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
- 中华左氏网 2012年10月26日 万家姓
左氏宗史研究会
左丘明;左人郢;左伯桃;左伯;左懋第;左雄;左慈;左思;左溪;左匡政;左彦武;左圭;左君弼;左光斗;左良玉;左宗棠;左宝贵;左权;左舜生。
左 丘 明 史学名著《左传》的作者 春秋时代鲁国人。
《左传》是周朝春秋时期鲁君子左丘明的杰作,它系统而详尽地记叙了我国公元前805-468年, 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许多事情,情节曲折而生动,文笔优美,在我国古籍宝库中,既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极其珍贵的文学名著。
《左传》原名叫《左氏春秋》,它和最早编年史《春秋》是有密切关联的两部书。《春秋》本是上古时期各国官修历史的通用名称,甲骨文时代,一年只分春秋两季,后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但朝廷大事还是在春秋两季进行,所以史官就把记载一年到头的大事的“国史”称之为《春秋》。《墨子•鬼子篇》中,所谓“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等,就是指周朝及燕、宋、齐各国的史书。后来由于这些史书都失传了,唯有鲁国的《春秋》流传至今,于是《春秋》便成了鲁国“国史”的专称。《春秋》一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72-480年)242年间(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事,然而《春秋》虽是鲁国官修的史书,并采用鲁国的纪年,但它所记载的内容,并不局限于鲁国本身的历史,而是春秋时期各个诸候国的大事。
古代史官记事有两个作用:一是真实地记载历史事实;二是把劝善惩恶的用意亦包含在历史记载中。上古时代,由于文字繁难和书写工具落后,文字只能刻在甲骨、金石或竹简上,因而史官只能以最精练的文字来记事.《春秋》的记事,基本上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次序记叙史实,一件事记一条,一般只有几个字,最多也不过40多字,最短只有一个字(例如:螟)。这样简略的记载,人们往往无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其具体情况,要想了解、学习历史,就要依靠一些年纪大而又熟悉历史大事的人,对《春秋》的记载做出比较详细的叙述和说明,这样才有了“传”。所谓“传”就是注释说明的意思。流传下来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就是所谓的“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附属于《春秋》的,经文与传文排比在一起,而《左传》,原来则是独立成书的。由于《左传》史料可靠、丰富,记事翔实,情节生动,文笔优美,因而流传最广,后人对其评价也最高。
左丘明的主要和杰出贡献就在于:他是在广泛采集各种古史旧闻、公私记载的基础上,根据大量可靠的史料,对《春秋》所记史事,有选择、有重点地做了注释和说明。他以叙事为主,既记言,也记行,既有细节描写,也有扼要概括,既有追述,也有附述,既有分析,也有评论。《春秋》里许多记事不明的地方,都依赖于《左传》的补充和说明,后人才得以了解。此外,《左传》还记叙了《春秋》所没有记载的许多史事,记事时间和《春秋》大体一致而又略有超出,内容丰富而详尽,史料价值极高。
这部著作,语言技巧和文学成就也是很高的。左丘明不仅善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用简洁的语言把复杂纷繁的事件描述的井井有条,特别是描述战争,往往写得脉络分明,有声有色,而且很善于通过精彩的细节和内心的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又如,春秋各国当时的外交活动很频繁,并且很重视外交辞令,《左传》对此也有生动的记载,许多对话,委婉含蓄,外柔内刚,意味深长,听起来文质彬彬,从容不迫,而骨子里却渗透着坚强,在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当时的外交风度固然就是如此,但这些精彩、高超的外交辞令,与左丘明的锤炼加工及润色也是分不开的。此外,《左传》中的许多历史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文笔优美,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例如像曹刿(qui)论战、齐垣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介之推不言禄、玄高搞秦师、楚归晋知罃(ying)等等。
左丘明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孔子是很重视历史的,他教学生的六门课,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历史就是必修课之一。孔子对左丘明也是十分推崇、敬重的,在《论语•公治长》中,孔子曰:“巧言、令色、走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匝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其大意就是:说话乖巧,待人巴结,十足的恭维,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对人的怨恨掩藏起来和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由此可见,孔子对左丘明的人格及为人,评价是很高的 。左丘明在眼睛失明之后,还发奋完成了一部著作 —— 《国语》。司马迁称赞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参考文献: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国古代著名书籍》华素娟 熊国桢 编 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
左人郢 字行,鲁人,孔子弟子。宋赠南华侯。
左伯桃 战国人,籍贯不详。
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贤,同入楚。道遇雨雪,而所带衣服单薄,二人计,不倶全。伯桃谓哀曰:“舞所学不如子,子往矣!”乃并衣粮与哀,自入空树中死。哀至楚为上卿,显名当世,乃启树发伯桃尸,备礼改葬之。伯桃墓近荆将军陵,哀梦伯桃高云:“我日夜被荆将军所伐。”哀曰:“我向地下看之”,遂自刎而死。此见《烈士传》。后世因称友谊之笃者曰:”羊左”。
