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氏部分地区(支派)源流考-广东广西西重庆四川

    中华房氏网 2012年11月3日 转明毓


广东省惠来、普宁再兴公派
(房耿元、房班等提供)

始祖:房万宝
祖籍:广东大埔银江
世系:万宝—大才—浴藤—鼎裔—再兴
迁(支)祖:房再兴
居住地:广东普宁、惠来、东莞、深圳等地
堂号:燕翼堂(燕诒堂)、万留堂、仁德堂
辈分:
普宁:(13世开始)维日一宗,振启尊崇,伯仲济美,淑桂齐隆,万招千睦,次第宜同 。
惠来:(13世开始)维日一宗,振启尊崇,伯仲济美,淑桂齐隆,千招万睦,次第宜同 。
东莞迁英德:日嗣敬而能绍大振家声人文蔚起远近扬名。
概述:明朝永乐元年(1403),成祖朱棣定鼎北京,房宽公因辅助有功,被封思恩武侯。房宽公长子房万宝公于明朝南迁福建省汀洲府宁化县石壁村,后移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银江镇。房万宝曾孙房鼎裔生8子:长子房再兴于明正统年间(1435—1449)从大埔移迁广东省潮洲府潮阳县隆井都下灶寮地(今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东陇镇华房村)。
移居路线:广东梅州大埔银江→广东惠来华房→广东普宁大坪。
普宁大坪,房氏总人口:约17000人,聚居大坪、流沙等镇。总祠位于普宁船埔镇。
惠来有5000余人,聚居东陇、神泉、隆江等镇。
此外,原系潮汕地区的陆丰甲子等镇有1000多人。
再兴公有三子:怀远、观养、德丰。
长子房怀远,随父于明弘治15年(公元1502年)移居海丰县大坪镇多横村(今普宁市大坪镇)。怀远公生三子:长子汝长,子孙居甲湖、粘田、牛皮坑、新竹,派下约8000人。次子汝义,子孙居黄竹坑,派下约1000人。三子汝春,子孙居善德、埔心、新竹横岭、桥头,派下约8000 人。
次子房观养,顺母守祧华房村,裔分:神泉、澳角、排埔、惠城、葵潭、陆丰、甲子、房厝乡、广州、汕头、惠州、东莞、深圳、香港、台湾等地,观养公后裔,居住在惠来华房村1000多人,排埔村600多人,英内四村200余人,沃角村300余人,神泉镇300多人。
三子德丰公,移居宝安县沙头角界外,有的后裔分居在深圳市观澜镇、东莞市樟木头,惠东县、惠阳县、博罗县、韶关等地,派下有15000余人。


广东东莞凤岗房氏
(房玉宽、房木盛、房今昌提供)

始祖:房万宝
祖籍:广东大埔
世系:万宝-大贵-弘庆-友于-云峰-善裕-殷肇-清塘-九我
迁(支)祖:房九我(满郎)
居住地:广东东莞凤岗镇排沙围村
堂号:清河堂
辈分:(以万宝公为第1世,从11世起):斯传润玉协璘益清亨宏昌业世荣华富贵牡丹花。
概述:始祖世居潮州府银溪,大清初定,九世祖九我公后移开嘉应州,又迁东莞县七都排沙围,而世居焉。
东莞凤岗一支(含深圳观澜),现有房姓人,大约二千人左右。


广东化州笪桥房氏
(房小保提供)

始祖:
祖籍:福建省福州府浦田县
世系:
迁(支)祖:房安简
居住地::化州笪桥朱砂大汉村、桃胡村、黄林村
堂号:滑石堂
辈分:维山庭,世日子嘉,万应成东,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概述:化州房氏,始祖讳安简,原配余氏,(时间无法考察,按谱可考察约为公元1500年左右),始祖妣余氏祖婆,於福建省福州府浦田县带二子维宗维祖兄南下,途经南雄珠矶巷,一路逃避,当时流行鼠疫,南下到位于广东省高州府石龙(今化州市)笪桥镇旺林村。
维祖在旺林开基、维宗在良垌镇香木径村开基,后分为二支。
分支过程:旺林村—>大汉村/桃胡村—>北海钦州等(主要为茂名地区包含吴川)
香木径村—>火烧山村/禾仓村/遂溪/湛江海南地区
湛江、阳江几支均为茂名化州笪桥镇旺林村一支迁出,并有少数迁致广西北流、钦州等地。
分布及人口情况:
廉江市良垌镇香木径村约600人;
廉江市良垌镇火烧山村 约 300 人;
廉江市新华镇禾仓村 约 100 人;
遂城镇横岭村委会屋仔洋村 约800人;
云浮、新兴、郁南一带,皆为客家,约600人;
茂港区约400人;化州市笪桥镇旺林村(分大村、小村约800人)
笪桥镇珠砂大汉村 约350人;
笪桥镇珠砂桃胡村 约600人。


广东连南八排瑶族房氏
(房卫民提供)

