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下石太镇的陆氏宗祠
- 中华陆氏网 2012年11月9日 万家姓
英德市下石太镇的陆氏宗祠,建于明朝成化六年,是该市目前发现的唯一按照文字格式进行建筑布局的宗祠。清代英德知县田从典曾题赠对联。1995年,它被列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氏宗祠位于英德市下石太镇沙岗村驻地东侧100米处,坐东向西,其形式为三进二天池回廊式建筑,宽14.34米,深27.75米。青砖筑造,灰浆砌缝,外抹灰沙,表面粉刷成深灰色,再饰砖格纹,硬山顶,砌筒瓦,瓦当印制模“寿”字,不施釉(部分后来维修改用琉璃瓦当),三进屋脊均饰有动物像,分别为头龙二凤三鳌鱼(已废)。除大门外,另有36个小门,其中8个门通室外(称见光),小门用花岗岩石板砌筑,余为木质。
陆氏宗祠一进高4.5米,二、三进数列递增,开间宽3.45米,深4.4米,门墙内收1.54米。门边用曲尺形花岗岩石板竖砌,接角处各裁成45度,门楣上端镶一块长170厘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的石匾,阴刻“陆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匾上接桁处为壁画。
越过长方形的首进天池,便是二进。二进(中厅)宽4.3米,深5.4米,有4根圆形木柱,后中为屏风,屏风顶端原有一匾,阳刻“德庆堂”三字(今废),屏风两侧的石柱上阴刻着清代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英德县知县田从典送的“世泽日光华且欣河显微祥韦杜久称天尺五;人文星灿烂储看金门待诏龙蛇立赋字三千”的对联。两边挑山各有壁画,现仍保存清晰的有2幅,左为岁寒三友“松、竹、梅”,右为“鸾凤和鸣”,以及诗、书、画,其余被灰浆覆盖。
三进前有2根杉木圆柱,下垫荷花形石座,挑山墙上接桁处各有5幅壁画,但面目全非,浮雕及画已破坏,后墙两门通外。
建筑布局以门、通道、天池等组合成象形性的繁体“萬卋其昌”字样。三进通外两门及墙角通南北处横门象组成“萬”字;三条通道作三横,后厅作竖,天池两旁次间靠里的小门作点,组成“卋”两天池上沿通道作横,二、三进次间靠外的小门作竖,中厅及后天池前通道作内横,前天池两旁耳旁作“八”,组成“其”字;前后天池象征“日”、“曰”组成“昌”字。这种利用文字来进行建筑布局的方法新颖别致,目前在该市仅发现一处。
据《陆氏族谱》记载:“陆太公祖源福建,明代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迁居韶州,后移居始兴县。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复迁英德下石太高沙岗塘背村,安居乐业,建造祠堂。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正式入英德县籍”。
从祠堂的建筑形式、质料和《陆氏族谱》考证,专家认为:该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年间重修。重修后,该建筑距今已有三百余年,除一些艺术珍品遭受破坏外,其余保存尚好,现部分房屋作小学校舍。
分享按钮>>江南陆氏发祥地——凤凰基
>>陆氏族谱序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