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阊门民众迁徙苏北的原因 元末之时,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兵疫并兴,饿莩盈野,苏北之民摧残殆尽,由此而引发了苏北农民起义,其中以白驹(今江苏兴化、大丰)盐民张士诚领导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声势最为浩大。张士诚的军队从江北打到江南,占领苏州后自称吴王,与当时安徽朱元璋、湖北陈友谅的起义军鼎足三分,大元朝奄奄一息。后来,朱元璋打败了张士诚和陈友谅,定鼎金陵(南京),建立了明王朝。 明王朝初建时,苏北淮扬一带(淮安府、扬州府)十室九空,而苏南一带(苏州府、松江府)的人口却十分稠密。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实行强制性的移民政策,下诏“迁苏民以实淮扬空旷”。按民间之说,这叫“洪武赶散”,因为朱元璋痛恨苏州民众曾经支持过张士诚,因而将苏州的原住民大批赶往苏北。由于当时的苏州阊门是移民迁徙苏北的聚集地和出发地,所以,如今苏北有很多民众都说自己的祖先是从苏州阊门迁来的。其实,所谓“洪武赶散”并不局限于明初洪武时,其后直到天顺、成化、隆庆年间,仍有移民从苏州阊门迁苏北的。
(2)苏州阊门多支吉氏的迁徙 就苏州阊门的吉氏族人而言,除元末有燕居公(泰州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86世)一支吉氏从苏州迁徙至苏北泰兴外,明代时又有多支吉氏从苏州迁徙到苏北及其他地方去了。 在洪武年间(1368—1398),苏州有吉德贵公(宝应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86世)一支,从苏州阊门迁徙至苏北宝应黄城沟,其后代在宝应繁衍生息,形成宝应吉氏,奉德贵公为一世祖。 在洪武年间(1368—1398),苏州有吉熙公(江都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87世)一支,从苏州阊门迁圌阴(江苏丹徒东),旋复迁苏北邗江之东(今江苏江都浦头镇吉家庄)。按清康熙五年江苏江都《吉氏族谱》之“吉氏源流序”记载:“前谱俱在姑苏(苏州),山川间隔,归祭维艰。兹因溯来迁之始,奉熙公为一世祖。” 在洪武年间(1368—1398),还有一支苏州吉氏族人,从苏州阊门迁徙至苏北海安胡集镇吉家墩。 在永乐年间(1403—1424),苏州有吉昌公(祖籍山西,金湖丁宁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86世)因谤累而迁徙至儋耳军(今海南儋县西北)。 在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苏州有吉仲祥公(盐城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90世)一支,从苏州阊门迁徙至苏北盐城新兴场。其后代在盐城繁衍生息,形成 “存仁堂”盐城吉氏,奉仲祥公为一世祖。 在隆庆年间(1567—1572),苏州有吉凤山公(祖籍山西,兴化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91世)一支,从苏州阊门迁徙至苏北兴化北孙庄(今兴化市戴南镇北孙庄)。其后代在兴化繁衍生息,形成 “天相堂”兴化吉氏,奉凤山公为一世祖。 吉家林
6、江苏宝应曹甸李沟吉墩吉氏:[13至17世] 文方时步廷(宝)。[自18世起] 斯(永)春(世)咸(天 、和)正(沐、玉、祥)凌(海、金、我)。[自20世起] 咸正凤如友,俊学礼义广。
7、江苏金湖丁宁庄吉氏:[自明初吉昌公后代21世起] 德厚人文启,山川草木昌,培元宏世泽,金玉焕余芳。[2006年新排] 德厚人文启,山川锦秀长,培元宏世泽,金玉焕荣芳。(金湖丁宁庄吉氏的“德”字辈相当于宝应黄城沟吉氏的“世”字辈)
9、江苏响水小尖吉舍村和滨海吉滩吉氏:如士文(延)开立,凤绍庚恩广。
15、江苏江都浦头镇吉家庄吉氏:[自明洪武时从苏州吴江迁江都后第11世起] 恒丰泽豫,福正荣增;鉴济松煊在,铭洪树焕均。
18、江苏兴化戴南北孙家庄天相堂吉氏:凤日……惟祖(龙)琴连,太(爻、士、韶)元(兰、兴、瑞)维(增、峥、震、永、长、良)清(步、)朝(万),荣耀毓光先,德成士功建,存仁心理全,孝廉方正著,兴隆邦安家,忠信钦礼义,百世万代贤,本固枝叶茂,尹周守模范。
20、江苏海安胡集镇吉家墩吉氏:……朝相,基连贞(真)敏达,乐若(道)英霞昌,义和成祖训,鸿(宏)范照琪(其)祥,礼让宜拥木。
以上均为苏州阊迁苏北的辈序,供参考. 吉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