左伯 东汉东莱(今山东液县)人。字子邑。善作纸;蔡邕善作书;张芝善作笔;韦诞善作墨,合称纸、书、笔、墨“四善”。
左 雄(?—138) 东汉南群、湮阳(今河南、邓州东北)人
左雄,字伯豪。东汉顺帝时代,官至尚书令。左雄为人正直,在朝言事切直,反对豪族“贪猾”,多所检举、揭发。顺帝阳嘉之年,他曾痛斥当时统治者虐政之残暴,并上书曰:“杀害不辜,为威风聚钦整办事贤能,以治又安民为劣弱,奉法循理为不治,从之戮生于睚眦履尸之祸,成于喜怒,视民如寇仇,税之如豺虎”。“一人犯法,举宗群之”。左雄是一位深受庶民爱戴和后人赞颂的骨鲠之臣,。
左 慈 安徽庐江西南人。
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少居天柱山,习炼丹,是葛玄之师。东汉丹鼎派道教道术,系由他一脉相传。传说,左慈善魔术,尝与曹操宴,并戏弄曹操。后激怒曹操,被操卒追杀而隐身遁形,复见于羊山头隐入羊群,卒不可得。除《后汉书•左慈传》,东晋干宝《搜神记》亦有记载。《方舆胜览》、《天下名胜志》、《江南通志》、清朝《庐江县志》等,均记载庐江有左慈的钓鱼台、左慈井、掷杯桥、升仙桥、白羊岗、羊山头、王虚观等遗迹,至今部分尚存。
参考文献: 安徽省地方志丛书 《庐江县志》, 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出版。
左 思(约 250-305) 齐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
左思,字太冲,是西晋时代著名文学家。左思,约生于魏齐王嘉平二年(250)。出身微寒,少时学习书法、鼓琴,均无成就,后受父亲激励,发奋攻读诗书。其貌不扬,无口才,不善交游,但词藻壮丽,颇有文才。其妹左芬,字兰芝,少好学,善作文,也很有文采,后因文名入宫为武帝妃嫔,举家迁居都城洛阳。所写诗、赋、颂、赞、诛等作品传世者有二十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其中《离思赋》表达了她与家人离别哀伤之情。原有集,已失佚。
左思名著《三都赋》,长达一万多字,对仗工整,文词华丽,内容涉及到三国国都的历史、地理、特产、娱乐、神话、人物、国防及政治设施与文化遗泽等各个方面。他主张写赋要力求真实,反对夸张失实。为此,他在写作中,“稽之地图,验之方志”,对蜀都益都(今四川成都)、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与魏都邺(今河南安阳北)均作了详尽的调查。写作时,他住处的居室、门廊,甚至篱笆上、厕所内,都放着纸与笔, 一旦构思成句, 随即提笔疾书。经过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 ,这首辞采宏丽的巨赋,终于大功告成。当时文坛名流皇甫谧、刘渊林、张载等,纷纷为其作泾、作序。于是,一时声价鹊起,左思的《三都赋》蜚声文坛,以致豪贵之家,竟相传抄,都城洛阳为之纸贵。所谓“洛阳纸贵”,即出于此。
左思创作《三都赋》时,由于他的知名度不高,故也受到当时一些文人的讥讽。如同时代著名诗人陆机,也曾想创作《三都赋》,在一次给他弟弟陆云的信中,竟鄙视说:“此间有伦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后来陆机见到左思的《三都赋》,自知无法超越,便打消了另作《三都赋》的念头。除《三都赋》,还有《白发赋》。早年所作《齐都赋》已佚,今存其目,有近人丁福保辑录的《左太冲集》。
《三都赋》为左思侪身西晋名士地位奠定了基础,但其真正卓越成就,乃《咏史》诗八首。《咏史》诗,是一种叙述史事或借史事抒情言志的诗歌。左思之《咏史》诗,有两大成就:一为思想上的进步性。正如历代批评家所指出的,他的《咏史》诗,继承了建安风骨,表现出一种“左思风力”。《咏史》诗八首,并非集中写于一时。《咏史》之一,为其早年作品,主要表现自已“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的才华,“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抱负、以及“功成不受禄,六揖归田庐”的情操。其余多为晚年作品,借诗抨击封建门阀制度,表达了对豪门贵族的蔑视态度以及与之拒不合作的精神。如《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一首,即以小苗处山上,大松居涧底为喻,又用汉代金日殚张汤世居高位、与冯唐白首屈居郎署的史事作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从而鞭挞了腐朽丑恶的世族门阀制度。成就之二为形式上的创造性。左思以前的咏史诗,基本上为史事之联缀,专咏史而无咏怀,且多数不讲究辞藻文采。左思之《咏史》诗,则突破了此种传统写法,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借诗咏怀,且表现手法多样:或先以述怀抱,而以史事证实;或先述史事,尔后作出判断;或只述胸臆,而以史事暗合;或只述史事,而将情怀寓于其中。总之,左思之《咏史》诗,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对后世的咏史诗影响极大。清沈德潜《古诗源》称赞曰:“太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
左思的《三都赋》与《咏史》诗,为西晋太康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诗品”列为“上品”的著名诗人钟嵘,称左思为太康时期诗歌繁荣的代表人物。
左思生于等级制度极严和门第观念极重、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西晋时代,尽管才华出众,由于出身微寒,终生怀才不遇。仅在张华为司空时,曾为张华祭酒;贾谧为秘书监时,曾被荐为秘书郎。后退出仕途,专意典籍。左思是贾氏门下二十四友之一,贾氏因参与废太子事而被斩,不久其妹左芳亦死去,于是左思便隐居“宜春里”,公元301年,为避乱,全家又迁至“冀州”,卒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享年仅五十多岁。
参考文献:《中华名人名事名言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左 溪 唐高憎,法名玄朗,溪为其号。天台宗第八祖。为荆溪(今江苏宜兴市)湛然之师。其事见《》佛祖统记。
左匡政 唐代安徽泾县人,字难当。有智谋,以战功授安徽宣城大都督。
左彦武 宋代泾县人。操履方正举淳熙进士,累官翰林侍讲辞,归植松梅竹于亭,颜曰三友。
左 圭 宋代人,字禹锡,号古鄖山人。辑有《百川学海》一书。为后世汇刊之濫觞。
左君弼 元末庐州(今安徽合肥)人。
