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网新闻】对目前姓氏文化研究及宗亲活动的看法

    中华崔氏网 2014年11月13日 崔学法


            对目前姓氏活动宗亲文化的认识

   今年春,徐姓朋友看到我去年在古徐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古徐始终在下邳》(徐州《彭城周末》2013年11月16日)。托我对郯城所谓“徐祖陵”真伪考察一下。受人之托,我去郯城所谓“豹公墩徐祖陵”认真的考察一番。回来后,更加坚定我的观点:“豹公墩”是今人信口开河自己命名的;徐祖陵是无中生有虚设的。在我的博客上发表《郯城“徐祖陵”辩析》。

   文章被徐氏朋友转载在几个徐氏的家族网站上,很多徐氏朋友看到后来信、来电表示认可,并要求共同探讨徐氏文化。我认为:这就不必了,徐氏是全国第十一大姓,人才济济,完全能够把自己姓氏历史文化、宗派支系研究的透彻。我们研究的古徐文化,与徐氏的姓氏文化虽然有结合点,但又是根本不相同的两码事。

   也有极个别人,认为我这下子扒了他的祖坟,好在现代科学技术先建,“徐祖陵”中是不是古徐国君,他是不是“国君”后裔,通过DNA测试,血缘关系就一目了然了。郯城县政府说是“徐祖陵”,临沂市政府立碑为“文物保护单位”,我说是假的。这些人如果真正热爱祖宗,就应该认真的考察一下,要知道,人的双膝只能跪天跪地跪祖宗,如果跪的有误,岂不是奇耻大辱。

   一、目前姓氏宗亲活动的探讨

   我是一个历史文化、姓氏文化的爱好者,多年来一直尽自己力量对姓氏文化、历史文化进行的探讨。参加一些历史、姓氏文化研究,也参加自己的姓氏崔氏的修谱、祭祖活动以及文化研究、宗亲联谊活动。并帮助前来探讨姓氏文化的徐州本地和外地十多个姓氏朋友,共同挖掘整理姓氏文化。十多年的姓氏文化接触,我不得不告诉研究姓氏文化的朋友,绝本是徐氏一家的徐祖陵有误,相当多的姓氏已经把老祖宗已经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一些人怀有不同的目的人,以现代化的思维、标准随心所欲的打扮祖宗,他们“考证”出来的已经本是自己的祖宗了。如果把自己祖宗给穿上美国西部牛仔、法国女郎的时装,他们“考证”出来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祖宗了,那只能是“妖怪”。这不是尊祖敬宗,而是消费侮辱祖宗。这些姓氏的宗亲出钱出力出感情,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我看有必要探讨一下。

   (一)、修谱要了解宗族知识必先了解修谱。谱是什么?记叙家族相互关心顺序的牒。 唐.刘知几 《史通•烦省》:云“邑老乡贤,竞为别録,家牒宗谱,各成私传。”家谱原来是家族的私传,最初的家谱范围是五服九族,也就是以家主为核心,上下五服也就是九世。封建王朝对自己的政敌斩草除根就是“灭九族”,灭掉家谱中所有人。五服九族家谱至今在安徽、湖北南部一些农村家族中还广泛存在。修谱第一要“明”。要“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就是搞明白每一个人在家族中世系班辈,而确定远近亲疏。最初的修谱是作为家族宗祠神位以及祖坟安葬排列。为了让人对相互上下辈及长幼关系明白,因此用“昭穆”制度,即:“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修谱第二要“纯”,保持宗族的纯洁性。如曲阜孔氏,历代修谱都非常严格,明天启年间修谱规定义子不能入谱,违者重究。清康熙时修谱,认为“辱祖玷宗,丧名败节,皆不准入谱”;乾隆甲子修谱除继承康熙时的规定外,又提出凡“养异姓为子、赘婿冒姓、子随母嫁携来同居”者,亦不得入谱。除衍圣公等少数人主持纂修并拥有全谱外,各户、各支派以自己纂修的小谱或支谱为主。保存了各支系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当然,有些观念已经陈旧,但是修谱是以支系小谱为主,来保持家族的纯洁性,宗族掌管世系班辈排行,已经是谱牒固有格式和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寻根寻根一直是从事宗亲家族工作的热心人,民族、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根源。由于民族的演变复杂,只能形成文化上的共识,如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中亚一些民族是狼(如:狼主千岁)的传人;东夷一些部落是鸟的传人。而一个姓氏的始祖无论是血缘始祖还是得姓始祖只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中华民族的百家姓始祖姓名、籍贯、简历国家均已考证的明明白白,社科院民俗、历史研究所都有详细资料,无需再去寻根,否则再找出什么“存异”这不是寻根而是折腾祖宗。而大量的家族支系确实需要认真寻根求源。民间有一个笑话:有一家人家父亲先亡葬在外地,后来他母亲死了,去起骨送殡。时间长了找错了,结果把一个生前靠打竹板要饭的乞丐骨头扒去了。夜深人静,乞丐鬼魂唱:“说我无福我有福,满堂儿女看着哭,说我无福我有福,人得老婆我髌骨”。这当然是荒诞无稽的笑话。但说明寻错根、认错祖宗是对祖宗多么大的侮辱!寻根分为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两种,文化寻根一般是国家、民族、部落寻根,如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西域一些国家是狼的传人,西欧一些民族是鹰的传人,东夷人一些部落是鸟的传人。这只是一种文化传说或信仰。但姓氏寻根中的始祖是活生生的人,不能搞文化寻根。各个姓氏的始祖基本都考证出来了,各个支系寻根目前是姓氏文化中的关键问题。支系的血缘寻根必须“实”,否则是侮辱始祖也是侮辱自己。