始祖:房十四公大王
祖籍:安徽淮南
世系:房十四公大王(拜请淮南门下祖师主)——房十五公大王(拜请淮南门下祖师主)——法进六公大王(岭南门下本师爷)——法传四郎【火山佳(佛山街)】——法印五郎(英德水)——法嫩六郎【阳限底(阳山县)】——法章七郎(连州渡马坪)——法周八郎(连州渡马坪)——法能九郎(道州)——法银十郎(道州)——法仙十一郎(大雾山)——法成九郎(连州)
迁(支)祖:房法成九郎
居住地:连南小三江镇福田村
堂号:清河堂
辈分:测进东修财,永世兴起来。
概述:广东连南八排瑶族房姓,于公元960年入粤,至1985年已传41代,连南小三江镇福田村房姓,1953年经省民委识别确认属八排瑶支系。相传他们原共有三兄弟,到广东后先居住连南白茫,后三兄弟各奔前程,长兄去怀集,二兄去瑶山,三弟又转湖南。长兄之子从怀集迁到本县小三江田心寨对面的沙坝寨。民国24年(1935年),因洪水冲垮住房,又搬到福田村居住,至今已发展到11代。小三江镇房姓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已与当地壮族、汉族无异。连南共有少数民族7万,其中房姓2.8万。
连南八排瑶族房氏,是居住于粤北山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房族,她有着优秀的房族传统文化。 远古房氏祖先,淮南十一世法名房十四公大王。至法成九郎,于南北朝宋戊戍年(即南北朝宋大明二年,公元四百五十八年)从淮南迁徙岭南。跋山涉水,经过艰难险阻,到达连州高良洞定居。八世法名法法福六郎,再迁入旺埂(现在三江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城所在地)。旺埂十二世法名房君法应七郎,至房君法今四郎,其後子孙到油岭。十六世房君法才三郎,至海、佑、满公,又到军寮。五世法名,大掌三世法名,香坪(大坪脚)。十二世法名,迁徙八排各地,开创梯田,造林种果,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千百年来建立良好家园,生生世世繁衍子孙後裔,祖先是功德无量,永远可歌可泣,不忘宗祖恩德。
《房氏年命书》是当今唯一一本口语式家谱,其记载瑶族房氏先祖南北朝时自安徽淮南迁出,始祖系“ 清河堂下·淮南祖师”房法成九郎。《房氏年命书》以佑公支系香坪镇大坪脚房朗界堂公收藏本,《房氏年命记古传》是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十一日订,抄明宣德五年庚戌年,抄古本房猫黑房支系年命书,房法贵(先清)支系自一世祖房君法成九郎至房法田是五十六世,记载分明。
满公支系大坪镇它弟根寨房高潮沙二公年命书,自一世祖至房一哥五十八世。白石岭南东房法桥(志通)元命书,自一世祖至法田五十六世记载分明。
宋庆历三年(一零四三年),桂阳监变瑶内冠,房承映,承泰,文运为峒主(《宋史,变夷列传》卷四九三)
房氏油岭遭难记,是元朝统癸酉年十月二十六日,房氏兄弟都来齐商量做大堂法事。 房十海公、佑公,满公。同治十年(六二三年)八月三日,房界里法高远公二十三郎,抄明正德癸未(酉)年(一五三年)立记,抄房十海公,佑公,满公。歌堂书,是八排房氏子孙、各村寨,专立庙堂,为三个公(海公、佑公、满公)《耍歌堂》祭祖,不忘祖德。
一世迁祖房君法成九郎,年命丙辰年(东晋义熙十二年,即公元四一六年)五月初一日午时生。戊戌年(南朝宋大明二年,即公元四五八年)于连州高良洞(现在三江建南瑶族自治县城所在地)定居住。八世法名洪福六郎,再迁人涡水旺洞居住,十二世法名(法应七郎至法今四郎),罗隐破落旺埂寨【见第二部分(八)原文】,油岭十六世法名(法郎才三郎至佑公),房氏油岭遭难记【见第二部分(一零)原文】。
海公生一子房十五公,分住南岗排,後裔分三排,大坪(火烧排),涡水.金坑,香坪,磐石。
佑公生二子,一子法灵九郎,二子房小二郎。一子分住军寮排,大坪,连州东坡,龙坪,大掌,香坪(大坪脚),龙水,坪冲,大路塘,金坑,白芒洞,上洞,华兴,甲界。
二子房小二郎,居住坑刀村,後来住大坪,军寮排,沙田,华兴,南岗。
满公生一子房小八郎,分住大坪,金坑,南岗排,三排,香坪上下茅田村,涡水,良东,黄瓜冲,瑶龙、磐石,九寨,华兴。
军寮五世法名(注佑公房)法灵九郎至法佐四郎,因沙罗五尔焚军寮排,见第三部分原文。大掌三世法名(法宝四郎至法兴八郎)堪与家破落大掌,见第三部份(十八)原文;被分散羊公岐,生寮,道登,大坪脚,大坪,金坑,塘冲。红星,新寨,老寮。
大坪脚住房猫黑房十二世年命书法名支系(房第二郎至房法田)
房、郑两亲家迁徙记,见北三部分(二十)原文。到法成九郎始祖,定居住于连州高良洞,八世法名,再迁入涡水旺埂,其後子孙到油岭,军寮,大掌,大坪,大坪脚等,至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十一日(一九四六年),已传至五十四世,至一九九四年传至五十六世。
广东东莞市篁村区房氏
( 提供)

