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福郁氏资料大汇总
- 中华郁氏网 2009年3月21日 原创收集
郁氏本姬姓。周初分封诸侯,郁氏始祖封于虞国(今山西平陆东北),仲子在郁闾城奉祀泰伯,其子孙便以居地“郁”为姓。
春秋战国时,郁氏在北方繁衍发达。春秋末年,黎阳人(今河南浚县东北)郁贡,为鲁国相国(宰相),这是郁氏有据可考的始祖。至汉时,郁贡有裔孙叫郁启,仕汉为员郎,留居金陵(南京)白下桥。至南唐,白下桥郁氏分为南、中、北支。南支郁氏,迁于浙江。中支郁氏,仍留居金陵。安福郁氏系北支。
明永乐间,户部尚书郁新曾为安福郁氏所撰的《郁氏谱引》中写道:“(安福郁氏)与予白下桥,实同宗派。”明永乐三年(1405)解缙在《尚书郁公神道碑铭》中说:“(郁新)公本苏州吴县人,曾祖仲和,祖瑜,父德,字铭本,母某氏。祖父于洪武元年迁凤阳,公随而家焉。”可知郁新祖籍南京白下桥,分徙于吴县,后随祖、父迁居凤阳,归葬于凤阳,与安福郁氏同宗。南唐时,郁方(南京白下桥人)为徐知诰(即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幕官,即参赞军务的军师之类官员,以功升任吉州刺史。致仕后,隐居于吉州城南。郁方生二子:郁海、郁河。郁河随母洪氏回归金陵白下桥香花坊故里。长子郁海,字深甫,由吉州城南徙居安福县城南门铁冶巷。安福郁氏尊郁方为1世祖。郁氏居县城铁冶巷,至4世郁纹,字章叔,又从铁冶巷迁居县城西门外的南田。南田郁氏住了二代,6世郁成功,字彦远,徙居湖南茶陵陆家;郁成章,字彦达(1116~1158),生郁大中、郁大有二子,兄弟于1195从南田迁徙安福西乡洋溪。郁大中,字子立(1136~1220),徙洋溪二十一都,为洋溪郁氏上三团基祖。郁大有,字子元(1148~1209),徙洋溪二十都,为洋溪郁氏下三团基祖。至清朝初年,洋溪上三团郁氏为民籍,下三团为军籍。按《安福郁氏源流图》载,下三团基祖郁大有,传至13世郁子温、郁子谦兄弟,分支为两房郁子温,字钟厚,号即之,明洪武壬申(1392)谪戍从军,在南京,投水自尽。其16世裔孙郁邦仁,迁下坪;郁思侃,迁牌坊;郁思僖,迁沥江;郁廷珂,迁布鲁下路。
郁子谦讳光,明洪武间任万石长,因地方拖欠赋税,被发放甘肃充军19年才回乡,生郁淑亨。郁淑亨生了5个儿子。长子郁健本居岭背。次子郁健德居水尾。三子郁健立居湖边。四子郁健和居章溪。五子郁健理生三子:长子郁廷善居横冲,其后人又从横冲迁南边、萍乡杉木湾,继又有后人从萍乡回徙洋溪新庄、仓冲、钟家源、水口等地;郁健理的次子郁廷范无传;三子郁廷英居庄屋。
洋溪郁氏上三团基祖郁大中,传至10世郁士明(1230~1295),字景昭,号梅埜,生郁一初、郁大初二子,大初之后5世失传。郁梅埜还生有一女,赘赵由谨,为洋溪赵氏始祖母。郁梅埜为南宋安福富翁,人称“郁十万”。其长子郁一初,生郁文远。郁文远生郁伯川、郁子复兄弟,分为两房。郁子复开基店背,其后裔又从店背分徙黄檀树下、企背、下佈、大坪、砖屋、严湖、安屋里、毛坝、永顺等地。郁伯川开基氵並 塘,其后裔,16世郁达经迁合村;郁达宏迁九路冲;郁达观迁嘉山,郁达广迁合村西房及荒坪。至2002年,安福郁氏迁湖南张家界、桑植、永顺等地的后裔达700多人;江西萍乡达300余人。还有四川犍为、井研,贵州玉屏等地人口未能统计。
安福人物
江西省乡试题名录》载,宋朝,安福郁氏考取举人的有:庆元四年(1198)郁起宗;淳佑九年(1249)郁万英;淳佑十二年(1252)郁焕卿。
郁帮基 号铁崖,清代西乡洋溪人。初任定番州州同,改任玉屏县知县。维护地方治安,有政绩。后升龙岩知州,漳郡同知,所至政声丕著。
郁为锦 字倬汉,清代洋溪人。好善敦行,捐资修缮城墙、文庙、衙署。独资建郡城郁氏试馆,后被兵火焚毁,为加以葺新,前后费银一千六百两。其他如修凤林诸桥无不乐为解囊。在湖南经商时,曾捐助育婴堂及减粜施粥,救助贫民,其费达银二千两。同治十年(1871),请旌义行,以例选同知,晋授中义大夫。
郁紫垣(1906~1931) 洋溪镇湴塘村人。1929年,参加洋溪农民暴动队。1930年,加入中共。历任村、乡党支部书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1931年7月,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1月,被作为“AB团”分子被错杀。
郁匡南(1912~1936) 洋溪镇湴塘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共。历任总支书记、少共区委书记等职。1932年,任洋溪区委书记。1933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编入模范师,任连指导员。长征前夕,调任红17师49团指导员。1934年,随红6军团长征,任红6军团47师政治部组织科长。1936年8月,在甘肃省腊子口战斗中,光荣牺牲。
郁佩钦 洋溪人。原任赤谷乡党委书记。现任安福县人大常委副主任。
郁耀根 洋溪人。江西省计划委员会干部培训处处长。
郁继生 洋溪人。中共吉安市委党校原校长。
