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岙小学--创办者崔真吾

    中华崔氏网 2012年10月30日 万家姓


 与宁波市鄞州区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仅一水之隔的章水镇崔岙村的半山腰上,矗立着三幢基本被废弃的建筑物,这就是如今鄞州区章水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最早创办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当时校名为启明初级小学堂)的崔岙小学旧址。
  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于几年前已经将其列为区文物保护点。鄞州区教育局的同志说,将一所学校列为文物保护点,这在宁波市很少见。她就像一部活的历史教材,将先烈的业绩载入青史。
  前不久,我们来到这个村,踏着用不规则石块砌成的蜿蜒小道向上,但见这所小学由几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组成,在正中间的一座主建筑上,还挂着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校徽,校徽的上部有一颗鲜艳的五角红星。
  据当地村民介绍,眼前的这几幢房子建于1929年,是鲁迅先生的好朋友崔真吾烈士生前筹资建造的。那年,崔真吾返回崔岙故里,见启明初小校舍低矮老旧,有碍教育,在征得族人同意后,便与同村另外一位革命志士崔晓立一起,集资近万元,新建校舍238平方米,改名为私立启明小学,并在校门上方镂上一枚校徽,其形:下是奔腾湍急的樟溪水,中是巍峨四明山,山顶上方嵌有一颗鲜红的启明星,象征着对中国革命的期望。
  在中国革命史上,崔真吾这个名字许多人并不陌生。他原名崔功河,1924年入厦门大学,与任教的鲁迅先生关系甚为密切,在鲁迅先生的教育与影响下,他和部分进步青年一起创立了“泱泱社”,出版“提倡白话、和社会闹一通”的进步刊物《波艇》,崔真吾被推为主编。鲁迅先生曾亲自为该刊审改、撰写文章。后因崔真吾领导并参与夏大学潮,故遭校方开除。翌年,他辗转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与鲁迅、柔石交往甚密,现存的鲁迅先生日记书信集中,有103 次提到崔真吾这个名字。他们共同集资创办了“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崔真吾博学多才,喜音乐、摄影,善治印、木刻。他的著译甚丰,有诗集《忘川之水》,译作史沫特莱的《将军的戒指》、斯惠忒拉的《接吻》及与鲁迅、柔石合译的《奇剑及其他》等多部。1932年,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崔真吾去广西任中学教员,继续以文艺为武器打击敌顽。抗战爆发后,他尖锐地揭露桂系军阀假抗日、真反共的罪行,于1937年被桂系李宗仁圈名亲批,秘密杀害于广西南宁。
  与崔真吾一起合办启明小学的崔晓立烈士也是樟村崔岙人,他1924年入上海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留学,1928年回国,在杭州以“我等书店”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当年被捕入狱。1936年出狱,在家乡组织垦荒团。1937年任苏联援华空军翻译,翌年授命为“浙江青年回乡团”团长,回浙工作。曾以“前线日报”编辑的身份营救入狱同志。1941年回乡任鄞县自卫总队指导员,于8月18日被国民党顽军杀害于崔岙环龙桥。
  启明小学建成后,从1941年起,党组织先后派赵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军区某炮兵师政委)、沈协华、李敏等同志来到这里,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和地下群众工作,学校遂成为党的活动据点。1944年2月21日,敌“浙保”二团偷袭鄞县龙观后隆村,正在当地开展群众工作的中共鄞江区委书记李敏不幸被捕。敌人的种种恐吓折磨,始终不能使她屈服,敌人想从她口里找到我地下党组织的梦想成了泡影。最后,年仅20岁的李敏被凶残的敌人绑在樟村中街十字路口的一根木柱上,用刺刀连刺27刀,壮烈牺牲。学校也因此被迫停办,至秋天才恢复上课。
  解放后,启明学校改名为崔岙小学。1950年秋改为樟水区中心小学。1951年附设1班初中班,次年秋,初中学生并入鄞县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秋,迁校至樟村文昌阁,跟樟村小学合并,但原校址即崔岙小学作为一所点校,继续办学至上世纪90年代末。
  1999年,崔岙小学被合并到了章水镇中心小学,此后学校房子归村使用,目前基本处于废弃状态。操场上杂草丛生,周边几幢附属的教育楼门窗俱损,主楼的窗玻璃也已破碎。当地群众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加以整修,作为一个颇负盛名的鄞西革命斗争的纪念场所,收集整理抗战及解放战争期间鄞西革命运动史料布置其中,使之能与鄞州区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连成一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分享按钮>>崔浩
>>崔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