   (三)、拜祭祭祖分几种类型:

    1、祭拜先人在坟茔、家庭供位(旧时往往家中设供桌放上先人神位或家谱)。

    2、祭拜支系祖宗在这个支系的家堂庙里即祠堂中。

    3、祭拜这个姓氏的始祖在这个姓氏坟茔、庙堂中(庙堂一般选择在始祖出生地或封地)。也可以在分支的祠堂中祭拜除分支祖宗的包括始祖在内的列祖列宗。

    祭拜祖宗是一件严肃的大事,不能随便找个地方拜祭,因为祖宗不是孤魂野鬼。他生死有地方,归宿有坟茔和祠堂。即使现在人们在寻找战乱年代先人遗骨,连革命先烈也是把遗骸迁在一起,以免遗失。更有一些找不到先人的以衣冠冢寄托哀思。绝不能随便找一个没有考证清楚的地方作为祖宗遗址,谁知道里面是哪个赵钱孙李的祖宗。旧时也有宠物坟,谁能保证里面不是“殉马坑”、“义犬坟”之类,随便找个地方做为让族人付出感情的平台,那只能侮辱自己。何况把那些称之为祖陵。老祖宗有灵在地下也会大骂“不肖子孙”。

   与孔氏家族祭拜孔子不同,孔子不光是孔氏始祖,还是儒教开山鼻祖,可以在庙堂(文庙)及一切学堂祭拜,祭孔不是姓氏祭拜,而是国家对国教的祭拜。祭拜先人是家庭内部是事;祭拜支系祖宗是一个支系的共同行为,必先得到支系的共识;祭拜始祖是姓氏全体的共识,一些团体或者支系祭拜始祖,打着全国、全体旗帜,其实是骗人的,因为他们代表不了这个姓氏的全体,充其量只能是某某组织、某某支系祭拜始祖或列祖列宗。寻根、修谱、祭拜祖宗已经是人类的一种习俗,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事情。早些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参观日本靖国神社被开除党籍,国家尚且如此,何况是你的姓氏一脉相传的祖宗。你找个平台乱认祖宗,把你的真正祖宗置于何地?

    一、当今修谱中存在的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宗亲家族活动频繁,多数都能按照传统宗亲活动方式进行运作。但由于长期没有进行修谱、寻根、祭祖活动,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这些活动,再加上一些少数人从中另有谋图。以至于一些姓氏宗亲活动不伦不类、洋相百出。严重的扭曲了宗亲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在宗亲文化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一)胡粘乱贴:主要是一些不懂宗亲文化,又非常热心的人。但不知姓氏几千年渊源流长,也不晓得自己家族来龙去脉。看人家修谱,自己又搞不清,寻找一些似是而非的切入点,即丢了自己祖宗,又混杂人家的世系。心情虽然是好的,但是办了坏事。

   (二)攀富结贵:一些人看到历代人家孔氏祭祖隆重,国家重视,而不知道祭孔是国家作为国教的儒家创始人及教育的鼻祖来祭奠。这些人有感于自己支系没有显要人物,于是看到临近支系世家大族,攀附过去。其实你的祖先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流浪乞丐,他们都为这一支的繁衍生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祖宗没有贵贱之分,当年伍子胥还吹箫乞吴门。中国有一句古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为了攀富结贵连祖宗都丢了,恐怕连畜牲也不至于。

