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应夷节尸解成仙
已阅:2533 / 回复:2(楼主)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绵亘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之间。在天台县
境内则包括天台、赤城、桐柏诸山。
元末明初所出之《天台山志》云:“今言天台者,盖山之都号,如桐柏、赤城、瀑
布、佛垅、香炉、华顶、东苍,皆山之别名。①《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九云:“天
台山,自县北二(疑“二”当为“之”——引者注)神迹石起,历国清、赤城、桐柏,
至于华顶,皆名天台,实一邑诸山之总号,一名大小台山。”②华顶为其主峰,海拔一
千零九十四米。唐徐灵府《天台山记》曰:“《真诰》云:‘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
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以其上应台宿,光辅紫宸,故名天台,
亦曰桐柏栖山。”③道教以天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天福地,亦为道士修行佳处。司马承
祯《天地宫府图》称其赤城山洞为十大洞天之一,其灵墟洞和司马悔山为七十二福地之
一。《天地宫府图·十大洞天》曰:“第六赤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
天。在台州唐兴县(即天台县)属,玄洲仙伯治之。”④《天地宫府图·七十二福地》
曰:“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州
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⑤据明释传灯《天台山方外志》载,第十四福地在天
台县北六十里,第六十福地司马悔山,在天台县北十三里。可知天台山为道教神仙窟宅
荟萃之区。
道教何时进入天台山,已难确考。三国吴之葛玄,或许是居天台山较早之道士。明
释传灯《天台山方外志》卷十载,葛玄年十八九,仙道渐成,入天台赤城精思念道,遇
左元放授以九丹金液仙经。行持三年,广积功效,光和二年(179)
正月朔,感太上老君敕真人徐来勤(或作勒)等同降于天台,授灵宝经三十六部及
上清斋法二等,并三箓七品斋法。⑥此记载,可与出世较早的道书相印证。陶弘景《吴
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云:“公(指葛玄)驰涉川岳,龙虎卫从,长山、盖竹、尤多去
来,天台、兰风,是焉游憩。”⑦《云笈七签》卷四《灵宝经目序》谓:“老君降真于
天师,仙公授(受)文于天台。”⑧除去教内传说不论,葛玄之居天台修道,不为无据。
《天台山方外志》卷十列有晋代神仙、道士袁根、柏硕、班孟、魏夫人、王玄甫、
许迈、羊忄音、白云先生,南朝道士褚伯玉、徐则等居天台,所列晋代道士,已难确证,
所列褚伯玉,是居天台,或居南岳,诸书则有分歧。该书卷十云:褚伯玉,钱塘人,年
十六,父为娶妻,不从,逾垣而出,隐于天台中峰二十年,齐高帝征之,不起,乃移居
大霍山仙去。⑨类似记载,早见于《南齐书》卷五十四《褚伯玉传》。但据《上清道类
事相》卷一《仙观品》引《道学传》和《南岳总胜集》所记,褚伯玉所隐乃南岳瀑布山,
所建太平观亦在南岳瀑布山下(见本卷《衡山》篇)。两说相较,似以后者所记为是。
因南岳确有齐高帝敕建的太平观,而天台山瀑布岩下所建者则为葛玄之天台观。至陈代,
著名道士徐则又居天台山。
《北史》卷八十八《隐逸传》云:徐则,东海剡入。幼沉静,寡嗜欲,受业于儒者
周弘正。善三玄,精于议论,名擅都邑。
怀栖隐之操,杖策入缙云山。陈太建(569~582)中,应召来憩至真观,期月,又
辞入天台山。太傅徐陵为之刊山立颂。AB徐陵所作《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收入《徐
孝穆集》卷九、《艺文类聚》卷七十八。
魏晋南北朝时,天台山已建有一批道观(馆)。最早者是孙权为葛玄所建之天台观,
唐徐灵府《天台山记》云:“天台观,在唐兴县北十八里、桐柏山西南瀑布岩。旧《图
经》云:
吴主孙权为葛仙公(玄)所创,最居形胜。”AC后徐则亦居此观。
作者:13506501080 (2012/11/27 16:23:33)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应夷节尸解成仙
第 1 楼
馆碑》记其建馆隐居之经过,文载《金梁文》卷三十一。
入唐,天台山道教进入鼎盛时期。有大批知名道士相继入居此山。最著者是司马承
祯及其所传之弟子。据卫《唐王屋山中岩台先生碑碣》等载,司马承祯在嵩山礼潘师
正为师后,曾遍游名山,不久即往天台山,留居时间大致在武周朝至开元十二年(724)
间。其间,在开元初,又去南岳住过短暂时期。在天台山期间,传有女道士谢自然、焦
静真等;AD在南岳时,传有薛季昌等。此后,薛季昌传田虚应,田传冯惟良、陈寡言、
徐灵府、刘元静,冯惟良再传应夷节、叶藏质,陈寡言再传刘介,徐再传左元泽,应夷
节再传杜光庭。以上除薛季昌、刘玄静长居南岳外,田虚应和冯惟良则先居南岳,元和
(806~820)中同去天台,其余如陈寡言、徐灵府及其以后诸人皆长住天台。这实际是
上清道士司马承祯传衍的一个支派,刘咸火斤《道教征略》称之为“南岳天台派”。上
述诸人大都颇为知名。陈寡言,字太初,越州暨阳人,隐于天台玉霄峰,受学于田虚应。
天台科法有阙略者,拾而补之。
徐灵府,号默希子,钱塘天目山人。通儒学,入天台师田虚应,居天台云盖峰虎头
