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家谱源流】南阳郡邓氏源流考
- 中华邓氏网 2013年4月22日 邓富贵
我邓氏铁山公后裔第一次见面会召开在即,此乃我邓氏先祖铁山公自上杭珠玑巷迁高州以来的头等喜事、盛事。常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则尊祖敬宗睦族,本是我们人生一大幸事。鄙人欣闻此等盛事,特撰此文尝以浅析说明我们从何而来、我祖从何而来,溯源究本,从而敦宗睦族,以告我祖铁山公在天之灵,也以告我铁山公后裔所有宗亲叔伯兄弟姊妹。下文就将这些大家想知道的略作说明。
稽诸史料、古籍及我们所看到的众多邓姓族谱都认定,约公元前16--11世纪的殷商王朝第二十二代君主武丁(武丁姓子)封其叔父于邓、赐他叔父姓曼。由此来看,邓姓是由曼姓改来的。进而可知,我们邓氏这个姓氏是由子姓中分封出曼姓得来的。曼公被尊为我们南阳郡邓氏的始祖是不争的事实;但不以封地邓为姓,曼姓出自殷商子姓。这就是我们南阳郡邓氏比较确定的来历。
据《史记·楚世家》称:“(西周)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六七八年)伐邓,邓灭”。邓国子孙和邓国百姓遂举国为姓。也就是说曼姓邓国建立大约190多年以后,商王朝被周武王(姬发)所灭,曼姓邓国转而臣服周王朝,成为周王朝侯国。再过了368年的公元前678年,曼姓邓国被楚文王(熊赀)所灭,这时才改曼姓为邓姓。这就是当今邓姓的形成。
因此严格来说,我们邓氏属于曼姓邓国被灭后邓国子孙举国为姓而来的,应是从公元前678年开始正式作为一个姓氏存在的。
综上所述,按《姓氏急救篇注》中说“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以国为姓,是为得姓受姓之始”。我们简单一点说我们邓氏,公元前678年开始成为一个姓氏存在,本为曼姓,所以尊曼公为始祖;。
那么大家肯定又会问,那我们邓姓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是不是现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所说的一样?为什么邓州会说我们天下邓氏唯一的发源地为邓州?下面我就乘这次机会给大家说明如下。
第一:据《辞海》(1)古国名,曼姓,在今湖北襄樊市北,一说疆域达到河南邓县。《襄樊县志》关于邓城的历史沿革指出:“古邓国境,辖汉水以北,新野、邓县、蔡阳以西、山都以东地区。”根据以上史料可知,古邓国以襄阳县之邓城为中心,包括湖北省襄阳、汉水以北枣阳县以西、河南省南阳县以南即邓州市和新野县。
第二:据许慎撰《说文解字注》记载:“邓县故国,今属南阳。邓,曼姓之国,左传楚武王夫人曰:邓曼,则知邓国曼姓也,前志曰南阳郡邓,二志同。今河南南阳府邓州是其地从邑。登声,徒互切。六部。”
上述记载与《襄樊县志》及《辞海》中的“古国名,曼姓,在今湖北襄樊市北,一说疆域达到河南邓县”记载是一致的。明确了邓州是原来古邓国的从邑,也就是古邓国的附属区域、是边境区域,说再明白一点就是邓州是古邓国的边疆,其地位就和今天的辽宁省一样,是中国的边境省份,属于中国的国土范围之内但不是中国的国都。
第三:我们不能在邓氏吾离侯安葬在邓州就认定为邓州是我们南阳郡邓氏的发源地。这就有如我们的铁山公,安葬在高州,但是是从上杭迁入高州的。如果是以先祖的安葬地点来作为一个姓氏的发源地,那显然与历史记载、与史实、事实不符。
第四:我们邓氏,从公元前678年始姓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我们已经通过邓州市的邓营集村的邓文博宗亲明确得知,到目前为止他们当地的邓州邓氏全市总人口不到3000人,他们的族谱在文革中烧了,他们是明代时由现在的山西洪洞县迁到邓州的,算是我们邓氏家族北迁邓氏的一支,不到800年历史(这一说法也与我们龙岩邓氏长辈所收集到的关于邓威廉祖源记载的真谱本是一致的,也从根本上证实了目前国内和马来西亚所流传的邓威廉谱是一本伪谱)。
上述各历史记载的内容与下面有关国务院2006年对邓国故址的认定也是一致的。
邓国故址位于襄阳市樊城北约6公里处,邓国是西周时期诸侯国,封为侯邓国是西周时期诸侯国,封为侯。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战国后期,秦昭王封公子悝为邓侯。秦统一后,邓城属于南阳郡。汉为邓县地。这里南近汉水,北接南阳盆地,地势平坦,四周开阔,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
