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11月4日,晓霞与邢台眼科医院正式签订了捐献角膜志愿书。在这个过程中,晓霞了解到,我省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眼疾患者在黑暗中等待着光明,而可供移植的角膜却极度匮乏。于是,她产生了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角膜捐献行列中来的想法。2004年10月18日,她正式成为我省首位角膜劝捐员。2005年1月5日,“晓霞热线”开通。 因为身体的原因,晓霞劝捐的工作很多都是在医院进行的,她劝捐的对象很多就是像她一样的绝症患者。“在医院里,她发放了上千份宣传单。她是把劝捐完全当成了一项事业来做,而且做得那么投入!”董建林说,在她的影响下,他自己和女儿也加入了劝捐者的行列。一旦晓霞住院,而他又不得不在医院照顾时,常常是由两个女儿向拨打“晓霞热线”的人解释角膜捐献的相关知识。 得了病的人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得了癌症的人,晓霞向这些人宣传捐献眼角膜的事,其难度可想而知。客气一点的会跟她说:“你捐你的,别来劝我们,我们没有那种觉悟。”更有的病人叫她“神经病”,甚至问她“拿了多少钱”,不相信她是白白捐献,说不会有这么傻的人。面对这些,晓霞从来都是一笑置之,继续耐心进行她的宣传,而往往到了她出院的时候,病友们都依依不舍,因为他们从晓霞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乐观向上,什么是无私奉献。 晓霞说,她“现身说法”的宣传,有时比专业人员的宣传效果还要好,因为,一个绝症患者,一个随时都有可能需要实践自己诺言的人,来做这种宣传,更容易被人接受。 10月29日早晨7时30分,当阳光再次温暖这个世界时,晓霞永远闭上了她那双美丽的眼睛。 10月29日上午10时多,泪眼迷离中,载有晓霞眼角膜的车子驶出了董建林的视线,他轻声说:“晓霞,你可以安心地走了。” [人物档案] 单晓霞,女,河南省郸城县人。1990年到石家庄打工。2002年4月,被确诊为乳腺癌,2003年癌细胞扩散。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的治疗得以延续。 为回报社会,单晓霞做出两个决定:身后捐献眼角膜;劝他人捐献眼角膜。 2004年10月18日,她成为我省首名眼角膜志愿劝捐员,后又开通了“晓霞热线”。 2005年10月29日,32岁的单晓霞去世,她的眼角膜随即移植给两名年轻的患者。 [记者手记] 爱心不朽 晓霞家的墙上,贴着省红十字会印制的关于眼角膜捐献的宣传材料。而“晓霞热线”电话的旁边,就摆放着晓霞的遗像,遗像的周围,是她女儿的同学们精心折的一串纸鹤。 在丈夫董建林和女儿的心里,晓霞没有走,因为她为他们留下了美好回忆,也因为她留下了一份“光明的事业”。 患有强直性脊椎炎的董建林比我上次见的时候要精神了许多,不久前,省会一家医院免费为他进行了手术,使他的身体状况比以前有了好转。他说,暂时不打算回河南,因为,在石家庄,有他和晓霞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美好的回忆让他眷恋。而且,晓霞虽然走了,“晓霞热线”却没有沉寂下来,仍然常常会有人打来电话,建林已完全接手了“晓霞热线”,他说,“劝捐”是晓霞生前的事业,他要继续做下去,为盲人朋友做一些事情。 晓霞的女儿,11岁的亚楠和8岁的晓宇,也从失去母亲的伤痛中走出,她们继承了母亲的美丽,也继承了母亲留下的精神财富———如今,两人在省会一些志愿者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完成学业,同时,作为眼角膜劝捐小志愿者,她俩将完成晓霞的遗志。 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当天堂里的晓霞依然用她美丽的双眼注视着这个美丽的充满了爱的世界时,谁能说她没有活在人们的心里呢?无私不朽,奉献不朽,爱心不朽! (孟瑞君) [人物心语]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只有真正得到过爱的人,才会释放爱。” “每个人都有看的权利,其实我们来到世上,就是为了看到太阳,享受阳光。” “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死后把光明留下,让我的眼睛继续注视我眷恋的这个充满爱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