为南方红巾军将领。初为南方弥勒教主彭莹玉的门徒。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他聚众数千人响应。莹玉牺牲后,其独占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行省首领。1363年,张士诚攻安封(今安徽寿县),他出兵相助,为朱元璋所击败。次年,朱元璋攻庐州,他逃奔汴梁降元守陈州(今河南淮阳县)。1836年,降明。曾任广西卫指挥佥等职。
左 光 斗( 1574-1625 ) 安徽桐城人。
左光斗,生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字遣直、共之,号浮丘,万历35年(1607),考中进士。天启四年(1624),任“左佥都御史”。他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光明磊落,正直刚毅,不畏豪强,敢怒敢言,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坚贞不屈的清官和忠臣。天启五年(1625),被祸国殃民的大奸宦魏忠贤诬陷入狱,残酷迫害致死。享年51岁。
秉 公 为 民 一 举 出 名
左光斗在任御史期间,曾在京城一举查获史部、史胥私刻假印70余枚,有关文卷百余宗,假官百余人,一时震惊朝廷内外,从而一举出名。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兴屯田,修水利,提倡种稻,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因而深受臣民的拥护和爱戴。
不 畏 豪 强 敢 怒 敢 言
万历48年(1620),神宗和光宗先后去世,正当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即将继位之际,抚养李由校的光宗偏妃李选侍,与其心腹宦官魏忠贤相勾结,企图假借皇长子年幼需要照顾为名,赖在乾清宫不走,以便与皇长子同住、垂帘听政,把持朝政。左光斗与其好友杨涟等大臣,看穿了李选侍和魏忠贤的野心和阴谋,便坚决予以抵制。左光斗一针见血地指出:“及今不早断决,将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氏之祸再见于今,将来有不忍言者。”光宗偏妃李选侍得知后,“恶光斗疏中‘武氏’语,议召皇长子加光斗重谴”,数次遣史宣召左光斗,但左光斗就是不去,并说:“我 —— 天子法官也,非天子召不赴!”。杨涟则说:李选侍一天不搬出乾清宫,我杨大胡子就一天不出官。他说到做到,硬是“身露坐宫门外,五日夜不交睫,头须尽白”。由于“杨、左”的坚决反对,终于迫使李选侍搬出乾清宫。然后,朱由校才举行了即位仪式,庙号为熹宗,年号为天启。
祸 国 殃 民 大 奸 臣 —— 魏 忠 贤
天启帝李由校年幼无知,糊里糊涂,且是个文盲,连奏章都看不懂,根本就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昏庸透顶的李由校,任人唯亲,登基不到一个月,就封其奶妈客氏为“奉圣夫人”,破格提拔无赖出身的魏忠贤当“司礼秉笔太监”。这个臭名昭著的大奸臣魏忠贤,识字不多,年轻时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后因债务累累,无处躲藏,才下狠心进宫当了小太监。本来他只是个典膳太监,但他十分善于投机,在李由校还没登基前,他就认定他一定能当上皇帝,他打听到小太子特别听奶妈客氏的话,于是就千方百计讨好奶妈客氏。正因为如此,所以李由校继位不久,魏忠贤很快就得到了用。
由于小皇上贪图享乐,魏忠贤又特别会迎其所好,昏庸透顶的阿斗皇帝,不仅让他代替自己处理公文,而且还把拥有缉捕臣民,任意杀戮特权的特务衙门—“东厂”,也交给他主管,让其逐步掌握了朝廷内外的所有大权,事实上成了内阁的首领,皇帝的全权代表。另一方面,魏忠贤做贼心虚,生怕有人反对他,就派许多爪牙,四出刺探消息,有谁说了不敬他的话,有谁做了反对他的事,都要进行残酷的惩罚或报复,轻则当众廷杖侮辱,重则抓进“东厂”严刑拷打。凡是被抓进“东厂”这座人间地狱的,根本就不可能活着出来。以致造成“内廷畏祸而不敢言,外廷结舌而不敢奏”极为恐怖的阴森局面。
不仅如此,当时还出现了一个像滚雪球似的“阉党”,许多官居高位的文臣武将,都成了魏忠贤的义子,有所谓“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等等。尤有甚者,趋炎附势的大小官吏,都争相为魏忠贤在各府州县建“生祠”,入祠者都必须跪拜,否则就有杀头之危险。门下的朝臣见到魏忠贤,都要叩头并高呼“九千岁”。无耻文人国子监生陆万龄,甚至将魏忠贤与孔子相提并论,建议在国学西建生祠与孔子并尊,而这个荒唐的主张,竟然得到国子西业朱之俊的采纳!这时“九千岁”的权威,不但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宦官或权臣,甚至超过了 “万岁爷”。
揭 露 奸 臣 反 遭 诬 陷
魏忠贤及其党羽的倒行逆施和黑暗统治,激起了忧国忧民的杨涟(左副都御史、正三品级)和左光斗(左佥都御史、正四品级)等大臣的无比愤慨。他们决心冒死上书,揭发魏忠贤及其党羽无法无天的种种罪行。左光斗的好友杨涟,毅然奋笔疾书,在奏章中一下就列举了魏忠贤及其阉党24条大罪状。然而,杨涟的奏疏,不但没有见效,反而连遭“谕旨”的严厉斥责和魏忠贤阉党的诬陷打击,并被削职为民。左光斗耳闻目睹,怒不可遏,于是他又写了一道奏章,一共列举了魏忠贤及其阉党的32条死罪,准备上奏熹宗。这时他自知凶多吉少,就先把妻室儿女送回原籍安徽桐城。不出所料,这个奏疏内容竟被家奴泄露出去。不久,左光斗也同样被削职为民。
残 害 忠 良 天 地 难 容
坚贞不屈的左光斗,回到家乡后,满腔义愤,于是他便叫人排演嘉靖朝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遇难的戏,且每次聚会饮酒时都要演出,这就更使魏忠贤气急败坏,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不久,杨涟和左光斗等大臣,均被魏忠贤以同样罪名,诬陷入狱。正直刚毅的左光斗,在被捕之前,乡亲们为他奔走呼号,并在城门上张揭帖说明真相,自发起来抗击前来拘捕的卫史役。左光斗唯恐连累乡亲,便大声疾呼: “这样做会违抗皇上的命令,不行!”当左光斗被载上囚车临行时,乡亲父老兄弟哭声震天,有好几百人满怀悲愤,默默跟随,一直把他送到黄河岸边。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左光斗在狱中,终于受尽酷刑而致死。三日后,芦裹尸出,肢賅穿裂,血肉狼藉,惨不忍睹。同日遇害的还有“左副都御史”杨涟和“吏科给事中”魏大中。杨涟是湖北人,也是万历35年的进士,任过常熟知县,由于功绩卓著,曾荣获“天下清官第一”的考绩评语。据古书记载:当时受牵连的忠良,竟达数百人之多。
善 有 善 报 恶 有 恶 果
