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

    中华洪氏网 2012年10月25日 万家姓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88)。1913年2月生于河南商城汤家汇(今属安徽金寨)。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商(城)南起义,任商南游击队小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独立旅第5团。1931年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后,先后任第10师29团直属重机枪连排长兼支部书记、副连长、连长、政治指导员。在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中,参加了攻打苏家埠、七里坪等战斗。1932年冬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转移,任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1933年起任红31军第92师、93师和红4军政治部主任,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战役战斗。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曾任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到达陕北后,先后入抗日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抗大队长、副大队长、第4团团长。

  抗日战争中,1940年11月奉命率第3团干部大队奔赴苏北,于1941年6月到达新四军军部驻地盐城后,任抗大第5分校副校长兼盐城卫戍司令、盐阜军区司令员。1943年2月任新四军第3师参谋长,分管部队作战训练。曾参与组织指挥苏北军民反“扫荡”,协助黄克诚率轻便指挥所穿插于阜东、阜宁一带,了解第一线战况,掌握作战全局,连续取得涟东县黄营、阜宁县单家巷伏击战和火烧八滩战斗的胜利。1945年4月,作为阜宁战役前线总指挥,负责制定战役计划,并率部攻克阜宁,全歼守敌,取得新四军在华中战场的第一次攻城大捷。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率部进军东北后,参加保卫锦州、攻打通辽等战斗。1946年1月起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参加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1948年11月起任第43军军长,参加辽沈、平津战役。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南下中南。7月参与指挥湘赣战役。10月率部由赣南进击粤北,参加广东战役,从左翼突破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的“湘粤联合防线”,圆满实现了中央军委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部署,并在其他兵团协同下,于12月中旬将白崇禧集团歼灭于广西境内。

  广州解放后,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和海防司令员。1950年参与指挥海南岛战役。在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中,乘国民党守军立足未稳,统一指挥陆、海军各参战部队奔袭泊地,逐岛攻击,全歼守敌。此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海军初创时期协同陆军进行的首次登陆作战,打破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海上封锁,对于巩固华南海防具有重要意义。同年7月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邓华进行抗美援朝的准备工作。10月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把侵朝美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迫使美国同意举行停战谈判。1951年6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组织指挥反“绞杀战”等斗争,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在反“绞杀战”的斗争中,针对美军的封锁破坏,领导后勤部队采取“严密防护,积极打击,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斗争方针,建立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保证抗美援朝后期历次战役战斗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954年回国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59年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职。1960年调任吉林省农业机械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1977年后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起任总后勤部部长(1985年兼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88年军衔制恢复后,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9年增补)、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5年增选),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分享按钮>>洪术年
>>洪伯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