹片之俏,使古今中外官房雅士为之倾倒。
北宋官瓷这种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作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历来专供皇家享用。因其历时短暂,制作技艺高难,产量寡鲜,加之其制作工艺曾失传,故传世作品甚少,倍显珍贵。目前,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传世品,已成为国宝,价值连城。世界著名博物馆、收藏家对此梦寐以求。北宋官瓷,显赫声誉波及当代。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封承接国家恢复北宋官瓷研究项目,成立了以当时的陶瓷技术骨干王振宇----他本人为首的研制组,历经三载,研制成功,于84年6月在开封通过了国家级鉴定。与会的陶瓷专家傅振伦、邓白、冯先铭、叶喆民、李国桢、汪庆正、宋伯胤、郭演仪等32位,一致认可:“仿制品,釉色精美如玉,风格逼真,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收藏的宋官窑传世品相媲美。”
2004年,热爱艺术更酷爱陶瓷艺术的著名企业家、河南省人大代表房四平先生,为了继承和发扬光大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北宋官瓷,着手荟萃人才,组成了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振宇、陶瓷艺术家及陶瓷设计大师,技术精湛的陶瓷艺人等陶瓷精英队伍,成立了开封正和北宋官瓷艺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指定的唯一一家北宋官瓷复仿基地、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宋官瓷烧造传承单位。公司位于河南古老开封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5亩,生产车间3000多平米,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拥有先进的陶瓷生产线,公司以生产高仿北宋官瓷为主,拥有人工制胚、注浆制胚、机械制胚三大类,近百余个品种,等级年产量可达到5000件。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陶瓷艺术大师3人,陶瓷设计大师2人,技术精湛的陶瓷艺人20余人。在北宋官瓷探索研究及制作上,公司采用当今一流先进技术,一直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并取得可喜的成果,荣获国家级多项金奖。
房恒贵先生饶有兴味地听取了王振宇大师对官瓷历史、工艺与掌故的介绍,他对正和官瓷所设计、制作、窑烧的官瓷制品赞不绝口,表示中华姓氏网(万家姓)本身就在从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工作,后期将大力介入官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事业。
百度“官瓷”简介
我国享有"世界瓷国"之美称。在琳琅眩目的中国瓷器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朴人眉于,被视为瑰宝。 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官瓷,指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宋时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明清景德镇官窑,近代常以帝王年号分别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等。明清官窑亦称“御窑”,官窑以外窑场,称“民窑”。官瓷代表着中国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最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
北宋官瓷是宋徽宗引入汝窑及开封东窑等窑口制作精华创制的青瓷巅峰之作。作为国仪之用,北宋官瓷造型古朴、典雅,釉质淳厚、匀润,釉色温润如玉,纹片如宝石冰裂,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色如铁,其清籁幽韵、趣雅拨俗的艺术风格和追求,是其他瓷种所望尘莫及的。同时,北宋官瓷作为一种尊贵和权势的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其出身皇室,只供朝廷专用,于一般百姓来说,实乃不敢想象的难求之物,故北宋官瓷向有“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说,足见北宋官瓷之稀有罕见。
工艺特色
宋代官瓷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 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上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这件官窑圆洗是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同时,借助于烧成后期的二次氧化作用,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历史传承
北宋官窑历时短暂,毁于金兵攻陷开封的1125年,北宋官瓷烧制技艺随之失传千年。虽历代王朝对北宋官瓷均有仿烧,但基本未闻有杰作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全国各地的瓷器艺术复兴,北宋官窑也开始了恢复之路。
1980年,国家有关部门划拨130万元巨额专项资金用于北宋官瓷国家级烧制工艺的恢复,这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恢复一个瓷种投入资金最多也最为重视的陶瓷种类科研项目。
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开封北宋官瓷研究所科技人员无数次的攻关研制下,仿北宋官瓷国家级烧制技艺终得以恢复,“可与宋官窑传世品媲美”,这是国家级鉴定会上专家们对其烧制作品的认可。
官瓷“四绝”
宋徽宗皇帝在艺术上造诣颇深,在他们的指挥下,官瓷的工艺大师承汝窑之精华,将登峰造极的汝瓷制作技术和高洁完美的艺术风格冶之一炉,使官瓷脱颖而出,跻身五大名窑之首。
北宋官瓷造型古朴庄重,釉色润美如玉,纹片粼粼如波,清籁幽韵,趣致拔俗,令人畅心悦目,爱不释手。其特点可谓"四绝":一曰造型古朴,多仿商、周、乍看无惊人之处,细看有勃勃生机。二曰釉色润美,无图案,少纹饰,疏淡典雅。三曰釉面纹片因受热差异形成,耀青流翠的釉面上有冰裂似纹片。纹色多微黄称"金丝",有暗红称"鳝血"者为上品。四曰紫口铁足,器口釉薄处微露胎色而泛紫,胎足无釉处呈铁红或铁褐色,为行家津津乐道。
分享按钮>>莫氏庄园
>>贵州江夏黄氏研究会清明祭祖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