   (三)移花接木:在我国除了孔氏及南方少数家族外,不可能有可以追溯到一世祖的通天世系。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四百多年,特别是蒙古人统治一百多年,造成姓氏典籍的大规模湮灭。现在有人为了显示自己家族可以比肩孔孟,把历史名人大量拉入自己家族世系。造成这个姓氏A支老子生B支儿子,甚至孙子生祖父的光怪陆离现象。这些“造父”们简直是在辱骂祖宗。

   (四)结帮拉派:更有一些人在宗亲活动中为了装潢门面,显示本族“高贵”、“强大”,编造资料,极力把一些家族拉入自己支系。这种情况古来就有,唐朝令狐綯为相,感动令狐人少,把胡姓甚至少数民族的胡人都拉入令狐,当然他家资巨万,不在乎多花几个冤枉钱,实际令狐綯不光灭了别人祖宗,也侮辱了自己,当时被世俗誉为“杂胡”。 但这事儿却让诗人温庭筠实在看不过去。于是,温庭筠写了一首《戏令狐相》讥讽这种人,其中写道:“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后来,这句诗常被用来讥讽为极力巴结权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一类人。

   袁世凯做皇帝后,找人给自己寻根,结果发现是袁术的后代,袁世凯说:我怎么能是乱臣贼子的后代,结果被说成袁崇焕后人,这都是千古笑话。

   今天再这么做难免被人耻笑,视为杂姓、杂族…..由于寻根中缺陷导致一些家族的家谱中出现大量无法找出根源的“宗亲”,根本上背离了修谱的原有旨意。更有一些“联宗谱”,或者以一个宗族为主,另一个宗族融入,这样只能是一个宗族混杂了,另一个宗族消失了。或者一个或几个宗族“取长补短”,这样产生了一个新的家族,原来几个家族都消失了。那些修全国、全球通谱、统谱,甚至成立全球华人宗亲会,编修全球华人大族谱,甚至让全球六十亿人口不分各个民族,万家姓氏归一宗。既是欺人之谈的大骗局,又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大笑料。

   如:江苏省新沂市陆营陆氏修谱,本来这一支祖先陆名四是明初洪武十三年屯田邳州的东吴长洲人士,祖碑墓志记载清楚。另一支窑湾陆氏清代中期迁入,两支在一起修谱。窑湾支后来发现宋末丞相陆秀夫有后人陆明四,认定为其祖宗,陆营支考证与宗谱墓志不符。结果双方打起官司,宗谱被另一个地方市政府没收。枉费了族人人力、财力、物力、心血、感情。如果两支各人修各人的谱,也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五)编修像孔氏一样的宗谱是永远达不到。近年来很多姓氏都有人要编全国统谱,这种说起来好听,做起来根本不可能,实际上是一种缘木求鱼的工程。其原因是复杂的。

   1、历代封建王朝把孔子作为国教儒教的始祖、教育家的鼻祖来祭祀,孔氏的辈分排行是朝廷赐的。因此孔氏的班辈排行是连贯的。其余姓氏除了南方少数家族外,由于受到辽金元特别是元的异族统治,姓氏文化受到严重破坏,没有统一的辈分排行。

   2、孔氏是朝廷御赐班辈排行,历代孔氏修的不是全族通谱,而是各个支系修谱,孔子长嫡系衍圣公保留各支全谱外,其余各支系只保留自己的支系谱。待下次修谱,各个支系领到新谱后把原谱交回。家谱属于家族内部的隐私,只有非常知己才能看到,不是今人家谱向商业广告一样宣传。

   3、宋以前的孔氏家谱只收录直系长子长孙,,世直到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每代仅录衍圣公一人。朝议大夫的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认为年代久远后必被湮没,决定广收资料,创修孔氏族谱。这是孔氏宗族的第一部族谱,将本族嫡系及支庶一并收入。这样大多数孔氏根本查不出北宋以前的具体哪个支系。

