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家谱源流】绍兴容山包氏宗谱(三)

    中华包氏网 2014年1月28日 包祖伟


绍兴容山包氏宗谱(三)

 

溯根源黄帝谪传  申包胥包氏始祖

 

        据考证,包字作为姓氏距今巳有2500多年历史。传说我华夏民族自从盘古开天劈地,先有伏羲,后有神农,虽有传说,但无记载。直到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撰《史记》,才将中华民族认定为炎黄子孙,而包姓更是黄帝嫡传。

        从现存资料反映,包姓来源按时间前后有四种说法:

        一、出自風姓,为上古传說中的部落酋長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充庖廚,故又名庖犧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二、出自芈姓或申姓,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芈姓,居丹阳。而申包胥系楚国君蚡冒的后裔,故又称王孙包胥。春秋時楚国大夫申包胥曾赴秦国求兵援楚,后隐居山中。申包胥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包字为姓,为包氏。

        三、出自鮑姓,由丹阳鮑氏更改。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鮑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鮑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
        四、蒙古孛儿只斤氏或博尔济吉特氏之后改为包氏。

        不过,比较可靠的应该是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据《史记》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为少典之子。因神农氏日衰,诸侯之间相互征战,其中以号称炎帝和黄帝的两大诸侯实力最为强盛,为争夺统治权,炎黄两帝决战于阪泉之野,轩辕三战而胜,遂废神农氏自立为王。各路诸侯纷纷臣服,乃拜轩辕为“黄帝”,尊为天子,建都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改称熊氏。

        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生玄嚣、昌意;又纳后妃数人,共生25子。

        黄帝后代如下:

        玄嚣生桥极,桥极生高辛;

        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高阳,高阳生穷蝉、鲧、称三子。

        黄帝崩,安葬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桥山顶上,称为黄帝陵。

        黄帝死后,由其孙高阳继位,为颛顼帝。颛顼帝高阳后代如下:

        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重华,重华即虞舜也。舜乃河北冀州人,生子丹朱。

       鲧生夏禹,夏禹别姓姒氏,名文命,字高密,号姒戎。帝尧时,华夏大地洪水泛滥、泗水横流,尧令鲧治水,鲧用筑堤堵水法九年未成,尧殛之;乃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治水12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洪于海,水遂平。禹三十未娶,治水至绍兴钱塘江畔的涂山时,有涂山女娇随之,经十月而生启。

        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六子,其后代均成为列国首领。

        高阳崩,由其侄高辛继位,称为帝喾(即喾帝)。

        帝喾先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再娶取訾氏女生挚。因帝喾宠取訾氏,欲传位小儿子挚,而挚不喜;至帝喾崩,乃由放勋继位,即为帝尧。

        约公元前30世纪末,尧立70年,其子丹朱不肖,求贤而皆举舜,尧遂以天下授舜。丹朱不服乃拥兵自立,舜避祸于绍兴上虞,故称虞舜。在上虞百官的地方汇集文武百官,讨伐丹朱成功,舜乃娶尧二女而治天下。现上虞境内尚有舜山、舜江、舜田、舜井、舜庙遗迹留存。(批注:尧[放勋]为黄帝第四代,舜[重华]是黄帝第八代,接班虽有可能,但舜娶尧二女从年龄上讲似乎可能性不大)。

        大禹治水成功,舜巳老迈,而舜之子商均亦不肖,乃荐禹于天,禹遂继位。(批注:舜是高阳第六代,禹是高阳第二代,由禹接班难以至信)。

        禹立十年东巡,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有防风氏迟到,斩以示众,天下归服。至会稽(今绍兴)而崩,葬于茅山(今绍兴大禹陵),改名会稽。

        禹之子启袭位,建立夏朝,立宗庙于南山之上。夏第四世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守陵,无余遂定都秦山望南(今绍兴秦望山),世代繁衍,传袭祭巽。

        启传15帝至桀,时有帝喾次妃之子殷契8代至成汤,号为武王,伐桀而建立商朝。殷商王统治达六百多年,但自殷朝第22代帝王武丁死后(公元前1291年),国势日衰,至第28代帝纣王时期,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因纣暴虐,人人怨之。

        周族原为夏族的一支,主要分布于今山西渭河流域,周文王姬昌(曾受商纣王封为西伯)与其子武王姬发皆“阴修德行善”,商之朝臣纷纷去商奔周,“诸侯多叛纣而归西伯”,但文王大业未竟而死。公元前1124年,他的儿子武王以太公望为师,以周公旦为辅,决定兴兵伐纣。时有孤竹君二个儿子伯夷、叔齐投奔西伯,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师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不听劝阻,于三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1月28日)会师诸侯,昭告天下,痛述商纣罪状,率大军向殷都进发,经牧野之战而灭商纣,建立周朝。伯夷、叔齐遂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采薇而食之,后来他们饿死在首阳山脚下,被传为义人,武王遂封伯夷后裔于申。

        楚国的先祖季连,乃人文始祖‘黄帝’之孙,昌意的儿子,火神‘祝融’之后,为高阳的第五代孙也。季连生附祖,附祖生穴熊……,其苗裔鬻熊之子熊丽事周文王,因此,熊丽之子熊狂及孙熊绎均受封。后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芈姓,居丹阳(今湖北一带)。周宣王时,熊绎后代一部份东迁分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被传为伯夷之后,但申国为楚国所灭。

        季徇生熊鄂,熊鄂生熊仪(若敖),熊仪生熊坎(霄敖),熊坎生(棼冒)和熊通,(棼冒)即为楚武王。

        楚平王时,伍奢任太师,申包胥为大夫,伍奢生伍尚、伍子胥二子,与申包胥同朝为官,相交甚密。申包胥乃楚君蚡冒之后,别名蚡冒勃苏,又称王孙包胥。平王二年(公元前527年),少傅费无忌媚平王谗太子建,伍奢谏之,楚王杀伍奢和伍尚,并下令画影捉拿伍子胥。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乃是一个忠臣,虽与子胥有朋友之义,但忠义不可二全时,则取大忠而舍小义也,因此答曰:“我必存之。”伍子胥带太子建一家先奔宋国,因宋国有乱,又投奔吴国,路过郑国,太子建被杀,子胥只好带着建的儿子胜逃跑。及到昭关,因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伍子胥一夜急白了头,在名医扁鹊弟子东皋公的巧妙安排下混过昭关,投奔吴国。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王用伍子胥之计破楚入郢,并掘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为救楚复国,赴秦求救,秦王不允。申包胥在秦宫殿痛哭七日七夜,滴水不沾,终于感动秦哀公,遂派公子子蒲、子虎率领战车五百辆救楚,一举击退吴国军队,收复郢都,使昭王得以返郢。昭王为封赏有功之臣,乃以5000户奖赏申包胥,包胥不受,宁愿隐居山中,并让其子孙后代去掉申字,以包为姓,这就是包姓的始祖。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钱塘(今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百家姓》,将包姓列185位,主要居住地为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此为熊绎封地也。

 


分享按钮>>中华司姓网祝司氏族人马年春节万事如意
>>【包氏家谱源流】绍兴容山包氏宗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