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随便聊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主 题: 包国良先生的一封复信 已阅:873 / 回复:3(楼主)

回学冠老师《关于温州包氏统一字派的建议》的信
        ——兼复和瑶主任暨顾委关于全族统一字派的建议
尊敬的学冠老师:
   您好!
   您发给我的邮件已很多天。由于忙、懒,加思维乱,不能有整块的时间思考您关于包氏统一字辈的问题。
   我想,您老一定每天在看邮箱是不是有我的回复。我实在觉得很惭愧,比起您,还有和瑶主任,你们都已80多岁,还在为家族的事操很多心。我有再多的理由说自己忙和没时间,都觉得没底气。真的很惭愧! 认真拜读您提出的温州包氏统辈的方案,觉得您是花了很多精力的。您提出的方案,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思路。如果包氏各支研究家谱的人都认可这个方案,统一字辈的大事就算解决了。
   关于包氏统辈的事,此前我与您在肥东、无锡、嘉善、泰顺都讨论过。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是,包氏统辈从包胥开始厘清各代世系,是不太可能的。基本理由是,时间相隔2500多年,从能收集到的各地包氏家谱资料看,没有一部是权威的,不是太简单,就是有很多明显错误。各地家谱之间,很少有能相互引证、链接的大宗世系。所以,我觉得,即使再给100年,也不能肯定能厘清申包胥以后至少到宋代的若干世系。如果要能厘清,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厘清了。
   有一种说法,我们包氏从申包胥以后的四十世是胥公亲定的字辈。据说这个说法出自某个包氏宗谱。但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可靠的。
   理由之一:据宗亲考证文章,说申包胥亲定四十个字辈的包氏宗谱,其世系本身存在很多世次不符常规的的问题,应该存有疑问。
   理由之二:有资料显示,家谱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唐朝,距今约1000多年。申包胥出生的年代,大约是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那时修家谱还没有形成风气。或许有人会说,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但我认为到那时离申包胥的年代大约又过了700多年,今人也没见有记载那时的家谱有严格的字辈。即使有家谱,如今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但多属清代创修,明代创修的也不多。
   理由之三:我们包家,假设真能留有后人称之为的立姓始祖的申包胥亲定的子辈,史书上却没有记载申包胥具体的生卒年月,我觉得也是讲不通的。(这次看到您老写的申包胥的生年公元前540年,不知出自哪里)。即使有人记述家族世系,最多是手抄相传。因为历代兵荒马乱,留存的可能性不大。
   理由之四:参照中国姓氏字辈排得最好的家族孔氏。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也没有固定的行辈。有固定字辈,是从四十五世起,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我们从孔氏联想到包氏,看到的据说是申包胥亲定前四十个字辈,也有点太超前了。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宋代的他姓和本姓字辈,同代人基本都是用偏旁和部首排字辈的。如江西南城《包氏宗谱》记载宋代字辈:伯树德、仲植德、季松德,树德三子:长讳播、次振、幼拯;再如江苏江阴《石桥赵氏宗谱》记载宋代字辈,五兄弟为:江、海、淮、济、泽;还有宋代著名文人苏轼、苏辙兄弟,宋郊、宋祁兄弟等。
   理由之五:如果申包胥真的定了包氏的世系字辈,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敬宗睦族是十分重要的。既然是祖宗定的规矩,包氏后人至少在贵族家庭,就会不折不扣的执行。但迄今为止没看到有一部包氏宗谱明确记载自申包胥之后严格按字辈起名的。即便是有排字辈的,不排除是后人给祖宗排的字辈。综合目前收集到各地资料和信息,最早创修的包氏宗谱迄今不到1000年。既然包氏至少在立姓后1500多年还没有家谱,说申包胥亲定四十个字辈根据不足。