始祖:房玄龄
祖籍:山东定陶
世系:
迁(支)祖:房(朝奉)
居住地:广东东莞市篁村区胜和联益村(旧称房屋村)
堂号:
辈分:
概述:东莞市篁村区胜和联益村(旧称房屋村), 1000多人。其先代世居山东定陶,唐房玄龄之后,宋代中叶,有房氏之朝奉公者,宦于南雄,后游东莞,家于篁村(今东莞篁村) (明陈琏《琴轩集·房氏族谱序》,明吾庆善《房氏族谱序》)。一说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从山东济南迁入,曾建有房氏宗祠。
另外,东莞凤岗镇凤岗镇三联乡排沙围村房姓人约有一千余人,于明代迁入;深圳市观兰街道办事处樟坑径村房姓人也由此传入。
注:朝奉,宋代有“朝奉郎”、“朝奉大夫”等官名,因以“朝奉”尊称士人。


  20.广西房姓源流考
广西全州房氏
(房荣华提供)

始祖:
祖籍:湖南永州杏花村
世系:
迁(支)祖:
居住地:广西全州县绍水、才湾
堂号:四龙堂
辈分:书千明文、广廷可良、久世立志,建仕光翔,维天耀祖,必赐荣昌
概述:广西全州县绍水、才湾一支,堂号:四龙堂,明永年间,从湖南永州杏花村迁于全州。

广西桂林市临桂县房氏
(房家彦提供)

始祖:
祖籍:山东清河郡东武城
世系:
迁(支)祖:房文丰、房岳现
居住地:
堂号:清河堂
辈分:文种钱雁善登龄恒宏起玉炳燕兆家丞肇启天承继成鹏世泽增
概述: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大銮尾村房氏,堂号:清河堂。始祖:文丰、岳现公。相传,先祖是山东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于明朝正德年间,落户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大銮尾村。

 

  21.海南房姓源流考 [\9WqHs
  22.重庆房姓源流考 d2H&@80
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龙王村房氏
(房召云房别超 提供)

始祖:房万宝
祖籍:广东大埔
世系:万宝——大贵——弘庆——邑康——法开——旺——胜——宁——祯——梅岗——仰梅——奇吉——廷梧——粤昌、粤敏
迁(支)祖:房粤昌、房粤敏
居住地: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龙王村3组。
堂号:清河堂
辈分:......梅,仰奇廷粤永,孟世标名芳,俊秀乘时发,贤豪应运昌,家修敦字道,殿选庆忠良,礼乐宏宗器,诗书启国光。
概述:该支从广东大埔梅窝迁出,属于广东梅州大埔万宝公长子大贵公一系。大贵公后裔十二世廷梧公次子粤昌、四子粤敏迁居四川万县(今为重庆万州)。该支与四川万源市房氏是同一支派,与重庆梁平县、江西峨县、江西铁寮嘴、湖广湘潭县、湖南酃县天渺坪、四川绵竹县北里五甲、四川中江县大南街及大东街、四川潼州府锁线沟(今三台县古井镇新建乡)、四川剑州府抬灵庙、广东惠州府博罗县黄麻碑墟等地房姓支派均有关联。据重庆万州《房氏族谱》记载,相关支系迁徙情况如下:
13世廷贤公子曰安,迁潮州府。
廷任公次子曰湖,移湖广。
廷任公三子曰琏,移湖广。
14世曰云公子永兰、永凤二人移江西峨县。
曰彩公子永联、永根二人移湖广湘潭县。
15世永明子燕廷移江西铁寮嘴。
永佩公五子衡杜,移湖南酃县天渺坪。
永杰公子仕辉、仕宦、仕耀俱在四川梁山县。
永章公子孟魁、孟广、孟彬俱在四川梁山县。
永文公三子孟才,移四川绵竹县北里五甲,地名拱星场。
永集公次子孟华移四川中江县大南街,银匠。
永茂公子孟兆、孟光、孟达、孟通四人,移四川潼州府锁线沟。
永隆公三子孟云,移四川剑州府抬灵庙。
永宣公次子观元,移四川绵竹县。
永发公子华盛、华锦、华炳三人俱移惠州府博罗县黄麻碑墟。
永珍公次子振常,移四川中江县东门内。
永凤公子华明、华东、华英、华俊四人俱移惠州府博罗县黄麻碑墟。
17世世朝公子标富、标贵移太平县,地名庙坡。
按:四川、重庆,原本一家,老谱多是一并记为四川。因此,在引用时,两地多有交叉。四川梁山县,又名梁平县,今属重庆市。四川太平县,即达州太平县,就是今天四川万源市的前身。


  23.四川房姓源流考
四川中江房氏文长公派(房明毓提供)

