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随便聊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主 题: 包宅村 (二) 已阅:1963 / 回复:1(楼主)

村落民居

    包宅村口有一条兴盛于清末民初的老街。据耆老回忆,当年老街主要店铺有南北百货店、中药材店和布店等。货物主要来源于瑞安,通过水路进山。老街一度成为库村及周边乡村的集贸重地,今日虽已喧嚣散尽,仍可寻找到一些刻在木板上的遗存,如“宝龄堂自运各省药材’、“包聚泰号”、“运自南北杂货”等。

    就像少不了要记载始迁祖的信息一样,对于村落的主要景观,家谱都有诗赞,如《包氏族谱》中的这首:“老翁尖下瑞峰前,旗鼓排衙在两边。锦绣谷旁三友洞,书斋坪畔百花岩。世英门建楼门石,清阴井开水井坛。闸有将军捍水口,库村奕代毓文贤。”诗文既有山形地势的描写,又记载了主要古迹,三友洞,世英门,清阴井,还说到水口很漂亮,文风很兴盛。20世纪90年代以前,进入文保名单的,一般是公共建筑,村落和民居的保护21世纪才开始。因此10几年前,说起库村就能联想到三友洞、世英门和清阴井。世英门,是包宅村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乡民俗称石门楼,通体用石材构筑。

    旧时区划制度有二十五家为一闾的规定,世英门相当于闾门。唐代诗人张继名作《闾门即事》,就是一首作者站在门口对眼前事务、情景有感触而作的诗。世英门为明代包氏族人包元凤主持兴建,家谱有载:“明元凤公倡建里门,厥名世英,意欲世济其美,而为门闾之光,宠与其制,门之上下左右俱以石为之,欲其久也。”乡民说在这深山里,采用石构可以起到防范猛兽的作用。门前有上马石、下马石、坐凳等,上马石雕着具有明代特征的图案。

    步人世英门,迎面一道幽长巷道。此巷可视作包宅村和吴宅村的分界线,巷左包氏,巷右吴氏。巷道两边的民居高墙青瓦,墙体下半部分用卵石砌筑,上半部分用泥土夯筑。墙根屋角花木扶疏,歇山屋顶飞檐翘角。沿着巷道纵深而入,随着地势升高一路到达后山,转身而立,村落景观尽收眼底。村落前方有一条宽阔的溪流,右前方是水口,左边是吴宅村,远眺案山如屏。村里巷道纵横交错,道路旁边大多有一两米宽的沟渠,那是山上下来的水,流经宅院门前,汇入村前的大溪。

    眼前包宅村的这片民居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衣德堂、食德堂、恒德堂、外翰第等。这些称呼是宅院的堂号,在泰顺比较少见,不同于俗称。堂号根据先人郡望、操行、功业、科第、字号、著述、居住地等来命名,以示家世显赫,或藉以弘扬祖德,启裕后人。堂号大多制匾悬挂在厅堂太师壁上。堂号是家族支派的代称,也可以用作生产用具的记号。民居大多三合院式,规模不大,做工谈不上精致,雕刻也仅见于檐廊月梁,结合卷草龙形体雕刻“福、禄”等字样。民居庭院外设门楼,后院有花圃,围墙处设有小门楼,从后院花圃通往房后的山林。与自然的接连融洽,是山地民居建筑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如果当时的建造者只是一些普通的匠师,但他们充分考虑到了人居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的相融结合到建筑当中去,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能出彩的手法。



作者:000001 (2014/11/5 16:33:37)   回复此贴
  回复:包宅村 (二) 第 1 楼

包氏大量的传统文化存在于民间,亟需实事求是地深入发掘总结。这件事,他姓朋友已在帮助我们做,我们包姓人自己要加把劲了!





作者:000001 (2014/11/14 16:18:5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4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2,185.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