作者:小小广播站 (2017/4/9 9:06:07)   回复此贴
  回复:包国良先生的一封复信 第 1 楼

回学冠老师《关于温州包氏统一字派的建议》的信
        ——兼复和瑶主任暨顾委关于全族统一字派的建议
尊敬的学冠老师:
   您好!
   您发给我的邮件已很多天。由于忙、懒,加思维乱,不能有整块的时间思考您关于包氏统一字辈的问题。
   我想,您老一定每天在看邮箱是不是有我的回复。我实在觉得很惭愧,比起您,还有和瑶主任,你们都已80多岁,还在为家族的事操很多心。我有再多的理由说自己忙和没时间,都觉得没底气。真的很惭愧! 认真拜读您提出的温州包氏统辈的方案,觉得您是花了很多精力的。您提出的方案,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思路。如果包氏各支研究家谱的人都认可这个方案,统一字辈的大事就算解决了。
   关于包氏统辈的事,此前我与您在肥东、无锡、嘉善、泰顺都讨论过。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是,包氏统辈从包胥开始厘清各代世系,是不太可能的。基本理由是,时间相隔2500多年,从能收集到的各地包氏家谱资料看,没有一部是权威的,不是太简单,就是有很多明显错误。各地家谱之间,很少有能相互引证、链接的大宗世系。所以,我觉得,即使再给100年,也不能肯定能厘清申包胥以后至少到宋代的若干世系。如果要能厘清,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厘清了。
   有一种说法,我们包氏从申包胥以后的四十世是胥公亲定的字辈。据说这个说法出自某个包氏宗谱。但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可靠的。
   理由之一:据宗亲考证文章,说申包胥亲定四十个字辈的包氏宗谱,其世系本身存在很多世次不符常规的的问题,应该存有疑问。
   理由之二:有资料显示,家谱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唐朝,距今约1000多年。申包胥出生的年代,大约是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那时修家谱还没有形成风气。或许有人会说,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但我认为到那时离申包胥的年代大约又过了700多年,今人也没见有记载那时的家谱有严格的字辈。即使有家谱,如今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但多属清代创修,明代创修的也不多。
   理由之三:我们包家,假设真能留有后人称之为的立姓始祖的申包胥亲定的子辈,史书上却没有记载申包胥具体的生卒年月,我觉得也是讲不通的。(这次看到您老写的申包胥的生年公元前540年,不知出自哪里)。即使有人记述家族世系,最多是手抄相传。因为历代兵荒马乱,留存的可能性不大。
   理由之四:参照中国姓氏字辈排得最好的家族孔氏。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也没有固定的行辈。有固定字辈,是从四十五世起,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我们从孔氏联想到包氏,看到的据说是申包胥亲定前四十个字辈,也有点太超前了。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宋代的他姓和本姓字辈,同代人基本都是用偏旁和部首排字辈的。如江西南城《包氏宗谱》记载宋代字辈:伯树德、仲植德、季松德,树德三子:长讳播、次振、幼拯;再如江苏江阴《石桥赵氏宗谱》记载宋代字辈,五兄弟为:江、海、淮、济、泽;还有宋代著名文人苏轼、苏辙兄弟,宋郊、宋祁兄弟等。
   理由之五:如果申包胥真的定了包氏的世系字辈,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敬宗睦族是十分重要的。既然是祖宗定的规矩,包氏后人至少在贵族家庭,就会不折不扣的执行。但迄今为止没看到有一部包氏宗谱明确记载自申包胥之后严格按字辈起名的。即便是有排字辈的,不排除是后人给祖宗排的字辈。综合目前收集到各地资料和信息,最早创修的包氏宗谱迄今不到1000年。既然包氏至少在立姓后1500多年还没有家谱,说申包胥亲定四十个字辈根据不足。
(未完待续)



作者:小小广播站 (2017/4/9 9:19:03)   回复此贴
  回复:包国良先生的一封复信 第 2 楼

综合以上五点,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包氏的立姓始祖申包胥亲定四十个字辈记载不该采信, 今人如要自申包胥之后排字辈是不妥当的。
   说其不妥当的理由还有:自申包胥到宋代,各地家谱世系记载各不相同。本人限于手头资料不多,没法一一作对照,但记得有文章显示,同是申包胥的后裔,记载到北宋包拯的年代相差有十七世。丹阳谱记载较为详实,但也不能肯定丹阳谱的世系就没有差错。
   包氏要统辈,应该怎么统?学冠老师您确实费了很多功夫,我很敬佩。您的来信“建议”的思路让我想了很多。近日又拜读和瑶代表顾委发出的统辈“建议”,我都为之思考。看了二个的建议,对包氏的统辈有如下建议和想法:
   一、包氏大家族统一字辈符合广大宗亲的心愿。
   二、从申包胥之后开始冠字辈欠妥(理由如前所述)。
   三、现在已经在扬州会议上原则通过的的包氏一百个字辈,是否还需要调整,应该进一步讨论,在有关会议上通过。
   四、从已阅读到的包氏宗谱看,统辈第一世定在北宋至南宋过渡时的某个有影响的人物(或其父亲,其祖父)的年代(强调:是指年代,不是说所有包氏都是定为统辈第一世的后裔)。理由是:
    1.我们现在读到的包氏宗谱,自那个年代始有排字辈;
    2.南方的包氏族人,大部是北宋末年随驾南渡的后裔;
    3.许多老谱世系记载从那时开始;
    4.综合收集到的各地包氏宗谱,自申包胥起到北宋末年无法对接到令人信服的世系。即便现在能链接的相对合理的世系,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世系。如果将申包胥后至北宋末年大约1500年的历史确定为共多少世系(我称之为远祖世系),那么若干年后一旦有人考证多了一个或少了一个世系,今人给其定的字辈和世系自然会被推翻,会给后人带来更多麻烦。反之,包氏远祖的世系,如果认定只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世系,但不给其排字辈,不管后人怎样考证后又多了或少了世系,不会影响其后面的世系字辈。
   五、认定一部或二部相对合理的包氏宗谱的世系为主干世系,譬如远祖世系为以丹阳谱的世系为主干世系,北宋至南宋过渡时期以后的世系以合肥谱世系为主干世系  (注:合肥老谱世系记载有很多问题,但平均世系相对合理。我只是暂且举例,也可寻找别的宗谱作为主干世系。)