岩石室十余年。会昌(841~846)初,武宗诏,不赴。卒年八十二。著《玄鉴》五篇,
注《通玄真经》十二篇,又撰《天台山记》《三洞要略》《寒山子集序》等。
应夷节,字适中,汝南人,十三岁入道士籍。久之游天台,师冯惟良受上清法。武
宗会昌中,就天台桐柏观之西别建静坛以居,诏赐名道元院。栖真此地五十余年,师礼
者甚众。卒于昭宗乾宁(894~897)间。叶藏质,字含象,处州松阳人。
初隶安和观为道士,后诣天台师冯惟良授三洞经箓,于玉霄峰建道斋号石门山居,
曰诵《道德》《度人》二经,晚年尤精符术。唐懿宗诏石门山居名玉霄观,年七十四卒。
左玄泽,永嘉人。师徐灵府,居香林峰石室,后居玉霄峰,绝粒不语,每出访其友应夷
节谈论清虚。杜光庭于唐懿宗咸通(860~873)间应九经举不第,亦入天台学道,师应
夷节。AE此外,五代道士朱霄外也颇知名。居天台崇道观,后周广顺二年(952)建藏经
院。题云:吴越两街道统天台道门威仪、栖真明德大师通玄先生正一天师、特进检校太
傅守太保上柱国、吴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朱霄外建。AF唐代兴建之宫观亦不少。桐
柏观,唐崔尚《桐柏观碑》云:
“故老相传云,昔葛仙翁始居此地,而后有道之士,往往因之。
……洎乎我唐,有司马炼师居焉。景云(710~711)中,天子有命,于下新作桐柏
观。”AG后徐灵府、叶藏质重新之,五代梁开平(907~910)间,改桐柏宫。AH元明宫,
唐长庆元年(821)徐灵府定室于此,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元明宫。洞天宫,唐
咸通(860~873)间叶藏质于玉霄峰创道斋名石门山居,十三年(872)奏改玉霄观,宋
大中祥符元年改洞天宫。福圣观,原为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孙权为葛玄所建之天台观,
唐咸通中于其处建老君殿,宋大中祥符间改名福圣观。白云昌寿观,唐大中六年(852)
建,名白云庵,宋乾道四年(1168)改名白云昌寿观。圣寿观,旧名延寿,后周广顺元
年(951)朱霄外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名圣寿。
==院,吴赤乌元年葛玄住庵于此,后汉乾佑(948~950)间重新修葺,宋大中祥
符元年改名==院。法莲院,唐咸通六年(865)叶藏质建。昭庆院,旧名佛窟,唐大中
六年(852)建。AI宋元时,天台道教续有发展。所居亦多著名道士。张契真,字齐一,
钱塘人。嗜文,擅草隶,善弈。幼从胡法师游赤城,时朱霄外居天台,度为道士,又受
正一盟威灵宝法箓于樊先生,由是名震江湖。钱忠懿王命总三箓斋事,宋太宗命主醮,
又命刊正道书,赐号元静大师,真宗景德三年(1006)卒。王茂端,南宋道士,行上清
大洞法,人呼为“灵宝”,其弟契真亦行大洞法,号“小灵宝”。所著《灵宝教法秘箓
作者:13506501080 (2012/11/27 16:24:54)
回复此贴
回复:应夷节尸解成仙
第 2 楼
十卷,留桐柏观,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六十六卷,存《道藏》。皇甫坦,字履道,
善医,四赴诏命为显仁太后治目疾,甚验。南宋隆兴(1163~1164)间游天台,乾道
(1165~1173)初,游武当,还青城。张云友,邑人,元明宫道士,甚为白玉蟾所器重,
并授其道要。祝通玄,桐柏观道士,专事修炼,有修真诗五首,藏桐柏观。王中立,字
定民,号足庵,桐柏观道士。后住杭之西太一宫。宋理宗宠锡优渥。元至元(1264~12
94)间赐号仁靖纯素真人,有《语录》藏桐柏观。AJ此外,北宋著名道士张无梦、陈景
元师徒二人,皆曾修真于天台山(见本书第一卷)。
宋元间,除对已有之桐柏观、福寿观进行修葺外,又新建有一批宫观:玉京观,宋
政和八年(1118)赐额建观。熙宁道院,宋咸淳七年(1271)道士徐自明建。AK玄静观,
宋末贾似道施宅建。LB仁靖纯素二宫,元至元间桐柏道士王中立遇世祖授仁靖纯素真人,
乃于桐柏观右旧白云观基建纯素宫,于柏桐观左冲啬庵基建仁靖宫。桃源道院,至元间
道士陈贯道建。养素道院,至元间道士王中立建。思真庵,至元间道士石好问建。卧云
庵,至元间道士周正中建。鹤峰全真道院,元大德九年(1305)道士徐光孚建。LC明清
以后,天台山道教曰趋衰落。所有宫观,至明末,几乎全废。明释传灯《天台山方外志》
卷四《桐柏宫》条云:该宫于元末火焚,化为丘墟。洪武中重建,永乐十年(1412)再
修,“其间架规模,崇饰艳丽,去旧为远。至今(万历时)且百余年,道众贫匮,殿宇
曰就颓坏。宫中碑刻,无虑十数,……
今亦无存矣!”LD其余宫观,或废,或改为僧寺。清潘耒《游天台山记》云:“又
南十余里,得桐柏宫遗墟,是道家金庭洞天也。……自葛仙公、司马子微之徒居之,人
主加以隆礼,而宸翰天章,照耀山谷。璇题霞栋,填溢涧阿。今皆鞠为茂草,惟存三清
殿一间,雨淋天尊面,泪下苏苏。”LE光绪时有道士加以重建,香火渐盛。==战争中,
遭曰机轰炸,仅存零星破屋十余间,今已不存。
作者:13506501080 (2012/11/27 16:26:2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
1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21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
查看全部(21)位游客
+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328.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