郁跃平 洋溪人。南昌陆军学院战术教研室主任。
郁 剑 洋溪人。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
郁二生 洋溪人。江西省农业厅畜牧研究所研究员。
郁 文 洋溪人。第二汽车制造厂第6中学高级教师。
郁念慈 洋溪人。原安福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郁智峰 洋溪人。安福中学高级教师。
郁武生 洋溪人。浒矿中学高级政工师。
郁树人 洋溪人。洋溪中学高级教师。
郁 青 洋溪人。南京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郁乃刚 洋溪人。人民银行吉安市支行原高级经济师。
郁吉生 洋溪人。原县城建局局长,享受副县级。
补充资料: 郁氏本姬姓。周初分封诸侯,郁氏始祖封于虞国(今山西平陆东北),仲子在郁闾城奉祀泰伯,其子孙便以居地“郁”为姓。 春秋战国时,郁氏在北方繁衍发达。春秋末年,黎阳人(今河南浚县东北)郁贡,为鲁国相国(宰相),这是郁氏有据可考的始祖。至汉时,郁贡有裔孙叫郁启,仕汉为员郎,留居金陵(南京)白下桥。至南唐,白下桥郁氏分为南、中、北支。南支郁氏,迁于浙江。中支郁氏,仍留居金陵。江西省安福县郁氏系北支。 南唐时,郁方(南京白下桥人)为徐知诰(即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幕官,即参赞军务的军师之类 官员,以功升任吉州刺史。致仕后,隐居于吉州城南(现江西吉安)。郁方生二子:郁海、郁河。郁河随母洪氏回归金陵白下桥香花坊故里。长子郁海,字深甫。由吉州城南徙居安福县城南门铁冶巷。安福郁氏尊郁方为1世祖. 湖南张家界、桑植、永顺等地的郁氏钱是方公之后,从江西省安福迁徙而来,湘西郁氏自江西来湘为乾隆壬寅47年(1782),历时二百余年,后裔达1000多人;已发至31-34世;安福郁氏迁湖南永顺字派(27世至42世):和光步国,大德传家;人文蔚启,世代荣华。 郁氏授姓姬周,奉始祖为鲁相郁贡。 郁祖节度使绵公,在宋室南度时扈驾入浙,后隐居余杭,历数传至名笙公;名笙公于元明易代之际,与其昆季由余杭迁往萧山郁家山聚居繁衍至今。 郁家山郁族数传至第4世,其中之一支郁义安公,携妻小到富阳经商,后安家在富阳城满舟弄;至民国三十六年(1897),萧山郁家山第四次重修家谱时,通知富阳郁家重新接根(宗)续谱,郁母派二子郁养吾亲往,郁达夫三兄弟才得以入谱(达夫谱名荫生),时已至二十世。 注: ①以上世系脉延,乃据一份近年发现的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萧山郁家山的《萧邑郁氏宗谱》的记载节录。 ②从第四世郁义安公到二十世郁达夫这一代,郁氏富阳支脉已绵延数百年。且经历了发迹至洪扬后的衰落,期间,富阳之郁氏也有外迁史。 ③因《萧邑郁氏宗谱》从第五世至十三世记载较为简要,故从略;第十三世后另以表记述,其中十四世大鹏公一支,在富阳春建下高村至今仍有后裔繁衍。
“指军害民”冤案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以前,安福县的徭役赋税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是按丁口摊派,因而对本地的丁口清理编审非常严格。 明、清两代,安福有不少屯田、漕运军户,籍于本县服役。按律,这些军户及其子孙,世为军籍,承担军役,实为封建王朝的奴隶。朝廷对他们的户籍,严加管理,“清军勾补”,以防逃逸。 明政府为解决漕运经费,在赣江流域临河的产粮区,设置屯田卫所。吉安府只有安福及庐陵、永新、龙泉(今遂川)4县驻有屯田军丁。明“成化间,军皆编为运丁,卫所改为运弁,以资漕运。”成化间,全县有操守屯丁554名,运粮旗军655名。他们及其家属隶于军籍,按律“民一隶卫所,则世世充兵,父死子代,永无已时。”待遇凄惨,无人身自由。很多军丁,不断逃亡,造成“船多卒少”无人承运的局面。明政府对此采取了“清军勾补”的措施,严格掌握运丁户籍,勾取逃亡军丁,补充漕运军力。对于逃户军丁,一经捕捉,即流放“烟障”边荒充军。对于容留包庇吏民,也给予严厉处罚。安福县衙门,每5年审查一次运丁军籍及其后裔身份。军丁及其家属要将乡约及邻里保结,交给县衙,质对明白,出榜公布,至期轮验漕运。为防窜改作弊,明末县衙门,将漕运军丁及后裔姓名勒石,树于衙前仪门外,以供全县士绅军民监督。这一严厉措施直沿用至清朝初期。 明、清两代严厉的清理军户民籍的措施,仍有疏漏。清同治十一年《安福县志》称“富豪大户,遇编审之年,嘱里书隐匿不报。而小户穷民,尽入版册,无地纳税,一切差役,俱照丁起。” 安福郁氏被“指军害民”冤案,是这一历史时代的具体反映。 据《安福郁氏谦公谱》载,洋溪郁氏下三团基祖之一郁子温,“明洪武壬申年(1329),缘事谪戍,行至南京新河,思贻累子孙,题遗诗一首,贴于船首,自投水殁。诗云:艰难数载欲偷生,岂料他乡陷此身。五十五年吾已矣,百千万恨尔当伸。弟兄子侄当和顺,诗礼桑麻可复新。未别慈亲年八十,黄泉一片不甘心。”为什么“黄泉一片不甘心”?