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氏的主要聚居地为丹阳郡与上党郡 。 一、丹阳郡(安徽宣城)。即秦朝的鄣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更名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地区)。晋代改置宣城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县)。还包括江苏丹阳地区。 二、上党郡(山西上党)。战国时,韩国初置上党郡,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辖镜相当于今山西省境内沁水以东地区。 丹阳《包氏宗谱》和丹阳县志都有明确记载:“包咸,字子良。少为诸生,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王莽末,自长安归乡里,途为赤眉贼所执,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往东海、立精舍教授。光武即位,举孝廉,除郎中,授皇太子《论语》,累迁大鸿胪,每进见,赐以几枚,经传有疑,辄遣小黄门就问,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而素清苦,俸禄视诸卿加厚,咸以给诸生之贫者。病笃,帝新临视。年七十一,卒于官。著有《论语章句》、《鲁诗章句》。子福拜郎中,亦以《论语》入授和帝”。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包咸是东汉初期的大儒,是著名的儒学家,他和儿子包福都曾是两代皇帝的老师。丹阳,是天下包氏的源头。延陵,是包氏的发祥地。 据创修于南宋的《南城包氏宗谱》记载,包逊所作《始修宗谱序》载:东汉包咸九世至包宗远,仕西晋;宗远八世至包恺,隋炀帝时为国子博士;恺之曾孙包融,唐开元中为集贤学士;融次子包佶,历事玄肃代德四朝;“佶之六世孙曰恒善,五代周为庐州合肥县尉,卒于官,三子留家合肥。伯树德,仲植德,季松德。树德三子,长播,次振,幼拯。圣宋祥符庚戌播来判建昌军事,乐南城山水之佳,遂家于七仙阁下,后徙修仁里之月湖包坊。自是建昌始有包氏。”月湖包坊,就是今天南城县包坊乡的包坊村。 据《江西南城谱》载:蓋曲阿之包皆祖咸,東海之包皆祖愷與兄愉,吳興之包皆祖融,合淝之包皆祖恒善,建昌之包皆祖播及拯。要凡包氏,皆祖楚大夫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