始祖:房万宝
祖籍:广东大埔
世系:万宝—大才(二房)—浴藤—鼎裔—奕昌—敦素—金鸾—祖隆—万质—君政—希玉—仕攀—德尚—日兰—文长
迁(支)祖:房文长
居住地:回龙镇的临津、南华镇的新坪、兴隆镇的兴安、太平乡等地。
堂号:清河堂
辈分: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概述:十二世德尚公是少始祖大才公后裔六世金銮公传至十一世仕攀三子。德尚公长子日兰、四子日芳迁中江。
十三世日兰公及长子文长、次子文远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迁徙中江,先是佃居中江东路通济桥坟塆戴姓业。后在中江雷神庙开基立业,耕耘力作,勤俭起家。文远公早逝,文长公独撑家业,发迹后,置业四处(雷神庙、岩鹰山、祝家庙、太平场),购田土千余亩,建院落七、八处,房屋数百间。文长公被后人奉为本支入川始祖,建祠于雷神庙,历年春秋祭祀。现已传至第25世,现有裔孙约1300余人,分居回龙镇的临津、南华镇的新坪、兴隆镇的兴安、太平乡等地。
回龙镇栀子湾村,原为临津(临江)乡三村五、六社,老地名雷神庙,是十四世文长公的开基立业之处,本支宗祠所在地,有三个大院子原来全是房姓,文长公后裔三大房均有,其中,新房子为三房十七世纶先公后裔。该地加上散居周边乡镇、村社的,大约共有500余人。
悦来镇碧池寺村三社,有房姓,为十四世文长公大房后裔,大约有20余人。
南华镇苏坝村,原为新坪乡六村四社、七村四社,老地名岩鹰山苏家坝,为十四世文长公大房、二房后裔,约有350余人。
兴隆镇的兴安二村六社,老地名祝家庙,是文长公三房十七世经先公后裔,约有250多人。
太平乡七村十三社,老地名太平场,曾名白象乡。该地房姓全为文长公大房十七世昌先(映煃)公后裔,约有200多人(含外迁清河乡后裔)。


四川中江房氏文谦公派
(房明毓提供)

始祖:房万宝
祖籍:广东大埔
世系:万宝—大才(二房)—浴藤—鼎裔—奕昌—敦素—金鸾—祖隆—万质—君政—希珍—仕允—德竣—日旦—文谦
迁(支)祖:房文谦
居住地:中江县子金(三合)、白象沟(属太和)、孔家沟(属杰兴)。
堂号:清河堂
辈分:希仕德日文元永先开贤登明熙......(不全)
概述:中江文谦公派,是十二世德竣(顶峰)公、十三世日旦公后裔。十四世文谦公以及四个儿子遂元、通元、道元、迪元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迁中江白象沟(属太和)、孔家沟(属杰兴)。十五世遂元生五子:永松、永楠、永樟、永梁、永栋。通元生一子告桔。道元生三子:永棕、永机、永彬。迪元生四子:永杨、永棠、永相、永样。
永太子金(三合)也有其裔孙。据房喻惠留言说,老家是中江永太,属十四世祖文谦公这支的。文谦公的四子迪元,迪元的次子永棠,永棠的六子兆先,兆先的长子开山,开山子进贤,进贤的长子登品是其祖父。

四川中江房氏德用公派
(房玉宽、房诚、房明毓提供)

始祖:房万宝
祖籍:广东大埔
世系:万宝-大才(二房)—浴藤—鼎裔-奕昌-敦素-金丽-祖瀚(成临)-万礼-君捷-希朋-仕腾-德用
迁(支)祖:房德用
居住地:中江县城、北山、通济、集兴、西山、兴隆、兴安等地
堂号:清河堂
辈分:德日文元成,选开运鼎明,光华昭盛景,富贵耀朝廷。
概述:十二世德用公,为少始祖大才公六世金丽公后裔、十一世飞河公次子。德用公及长子日见、次子日裕、三子日端,四子日厚,五子日友,六子日果,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迁中江,后裔分居县城、北山、通济、集兴、西山、兴隆、兴安等地,后裔大约有3200余人。
德用公后裔,原居中江县城的,现在情况不明,无可考证。
北门外原中江师校处,原属于北山乡,有一个院子房姓人,大约100多人,为“万宝-大才(二房)—浴藤—鼎裔-奕昌-敦素-金丽-祖瀚(成临)-万礼-君捷-希朋-仕腾-德用-日裕-文新-英元-成璻-通选”一系。
日裕公16岁上川贸易,30岁回粤娶妻,旋即落业中江,因经商贸易发迹,家财万贯,买田地千余亩,北街买店铺一间。后裔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岁修曾在北门外(原中江师校处)建日裕公祠。该地现已拆迁建街,成为城区。
通济镇雪莲村8社,老地名柏树林,为日裕公后裔,有20多户,大约100多人。
南华镇集兴二村、三村,老地名老高桥,为日裕公后裔,有九个院子多为房姓,大约有1650人。
南华镇西山五村,老地名五块碑,为日裕公后裔,有六个院子房姓人,大约有650人。
集凤镇二村,为日裕公后裔,大约250人。
兴隆镇八村十社,是十三世日裕公后裔,含外迁成都市、新都、广汉等地,大约有400多人。
兴隆镇兴安二村五社,老地名祝家庙,十三世日见公子文松公后裔,大约有300多人。
兴隆镇兴安二村三社,老地名祝家庙,十三世日见公子文根公后裔。大约有200多人。
太平乡三村、十一村及清河乡七村、五村,为日见公后裔,大约共有100多人。
继光镇二村,为日见公后裔,大约有数十人。

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房氏
(房毓德、房清碧提供)