除了抛母别子外,从军的非人待遇,是导致郁子温自杀的重要原因。郁子温既入军籍,“父死子代,永无巳时”。因此,洋溪郁氏下三团子姓,世为军籍。世为民籍的洋溪郁氏上团子姓,至清初,亦罹此惨遇。 据清同治十一年修《安福县志》载,清顺治十年(1656),县衙查实郁巧生10余名军丁,早已亡故,并无后裔,予以除名。 康熙五年(1666),因运丁纷纷逃亡,上司严令县衙,按顺治三年之前旧册“佥造足额”,县令焦荣无奈,只好将明末旧碑所载军户名单,挨户进行清理搜查。当时有漕运旗甲韦仁卿、吴亨祥诬告民籍郁协三,为碑载军丁郁巧生后裔,“而协三以世籍民户,焉能兼任军役?呼天抢地,坚不依从。”使洋溪郁氏上三团“举族鼎沸,人无安居”(《清故孝仪郁处士俊翁老姻台墓志铭》)。郁协三“指军勾民”冤案,引起郁氏极大震惊,他们委派乡贤,“号呼辕下,洒血公庭”上诉于省府县衙门。 康熙九年(1670),县令张召南奉令再审郁协三一案。经道台巡抚批准,澄清了这一桩“指军害民”的冤案。 清咸丰年间,安福洋溪下团郁氏与萍乡杨广孙(军籍)商议,为救助两姓军籍贫困者,设立“义举漕会”,向本地及川、楚各地两姓商户募捐,共募得2867吊400文(萍乡杨姓出资320吊),投资生息。民国初年,漕运已停,将此款作为两姓各处兴办学校基金,培养两姓子弟
村 落 八眼田 在县城西40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贯下村管辖。1969年,由社上水库淹没区湖边徙此。2002年,全村郁氏12户,53人,八眼田郁氏现传至32世。 企 背 在县城西42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上市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34户,137人,企背郁氏现传至33世。 加 山 在县城西45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窑家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37户,134人,加山郁氏现传至36世。 店 背 在县城西41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68户,278,店背郁氏现传至35世。 湴 塘 在县城西43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69户,336人,氵並 塘郁氏现传至36世。 茅屋里 在县城西42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湴塘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5户,32人,茅屋里郁氏现传至36世。 下 步 在县城西42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湴塘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2户,11人,下步郁氏现传至36世。 牌 头 在县城西38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30户,145人,牌头郁氏现传至35世。 下 路 在县城西38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牌头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58户,266人,下路郁氏现传至32世。 庄 屋 在县城西37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牌头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21户,105人,庄屋郁氏现传至35世。 樟树湾(樟溪) 在县城西40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管辖(含水尾)。2002年,全村郁氏58户,224人,樟溪郁氏现传至35世。 上大坪 在县城西40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樟溪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34户,137人,上大坪郁氏现传至34世。 黄檀树下 在县城西50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新居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17户,69人,黄檀树下郁氏现传至34世。 横 江 在县城西47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46户,179人,横江郁氏现传至33世。 