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氏家谱源流】东海房山镇山前村“杭氏家训”传递向善暖流

    中华杭氏网 2022年10月27日 杭则君


“古传家规宣明训,谕后房族众儿孙。人生勤俭方为本,懒散终究了无能。富者休去夸福分,穷来切莫怨先人。父慈子孝宜相恤,兄勤弟俭业必成。和气致祥家有道,互相礼让免纷争。育子且当重家教,三惑不侵秉高风。邻里乡亲和睦好,遵纪守法见纯真。处事立身言至理,传示规矩诫后裔。”——房山镇山前村杭氏家训


古语有云: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在房山脚下山前村的杭庄,很多村民家中都挂着一幅“杭氏家训”:“人生勤俭方为本,懒散终究了无能”“父慈子孝宜相恤,兄勤弟俭业必成”“邻里乡亲和睦好,遵纪守法见纯真”……短小的家训催人奋进、砥砺成才、崇德向善、明理守法,成为山前杭氏家族恒久传承的精神准则。


“我们‘杭氏家训’是有渊源的,能追溯到明朝。”提到“杭氏家训”,家住杭庄的老者杭林山一脸自豪。他告诉记者,晚清时有四支杭氏族人迁徙到了山前村,在这里繁衍生息,一呆便是一个多世纪,最初的家训便是那时的先人留下来的。


大浪淘沙,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走“杭氏家训”的光彩。杭林山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受家训的熏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杭林山便和同样以家训为立身处事之准则的杭南山、杭步余等人,开始把弘扬家训作为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为了让家训便于宣传,他们多次征求杭氏家族成员的意见,把家训中拗口的句子进行修改,让家训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理解。


跨越到新世纪,已是耄耋之年的杭林山又一次参与到了家训的修改之中。“时代进步了,很多新风气值得弘扬,只有适应历史潮流,家训才能历经百代仍犹新。我虽然老了,但是不糊涂!”杭林山笑着对记者说,这次调整还增加了“遵纪守法”“三惑不侵”等内容,才形成了今日七言十四句的“杭氏家训”。


为了更好地传承家训,从2010年起,杭庄还办起了“‘杭氏家训’大讲堂”,每年春节前,不仅是杭氏家族的成员,很多其他的村民也都会自发的聚集在杭林山、杭南山、杭步连等老一辈的家中,听他们讲家训家规的故事,也让大家一起分享对家训家规的体会,凝聚家国情怀。这些“讲师”大多是年高德韶的退休教师和村干部,虽年岁已高但讲起家训来无不精神抖擞,勉励年轻一辈对家训多加研读,身体力行,村民们听得也很起劲儿,时不时传来一阵欢笑声。


润物细无声,“杭氏家训”的传扬让杭氏家族愈来愈兴旺,默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向外传递着向善的暖流,促进山前村淳朴民风的形成。


“弘扬家训是好事,这不是简单地让孩子背诵家训,而是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使之终生受益。”村民杭明告诉记者,有一次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闹矛盾,他还没来得及“调解”,姐姐便主动和弟弟“握手言和”了,还不忘提醒弟弟牢记家训“和气致祥家有道,互相礼让免纷争”,这让他觉得很“窝心”。事情虽小,但当孩子们也能用经典的家训警戒自己,岂不是家训最好的传承吗?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杭氏家族中有很多人乐善好施,向本村济贫互助协会多次捐款的就有6人。捐款人中有家境并不算富裕的村民,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70多岁的杭步怀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平时总有年轻人主动在路上搀着我,帮我很多忙,我也想给需要帮助的邻里乡亲出份力。‘邻里乡亲和睦好’,做人不就应该这样嘛。”这些朴实的话语让人印象深刻。


“从小受家训熏陶的年轻人给人感觉有礼貌、有精神气。已经有很多年,村干部没有为杭氏大家庭调解过什么矛盾纠纷,更没有坐牢受管教的现象。家训的宣传也带动整个村子的风气更好了!”山前村村委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虽然他家住山前村高庄,但“杭氏家训”中勤劳致富、遵纪守法、和气致祥等思想也让他很受用。


据了解,现在在山前村居住的杭氏家庭有46户,200多人。老年人看家守舍、抚育孙辈,青壮年打工务农、经商挣钱,还有的凭借自己的能力做起了老板。山前杭氏家族在家训的指引下,在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