邓城土城墙略呈长方形,东墙长766米,南墙长896米,西墙长713米,北墙长858米。墙厚10至15米。墙残高3米左右,四角稍高,最高处6.3米。四面均有城门。护城河宽40米左右,现为水田。城东南角外有高约8米土台,俗称烽火台,也称阅兵台。城内有十字街道,西北角有明代建的宁国寺。邓城内外地下历史遗存十分丰富。相传城内偶有铜镞、金粒可拾,城内有时杀鸡还可取出金粒,故有“邓城不卖活鸡”之说。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秦汉及以后朝代都有,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离邓城北约3公里的丘陵地带,有两周时期墓葬群,“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分别出于山湾和蔡坡墓地,出土大量青铜器。据考证,这些墓地与邓城密切相关,其中铸铭文的,就有邓、楚、吴、上鄀、蔡、曾等国器物,是研究楚文化及邓、楚和有关国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邓城城址外围有西周至春秋早期(与邓国同一时期)较大规模的村落、作坊遗址,又有高级贵族、平民墓地,它们组成了完整的都市中心聚落群。1981年,邓城遗址被湖北省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上所述,我们简洁的总结为古邓国包括现在的湖北河南两省的襄阳、枣阳、新野、邓州等县市,其中邓州是古邓国的边境。直到今天我们邓氏有数千年的发展史,而邓州邓氏还不到800年的发展史,因此不是我们邓姓的发源地。而应将今天的襄阳邓城作为我们南阳郡邓氏的发源地、新野作为南阳郡邓氏47世祖禹公或是说南阳郡邓氏中兴之地是更为合理。
最后,我们简要的来梳理我们的直系先祖铁山公的世系情况。
自曼公递传到47代禹公光武中兴,将我邓氏发扬到了极致,成为东汉王朝的第一大家族,后被东汉政权全面打击,我们邓氏家族逃难分散全国。
直至今天完全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这些铁山公的后裔,是福建邓氏大猷公(通过史料核实大猷公不是邓绾的后代,同时大猷公的相关世系还无法得到全面核实考证,是否存在有此祖公还是一个疑问)的后裔。再由大猷公及其后代简公递传数代到元朝我祖铁山、铁帝、铁奇三兄弟,从上杭受当时元朝政府命令抚镇高凉来到了高凉(就是现在的茂名地区)以后就在这落藉生根。这样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高州邓氏,才有今天在座的我们高州邓氏铁山公后裔各叔伯兄弟姊妹。
说到这,我简要的将这里的世系迁移情况说明一下:
1、 上杭邓氏为南阳郡邓氏的后裔,堂号为南阳堂,递传到大猷公及其子简公,再由此递传数代到65郎和68郎两兄弟分别开基于现在的上杭仙村和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
2、再由上杭仙村始祖65郎递传到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五兄弟,其中千三郎公讳祖旺,配包氏迁上杭县水西渡,祖旺公的后裔有一房再分迁到现在的福建上杭官庄乡树人坑,另一房再分迁到现在的福建龙岩市新罗区红坊联合村,联合村的又有一房分迁现在广东云浮,这一房的杰出代表宗贤有邓发。
3、按水水宗亲亲口所说,他公公(八年前过世)在世时给他说过他这一支有祖讳铁山公的,是去了广东方向,并带走了一份谱。由此可确定我祖铁山、铁帝、铁奇三兄弟再由上杭迁现在的高州。。
综上所述,从我们地名的考证和在世老人、宗亲的口述,足以证明铁山公三位祖公始迁于现在上杭.且与官庄树人坑邓氏、龙岩新罗区红坊联合村邓氏(包括外迁广东云浮的邓发这一支数万人)、上杭水西渡邓氏是同祖的。只是现在龙岩各地的谱料都因当年水灾与战争等种种原因,已无法寻找到原来的真本了,无法给出我祖铁山迁出的具体年份。
今幸闻受我祖铁山公荫蔽,我祖铁山公后裔,在福地落地生根。虽几经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剧痛,但仍自强不息、团结一致、艰苦勤奋,今又兴旺发达、枝繁叶茂、人才辈出。今各支各派分迁全国乃至全球;主要分布在两广各地,如广东高州石板、荷花、广东信宜金垌、北界、十里、广西北流白马、大伦、扶新、沙垌、新丰、六靖、六麻、隆盛、塘岸、广西容县黎村、广西柳州石石碑坪、广西覃塘、广西来宾陶邓乡等等。
最后,希望上述作为本人一家之言的文字,如有与史料有出入的,当以史料记载为准。如有其它不当表述,还请各宗亲见谅并及时斧正!
再次祝贺我祖铁山公所有各房各支后裔,兴旺发达、平安幸福!
原福建担竹坑邓氏大四郎直系嗣孙
富贵 沐手敬撰
公元2012年12月12日
转于中华邓氏族谱网www.zhds678.com.cn
分享按钮>>【耿氏家谱源流】耿氏郡望堂号
>>【邓氏网新闻】邓氏平直公房亨甫公宗支族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