合 村(塘基上、大坪) 在县城西44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99户,317人,合村郁氏现传至35世。 大 塘 在县城西45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枧田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2户,9人,大塘郁氏现传至34世。 上南边 在县城西47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南边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32户,133人,上南边郁氏现传至34世。 沥江 在县城西48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新居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33户,139人,沥江郁氏现传至34世。 安屋里 在县城西50公里处。现为安福县洋溪镇新居村管辖。2002年,全村郁氏25户,125人,安屋里郁氏现传至33世。 县 城 2002年,郁氏43户,180人。
历代谱序明乐二年(1404)郁新撰《郁氏族谱引》 古者,因生而赐姓,后世相承,或以爵,或以地,或以王父字为氏。其所尊虽异,而沂源徂流,以究本始,则无异也。 予郁氏,系出春秋时鲁相郁贡之后。按传载,贡,黎阳人,继孔子为政,声名文物,炳乎当时,贤相也。子孙居鲁,与孔颜二姓,联芳踵躅。至启,仕汉为员郎,始留居金陵白下桥。迨南唐时,有曰方,为徐知诰幕官,以功升吉州刺史。子孙散处吴楚间,不相知闻者多矣! 洪武辛未(1391),余忝任司徒于南。永乐甲申(1404),有安成同姓郁仲衡,赍谱一帙来谒。余考其由,盖吉州刺史后裔也。与予白下桥,实同宗派。 呜呼!宇宙宏廓,山川阻修,孰知数百年后,复覩宗姓于是日,非天假奇缘,孰得而逢庆会乎?是必先灵有以相之也! 仲衡请别,以谱首征予词。余不敏,为引言以归之. 注:文末署名日期为:时永乐二年夏五月谷旦。资善大夫南京户部尚书宗愚孙郁新撰书。录自《安福郁氏上团民房族谱》。郁新,祖籍江苏吴县,明洪武初,随其祖父郁瑜迁安徽凤阳立籍。 明化十二年(1476)吴节撰《郁氏重修族谱》 生生之谓姓,绵绵之谓宗。由是而析焉之。谓派姓者,生之始宗,与派姓之所由,传自本而末,从源徂流,一气以统之,万殊以贯之,则由一人之身,而散为千万人之身,皆是气之流行也。彼夫卉木,尚有区别,山川咸有统序,况士君子受祖宗之荫,承福庆之长者,可不以修明谱系,为当务哉? 吾邑太姓数十家,郁氏其一也。郁之先,黎阳人,春秋时鲁相郁贡之后。史传载,其继孔子为政,能得鲁民心,盖贤相也。汉时,其裔孙曰:启,受职为员郎,留居金陵白下桥。南唐,有讳曰:方,为徐知诰幕官。以功升吉州刺史,寓居庐陵。二世曰:海,徙书台之铁冶巷。四世曰:文,徙负郭之南田。移居洋溪者,则七世祖大中也。其书香宦谱,继继绳绳。自宋以来,有请解本州及各邑者;有试职馆阁者;有典任郡邑者;有补军饷领散官者;有习诗书春秋,升大学者;亦有富甲乡邑,名传四达者,可谓盛矣. 当乾道间,祖明礼尝修辑宗谱,艮斋谢先生有诗律存焉。绍定间,祖梅埜,融州守子荐婿也。与其弟梅村,以赀产雄一方。子荐死节,梅埜兄弟归其丧葬之事,载《宋史》。永乐中,郁姓尝携谱牒,诣金陵,谒尚书郁新,新曰:“此吾白下桥派所析也。”为引其谱首归之。今郁族子姓,取先世之谱,续而成贴,特征予序。 予惟丛木蔽芾枝干敷焉,洪河汪洋源委注焉。彼衣冠世守之家,丰亨盛大之族,人徒见其声华文物,光溢闾阎,而不知其所以致之者,由先世积善以扶之,累德以成之也。今观郁氏之族,衍迤繁茂,衣冠文物,是将是承,可谓一乡之令族,通邑之望门矣。然究其从来,无非鲁相之贤德以启之,刺史之声望以承之,曰海、曰文积善庆以培之,梅埜、梅村又肯搆肯播,以封植之,宜乎其愈盛愈大而传之于无穷也! 今志纲族属,合白下桥、庐陵、书台世谱,而总会之,使人一览,而具见其本始,校之宗姓中其贤矣乎。虽然作于前者固难,承于后者尤非易也。使为之后者,皆忠厚也,皆器识文艺也,则兹谱之光,有在矣。后之览者,亦将有征于余言云。 注:序末署名日期为:时成化十二年岁在丙申春三月上吉日。赐进士通议大夫,国子祭酒,进大常寺卿兼翰林侍读学士,国子总裁,致仕八十翁台北吴节拜撰。 清正十三年(1735)张崇朴撰《郁氏重修族谱》 安成文名光海内,而诗书弦诵,崇尚儒雅,不减古昔邹鲁之风。予蒞兹土,已历三考。遍访四境,心窃志美者,不一而足。然冠裳鳞集,风俗醇茂,恪守王章,奉法亟公之地,莫如洋溪为最。洋溪四山廻环,潇江襟带,天马御屏耸秀于南,金鸡、石门关锁其北。居民丛聚,烟火万家,诚安成一大都会也!而其中宗族繁衍,绅士蝉联,惟郁氏为首称遐。 考郁氏,自春秋时,黎阳郁贡,继孔子为政于鲁,而郁姓益著焉。越汉时,远祖郁启,仕为员郎。迨至南唐,郁方为徐知诰幕官,以功升吉州刺史,寓居庐陵郭南。至子海,徙安成铁冶巷。数传而繁衍日盛,科名迭起。传至成章,生大中、大有。