天启帝李由校也是个短命鬼,23岁就去世了。他没有儿子,就由他的弟弟李由检来继位,这就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想有一番作为的新皇帝李由检,深知魏忠贤是个大奸臣,他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罢了魏忠贤的官,并将其赶出了京城。然后把他的心腹党羽一个个都杀了。魏忠贤见末日已到,随即畏罪自杀。这个臭名昭著、作恶多端的大奸宦,终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永遭人民的唾弃。被魏忠贤诬陷、残害致死的左光斗,后来亦得到了平反昭雪,并被崇祯皇帝追谥为“忠毅”,故后人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附:左光斗家族和舒庐地区左氏家族,本是同宗共祖。由于左光斗遭迫害,左氏先人怕灭门九族,于是便分立门户,以免罹灾。后来,桐城的左还派人请庐江的左和他们合修家谱,庐江的左惟恐惹麻烦,因此作罢。左光斗后裔的辈字号,与庐江地区左氏家族的辈字号,有好几个都是相合的,只是顺序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 中华文化集粹丛书《英烈篇》,吴天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出版;
2、《中国历史故事精选》,武圣明主编,珠海出版社 1998年出版。
左 良 玉(1599-1645) 山东临清人
左良玉,字昆山。幼年丧父,由叔叔养大。成年个高体壮,习武从军,善左右射,勇猛顽强。他不识字,但很有谋略,体恤士卒,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是明清著名大将帅。先后参加了辽东抗清,镇压过李自成起义军。后来,终于在南明被李自成打败,并丢官了。先效忠崇祯皇帝,后辅佐福王清。顺治二年(1645)卒于军中。
从崇祯六年(1633)开始,左良玉开始围剿起义军,先后十余年,参加过几次大的战役,充分显示出卓越的指挥才能。他打败了起义军之后,渡河西征,兵分三路,分别向庆阳、陨(yun)阳、河南三个方向进行追击。后来由于兵寡粮饷不继,左良玉扼守新安、渑池,即未再前进,只是收降起义军一些沿途掉队人员。
崇祯十一年(1638)正月,起义军张献忠打着官府旗号袭击南阳,在南关屯兵,正好左良玉跟着总兵陈洪范带兵路过这里,发现这支部队有疑,便上去盘问,张献忠当即带兵急逃,左良玉率兵紧追不放,终于用箭射中军张献的肩部,并用刀砍伤他的脸。这一仗,左良玉和总兵陈洪范共杀死起义军两千多人。
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明朝皇帝发15万两军饷激励左良玉营将士,但左良玉在朱仙镇与李自成的一场大战中,却被威武雄壮的李自成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损失马匹上万,官兵死伤无数,逃到了襄樊。结果,被皇帝罢了他的官。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左良玉被封为宁南伯。没过多久,李自成便攻破紫金城,崇祯皇帝自尽身亡。这时,南京福王立,并晋升左良玉为候,加太子太傅,总军护卫南明。他带八十万兵,号称百万,前五营是亲军,后五营是降军,每年春秋搞大演兵,几乎把武昌的整个山谷都填满了。此时,左良玉已经老矣,而且有病,实际上他已不再北图中原了。
左良玉是靠候恂推荐起家的,而候恂是东林党。当马士英掌权后,惟恐左良玉发难,就在南京西筑墙提防他。左良玉对此很忌恨,终于造反,传檄(xi)讨马士英,从汉口到蕲(qi)州,列舟二百余里。到了九江,总督袁继成拿出黄太子的密昭,劝他莫反,但他的部将却入城烧毁了城池。这时,左良玉已经病的很重,他看着城中的火光,说:“我辜负了袁公”。接着口吐鲜血,当夜即死去。
参考文献:《中国将帅全集》(下),郑福田等主编 ,工商出版社1997年出版
左懋第 1601-1645明朝山东莱阳人,字梦石。思宗崇祯间进士。官至户科给事中。他屡次上疏主张免去加征赋税。后在南明弘光间任右佥都史,被派赴清议和。临行前力主加强备战。及南京失守后,因拒降被杀。
左 宗 棠(1812-1855) 湖南湘阴人
左宗棠,字季高,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出生。举人出身,文武双全, 才能过人。清末爱国名将,洋务派中坚人物。参与过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后来率兵西征,讨伐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并阻遏了俄英对中国边疆的蚕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后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等职,1885年7月,病逝于福建。
勤 奋 好 学 才 能 过 人
左宗棠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左观澜是个禀生,有很好的学问和修养。从小聪慧过人,15岁参加“童试",16岁参加“府试”,20岁考中了“举人”,但随后三次入京“会试”,都未 能考上“进士”。 此后,他便放弃了科举,并抱着“心忧天下”的爱国热情,一心钻研历史、地理、兵法、农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时刻准备报效祖国。因生计所迫,他还教过私塾,有时也参加一点田间劳动,曾自称“湘上农人”。他平时喜欢故作豪言壮语惊人,在公卿士大夫中颇有名声。大家都觉得他很狂妄,但胡林翼却十分欣赏他,并说:看遍全国,没有一个人的才能超过他。
投 效 咸 丰 屡 立 战 功
咸丰元年(1850),太平军起义。左宗棠在胡林翼推荐下,开始入仕,并从知县提拔为直隶州同知。后来,其名声愈来愈大,他的一个同乡在见咸丰帝时,咸丰帝问他:“你认识那个举人左宗棠吗?他为什么这么久没有外出任职?年纪多大了?再拖下去精力就会衰退,你可写信告诉他我的意思,应当及时出来为我惩办贼寇。”咸丰六年,左宗棠因功被加四品卿衔。不久,又以四品京堂身份,跟从曾国藩治理军务。左宗棠招募了五千人马,号称“楚军”。咸丰十年,率楚军挥师南下,一路攻克德兴、婺源,并在江西乐平、鄱阳一带,与太平军展开激战,大败太平军。第二年,左宗棠被任命为江南太常寺卿,协办江南军务,于是左宗棠率楚军八千人向东援助浙江,在曾国藩大力推荐下,他又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集聚在富阳,左宗棠不愿打攻坚战,于是他率部从金华向严州进军。四月,左宗棠升为浙闽总督,兼巡抚事宜。当时,清军(包括左宗棠在内),大批人染上了疟疾,因此他招募了法国的洋枪队,协助进攻太平军。七月,清军攻克了富阳。第二年,他与李鸿章共同攻克了嘉兴和杭州。皇帝得到捷报,下诏授予左宗棠太子少保衔,并赏赐黄马褂。接着,左宗棠又攻克常州、江宁、湖州、浙江等地。浙江各地评论军功,左宗棠被封为一等恪靖伯。同治四年,左宗棠进军福建,将太平军逐到了广东,后又汇集闽、浙、江、粤各路人马合围嘉应,大败太平军,斩浮将士达七万六千余人。左宗棠也因此被赐予双眼花翎。同治六年,由于西北的回族起义军和陕、甘捻军相合,声势浩大,左宗棠于是又率一万二千兵士向西进军。在这场战争中,左宗棠曾几次被打败,他也因此而被革职。但左宗棠并未气馁,他根据捻军始终在运动中作战的特点,建议朝廷:一边防守,一边主动出击。皇帝采纳后,于是左宗棠又会同淮军和豫军,接连打败捻军。后又大败回军。同治十二年,朝廷嘉奖左宗棠,赐予他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加封一等轻车都尉。同时,左宗棠也上章奏请在甘肃在科举考场,设立学政。第二年,左宗棠晋升为东阁大学士。
