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高密单氏家族文化成因
- 中华单氏网 2012年10月22日 万家姓
(王 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高密单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高密著名的科举望族、文化世家,明万历年间至清同治年间科甲蝉联,人才辈出,有进士23人,举人48人,诗文书翰流布海内外。高密单氏厚重的家学积淀,孕育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其中有古文大家单作哲、理学家单为铅、书法家单为濂、篆刻家单为澜等。高密单氏是清中期的重要诗派“高密诗派”的主要创作群体,诗歌是其家学的主流,因此家族中涌现大批优秀的诗人,如单楷、单宗元、单娘等。高密单氏作为著名的齐鲁文献望族,其家族成员在诗歌、古文、经学及书法篆刻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明清两代家族成员中有著作传世的为59人,各类著述11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诗集,44人有诗集传世。本文对于高密单氏家族独特出色的家族文化成因,试作一简要分析。
一、优美雅致的自然环境
高密自然风光甚是迷人,《高密县志》记载的“高密八景”,现在绝大多数已荡然无存。曾为高密县令的陈来忠赞叹高密:“襟带大河,环抱重岭,灵秀所钟,白汉唐以来为硕儒、为名臣,豪俊奋起,代不乏人。”u)高密美丽的景色激发了诗人的灵感,高密单氏的单若鲁等人留下了大量吟咏“高密八景’’的诗作。
高密单氏家族一些成员有自己的别墅园林,这些别墅园林环境幽雅脱俗,徜徉其间;令人乐而忘返,不仅是他们居住游玩之地,也是他们诗词酬唱的0048场所。涉园为单氏第9代单明诩归休后所筑,单明诩之孙单务爽有诗云:“茅屋无多枕绿渠,澄怀破解爱吾庐。半庭花覆元卿径,一塌香留太史书。”②单氏第12代单知宜,有野趣园,他“居城邑之东,北隅茅屋三楹,修竹千个,荣几素榻,位置天然,屋后辟野趣园,中构方亭,蔬畦环匝,乔松古桧别有丘壑。””第15代单为濂之若园,是其倦游归卧之所,其《若园记》云:“不三四年而茂林丛薄,荫翳蔽日,居然若园矣。”④
二、良好的人文环境
家族文化根植于区域文化的土壤中,才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而区域文化的发展,又主要附丽于家族文化的繁衍变迁,家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二者是互动的关系。齐鲁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宋代以来,齐鲁地区在文学领域尤为活跃,名人辈出,如宋代词坛上的济南“二安”(李易安、辛幼安);元散曲作家张养浩;明前后七子诗派中的边贡、李攀龙;清初诗坛,王士祯、赵执信、宋琬各树一帜。
高密单氏家学深受齐鲁地区主流文化的影响,家族成员多致力于诗词歌赋,成为高密诗派的重要创作群体。清程国仁在《竹石居稿》序中云:“本朝诗法自济南历下主盟百余年来,学者宗之,以故齐鲁间多诗人”,称单姬之诗“视济南历下殆有过之”。高密单氏与清初诗文六家之一的宋琬有世谊,单可惠尤为推崇宋琬,其《国朝六家诗题辞》云:“借书偶得诗六家,未施王赵朱与查。日尽四卷二日迄,掩卷不语思无涯。宋公为吾先人友,通家谁叙百年后。”对王士祯也颇为推祟,“此外五公谁第一,新城尚书生花笔。””贝高密素来为人文荟萃之区,为晏子生地,郑康成故里,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向陶冶着高密单氏家族。高密单氏家族诗文成就雄霸一力,它与高密李氏及其它望族成立清社,酬唱往来,诗社影响至整个莱州府。莱州府郡守洪肇懋参与其中,以马递征诗,一时稍;盛,以至“嘉道密之能诗者数百家,名宦高人连镳接轸,其陶淑性情,荡涤物欲得力于诗者居多。’’…可见,家族尤其足名门望族是区域文化的载体,家族文化的发展推动影9向着整个区域文化的变迁。
三、家族内部的传承及家族之外师友的授受高密单氏明初自江南风阳迁至高密,明万历间以科举起家,清初单氏家族逐渐由仕而文,至单若鲁始有诗集传世,此后诗学遂作为家学的主流薪火相传,历代不衰。
高密单氏家学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内部父子或祖孙之间的潜移默化、口耳传授,使家学延绵不绝。如单父牧一支亦有明显的诗学传承,也是单氏最为兴盛、诗文成就最为突出的一支,其子单庚传至其孙单炊,重孙单可玉、单可基、单可垂,玄孙单为惦、单为漳等。单氏子弟自幼得到祖父或父辈的悉心传授,如单蛆自幼学诗于祖父单庚,单庚教以切韵法。单姬幼承家学,及其成家有子后,又传授其子,次于单可基云:“基童年承先君子,教以声律之学。”①单姐四子单可垂在《课诸孙夜读》一诗中描绘丁一幅寒夜教孙读书的图景:“藏息依然守故吾,寒宵课读等师徒。祖孙一几环三面,茅屋三间傍一隅。吣单氏家学世代相传的清晰脉络,跃然而出。其次,高密单氏的许多家族成员致仕后,闭门督课族众,教育后进,如单祟回籍后,于私邸立书院萃渚弟与子侄晨昏课读,单氏人才白此彬彬蔚起。单若鲁之侄单务孜卸官家居近十载,杜门教子。单务孜孙单履咸自淮宁知县病归后,日以督课子侄为乐。单作哲致仕后,单维从单作哲凑书清微观七年,留下着述颇多。单氏家族成员自身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能够互惠师承、互激共振的文化团体。