     (未完待续)


作者:小小广播站 (2017/4/9 16:37:50)   回复此贴
  回复:包国良先生的一封复信 第 3 楼


   六、作为主干世系(宗谱)不是认定它是无懈可击的世系,可以通过已经找到的别的宗谱链接成一条基本有依据的大宗世系。实在不能链接的根据其始迁祖生卒年代,对应主干世系的字辈确定为总世系的第XX世,但必须注明该支族人是某地的一支,不能随意攀龙附凤,或挂靠在其它宗支。待后人如能找到依据,再重新对接。
   我对您以“温州包氏活着人的最后一代为界线......为温州包氏的统一字派”的建议,认真看了。如果温州包氏都认可,我也觉得未尝不可。但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大问题:如果家谱上记载很明确是某某先祖的第XX世后人,另一支   也写明是同一先祖的第XX世后人,假定这两个人在原来的宗谱上相差一代,那么按您的“温州包氏活着人的最后一代为界线”、“以2016年元旦出生为温州包氏的统一字派”,须必与原来的世系产生矛盾。
   我觉得按自己原有的宗谱对应上述的北宋末年后的主干世系,就能使原来的世系是多少世,统一祖辈后还是多少世。这个时间段才1000多年,各地宗谱对世系的记载,世次差别会少一点。对那种没法与主干世系中的人名对接宗谱,不妨按和瑤主任暨顾委“折中统辈”的办法对应世系,但这一类宗谱应该只占各地宗谱和人口的一小部分才合理。
   和瑤主任暨顾委的“折中统辈”办法,不失为是一种相对合理办法。但这里面还应该区分的是,假如原来家谱上很明确为北宋或以后某个名人的第xx世,不应该用此法,应该是原来多少世就是多少世。不用此法的好处是原有的世系不被打乱。我建议的折中统辈(指上述少数没法与主干世系中的人名对接的宗谱)以南渡前后的的世系折中为妥,因为同样记载的远祖世系,各谱记载相差太多,很多世系本身就有明显错误,这种从远祖开始的折中不会对形成合理的世系有任何意义。
   我觉得从包拯或包拯父亲同时代至今的世系(我不是说今天的包氏都是他们的后人,只是说可以从他们的那个年代开始对应字辈),总世系在33世包括上下5世的世次,都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说合理的理由参考有10万人江阴赵氏,同为南渡始迁祖也是同一宗祠的后裔,迄今辈分最大的为第28世,最小的第38世)。在这个范围的家谱世次,可以与主干谱始迁祖的年代对应字辈,不一定要折中统辈。如果按这个思路,需要折中统辈的宗谱就少了,基本都能保留原来宗谱的世次对接远祖世系。
   您说的是温州包氏的统辈,和瑶主任暨顾委说的是全国包氏的统辈,但不管是什么统辈,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观点,包氏搞统谱,很多宗支已经很难弄清来龙去脉,既然弄不清了,也不必要弄清。只要文化认同,就是包氏大家庭的成员。只要在大宗世系上写明某某是某宗支始迁祖就行。希望包家的统谱,走一条“血缘传承”和“文化认同”相结合的路线。
   血缘传承:是指将具有同一血缘关系的家族支派作为统谱的对象。“文化认同”:是指以家谱的记载为依据,家谱记载某支的始祖是谁,就认可该支始祖是某人,没法考证的不必多作考证。在统谱的大宗世系对应的年代,写明其始迁祖是谁。这是另一个话题,不作赘述。
   我说那么多,似乎还有不少话没说清。如对您和和瑤主任不敬,请谅!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您信中的“温州包氏乃上党郡申包胥公和合肥郡”,我觉得“合肥郡”的提法恐怕不妥,郡在隋唐时就废止了,包拯的时代已是宋代,称“府”,属庐州府,包拯是申包胥后裔,随先祖应该同属上党郡,按地理位置应该属于庐江郡,但包氏家谱中没见有庐江郡的。包氏除“上党郡”,还有一个常见的郡是“丹阳郡”。
   我知道您和和瑤老先生对统谱的事很急。还有很多包家人与你们有一样的心情。以上我说的意思能否得到宗亲们的理解和认可,我没有任何奢望。我只是觉得,比起您和和瑤老先生的热情,我也该为包家修谱的事思考一些问题,别无他求。
                            敬祝
   秋安!
                                        国良
                                                  2014.8.9

     (续完。此文转载于包氏宗亲网)


作者:小小广播站 (2017/4/9 16:45:3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4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4,99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