大中,徙居洋溪二十一都,为上团祖;大有之后,居洋溪二十都,为下团祖。其支分派别者如此。今大中之族,历世二十余传,居分三团,人各千户,世隶民籍,书香丕振,而家谱历二百余年未经重修,恐迟之又久,源流莫寻,世次无复井然,爰集族人续事修辑,厥功告成。谒诸名公钜卿,撰序传,以扬其烈。且以予有长史之任,用联属绅衿,乞言于予,以弁其首。 予览其世次,源远流长,不禁快然曰:“鲁相郁贡,本圣人之裔也。历千百纪而至郁方,方传至大中,今大中之族,繁衍若此,其所为积功累仁,世代不替,以继续乎前德者,亦大可知矣!自是而往,为父兄者,益以诗书道德,助其子孙;为子孙者,益以诗书道德,承其祖先。则家皆仁让,士皆名节,而风俗醇美,永为盛世之良将,簪缨之丛起,科第之焕发,不蔡可决矣!”众绅士作而谢曰:“谨奉!”爰书为序。 注:序末署名日期为:时雍正十三年,岁在乙卯仲秋谷旦。文林郎知安福县事加三级纪录一次,年家眷弟绵上张崇朴顿首拜撰。 ]清正十三年(1735)淦修撰《洋溪郁氏上团重修族谱》 家之有谱,所以明世次也。故凡世家巨族,莫不以宗谱为重。谱之由来尚矣。 癸丑之冬,予奉简命,秉铎安成。览名山大川之胜,知风士人物之盛。凡诸大姓脍炙人口者,难更仆数。而郁氏其一也。 溯郁之先,自春秋时,黎阳郁贡,为鲁相,能得民心,子孙因以为姓。为此郁氏之谱所由作也。越汉,有职任员郎,留居金陵白下桥者,则曰启。南唐,有知诰幕官,以功升吉州刺史,寓居庐陵者,则曰郁方。其徙居安成铁冶巷者,二氏之郁海也。徙居负郭之南田者,四世之郁文也。若夫徙居洋溪,则七世祖大中、大有焉。夫大中、大有,皆成章令嗣。一居洋溪二十一都,为上团祖;一居洋溪二十都,为下团祖。虽支分派别,而两团子姓书香继美,名登宦籍者,自宋以来,班班可考。 客岁冬,有二十一都庠生郁文华、郁辉千,携弟姪辈来谒。类皆品行端庄,倜傥非常,衣冠中佳士。予不胜击节叹赏曰:“英才济济,皆前人功德之所致也。”坐谈之余,道及上团历世二十余传,子孙繁衍三团,俱系民籍,载在版册。兹以家谱,未经重修者,历二百余年。爰聚族而谋续辑。欲请序于予。予知郁姓,固称旧家,兼有诸生之请,遂乐为之序,以弁诸谱首。谱成而识先人之留贻甚远,无忘人本乎祖之义耳。岂惟重修者将藉斯谱,以昭示来兹。其在大中公实式凭之。 注:文末署名日期为:雍正十三年乙卯岁秋八月吉旦。钦授文林郎拣选知县,改授安福县儒学教谕,已酉科湖南同考试官,乙酉科乡进士,年家眷教弟淦修顿首拜撰。 清光二十年(1840)郁彝斋撰《郁氏重修族谱 谊莫重于族谊,必叙其谊,而后明亲;莫大于宗亲,必联其亲,而乃厚。 余自幼时于家塾中,得吾郁姓谱牒阅之。其先原居金陵白下桥,有南支、中支、北支之分。我祖迁于浙者,南支也。而中支则仍守故土焉。至南唐时,有为吉州刺史,留居庐陵,讳方公者,是为北支。予因掩卷叹曰:“以一姓而散处于三江之中,何缘而得序其族谊,联其宗亲乎?” 岁丙申,余幸捷春闱。庚子,选授吉安府泰和县事。予私心喜曰:“此方公宦地也,可从而访其后矣。”及抵吉,几经探询,始知已徙安邑西里之洋溪,离郡二百余里,迄今人烟繁盛,簪缨迭起,称巨族焉。予恨访之未及,即匆匆赴任,冀图后会。是冬,忽报同宗诚夫兄来谒,款留于署,谈论之下,知其名列成均,胸罗经史,真方公贤裔也!及询其来意,原为其母晋九旬寿,欲余言,以佐觞。余重其请,乐为之序以归。既而曰:“吾族之居洋溪者,原有军民之别。我民房族谱,自雍正乙卯(1735)修订以后,越今百余年未经重辑,将来有复修之举,请预置一序,弁诸谱首,为宗族光宠何如也?”予思地隔江浙,身虽不能至,而心之向往已久,又何敢以无文辞?因即幼时所阅谱牒,述其原委,明其支派,而质言之。他日谱成,付之简编,藉以叙其族谊,联其宗亲云耳。 是为序。 注:序末署名日期为:时道光二十年庚子仲冬月谷旦。赐进士出身勅授文林郎,知泰和县,事加五级纪录十次,嘉善宗愚孙彝斋鼎钟拜撰。
明泰三年(1452)周旋撰《竹泉书舍记》 郁君承瓘者,由安成远来京师,谒诸缙绅先生,序其家谱。述及始祖,仕南唐淮北刺史,徙庐陵,传至深甫,徙安成。几传至怡庵,徙洋溪。又几传至梅埜,以十万名家,迄于今。其文物之世,绍簪绂之蝉联。支派之分,别昭穆之序秩,靡不灿然具载矣。既而诣予请曰:“先人达广于新居之南,别构一轩。后植修竹苍然而复户,前引流泉潆然而绕门,名之曰竹泉书舍。命承瓘辈读书其中,暇即躬临俯视而乐育之。尝指竹而喻之曰,尔观乎是凌霜雪而不彫,可历吾操;干云霄而直上,可尚吾志。栖必有凤,吾择交焉。管可为律,吾和音焉。不亦有资于尔乎?又尝指泉而喻之曰,尔观乎是清而不污,思涤吾虑;流而不息,思进吾学;其潴为泽,吾蓄德焉;其潆为澜,吾组文焉。不亦有资于尔乎?尔其勉之!”今先人逝矣!承瓘追念大恩而儆戒之言,犹凛凛在吾心耳!又安敢忘耶?敢求一言,为记附于谱间,以彰先德,而并传不朽幸甚!予闻而喜曰:“夫厉操不为所屈,尚志不局于小择,交以辅仁,和音以鸣盛,四者有资于竹,涤虑以消其欲,进学以造其理,蓄德而实,无不充组文而道,无不贯四者有资于泉。然则竹泉之为书舍,其关于承瓘辈也大矣!若达文公者,可谓善处其子而教之者矣。予虽不及见达广公,而观乎承瓘之循循雅餙,逈出流辈,且知郁氏事之先者,莫先于修谱牒,而仰前烈。非习之有素而有资于竹泉,其能然乎?虽然竹泉物也,承瓘辈人也,人之所以灵于物者,以能尽性践形,参三才而为一耳。