   4、即使是曲阜孔氏也不是全体能够入孔氏宗派,孔家族谱是区分内外孔的关键途径。孔府贯将曲阜的阙里孔氏分为内孔和外孔。孔子子孙称内孔、真孔。而同姓不宗的孔氏主要指五代时作为孔家庙户而改随主姓的孔末的后代,称为外孔,外院孔或伪孔。孔末曾将孔氏子弟诛杀几尽,因而内外孔有世仇,外孔人绝不能续人孔氏家谱。所以曲阜孔姓有的编入家谱,有的没有编入家谱。

   孔氏北宋以前尚且无法分清支系,而绝大多数姓氏北宋以前不仅无法分清支系,那些仆随主姓的也分不清。唐以后绝大多数姓氏又断代四五百年,明初又大移民资料散失。想与古代衔接上在目前条件下是不可能的。把宗派修的向孔家那样只能是骗自己的宗亲出钱出力。更打着尊敬祖宗的招牌欺骗绑架自己姓氏中老板大出血。

   三、姓氏文化研究

   各个姓氏文化只是中华文化极小的一部分,姓氏谱牒同地方史志一样,只能是中华大历史的补充,国家的档案资料有各个姓氏的全部资料,但封建王朝的旧中国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以及当时社会条件,难免会出现大规模的遗漏甚至错误。相对来讲,唐代以前姓氏谱牒这块较容易考证。因为那时中国基本保持以汉人为主的整体。中国古代仕大夫就有“生住苏杭,死葬北邙”的习惯,那时的丧葬都有墓志。而墓志不能僭越去胡吹乱侃,父子等血亲关系绝对不能讹错。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姓氏文化提供了绝对可靠的原始资料。现在洛阳各种国营、私人博物馆中收藏了几万方墓志,以及各地出土的墓志等文物,通过学者研究,可以为姓氏的古代部分添补空白及更正讹错。

   (一)目前各个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对象基本分为三个阶:

   第一阶段:姓氏建立到北宋,北方一些姓氏只能到唐末五代。这一段记录比较完整但多数世系只有族长一人,因此包括孔氏在内宋以前的世系根本不能作为姓氏的支系对待。族长(孔府是衍圣公)并非每个支系的公祖,只能是列祖列宗。如历代衍圣公是居住在孔府的后代的直系祖宗,不一定是其他孔氏支系、旁系的直接祖宗。这一段史书、方志、宗谱有记载。墓志是检验这些资料的活化石。这一阶段各个姓氏历史文化准确但缺失。

   第二阶段:五代以后至清朝末年。这段多数时间天下动乱,异族统治,人民流离失所、侨居迁徙,世系断续、祖宗失考、宗亲失联。在相对太平时虽然修谱,但无法与立姓以来宗谱衔接。尽管这时候宗谱出现各个支系,但宋以前家谱每一世只一人,因此这时宗谱只是这一支系的家谱。这一阶段姓氏历史文化丰富但混乱。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由于清末以来国家进入动乱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日寇侵略、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绝大多数家族一百多年以上没有修谱,民间修谱、国家宗谱研究处于停顿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姓氏一大批宗亲活动积极分子,满腔热忱,为宗亲做一件好事、实事。但大多数人还不了解宗亲、修谱、文化活动是怎么回事,以为天下X姓就是他一家。当然绝大多数姓氏是认真的修好了自己宗谱。

   问题出在一些姓氏在修谱、联谊、文化研究中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为方向,个别怀有个人目的的人加入,一些宗亲文化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怪陆离现象。各个姓氏都有有些人打着“全国”的旗号,努力想把世界本姓变为一家。由于只凭盲目热情,违背人类发展规律以及姓氏发展历史,往往只能井中捞月。无故耗费宗亲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感情。也给一些另有某图的小人有机可乘。

   (二)姓氏文化研究的乱象本来可以针对姓氏发展历史,研究各个姓氏,第一阶段重点在史书与墓志中,二三阶段可以在国家流民演变、地方志、谱牒中进行整理研究。但是一些姓氏的历史文化研究会根本不是在研究什么历史文化。

    1、假研究:现在一些姓氏成立的什么“文化研究会”,他们没完没了的开什么会议。我仔细观察他们的所谓“会议公告”,大多数根本没有研究什么宗亲文化。内容是展示他们自封的“会长”等领导,遗迹是他们队伍的“集体尊容”。以此作为姓氏“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其实他们是在消费祖宗,也就是祖宗千辛万苦 创建、繁衍、发展、壮大一个姓氏,由他们来自封“会长”等头衔。这种没有课题、目标、历史资料的“研究”其实是假研究。