坚 持 海 塞 并 重 决 心 夺 回 新 疆
同治四年,塞外回族首领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的支持和控制下,入侵新疆,企图在新疆建立“哲得沙尔汗国”,同时俄国也乘机突然出兵占领了伊犁。当时,由于外国列强纷纷蚕食中国领土(日本侵占台湾,英国侵略云南),就在这危难之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认为:东南海防吃紧,国防重点不在边防,并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当即给予驳斥,他说,只有保住新疆,才能保住蒙古,西北臂指相联,新疆不能不保。黄帝感到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就在这时,左宗棠经过周密策划,给黄帝上了一道长达五千多字的奏章,他说,若放弃新疆,“不仅无益海防之业,挫伤国威,而且助长叛乱。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朝中军机大臣文祥十分赞赏他的见解,后来清政府发布上谕,决定采纳海防、塞防并重的主张,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这时他已64岁,身体又多病,但他仍决心要从阿古柏手中夺回新疆。
深 谋 熟 虑 积 极 备 战
进军新疆,有兵、饷、粮、运四大难题。从凉州到古城,全长3540公里,沿人烟稀少,道路年久失修,尤其是从安西到哈密的一千多公里,茫茫戈壁,沙砾纵横,除马廉井有点水,没有台站,没有水草。从哈密到巴里坤,中隔天山,山高路险,车辆无法越过。加以多年战乱,牲口、民夫、车辆严重短缺,购顾两穷。左宗棠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也是很有魄力的。为解决上述四大难题,他想尽了各种办法,采取了各种可以利用的手段。一是军队的整顿。他按照“自古关塞用兵,宜精不宜多”的原则,首先把自己直接管辖的180多个营,一下就裁掉了40个营,后又作了进一步裁减;副将金顺共有81个营,以兵多为荣,不愿裁减,左宗棠便奏请朝廷,令其裁减42个营;景廉在新疆曾教条地搬用“寓兵于农”的政策,结果搞的不伦不类,粮食没有打下来,仗也打不了。左宗棠一接任,立即将其一分为二,精壮者为兵,老弱者为农。此外,左宗棠还从55个湘军中精选了25个营作为主力。与此同时,他还弹劾、罢免或调走了一批畏崽胆怯、苟且偷安、又不听从调遣的满洲贵族大臣,如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督办新疆军务穆图善,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景廉等,这就为他进军新疆扫清了人事障碍。二是军饷和粮食的筹集。他在朝中权臣文祥的支持下,多方设法,软硬兼施,终于筹措到足够一年用的军饷1000万两。为了征购足够的粮食,左宗棠在河西,口北(即今河套地区、包头、宁夏、呼和浩特等地),北疆等地区,以及俄商那里,开辟了五个粮源。三是解决运输(包括运送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的运送)问题。左宗棠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采用“节节短运”,分程包干,各运一段,层梯衔接,流水而进。而俄商及口北地区的粮,则分别包给俄商和骆驼商队用直达方式运送。此外,还让军队裹粮出关。经过一年零八个月年的时间,从甘肃到新疆沿途各地,总共存粮2000万斤左右,并将大批作战物资运达新疆前线,基本上解决了进军新疆用粮及运输问题。四是建立兰州机器局。为对付阿古柏军队的洋枪洋炮,他特地从广东、浙江聘请熟练技匠,制造了大量枪炮,左宗棠的得力将领刘锦棠的部队,就是用这些枪炮武装起来的。一切准备就绪,左宗棠便开始调兵遣将,大举进军新疆。
运 筹 帷 幄 接 连 取 胜
光绪二年(1876)春,左宗棠一面奏调擅长料理后勤的刘典抵达兰州,负责后路事宜;一面委派只有34岁的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负责指挥前敌诸军作战。同时他自己也将大营移至肃州,居中坐镇,统筹调度。当时,塞外回军的主力都在吐鲁番地区,北疆有投降阿古柏的塞外回军防守。总兵力有两万人,主力六千多人部署在乌鲁木齐东北的古牧(今米泉)。左宗棠根据新疆的敌情和地理条件,决定首先歼灭阿古柏侵略势力,“先北路而后南路”,“先迟后速,缓进急战”,制定了一整套周密而详细的作战计划和战略战术。刘锦棠按照左宗棠“先北后南”的战略部署,于当年五月,率西征军向北翻过天山,首先迅速攻克了古牧地和北疆重镇乌鲁木齐。接着,左宗棠便着手部署天山战役,并命令刘锦棠和金顺分兵攻取北疆与南疆之间的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打开进军南疆之大门。不料,金顺指挥无能,久攻玛纳斯南城不克,直到十月刘锦棠派去11营湘军增援才被攻下。这时已经大雪封山,无法再南进了。
拒 绝 妥 协 继 续 南 进
清军攻占乌鲁木齐后,阿古柏十分惊慌,一面请英国出面调停,一面赶赴托克逊部属防御。英国公使代表阿古柏向朝廷“乞降”,要求停止进攻,准予阿古柏为属国,免去朝贡。朝廷转询左宗棠,左宗棠断然拒绝,并函告刘锦棠,大军南进时,如果阿古柏派代表真意投降,可压解肃州大营,如意图缓兵,即将来史遣回。此间,为南下进攻吐鲁番,左宗棠计划集中刘锦棠、张曜、徐占彪三支部队,分兵三路,同时出击阿古柏的主力部队。金顺虽指挥作战无能,但却被朝廷任为伊里犁将军,左宗棠也只好将其39个营裁为20个营,让其担负玛纳斯一带防守。此外,在粮草、军需物资调集方面,亦做了充分准备。南进之前,左宗棠再三叮嘱:“大军所到之处,不要奸淫掠夺,不要残杀无辜,因为这是吊伐之师,新疆的老百姓厌烦战乱已经很久了,朝廷的仁义之师如及时雨,现在正要求大家这样做。”按照左宗棠的部署,光绪三年(1877),刘锦棠率部攻打达坂城,仅用四天即全歼了守敌,无一漏网。接着分兵一部与张、徐两军同日抵达吐鲁番城下,同时自率一部直捣托克逊。“天山战役”这一仗,共歼敌两万余人。至此,南疆八城,门户洞开,顺利地完成了左宗棠的战役计划。
坚 定 沉 着 有 利 有 节 稳 扎 稳 打