承瓘辈尚反而求之,使道全德备,以称乎为人之名。彼竹与泉,将因之而愈盛。若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者。则先德为之益彰,而书舍益有光矣!言竟,承瓘作而谢曰:“至哉,执事之启迪我也!敢不早夜竞竞而自勉欤。”遂书为记,而归之。 注:文末署名日期为:时景泰三年,赐进士及第翰林侍讲兼经筵讲官,永嘉周旋撰。清隆元年(1376)郁讷撰《郁氏族谱》 吾郁自春秋时郁贡,继孔子为政于鲁,而姓乃彰焉。越数百年,祖启,仕汉为员外郎。及后,代远年凐,无可追逆,我方公,生本淮南,仕南唐,以功封淮刺史。后迁刺吉州,隐居郭南,生深甫公。深甫公,又徙居安成,生三俊公。俊公,生平叔公。平叔,生仕富公。仕富,生成章公。成章,生大中公。是为上团祖。次大有公,为下团祖。大中,生元龄。元龄,生必达公。必达,生景昭公,徙居洋溪。昭公,生菊南公。菊南,生文远公。文远,生伯川公、次子复公。两公开派三团,繁衍云礽,未易数纪,盖祖功宗德,积厚流光。又本始于先圣之渊源,故悠远乃至此耳。然自两公以至余,行代凡十衍。 先世家谱,至两公后五世而止。余五世之前,所衍房分,不无盛衰之别,甚至寥落增悲,源流失坠者,往往而有使迟之,又久不复修集。后虽有闻人,其将何所稽考族之贤明?共切心忧。因会三团,告之灵寝,议为必成之举。众皆欣然从事。爰点十余人,坐祠编修。幸赖祖灵启佑,朝稽夕考,历三年而世次井然,干枝不紊。由是谒诸缙绅,以扬其烈,付之梓。人以永其传。不可谓非群贤之力也! 独念予族,自居洋溪以来,代多奇杰名宿,宜皆与朝宗公、万英公、焕卿公辈,后先增光矣。乃俱未获破荆云之天荒,岂人为地限与要亦钟英之,尚有待耳!今我乡文风鼎盛,科甲特起者,不一其姓。吾族之发祥,自可拭目而俟。惟愿贤父兄辈,竭诚以乐育其子弟,为子弟者,更当奋志芸窗,不为境阻,不为遇屈,而务以刘蜕、谭昭宝自期,将诞登云路,科第崛起,以光大其家声,焜耀其谱牒,亦何难取偿于将来耶?予惭年老,莫能展志,惟悬此念,以属诸后贤,而务为自强云尔. 注:跋末署名日期为:时乾隆元年丙辰孟冬月,合村二十二世孙讷谨跋.
安福郁氏族谱七修本于2008年8月正式完成到分发,历时近两年,首先要感谢编委郁吉生,郁念慈,郁树人,郁文馥,郁效之,郁天生,郁志峰,郁鑫文,郁吉州。其次感谢理事会其余四十几名成员,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九十年未修的七修本。 二修谱 明永乐二年夏五月 谷旦 三修谱 明成化十二年岁在丙申春三月 上吉日 四修谱 雍正十三年乙卯岁秋八月 吉旦 五修本 道光二十年庚子仲冬月 谷旦 六修本 民国八年岁次乙未冬月 吝日 七修本由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作谱序,分上下两册,囊括安福所有郁氏,分支本省萍乡,莲花,湖南桑植上河溪,打鼓泉,五道水,马家峪,湖北鹤峰毛坝。尚有永顺,沅陵,永定区千余,四川的井研,犍为,仁寿,贵州的玉屏及台湾,新加坡八千余均未登记上谱。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为<安福郁氏族谱>序
安福郁氏族谱续修序
族氏之有谱如国之有史及县市之有志。旨在明正统、叙源流、正伦常、序昭穆。为慎终追远,承先启后,光宗耀祖。不忘根本之道,是我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优良独特之传统美德。我国编修族谱的起源很早,在两晋时即活跃过,至南宋已非常兴盛。吾安福郁氏族谱,在南宋乾道年间,有江南族中之郁明礼公初修第一届。及后至明洪年间,再由方公第十四孙淑亨、仲衡二祖编修第二届,且经其子侄,历七十余年才完成。此后,因子孙发达,繁衍绵延,分居全国江南江北各省,且人多散居帙隘,联系不易,从此族谱多为支牒,少有总谱。
安福郁氏族谱,虽广纳赣、湘、川、黔各省族人,且仍属支谱。现谱自民国八年后近九十年未再续修。为恐断代,近经族中贤达组成“安福郁氏族谱续修理事会”发动族人,共襄盛举、全力策划执行。余因于二OO五年七月,以“新党”主席身份,率团到大陆,为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作“民族之旅”,并在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发表演讲。因余一直驳斥“台独”论调,认两岸必将统一,且在演讲中对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文化的强烈认同,曾获国人肯定,犹蒙我族人称许。为此,“安福郁氏族谱续修理事会”会长郁树人及常务理事郁文馥、念慈、吉生等,特修书要余为《安福郁氏族谱》续修作一序文,以资赞助。孙中山先生曾谓“中国国家的结构是先有家族、宗族,才有国族,中国的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故我们要复兴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亦必须重视宗族的发展及尊亲敬祖的伦常之道。今日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泰民安。人民怀追思之诚,各姓宗族续修族谱者众,足征国人在重振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吾族安福郁氏族人,近在族谱续修理事会倡导带领下,群策群力,及时完成《安福郁氏族谱》之续修,非常难能可贵,深值庆贺,各工作人员劳心劳力,犹堪嘉许。