始祖:房万宝
祖籍:广东大埔
世系:万宝—大才(二房)—浴藤—鼎裔—奕昌—敦素—金鸾—祖隆—万质—君政—希玉—仕攀—德尚—日财
迁(支)祖:房日财
居住地:绵阳涪城区新皂乡皂角铺村、永兴乡三村、普明乡房家祠村
堂号:清河堂
辈分: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概述:十二世德尚公五子:日财、日标、日昌、日义、日在于清乾隆年间迁居绵阳皂角乡(今绵阳涪城区)。
绵阳涪城区房氏,与中江十三世日兰公及其子十四世文长公裔同属十二世德尚公派,现只知十三世日财公后裔,大约有600余人,分居于绵阳市的永兴、普明、新皂等地。德尚公、妣以及次子日财公坟墓均在此地。
绵阳涪城区新皂乡皂角铺村,有房姓300余人。
绵阳涪城区永兴乡三村,有房姓100余人。
绵阳涪城区普明乡房家祠村,有房姓200余人。


四川达州市万源县房氏
(房秀德、房胜府提供)

始祖:房万宝
祖籍:广东大埔
世系:万宝—大贵—弘庆—邑康—法开—旺—胜—宁—祯—梅岗—仰梅—奇吉—廷相/廷梧.......
迁(支)祖:房标富、房标贵
居住地:万源市大竹镇一村五组、庙坡乡五村
堂号:清河堂
辈分:......梅,仰奇廷粤永,孟世标名芳,俊秀乘时发,贤豪应运昌,家修敦字道,殿选庆忠良,礼乐宏宗器,诗书启国光。
概述:四川万源市,原为太平县。据重庆万州《房氏族谱》记载:该支从广东大埔梅窝迁出,属于广东梅州大埔万宝公长子大贵公一系。 17世世朝公子标富、标贵,移四川太平县(今达州万源市),与重庆万州、重庆梁平县、江西峨县、江西铁寮嘴、湖广湘潭县、湖南酃县天渺坪、四川绵竹县北里五甲、四川中江县大南街及大东街、四川潼州府锁线沟(今三台县古井镇新建乡)、四川剑州府抬灵庙、广东惠州府博罗县黄麻碑墟等地房姓支派均有关联。
万源市大竹镇一村五组(小地名杉树坪),有房姓,大约80余人。
万源市庙坡乡五村,老地名庙坡,有房姓,大约40余人。
以上两处与重庆市万安区长岭镇龙王村房姓人是同一支系。

四川达州市大竹县房氏
(房勇提供)

始祖:
祖籍:湖南永州零凌
世系:
迁(支)祖:房伯肋
居住地:大竹县长乐乡
堂号:
辈分:伯彦泽延(?)志登国希(?)正学文礼世代永荣昌。又谱诗云:排辈为继祖 国强家佑兴 开正学文礼 世代永云昌
概述:大竹县房氏,始祖:房伯肋。祖籍:湖南永州,鼻祖籍原系江西,因湖广永州府隐匿大将陈友谅。杨平章奉旨削洗,房伯肋领正军一名镇守柳州,后被安插屯田,该田五十一亩八分,坐落永州府零凌县福田乡。房伯肋生三子:彦雄、彦桢、彦祥。
该支后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季春月,奉旨开垦,由楚来蜀,安插在大竹县长乐乡,地名清水区。


四川广安市房氏
(房天和、房天春等提供)

始祖:房大学
祖籍:湖南永州
世系:一世祖大学公,二世祖忠阳公、三世祖国相公
迁(支)祖:房国相
居住地:广安区大龙、彭家乡、协兴、悦来、井溪、花桥镇,岳池县、华蓥市等地。
堂号:
辈分:国仕有三永,奇德万代昌,天开景运,肇啓人文,礼义世守,继术相承,品贵中正,学重清纯,功成名立,光显胜明。
概述:四川广安房氏,祖籍湖南永州,一世祖大学公,二世祖忠阳公。广安迁祖为三世国相公。国相公于康熙三十六年(即公元1697年)从湖南永州府宁远县东乡一督村迁徙四川广安姚坪里(今汪家山)落业。
支脉分为“三大房”,即:
长房,仕卿,主要分布在吴家坝原泰山乡,现大龙乡;
二房,仕桀,主要分布在滑滩桥、天井沟一带,现彭家乡;
三房,仕超,在姚坪里,现在协兴镇。
国相公裔孙,现分居广安区大龙、彭家乡、协兴、悦来、井溪、花桥镇,岳池县、华蓥市等地。其中,大龙及周边1600余人,彭家及周边1700余人,协兴及周边1600余人,悦来、井溪、花桥、岳池约700人。外迁重庆约80人、成都约60人,其他省市约200余人。共计大约6000余人。


  25.云南房姓源流考
云南元江房氏
(房星辉提供)


始祖:
祖籍:湖北黄州府麻城
世系:
迁(支)祖:房能
居住地:云南元江小羊街(石屏)
堂号:
辈分:(13-20世)起致进魁松辉雨润
概述:云南元江小羊街房氏,原籍荆楚湖北黄州府麻城县高埂脚下,明洪武之初,入滇始祖(一世)房能公随沐英(朱元璋养子)国公征南至滇,星置石屏富家营,开基立业,繁衍后裔。十三世祖起云公,为谋求生活,身挑油壶,跋山涉水,来到云南元江小羊街,见此山清水秀,俗尚勤俭遂家,栽茶种棉,雖家道拮据,得善助而获小康,成为我脉房氏奠基玄祖。现已传至二十多世,裔孙分布云南元江、石屏、墨江、芒市、玉溪、昆明等地。


云南保山房氏
(房家维提供)