“天山战役”结束后,刘锦棠建议暂作小停顿。而左宗棠则认为:粮运来不及,必须采运足够的粮食才能进军。并果断决定:待暑天过去和“秋粮采运足供”之时,再举进攻。清军的缓进,客观上促进了阿古柏内部的分化瓦解。阿古柏见大势已去,服毒自杀,其子被其长兄所杀,一部乘机反正,一部弃奔沙俄,白彦虎则逃到了开都西岸。正当左宗棠欲乘虚擒拿白彦虎之时,恰遇库伦大臣上书声言西部边境现在正应议定疆界,并闻朝中大臣也认为西征战费巨大,乌鲁木齐、吐鲁番既已收复,可以休兵罢战矣。左宗棠反驳道:“现在正是有利之时,怎么能作出划边界退缩防守计策呢?!”皇上觉得左宗棠言之有理,库伦大臣的图谋,未能得逞。与此同时,作战无能的金顺,突然主动请求袭击伊犁,左宗棠认为不是时机,一口拒绝:“不行!”
根据敌情和地势,左宗棠计划南疆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先攻占东四城,控制阿克苏;后攻西四城,收复全部南疆。为使战役顺利进展,左宗棠组织了三个梯队,即:以刘锦棠部为主战之军,首先出发攻敌;张曜为且战且防之军,稍后出发接防已克之城,清剿残敌,防敌后窜;由于徐占彪在天山战役破坏军纪,左宗棠将其撤回驻守,另调易开俊部七营安远军为防守,组成三线兵团。战役攻击时间授予刘锦棠决定。八月,刘锦棠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南疆战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月驰驱三千里,在维族人民的支持协助下,一举收复了东四城。
反 对 妥 让 不 失 时 机 夺 回 新 疆
此时,英国又来请求清政府,准予阿古柏在西四城“立国”,作为属国,每年进贡。驻英公使和李鸿章也积极鼓动清政府批准这个请求。左宗棠怒不可遏,立即上奏痛斥李鸿章之流的主张。同时命令刘锦棠一意进军。十一月,刘锦棠得悉尼亚斯和河步云反正的消息,不待张曜赶到接防,便分兵三路于年底收复了西四城。阿古柏侵略势力终于被全部消灭了。沦陷十多年的天山南北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皇上下昭晋升左宗棠为二等候。
痛 批 丧 权 辱 国 条 约 誓 死 收 回 伊 犁
在收复南疆各城之后,左宗棠即准备进攻伊犁。但这时清政府,派去俄国谈判归还伊犁问题的全权大臣崇厚,竟在沙俄的威胁、愚弄下,擅自与沙俄签定了一个丧权辱国的《瓦里几亚条约》。此条约规定:中国仅收回伊犁孤城一座,伊犁西南大片土地,皆为沙俄所有。沙俄可在新疆及蒙古全境免税贸易。此外,还要赔偿俄军占领费500万卢布。消息传出,举国民愤沸腾。左宗棠当即上疏给予充分揭露与驳斥,并说“俄国人早藏有野心,对我国虎视眈眈,他们总以为我大清已厌烦用兵,因此想借此来牵制我们,强占我疆土。臣以为,为今之计,应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后决之以战阵,坚忍求胜。臣虽已年老,但我仍旧可以为国上阵。”皇上见之,非常高兴,并嘉奖了他。光绪六年六月,清廷撤回崇厚问罪,改派前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出使改约。此间,沙俄为向清政府施压,派出二十多艘舰船,在中国的黄海海面示威,同时增兵伊犁。清政府,一面在中俄边境的沿海地区采取防御措施,一面命令左宗棠准备收复。左宗棠接到命令后,立即由肃州扶病奔赴敌前,亲自指挥、督战。出发时,他让随身士兵抬着棺材跟着一起走,以示他誓死收回伊犁的决心。五月到达哈密后,为收复伊犁,他调集了六万兵力,制定了详尽的进攻和御防作战计划,并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由于左宗棠大军压境和曾纪泽据理力争,俄国终于被迫同意归还伊犁。
歌 功 颂 德 流 传 颇 多
左宗棠的西征军在进军新疆过程中,赈济饥民,对老百姓赦免从贼之罪,并自泾州以西到玉门关,夹道种柳,连绵数千里,都是很得民心的。左宗棠在收复伊犁后,又在新疆兴屯田、修水利、大力发展新疆的经济,也是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的。光绪五年,杨昌浚应左宗棠邀请,到西北旅行,亲眼看到沿途绿柳成阴,触景生情,感慨万分,随写即了这样一首诗: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热情歌颂左宗棠西征军和湖湘子弟,西征植柳,把春风引进玉门关,不仅收复了新疆,同时也改造了自然。并高度赞誉左宗棠的功绩有如成荫柳树,永远垂青于神州大地。
左宗棠在外交方面也是很有谋略的,词锋锐利,很多人都依附于他的门下。此外,生前他还认为,海关开禁,不制造装备船舰器械,就不能图谋自强,并在马尾山下创建了船厂,因此后人说他是我国造船工业的创建人,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光绪七年,左宗棠奉昭入京,被命负责管理兵部事务,后被授予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左宗棠因功高,在入紫禁城时昭谕可骑马,上殿亦由两名侍卫搀扶。左宗棠为人足智多谋,但也有些偏激,与曾国藩时有不合,穆宗曾告诫过他。左宗棠是朝中唯一能与曾国藩抗衡的人。但他门下成材出名的人,却远不及曾国藩。中法战争时期、督办福建军务。光绪十年七月,左宗棠病逝于福州。皇上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在京城的昭忠祠贤良祠设祭,并在湖南和他立功的各省建祠纪念。左宗棠死后留有遗著《左文襄公全集》。
参考文献《中国将帅全集》(下),主编:郑福田 ,工商出版社1997年出版
左 宝 贵 (1837-1894) 山东费县人
左宝贵,字冠廷。清末著名将领,援朝抗日英勇牺牲。
咸丰六年(1856),左宝贵投奔清军江南营,因镇压太平军有功,获六品军功奖。咸丰十年,获五品顶戴奖。同治元年(1862),左宝升为都司,第二年升为游击。同治七年,因镇压捻军有功,升为副将。同治十一年,又加赏总兵衔。后因镇压起义者宋三好有功,被清廷赐号铿色巴图鲁,晋记名提督,授高州镇总兵但仍留在奉天(沈阳)平定起义,因此赏穿黄马褂,双眼花翎。
光绪二十年(1894),日本进军朝鲜,左宝贵奉命从奉天前往朝鲜抵御日军,并准备与汝贵、马玉昆等会师。由于当时总统诸军之将的叶之超,向李鸿章虚报战况和胜利,并将几路人马分散出城,同时又让左宝贵驻守平壤,结果不到一天功夫,日军就突然来到了平壤城下。左宝贵与部将来绅尔等奋力抵御,并击退日军几次猛烈进攻。此时,贪生怕死的叶之超,竟召集全军,要弃城逃跑,左宝贵气愤已极,坚决反对。叶之超逃跑后,左宝贵率领全体将士坚守城堡,与日军进行了顽强抵御和英勇战斗。当日军加起大炮攻城时,火光四起,炮声隆隆,左宝贵仍指挥若定,毫无畏惧。他站在城楼上,并大声呼喊,命令和鼓舞部下狠狠打击进犯的日军。就在这时,突然一颗炮弹落到左宝贵的身边,左宝贵当即身负重伤。部下抬他下城头时,他还能说话,但没过多久,这位英勇的抗日将领即与世长辞了。左宝贵壮烈牺牲后,清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忠壮,授予他骑 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袭之职。
参考文献:《中国将帅全集》(下) 郑福田等主编 工商出版社1997年出版 。