从此,我族人省身念祖、敦伦常、睦宗亲,均有所本,其愿追本思源,缅怀祖德,承先启后,光宗耀祖,弘扬祖先德范,光大祖宗功业,为宗族,为国家社会及中华民族之振兴,作出贡献!敬愿我们郁氏族人共勉之,谨以为序。
旅台湾同宗:新党主席郁慕明
二O O六年六月九日
安福郁氏族谱(七修本)后记
后 记
国有史,家有谱。族谱,不仅记录了族人繁衍生息、兴衰成败的历史,而且还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对于寻根探源、认祖归宗、唤起人们的良知、推进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孙中山说过:“族谱论述着中华民族由宗亲的团结,扩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毛泽东也说过:“搜集家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搜集宝贵的资料。”续修《安福郁氏族谱》的理念便由此而生发。
《安福郁氏族谱》最后一次撰修是二十世纪初,即六修之谱牒。然而,六修之谱距今八十多年了,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族中贤达也曾多次倡修族谱,但因种种原因,终未如愿。直至二OO五年冬,由部分退休族人和族中贤达的倡导,成立了“郁氏族谱续编理事会”并旋即开展工作。但由于近代战乱和灾荒的频繁,特别是“文革”十年浩劫,许多文物被毁(如四大宗派之一的温公谱“文革”被毁,致使温公世系从十八世至廿四世断接)。资料的搜集,殊为不易,给续谱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欣喜的是,我们的参修人员,信心十足,任劳任怨,淡泊自甘,不计名利得失,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四处奔波,广泛调查,搜集文字、文物、口碑资料、名人业绩、古典轶事等,并加快编纂进度而日夜伏案,忘我笔耕。仅用两年多点时问,族谱终于编成付梓。
撰修的新谱(七修本)有其新的特点。它将上、下团谱合二为一,既可以让族人从纵向去了解吾北支郁氏历史发展的主线,又可以从横向按四大宗派体系去把握世系的网络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主要是编者力求使族谱的主体部分用“源流图”、“宗派图”、“世系图”等三个网络图串联每个房族、家族,形成一个整体网络。同时增添了佐证材料(彩图)、“安福郁氏来历”、“三个历史时代人物志“、“芳名录”等。新谱的问世,是安福郁氏近百年来的一大幸事。不但传承了郁氏八百年来谱牒文化,为后代追根寻源、敬祖归宗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而且体现了当今郁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公派团结、举事则成的精神风貌,增强了族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了郁氏的知名度,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完成了几代人的夙愿。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全体族人的鼎力相助、献计献策、踊跃捐资。续谱之初,在台湾的宗人增义先生欣然捐资一千五百美元,特别是出阁女士玉香毅然捐资壹万元,效之先生耗费几年的心血为续谱搜集整理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凡此种种,族人无不为之感动和钦佩。同时,还要特别感谢现居台湾的宗贤新党主席慕明先生,能在百忙之中为新谱作序。值此,谨向参与族谱编修的全体工作人员和所有关心、支持、鼓励、帮助族谱编纂出版的人士,表示衷心的谢忱和敬意。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真诚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指正,并有待于后世续谱者纠正,引以为鉴。
公元二OO七年(丁亥)十二月季冬
方公后裔三十一世孙 树人 拜撰
注:《安福郁氏族谱》(七修本),2008年8月出版,上下两册一函,计两千一百伍拾余页,彩照14帧并有村宇图2帖,漆布硬封烫金。
