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羊氏文化】“述先堂”与海门“羊氏精神”
- 中华羊氏网 2013年10月5日 羊光杰
“述先堂”与海门“羊氏精神”
文/羊光杰
海门羊氏祖祠“述先堂”终于在鼓乐声声、彩旗飘扬的兴奋又热闹的氛围中落幕了。极具传统色彩的进祠晋主揭牌仪式,庆典盛会无疑成为现代社会难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亲历者无不为祠堂的精美、恢宏和壮观而震撼,为其传统文化元素极为丰富而感叹。赞美之余,掩卷而思,不能不触发更多的思考:外在华丽的“述先堂”内还蕴含着什么?它的建成能有哪些激励后人的深思与启迪?
纵观十余年祠堂的建设史,余以为,“述先堂”光环内更光彩夺目的核心应归属于海门宗亲的“羊氏精神”。
图1:光彩的“述先堂”/南昌.光焘.摄
忠贞不渝的尊祖敬宗精神
姓氏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族的开始,是国家的根基。没有先祖,何有后人?没有基因传承,何有人类繁衍、民族昌盛?尊爱先祖,敬奉列宗是体现真爱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一座祠堂代表一个家族的繁衍发展,记录着一个氏族的历史变迁。它穿越漫漫时空,保持着后人与先祖的心灵沟通,是连接后人与母体文化的血缘纽带。祠堂供奉的是先祖,传承的是精神和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民族和谐的基石。
海门的羊德仁老人深深地钟情于这先祖开拓出来的南国热土,深深寄思于伴其一生敬奉先祖神灵的宗祠。即便在弥留间也给儿女们留下了修建祖祠的遗愿。
他的子女应允了父亲的遗愿,不遗余力为重建祠堂倾心付出,即便身居海外,商务繁忙,也不忘为实现父辈的夙愿而策划、规划、置地、筹资,甚至不厌其烦登门游说或影响族人认同他们的设想。他们没有设定工期,没有刻意的限定资金,只期望让祠堂建得更好,更完美。
他们全然没有私心,没有己欲,只有一个朴实想法:实现父亲的遗愿,建好一座祠堂让族人有一处祭拜先祖的场所,族亲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有会聚的地方。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可观的“财富”。
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孝悌表现。一种多么忠贞不渝的尊祖敬宗精神!
图2:神圣的神位点主/南昌.光焘.摄
图3:长老敬重的眸光和容颜/南昌.光焘.摄
不畏艰难的愚公移山精神
当我一年前第一次迈进这尚未完工的“述先堂”时,就被那精美别致的建筑雕饰惊叹了:瓷雕、木雕、石雕、(水)泥雕,令人目不暇接。与生六十余年来,居身都市,祠堂的概念如此陌生,仅认为它不过像略大过民居的庙堂而已:室内光影昏黯,案台上供奉象征祖宗的牌位,香炉、烛台……。眼前宫廷般雕龙画凤的宏大建筑,很难与祠堂划上等号。
更令我不解的是,这里没有丰富的特色资源,祖祖辈辈原本生存的主要来源——海洋和渔业近二十年受环境的破坏影响深重。改革开放后不少中青年远走他乡创业,留在这里的族人不足四千。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修建一座高规格的祠堂,既要保证大量资金的注入,还需要一批有能力的组织者,谈何容易?他们中间应有懂得祠堂建筑设计的,能疏通办理各项手续渠道的,更需要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持之以恒者,余以为那真是不容易。因此,十几年前提出建一座这种规模的祠堂,那可谓是天方夜谭之事。
然而,他们坚守着信念,终于勇敢地走过来了。
现在清楚,海门的宗亲中有曾在政府城建办“当差”的干部,有熟悉祠堂民俗的“师爷”,还有深谙“社道”的兄弟,更有“舍得”捐资的商家……为建祠堂,他们浑身解数使出了自己看家本领。
记得小时候曾读过一本少儿图书,叫“十兄弟救母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生了十位各有不同特异功能、身怀绝技的儿子,为了救治病入膏肓的妈妈,极尽所能,各显神通,历经艰辛,排除困难终于取到了医治其病的良药——“神蛋”,使他们母亲的生命得救了。
窃以为,海门宗亲合力修建祠堂就像这“十兄弟救母”的传奇故事那样为之感动。
当然,我也从中国几代人在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著作中所熟知的“愚公移山”故事中受到启迪。海门宗亲又似愚公带领一家人那样,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的,正是海门镇的数千羊氏族人。他们合力“移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余个炎夏寒冬,旷日持久地坚持,“大山”搬走了,金碧辉煌的祠堂跃然问世了。
两个故事都发人深省,感人至深。但继而思量,“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还是使用不畏艰苦的“愚公移山”精神来表达对海门宗亲的敬慕之情吧!