左 权(1905-1942) 湖南醴陵人 共产党高级将领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和军事家。抗日战争时期,在同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他短暂的一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周恩来称赞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又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
年 青 有 志 向 往 真 理
左权原名纪权,幼名自林,号叔仁,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聪敏,性沉静。稍长读书,即务实用,向往真理尤切。1924年考入孙中山在广州举办的陆军讲武学堂,同年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是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1925年经学友陈赓和周逸群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学成回国。
开始戎马生涯 初显卓越才能
1925年2月,左权于黄埔军校毕业后,随即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名的第一次东征,并在教导团任排长,因作战英勇,初立战功,很快即升为连长。后回师广州,平定军阀叛乱。不久,又被调至鄂军参加第二次东征。1930年6月,左权由苏联学成回国,被中共中央派至闽西,任“红军军官学校闽西分校”教育长,并被选为地区革委会常委。同年12月,红20军和21军合编为新12军,由左权任军长。其间,他指挥新12军和闽西赤卫队,开展游击运动战,牵制袭扰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进行第一次反“围剿” 作战。1931年,左权被调至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及参谋处长。后中央派左权、王稼祥、刘伯坚等去江西宁都,策应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并将其整编为红五军团第15军,左权任军长兼政委。在此期间,他为改造这支部队做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左权率15军(此时已属红一军团建制)为前锋,参加漳州战役,初显卓越指挥才能,接连打了好几个漂亮仗,歼灭了国民党大量地方武装及正规军,有力地配合了红四军团正面进攻,致使敌军防线全面崩溃、主力被歼、残部弃城而逃。
蒙 受 冤 屈 矢 志 不 渝
漳州攻克不久,由于王明等人推行宗派主义干部路线,搞肃反扩大化,左权被诬陷在莫斯科中大学习期间,参加过托派组织,竟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并被撤消红15军军长兼政委的职务,调至中央军事政治学院当教官。但左权坚信,这种莫须有的诬陷,迟早定会真相大白,他仍赤胆忠心,忍辱负重,勤恳工作,从未动摇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勇 猛 顽 强 功 绩 卓 著
1933年,左权被调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委任作战局参谋。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参与指挥一次规模最大的大兵团伏击歼灭战—《黄陂战役》,一举全歼敌军两个师,师长被活捉,俘虏万余人。此后,经毛泽东提议,左权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参谋长。
1934年5月,左权率部随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红一军团担任前卫,他经常到先头部队亲自指挥战斗,斩关夺隘,不断冲破敌军的围截,从而保证了大部队顺利前进。其间,著名的《强渡天险大渡河》、《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战斗,他都参与了策应或直接指挥。长征期间,毛泽东称赞他是“神枪手”,朱德则称他是“模范军人”,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抗 日 先 锋 屡 建 奇 功
1936年,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左权为前敌指挥部成员。他参与指挥了关上村、兑九谷等一系列战斗,并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扩充红军。后回师陕北,继又挥戈东怔。同年6月,中央任命他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率部西证。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11月发起山城堡战役,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决定:由红一军团统一指挥。左权和聂荣臻亲自指挥红1军团和15 军团一部、红31军,合围山城堡,采取夜袭、奇袭、速战速决等战术,全歼敌两个团,毙浮敌1.5万余人,从而稳定了陕北局势,同时也使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更坚定了与红军携手抗日的决心。战后,刘伯承对这次战斗给予高度评价:“左权同志部署作战,细致周密,…陕西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朱 总 和 彭 总 的 得 力 助 手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随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领总部和部队,东渡黄河,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从此,他一直是朱总和彭总的得力助手,“朱彭左”一时间成了八路军总部的代称。经过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八路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并从3万人发展到27 万人,迅速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
反 对 分 裂 坚 持 抗 日