始祖:
祖籍:江南
世系:
迁(支)祖:
居住地:云南保山房家屯
堂号:
辈分:第十四代起:世、印、从、德、永(立)、再(星)、玉
概述:保山汉庄房家屯,祖籍江南,于洪武年间(一三八九年左右)随军入永昌,落业房家屯,因无碑文可依,详情不得而知,据说辛酉年间,因天遇大旱,弟兄各走他方,如施甸小官市等地。至今施甸小官市,龙陵勐冒一带的房姓均从房家屯迁去。洪武至今,已六百一十八年,按推算,不应少于二十代,但之前无可稽考,仅从第十四代记之。

 

云南潞西市江东房氏
(房家维提供)

始祖:
祖籍:清河郡
世系:
迁(支)祖:房基
居住地:云南德宏州潞西市江东红米厂
堂号:
辈分: 14世后:基尔泉庆廷有得正家以……
后代男字派:祥(成)朝学东延,成林启开先,有泽恩积财,荣富应发全。

后代女字派:香凤玉兰英,菊顺焕芬仙,秀梅莲玲丽,娟蕊如舒蓉。
概述:潞西市江东房氏,原籍商音清河郡。尝闻水出于山,万脉必有其源,木生于土,千枝必归于根,故为一本之亲必须同祖之脉。吾家系系已远谱谍已湮。不能叙述先宗。吾祖尧之子丹朱不肖,赐封于齐,住居湖北黄州府。传至唐朝太宗赐封房玄龄祖在朝辅佐为丞相翰林大学士之职。后移至湖广麻城县高垓第三家,鸿袍祖赐封二十四家摆马都司之总。为因滇南临安时逢变乱,吾鸿袍祖奉委征讨,克服贼匪,安住石屏,习学为生。清白传家,传至十七世庆春祖。为因地方时遭疫疾,人人惊恐,少壮各逃四方。习术(行医)游于迤西。清朝道光十六年(公元一八三六年)鸦片当世。游至江东红米场习术为生,至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五○年)八月初六日安居娶室,至于二十一年八月十五日沾皇天之眷佑,宗祖之遗德,嗣续长子名奎字辉廷,于二十三年又七月二十五日嗣续次子名璧字耀廷,辅持成人栽培室家人文蔚起,子孙蕃昌倘后世不同居一处,恐安失先祖之遗言。璧闻父之遗言粗叙祖籍,后孙明学者可以叙述。(引自《族谱·序》)


云南省龙陵县房氏
(房家维提供)

始祖:
祖籍:江南
世系:
迁(支)祖:房锡三
居住地:云南省龙陵县龙新乡勐冒村徐家寨
堂号:
辈分:处鼎国玉联贵紫金文得正家忠……
概述:云南省龙陵县龙新乡勐冒村徐家寨房氏,大约有150人,从小官市来。迁祖,字锡三,原系江南人氏,于洪武时(公元一三八二年左右)随军入永昌衙中办事,退伍落业房家屯,而后乃移居官市,于今十有余矣。其先世来历碑文残碣,难以稽考,姑自高曾而下略记之。


  24.贵州房姓源流考
贵州威宁房氏
(房和书提供)

始祖:
祖籍:南京应天府
世系:
迁(支)祖:房起
居住地:贵州威宁(古地名位乌撒卫)
堂号:
辈分:二前十代:世大文正开应发连和升 光荣成绍美 照明永著清。新编四十代:国泰天兴顺 林泽保安昌 金贵朝东海 乾坤万启详 贤良家礼志 显定德华章 宏鹏宪阳广 庆宗盛福春。


概述:贵州威宁一支家谱简介,原籍南京应天府,其祖不知何名,由仕官而历山东,晚年迁居柳树巷,其后贸易经商住滇,属郭魁,经营起家,广置田园,楼房瓦屋数层,生育三子。长子房全,次子房起,三子房谟。房全居住昭通郭魁,房起由威宁上关顶后搬郭魁,后居金钟大红岩。房谟迁到宣威倘塘发红底。当年兵荒马乱,总谱遗失,有数代未立排行,只能照录。从仕官编为第一代,本支谱系是次房,由大红岩繁衍四方,从次子房起(启)起支记起为第二代,按排行照此类推,第三代有佐之子世聪之后列为:世大文正开应发连和升 光荣成绍美 照明永著清。此二十代是前档,2009年10月,房氏谱委会研讨后,新编四十代:国泰天兴顺林泽保安昌 金贵朝东海 乾坤万启详 贤良家礼志 显定德华章 宏鹏宪阳广 庆宗盛福春。

 

贵州省安顺市织金房氏
(房能兴提供)

始祖:
祖籍:湖南湘乡
世系:
迁(支)祖:房世杰
居住地:贵州省安顺市织金
堂号:
辈分:天真灵从秀,人世百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枝,学传忠信厚,修文德泽池(音)。
概述:贵州省安顺市织金房氏,10代前由湘湘乡入黔, 有400年左右历史,始祖房世杰,由湖南湘乡大石板(当时地名)入迁贵州(做生意或者战乱)。时间大概为明末清初。据说当时始祖挑着两个儿子百亨、百元来到贵州织金猫场定居。始祖妣熊氏未来贵州,去世于湖南湘乡。始祖墓在贵州猫场镇喜鹊窝,有碑记。目前由始祖发展而来的贵州房氏现在主要居住于贵州织金猫场一带、普定猴场、大方。普定支为百亨之后,织金及大方支为百元之后。百亨及百元之墓与始祖墓在一起。由于火灾,谱书被毁。

