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安徽名门后人与界首市领导及嘉宾互动
中新网安徽界首9月27日电(余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是古代孟子对家国关系的阐述。近日,安徽三位名门后人来到安徽省界首市举办的“传家规·颂清廉”“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廉政文化活动周开幕式现场,向观众分享他们对家风与社会的关系见解。 包拯是中国古代清正廉洁的代表人物,他曾立下严格的家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据史书记载,包公祖孙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后人评价“包公言传身教,子孙居官清廉。” “包公身上闪耀着廉洁奉公、铁面无私、为民做主的高风亮节,这种廉政思想形成的家风也影响着他的后人。”包拯三十六代后裔包训安说,“要谨遵先祖留下的家训,效仿老祖宗的这种品质,教育我们的后人去实现并传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后人张泽国则认为,家风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而良好的家风,往往能使后人受益颇多,从而世代得以传承,形成良好的文化传统。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广为人知的桐城‘六尺巷’故事展现了先祖张英宽容礼让的美德,而从我们张氏家族的历史文化来说,就是要懂得谦让,讲礼仪。”世代居住在桐城的张泽国表示,要从历史文化的营养里汲取养分,正是一个个家庭家族乃至桐城地区都保持这样的家风,形成了宽容礼让的“家生态”,乃至最终成为了该地区的原生态。 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良好家风的弘扬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意义,清代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后人、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表示,红色理论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优良家风融合,是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 “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不仅关系着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翁飞说,党员干部对优良家风的学习,更多意义上是用一种自律来约束自己,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从而保持党的队伍纯洁性和战斗力。 翁飞表示,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家规家风,应当是对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新解读,通过践行和弘扬优良家风,带动党风建设不断推进,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增添动力。
新浪、凤凰、新民网、中华网、和讯、千龙网、大众网、东北新闻网、广西电视网等转载
(节选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