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作者左丘明
- 中华左氏网 2012年4月27日 左氏家族
左 丘 明 史学名著《左传》的作者 春秋时代鲁国人。
《左传》是周朝春秋时期鲁君子左丘明的杰作,它系统而详尽地记叙了我国公元前805-468年, 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许多事情,情节曲折而生动,文笔优美,在我国古籍宝库中,既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极其珍贵的文学名著。
《左传》原名叫《左氏春秋》,它和最早编年史《春秋》是有密切关联的两部书。《春秋》本是上古时期各国官修历史的通用名称,甲骨文时代,一年只分春秋两季,后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但朝廷大事还是在春秋两季进行,所以史官就把记载一年到头的大事的“国史”称之为《春秋》。《墨子•鬼子篇》中,所谓“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等,就是指周朝及燕、宋、齐各国的史书。后来由于这些史书都失传了,唯有鲁国的《春秋》流传至今,于是《春秋》便成了鲁国“国史”的专称。《春秋》一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72-480年)242年间(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事,然而《春秋》虽是鲁国官修的史书,并采用鲁国的纪年,但它所记载的内容,并不局限于鲁国本身的历史,而是春秋时期各个诸候国的大事。
古代史官记事有两个作用:一是真实地记载历史事实;二是把劝善惩恶的用意亦包含在历史记载中。上古时代,由于文字繁难和书写工具落后,文字只能刻在甲骨、金石或竹简上,因而史官只能以最精练的文字来记事.《春秋》的记事,基本上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次序记叙史实,一件事记一条,一般只有几个字,最多也不过40多字,最短只有一个字(例如:螟)。这样简略的记载,人们往往无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其具体情况,要想了解、学习历史,就要依靠一些年纪大而又熟悉历史大事的人,对《春秋》的记载做出比较详细的叙述和说明,这样才有了“传”。所谓“传”就是注释说明的意思。流传下来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就是所谓的“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附属于《春秋》的,经文与传文排比在一起,而《左传》,原来则是独立成书的。由于《左传》史料可靠、丰富,记事翔实,情节生动,文笔优美,因而流传最广,后人对其评价也最高。
左丘明的主要和杰出贡献就在于:他是在广泛采集各种古史旧闻、公私记载的基础上,根据大量可靠的史料,对《春秋》所记史事,有选择、有重点地做了注释和说明。他以叙事为主,既记言,也记行,既有细节描写,也有扼要概括,既有追述,也有附述,既有分析,也有评论。《春秋》里许多记事不明的地方,都依赖于《左传》的补充和说明,后人才得以了解。此外,《左传》还记叙了《春秋》所没有记载的许多史事,记事时间和《春秋》大体一致而又略有超出,内容丰富而详尽,史料价值极高。
这部著作,语言技巧和文学成就也是很高的。左丘明不仅善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用简洁的语言把复杂纷繁的事件描述的井井有条,特别是描述战争,往往写得脉络分明,有声有色,而且很善于通过精彩的细节和内心的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又如,春秋各国当时的外交活动很频繁,并且很重视外交辞令,《左传》对此也有生动的记载,许多对话,委婉含蓄,外柔内刚,意味深长,听起来文质彬彬,从容不迫,而骨子里却渗透着坚强,在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当时的外交风度固然就是如此,但这些精彩、高超的外交辞令,与左丘明的锤炼加工及润色也是分不开的。此外,《左传》中的许多历史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文笔优美,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例如像曹刿(qui)论战、齐垣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介之推不言禄、玄高搞秦师、楚归晋知罃(ying)等等。
左丘明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孔子是很重视历史的,他教学生的六门课,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历史就是必修课之一。孔子对左丘明也是十分推崇、敬重的,在《论语•公治长》中,孔子曰:“巧言、令色、走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匝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其大意就是:说话乖巧,待人巴结,十足的恭维,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对人的怨恨掩藏起来和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由此可见,孔子对左丘明的人格及为人,评价是很高的 。左丘明在眼睛失明之后,还发奋完成了一部著作 —— 《国语》。司马迁称赞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参考文献: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国古代著名书籍》华素娟 熊国桢 编 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
分享按钮>>唐未燕姓名人——燕留德
>>山东省龙口市北马镇霍家霍氏谱书--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