 

  26.西藏房姓源流考


  27.陕西房姓源流考

陕西山阳房氏
(房国君提供)

始祖:
祖籍:湖北枣阳黄岗
世系:
迁(支)祖:房朝
居住地:陕西山阳
堂号:
辈分:朝维学正添兴顺
概述:陕西山阳房姓,祖籍湖北枣阳黄岗,始祖房朝,清乾隆年间移居陕西山阳。


陕西商洛房氏
(房红卫、房宏伟提供)

始祖:
祖籍:
世系:
迁(支)祖:房仕固
居住地:陕西商洛市金陵寺房店村
堂号:清河堂
辈分:惠居永 崇文殿增立 本固安定茂 光荣向正高。后续10辈:生栋启振军,延续继万春。
概述:房店子村位于商州区金陵寺镇东部,坐落于土地岭西侧,北与下竹园村相邻,西和闫村相接,南临金陵寺河。房姓先祖于公元1644年由临潼鱼池湾迁商居此,90%以上村民都姓房,。
  房店子村原名周店子,住周姓、姜姓人家,而且姜姓居此早于周姓。周姓后人不务正业,横行乡里,积恶甚广,或者被仇家所害,或者自寻绝路,解放后遂无一人。姜姓人家于解放前迁到关中某处住家。周姓、姜姓的房屋土地陆续落入房姓人之手,这样周店子便更名房店子。房姓后人在村中修建了一座房氏祠堂,该祠堂上殿三间,前殿六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均系青砖筒瓦,五脊六兽,格子门,八扇雕窗。殿内墙上塑有壁画,暖官楼两边悬挂木雕楹联“香禋烛影万代辉煌,春露秋霜千载发祥”。前殿大门上方悬挂“房氏宗祠”牌匾。大门两边悬木雕楹联“祥发临潼祖宗德范垂训百世,庆衍商州嗣续承祧禋祀万年”。
  房店子房氏始祖即房仕固的祖父曾做过县令,故人称“官二爷”。官二爷生有三子,仕固的父亲系其二子,长子迁居河南,三子在秦岭山林被虎吞食。仕固弟兄四人,他排行老二,老四早亡,老大和老三均无名可考。仕固兄弟三人分家时,传说“长门碾,二门磨,三门分了个石碓窝”。仕固生有三子,长子居栋,次子有栋,三子会栋。分家后仕固父子用余粮和粜粮所得的钱放高利贷,经过几年积累,购买骡马三十多匹,将商州的土杂货外运关中销售,将四川的卷烟、黄表和西安、渭南的食盐、棉花、土布、染料等驮回商州批发零售,同时开设账铺,生意红火。这样他开始购置本村周姓、姜姓的土地和下竹园李姓的土地,以及杨斜、松云寺、麻池河、郭湾、黑山一带的土地和街房,把土地租给佃户耕种,街房则用于做生意。传说有佃户二百多户耕种他家土地,收成按三七开成,佃户占七,主家占三,积年累月,钱粮丰盈,房家成为上秦川有名的富户,道光年间自号“仁义堂”并开始发行银票,流通于陕西、山西、甘肃的有关府县,这时生意店铺达到六十多间。仕固长子居栋扩大生意途径,开设酒坊、染坊、纸坊、炮坊,还占有其弟有栋一份产业(有栋无嗣),生意兴隆。清代乾隆年间,居栋儿子房永聪将家中存粮一百五十担交官府赈灾,县官为表彰其义举,赐匾书“齿德兼荣”。这个举动在方圆几十里一时成为美谈,“仁义堂”的名气越传越远,直到清末“仁义堂”衰落。
  仕固之孙各立门派,有三门会栋孙房崇远立“永盛裕”,会栋第二子永仓立“鼎盛裕”,会栋三子永高立“丰盛裕”,长门居栋之孙房崇典立“仁智堂”。

陕西临潼县房氏
(房广前提供)

始祖:
祖籍:***县
世系:
迁(支)祖:
居住地:陕西临潼县关山镇南房村
堂号:
辈分:春可玉广安国培
概述:陕西临潼县关山镇南房村房姓先祖,原居***县,明初战乱时,迁至临潼县东秦陵附近的砖头房家。明末清初,一部分人又由砖头房家移居到关山北落户。先是四门,后续又来五门,共九门,因都姓房,故村名为房家村(堡)。 房家村现分为房西、房东、房中、南一、南二五个村民小组,以房姓为主。
据说,南房村的房姓人和武屯镇房村的房姓人及临潼区秦陵镇砖头房村的房姓人皆为唐朝宰相——房玄龄之后人。这两个村子的房氏人年年清明都要去秦陵镇祭祖,甚至有人说解放初期时,南房村还有人手持房玄龄的手抄文稿,并有其当年向朝廷奏本的折子,使用过的器具等。经过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文革运动,这些珍贵的文物消失一空了,南房村曾任过于右任秘书的房步嬴老人谈过“房氏姓氏,起源陶唐”。


  28.甘肃房姓源流考
甘肃靖远房氏
(房振国提供)