   2、假遗迹:这些人为了佐证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他们子虚乌有历史文化,拼命假造历史,不惜编造祖宗遗迹。“徐祖陵”绝不是徐氏寄托感情的“平台”,而是声称古徐国前五代国君的陵墓。就是一些人利用徐氏宗亲的寻根敬祖的满腔热忱,欺骗徐氏宗族拿钱建设而从中渔利。然而临沂市及郯城县官员为了政绩竟然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类假遗迹比比皆是,竟然出现施耐庵、兰陵笑笑生笔下虚设人物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的故里。

   3、假文化:宗亲文化是严肃认真的历史文化,习总书记最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批评一些文艺“不尊重历史实事”。宗亲文化是关系各个姓氏的祖宗尊严的文化,也被用来象童话、神话一样胡编乱造。恐怕祖宗地下有知也不安吧。还有一些打着研究的旗号,歪曲自己或者别人祖宗留下的资料,或者抄袭他人资料,随心所欲地编造一些自己杜撰资料,阉割祖宗留下的历史遗产。提出根本达不到的假目标:宗亲文化大统一,姓氏社会大合体。把别人文化据为己有,把人的支系变为自己支系,其实是在侮辱他人和自己的祖宗。

   最突出的假文化是所谓“族徽图腾”学,打着图腾的旗号招摇闯骗。图腾就是远古时代族群团体徽章标识是祖先文化不可更改的一部分。但是近人如北京王大有等却设计出《中华百家姓图腾始原》,自造一个“始原”含糊不清的词忽悠人们。照王大有自己说法。他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 就是口口相传的神化传说,但没有考古依据”。“我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也加上了一些艺术上的成分,争取把代表每个姓氏的图腾画得漂亮一些,让看到自己的姓氏图腾的人都喜欢这个图案。姓氏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这那是图腾,分明是王大有之类的游戏,图腾是祖宗创造的,不是哪个儿孙可以随便设计的。

   4、假联谊:上述假的活动中,必然出现假的联谊。联谊干什么的,当然每个姓氏的支系修个家谱、筑祖坟、建祠堂无可非议,族人出钱修复本姓历史文化遗产也可以。但是让各地宗亲出钱、出财、出力跑到一起来,仅仅是为了让人家见见面,认识宣传你是什么“会长”之类,这也叫“联谊”啊!

   一些姓氏总有少数人打着“宗亲文化研究”的幌子,以“一家人”的招牌,忽悠热心家族的宗亲,绑架宗亲中事业有成的老板。成立什么“基金会”,巧取宗亲钱财供自己挥霍,这种人往往自己一个钱不拿。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正是抄袭人家宗谱上的资料,不加考证和权威机构认定。把前人没有搞清楚甚至错误的东西照抄下来,贻害子孙后代。

   笔者认为:

   尊敬祖先应该从孝敬父母开始,有的人连父母都不孝敬谈得上什么尊敬祖先。

   宗亲联谊应该从团结兄弟开始,有的人兄弟之间如路人,却天南海北去找宗亲联谊,岂不笑话。

   宗亲文化从整理本支人文历史开始,有的人自家这个支系来历还不知道,到处叙一家子,续什么不伦不类的宗谱。荒诞无稽的文化,您的老祖宗在地下岂不大骂“不肖”。那些创新让“每个人在宇宙中有一个位置”,其实就是和西方骗子那套出售“月球土地”如出一辙。

   修谱从撰写自己家史开始,有些家谱只记一个人名,而各个姓氏重名重姓这么多,若干世后,哪个是他祖宗!真正宗谱还是采取传统“五格式”,世系、昭穆、长幼、亲疏、生卒、丧葬分明。后世人见到宗谱一目了然的了解其人。

   真正热爱宗亲想联谊的,自己掏腰包,无需成立什么基金会、忽悠宗亲捐款、绑架宗亲中老板大出血。

   根据目前姓氏宗亲、文化研究、修谱建祠中的情况,提供建议,供热衷于宗谱、联谊等宗亲文化活动的朋友思考,特别要警惕那些自己不拿钱到处忽悠人的“宗亲”的人,搞不好,自己赔钱、赔力、赔精神,反倒变成帮助人家消费祖宗、欺骗宗亲的行为,引起宗亲指责。

附:有关古徐考证文章地址.1、古徐始终在下邳,2郯城大墩“徐祖陵”辨析,均在《崔学法原创天地》。


分享按钮>>古人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
>>【师氏网新闻】“声震京师”师家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