安福郁氏祠宇表 堂牌 祀奉主位 地址 备注 方公祠 惇叙堂 1世祖 湖边 1958年拆掉 海公祠 2世祖 安福城区 温公祠 13世祖 下路 已废 谦公祠 13世祖 小江边 学公祠 爱敬堂 15世祖 合村 重建 廷灿公祠 忠孝堂 16世祖 樟溪 重修 观公祠 16世祖 加山 重修 斌公祠 19世祖 牌头 復公祠 天子甲兵 21世祖 店背 凤公祠 22世祖 庄屋 已倒塌 氵並 塘公祠 月峰世祖 湴塘 重修
全县有二十余郁氏村落,除县城四十余户,其余均分布在洋溪各处,共有六百八十几户,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安福郁氏2850余人,列全县姓氏第23位,2002年统计人口2870余人。全县有登记的族谱有五本, 《郁氏上团民房族谱》1917年修 洋溪窑家加山 〈郁氏谦公族谱〉1941年修 洋溪店背 〈郁谦公族谱〉 洋溪牌头 《郁氏上团民房族谱》 洋溪牌头下路 〈萍邑郁氏族谱〉 洋溪合村
安福郁氏迁湖南永顺字派 和光步国,大德传家。人文蔚启,世代荣华。 洋溪郁氏总祠对联 东鲁宰相家;南唐刺史第。 《安福郁氏上团民房族谱》领谱字号 修宗谱,分支房,辨长幼,重伦常,循礼让,尚谦光,遵先训,望后昌,改民国,选贤良,出英杰,振黎阳。 安福郁氏谱碟 安福郁氏上团民房族谱,初修于宋乾道年间,主修郁明礼。二修于明永乐二年(1404),主修郁叔彦,户部尚书郁新序。三修于明成化丙申(1476),主修郁志钢,郁键理,翰林侍读学士,本邑吴节序。四修于清雍正乙卯(1735),为上三团民房族谱,县令张崇朴,县儒学教谕滏修序。五修于清道光二十年(1804),郁彝斋序。六修于清咸丰已未年(1859),为上三团民房族谱。七修于民国丁已年(1917),亦为上三团民房族谱,郁德润序,现存(每部谱13本)。八修于1998年,为《郁氏温公族谱》(打印本)。安福郁氏下三团有1941年所修《谦公郁氏族谱》共8本,现存。
安福郁氏谱规 敬祖宗 人之有身,皆祖宗所传之身也。有祖宗,而不知敬,是忘其祖者矣。夫所谓敬祖者,惟在建祠宇,以妥之;兴祭会,已祀之。务宜竭力培养,求为长远之计。慎毋恃强,而吞食祠费;毋败行,而玷辱先人。如是,则祖宗安,而子孙自受其福矣。 敦孝弟 人伦万事,根本孝友。人生大节,门内乖张,则根本已坏,大节先亏,任尔富贵显荣,终是不可为人。所以昔人垂训,开端便说孝悌。乃有一等人田产钱财,看得极重,父母弟兄,看得极轻。不知罔极之恩,碎身莫报。手足之亲,千金难买。今与众约,各宜猛力敬爱敬友恭之实,倘有不孝,不悌者,送祠惩责。 和宗族 宗族之间,和睦为尚,虽非同父同母所生,实同一祖一脉而来。纵族众人繁,不无智愚贫福之别,而亲爱相同,总无厚薄等杀之殊。勿见富贵,而生忮求;勿见贫贱,而生骄傲。尊卑有序,长幼有伦,乃为一门大和耳。 睦乡党 比闾之地,多系姻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者也。威力不可恃,智巧不可逞。勿因私仇,使人父子不和;勿因私利,使人兄弟不睦。须排纷解难,不可背地生唆。须济急扶危,不可夸功自逞。吾族等,果能如此,不惟乡里和,而且阴?多矣。子孙勉之。 重教读 从来父子间,不责善。故古者易子而教之。教之者,必匡直辅翼,乃能有成。子舆氏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虽利钝,出于子弟之质,而成败。实关父兄之教。毋以贫乏,而辍诗书,毋以顽钝,而废教读。”此其道,惟父兄有专责焉耳。 勤耕稼 尝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顾食由于耕田而得。田不耕,则食无所出。夫耕田之法,必勉力为上。农胼手胝足,早出晏归,勿致违时,勿自偷安。度一年耕,而有三年之食。盈止之象于斯可庆。富足之后,礼义乃兴也。 崇俭朴 奢侈为败,家之由俭。朴乃保身之本。倘不崇俭,将祖宗数世积之而不足,子孙一旦败之,而有余诚可惜也。吾族好胜之心甚多,而奢侈之风难免。嗣是冠婚丧祭,衣服饮食,总宜量入为出,无以贫而效富,毋以寡而为多,则撙节久,而丰裕,自可致焉。 慎交游 朋友为五伦之一。彼此相投,原不在声气之末。诗书与共,实有益于身心。善相劝,过相规,其谊然也,要其中有善有恶,不可不辨,使远善而近恶,不惟无他山之助,抑且有比匪之伤。语曰:“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良有以也。后代子孙,庶其慎之。 端心术 心术为平生受用之本。心术正,则行为自善,心术不正,则所为皆恶,毋怀嫉妒。毋肆凶奸,毋行诡诈,毋弄刀笔。一切损人利己,刻薄寡恩之事,并宜戒之。 积阴德 阴德非以望报也,然存心向善于人,必有所济。所积既多,其报自厚。盖福善祸淫,天理昭彰。此天地鬼神之常理,岂渺茫哉?昔窦禹钧种德,而五子联芳。司马温公曰:“积德于冥冥之中,可令子孙长享此。”皆实语实事。若行善事,而欲人称之,是求名也。岂阴隲之谓乎?
分享按钮>>殷氏汉晋至唐祖居地陈郡长平县古县城的准确地理位置
>>易氏源流考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