随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提出了所谓“溶共”、“限共”、“防共”的政策,不断挑起摩擦。左权在八路军总部,多次会见中外记者、国际友人、民众救亡团体、国民党要员和高级联络参谋,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制造摩擦,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阴谋,同时阐明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张。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并在日寇配合下,纠合三个军的兵力,大举进攻八路军晋东南根据地。八路军总部为了统一太南和豫北的作战指挥 ,特成立了《八路军第2 纵队》,由左权兼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经过反击自卫,不仅打退了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而且扭转了局势,巩固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百 团 大 战 运 筹 帷 幄
1940年,为了打破日本侵略军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封锁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组织一次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破袭日军交通线和反“扫荡"的战役,后称“百团大战”,“朱、彭、左”联名签发了这个“决定”。左权领导战役组织计划,工作做的非常细致周密,而且保密工作做的也出色,竟使日军毫无觉察。8月20日22时,一声令下,八路军百多个团在五千里战线上,发起全线攻击,经过20多天奋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千余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人,拔掉敌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948里,公路3000里,缴获大批枪械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的胜利,威震中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民的斗志和信心。
临 危 不 惧 英 勇 忠 贞
此后,日军便更加疯狂地不断向八路军进行反扑。1941年,左权直接指挥总部警卫团1500余人,运用灵活的战术,抗击了5000多日本军的进攻,歼敌千余人,敌我伤亡为8比1,这就是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战后,作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载入中共中央军委的战役研究史册。
1942年,日军发动了以八路军总部为目标的2月大‘扫荡’,总部决定暂时转移,左权护送走彭总和罗瑞卿之后,又折回来指挥战斗,此时,他指挥一个警卫连同上千敌人交火2个多小时,予敌以大量杀伤后,才最后离开麻田总部。5月24日,日军又纠集3万多兵力,分五路向八路军总部进行奔袭式大‘扫荡’,而当时总部抗击日寇的,只有两个团的兵力。左权见情况紧急,一边命令部队坚决阻击,一边派人送彭总和罗瑞卿到安全地点,并组织总部机关和干部突出重围。检查队伍时,左权发现担文件箱的同志没有跟上来,便立刻命令身边的警卫员转回去找,警卫连长要左权赶快离开,但他仍坚持要留到最后。5月25日,日落之前,左权率领最后一批人冲到了敌人最后一个封锁点时,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6岁。
为 国 捐 躯 英 名 永 存
左权将军英勇牺牲的噩耗传出后,华北千百万军民无不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纷纷集会深切悼念这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战功卓著、英勇牺牲的抗日将领。“此日三军齐痛哭,河山誓死逐强梁“(陶铸诗),“为左权将军报仇雪恨”的呼声,一时响遍华北,震撼着整个中华大地。
左权将军短暂的一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建军治军等方面,均有许多重要建树,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正式确认他为军事家。左权将军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爱党、爱国、爱人民,中国人民将会永远怀念他、敬仰他。他爱同志,助战友;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热爱生活和妻儿等感人事迹,至今人们还在报刊上,不断发表文章怀念他。为纪念左权将军,山西辽县早已改名为“左权县”,河北省邯郸市烈士陵园并建有“左权纪念馆”。
左 权 同 志 碑 志(彭德怀亲自撰写)
左权同志,湖南醴陵人。幼聪敏,性沉静。稍长读书,即务实用,向往真理尤切。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献身革命生死以之。始学于黄埔军校,继攻于苏联陆大。业成回国,戮力军事,埋头苦干,虚怀若谷,虽临百险,乐然不疲。以孱(can)弱领军长征,倍见积极果决之精神。中国红军之艰苦缔造,实于有力。适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樟河战役,率编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隆冢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德怀相与也深,相知更切。用书梗概,勒石以铭。是为志。
周恩来题词:
沉毅坚忍 英勇坚贞 足以为党的模范
朱 德题词: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将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樟吐血花。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传略》(下)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
2、 珠海晚报: 2001年6月22日,13版。
分享按钮>>左 宝 贵
>>左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