始祖:
祖籍: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
世系:
迁(支)祖:房贵
居住地:靖远县城新城、三滩乡、乌兰镇河靖坪、白银市平川区、永登县等处。
堂号:
辈分:
概述:靖远房氏,源远流长。据《道光·靖远县志》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以前,靖远没有城池防卫御敌,适逢黄河冰封季节,北方少数民族“鞑靼阿鲁台率轻骑自老龙湾踏冰渡河入犯,复遣轻骑自迭烈逊乘冰渡河潜窥,以图南寇,迭烈逊巡检苏镛中报陕西都府设兵实边,以拒入扰”(《康熙卫志》语),明英宗皇帝朱祁镇批准施行。正统二年(1437年),明王朝始命佥都司事房贵同布政参司使议戴弁,佥宪司事傅吉、指挥常敬,各率其属来陇上勘定古会州旧址(今靖远县城)修筑城池,置靖虏卫军民府,领千户所五,百户所五十,调拨军甲二千三百零一名,给屯地二千三百零一顷,置九堡为所辖,属陕西行都司。这是明王朝正式投入实力经营古会州之始,但仍把它置为边防,故称靖虏卫。房贵为首任守备。贵任守备期间,建造卫署、谯楼(今钟鼓楼前身),兴建学校、仓库、驿站、桥梁、庙宇等;明正统三年(1438年),组织民众在黄河两岸开渠引水,并仿照家乡庐州桔槔挑轮建造水车提水灌溉,兴靖远水利事业之端。房贵因练达老成,举事明敏,善待卒伍,培养边将,修建靖虏卫功绩卓著,史载明朝工部侍郎罗汝敬撰《建设靖虏卫碑记》和《康熙名宦志》。天顺二年(1458年),房贵乞请休养,遂合家由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迁居靖虏卫,至今已生息繁衍二十世后裔。故历代百姓誉称:“先有房家人,后有靖远城。”清顺治元年靖虏卫改为靖远卫,雍正八年(1730年)改设靖远县。靖远房氏后裔,现分居在靖远县城新城、三滩乡、乌兰镇河靖坪、白银市平川区、永登县等处。
靖远房氏,人才辈出。据《道光·靖远县志》记载,自明正统二年靖远建卫至清道光年间,靖远房氏一门先祖习文尚武,多有建树。已记载于《道光·靖远县志》官宦功名录中的房氏先祖,有将军、守备、同知、学正、训导及恩贡,恩例乡耆者二十人之多。三世祖房镐,敦礼尚义,博古好学,为恩岁贡。三世祖房鉴,少孤,淹通经史,矜尚志节,著有敬斋诗集一卷,明成化四年(1468年),从征逆贼,身先士卒,殁于阵,年二十七岁。四世祖房恢,镐之子,明嘉靖贡生,任平定州学正。四世祖房怀,鉴之长子,任靖虏卫守备,后升陕西都司,多所建树。四世祖房恺,鉴之次子,笃志力学,及游太学,以才学见重,任河南邓州同知,任职期间,清正廉明,“归家惟图书满载而已”。四世祖房惇,恩例乡耆。五世祖房凤时,恢之子,任秦州学正。五世祖房凤九,恩例乡耆。六世祖房述龄,任眉县(今陕西眉县)训导。六世祖房继龄,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嗣军政镇抚,指挥使。六世祖房企龄,恩岁贡。七世祖房梓,任怀远将军(靖远独石头石刻“静涛”二字有其题名)。七世祖房榜,以学必成诵终身不忘任金县训导。八世祖房世藩任三源训导。八世祖房世隆任合阳训导。八世祖房世淳,武庠生,少负奇志,勇略过人,清康熙初吴藩(指吴三桂)之变,从征蜀黔(今四川贵州),后又从征噶尔丹(蒙古准噶尔部)屡立战功,以军功题叙,任凉州镇标游击,诰赠昭勇将军。九世祖房丕祚,笃学力行,任陕西合阳训导。九世祖房丕耀,梓之孙,与大将军潘育龙交往深厚,参与修订《康熙卫志》。另外有世系不可考证者靖远房氏三人:武进士房加宠,明万历壬辰年(1592年)任四川綦江县参将,殁于王事,谕祭题祀乡贤。房加恩,明万历年间武举人。房占魁,清道光壬午年(1822年)任陕西西固营千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十五世房宗荣,出身贫苦,1949年参加革命后工作积极,朴实能干,历任农会主席、区长、公社书记等职,1959年任靖远县石门公社书记期间,坚持“四同”(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事迹突出;1960年9月15日,《甘肃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专题报道和社论,号召全省干部向其学习;是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访苏联、东欧诸国考察农业,其先进事迹在靖远老干部和群众中广为传诵。
缅怀先祖,再创辉煌。自明正统二年建卫至今已570年, 在明清两朝,靖远房氏一门,世其家学,习文尚武,屡出名宦将才,或功勋卓著或为国捐躯,为靖远历史增色添彩。缅怀先祖伟业,房氏后世子孙当藉以自励,自强不息,发奋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胸怀大志,只争朝夕,求真务实,再创辉煌,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引自房振国《甘肃靖远房氏家族史简叙》)
 


分享按钮>>房氏部分地区(支派)源流考-豫鄂湘
>>房氏部分地区(支派)源流考-台港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