单氏家学的传嬗发展,还来自师友的授受,主要是同邑师友。他们对单氏家学的传衍流变有一定的影响。如第12代单宗元与高密傅氏家族傅兆比游,二人以名节相砥砺,为——时人伦之表;单氏第14代单襄柴与高密李氏家族李石桐、李少鹤亦师亦友;单氏后学单华炬、单鼎、单应奎等则师从高密李氏家族李诒经学诗法。高密单氏家学与高密n它望族的文化互相激荡,吐故纳新,所以能够保持长久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单氏家学在古文方面的成就,追溯其渊源,则得力于桐城方苞的亲传,高密单氏第13代的单作哲曾从师方苞门下二年,亲承方苞之学,自此古文始成为单氏家学的一大亮点。单氏后人单步青云:“考公成进士时,出自方望溪先生之门,因从之治经书,学古文,著作宏富,悉本桐城家法。””可以说,高密单氏家族是桐城文派在山东的一个主要据点。单氏家族成员与诸师友切磋观摩,声气相通,逐渐形成独特而浓厚的家族文化。
四、丰富的藏书
藏书可以反映一个家族文化积累的课度与厚度,也是建设一个文化型家族的需要。明清时期山东望族及文入学者藏书风气甚浓,高密单氏是文化世家,藏书之富甲于一邑。许多家族成员私人藏书过万轴。单炬为铜仁知府时,书已有“三万轴”.单作哲“邺架万轴”,单襄耻“退斋”中列先世藏书万卷,其子单华炬亦•往哲遗书亢盈其屋”,单紫诰有传家书万卷,单廷苞家中富于“碑版字画”。单氏家族成员十—分重视藏书,认为有书就是富有,单可基有诗云:“生无媚骨休言命,家有藏书似不贫”。④丰富的藏书为家族子弟文化的启蒙、学业的完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和文化氛围。一些家族成员展踬于科场后,甘愿放弃科举业.专心于诗文创作,使得单氏家族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厚。譬如单襄耻,老于监生,不理家事,只是一意为诗。
高密单氏藏书的来源有三:一是先人遗书。单为潦若园书屋中“列长架,贮先人遗书并法帖印章”,QD单襄耻退斋“列先世藏书万卷”O。二是师友赠送。单氏家族的古文家单作子藏书为方苞所蹭,高密张沛思在(紫溟文集》叙中云:“吾邑单侗夫先生受业方门,当时称博雅,藏书亦最富。……相传为师门所赠。”三是自己购买。单华炬到老仍买书不辍。其《买书有感示孙)云:“白首尚买书,非望子孙守。……尚念生平心,勿落俗人手。”
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高密单氏的家产是随着家族仕途的显赫、声望的鹊起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单氏第八代单永逸时,尚”遇岁饥,家不能举火,向蛔家贷米”,o白永逸子单崇以进士起家.官户部郎中,“有田四百顷,弟三人各于刚扫顷”,*永逸季子单岳亦得田百顷,因此甲永逸一单岳一半炬这—土成为家族中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支,单姐子单可地忻资金给同邑李某,《在庵笔闻》卷四《不欺》记载此事:“同邑李某尝贷兄金,肺J扔清还掣卷。”单氏家族第十三、十四代足家族最昌盛繁荣的时期,所以家族成员行事动辄千金,如旷可基《府君行状》载单蛀之葬耗费千金,皆单胜之子单可玉一人承担。恤为锐(伦山诗初集》序称单司慈“手散千金不少惜”。
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为高密单氏家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丁物质保障。首先,能够为家族成员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单氏家族许多成员有别墅园林,有的在其中专辟书屋用以学习。其次,有能力建立书院,并延淆名师教育族中子弟,提高了科举应试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密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丰富的藏书、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及家族内部的薪火传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密单氏在文化领域星光灿烂,家族声誉经久不衰。
①陈来忠:《通德十:院研记》,{高密县志•艺文志》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②单务爽:《浣俗斋诗草•涉园独坐》,民国十六年石印本.
3单:<大昆仑山人稿•饨石伯》省博藏清乾隆刻本。
④单为濂:《有怀堂文稿》,民国十—六年石刻本。
①单可惠:《白羊山房诗钞》卷四,清道光刻本。
①(密县志•密邑诗社),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⑦单可基:(竹石居稿》自序,清嘉氏十二年高密单氏鉴古堂刻本
①单步青:《紫溟文集》跋,民国十六年石印本、
⑩单可基:(竹石居稿》卷四,《甲子初口述占怀》”
①单为濂:《有怀堂文稿•若园记》,民国十六年石印本。
④王*孙.(梦筑堂诗稿*单子起墓志铭>,民国十六年石印本。
单为炬:(清厚堂诗钞》,清穆堂藏版。
①单可基:<在庵笔闻)卷,二(先行五则》,省图藏稿本。
单为悦<奉萱草堂文钞•府君行状》,民国十六年石印本。
分享按钮>>单氏渊源考
>>龙腾盛世 单氏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