图4:盛大进祠晋主庆典仪式/南昌.光焘.摄
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
海门羊氏始祖良宝公,为了躲避战乱,不畏艰难,从江西省吉水县横山乡沿赣江南下,跋山涉水,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到达汕头海滨——海门镇定居,繁衍生息。600余年来祖祖辈辈依托海洋为生,风暴、海浪培育出氏族后人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随着基因一代代传承,当今海门族人依然保留着前人优良的品质和风范。“述先堂”得以辉煌与其先祖优质品行孕育出后人拥有远见卓识的洞察力和包容性不无关系。
进祠晋主揭牌仪式和庆典上穿着各式盛装的中青年后人逐拥着长老序贯而入,那凝重的眸光、敬重的容颜和那虔诚的膜拜,让人肃然而起敬意。
我想,这一时刻到来并不一定会那么容易,那么平静,一定经过曲折,有过风起与云涌,有过海浪和波涛,是海洋的博大与宽广,感动了上苍,征服了大自然的桀骜。
海门是中华大地上一小块再平常不过的土地,羊氏族人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一代平凡人。按常理,他们中间富裕者有之,拮据者更有之。热情者有之,淡漠者也定有之;参与者有之,旁观者也会有之;慷慨者有之,吝啬者也应有之。即便在祠堂建设的规模上也会有不同的视觉和认识,争论、分歧在祠堂建设过程中一定会不断相伴相随。何况建成如此奢华的祠堂,在资金的预算、筹措,工料的选用以及内饰的装帧方面必定会产生更多的理念碰撞。加上遥不可测的工期更会摧残人的意志。
这次在参加“述先堂”进祠庆典活动中,与几位祠堂建设的组织者交谈,我的赞誉,带出了他们由衷的欣喜,但却在不经意间察觉到一丝成功者的苦涩。他们谈到初期游说族人修建祠堂时的艰难,中期工程筹资的困惑,后期庆典仪式规模的争议。这些组织者煞费苦心地坚持,宽厚待人的理解,倾情解囊的支持,高品位质量的坚守,终于感动了世人。参与建设和捐资的族人越来越多,个人的资金注入量也越来越大,即便远涉重洋旅欧、旅美的族人都纷纷来到家乡投入到修建祠堂的建设大军中。
这种结局无疑与组织者的包容与坚守相关。
当然,宽厚的包容性也是相互的。异议者理解倡导者的真诚,认同组织者的忠贞,旁观者品味参与者的无私和建设者的无畏。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接纳,终于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创造出石破惊天的奇迹和壮举。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窃以为,将此名言加冠到海门宗亲的身上,应该是对他们一种最高尚的精神褒奖。
图5:吉庆时刻/南昌.光焘.摄
图6:精雕细琢之一/南昌.光焘.摄
唯美的精益求精精神
“述先堂”是一件现代几近完美的建筑艺术精品之作,它既包括外在建筑的雕琢之美,也包含其内在浓郁的传统文化之美,还包括祠堂揭牌和晋祠庆典仪式返璞归真的传统礼仪之美。
如果把“述先堂”比拟为一座秀美的青山,而热闹浓烈的进祠礼仪便是环山流淌的碧水。这幅山水浑然一体的“国画”执笔者便是海门的羊氏宗亲们。
岭南风格的潮汕宫廷式祠堂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富丽堂皇建筑。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海门宗亲为建造高品位、高质量、高规格、高起点的祠堂,在规划时着眼于百年的历史定位,在设计上几乎囊括了潮汕祠堂所有优秀文化元素,在选料上不惜代价使用高档次耐用的昂贵材料,在工艺方面采用现代高科技高效率建筑工技,在内饰的装帧和布局中做到空间感的最佳美学优化,在内庭的视觉方面历史的纵轴与现代的横轴交融得那样庄严和肃穆,那多彩灯饰的配置令夜幕下的祠堂增加了几份迷人的姿色,……。“述先堂”是一件雕琢得几近完美无缺的艺术精品。
建筑的艺术性这样尽美,而进祠晋主庆典仪式安排又那样尽善。亲历两天传统的进祠晋主和庆典仪式,又对海门宗亲多了深深地敬意。
大红的地毯,高悬的彩旗,迎宾的宗亲,别致的胸花,让嘉宾激动不已。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吉“象”临门,舞狮采青,令亲临者热血沸腾。族人穿戴之讲究,仪式叠进之冗长、礼生风度之洒脱,主祭恭拜之虔诚,几乎每一位角色都那么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擂鼓三通、鸣钦三响、喜庆乐奏,一波又一波,一阵又一阵;揭匾启扉、揭帐升灯、上香点烛、祖神入龛,叩首又叩首,膜拜又膜拜。颂辞声声吟,雅乐阵阵奏,好不快乐,好不荣耀。
一次别开生面的敬祖仪式,一场导演入微的精彩“演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这无疑是海门族人唯美的精益求精精神雕琢的一件完美无瑕之艺术大作。
面对“述先堂”我不禁为海门的“羊氏精神”深深且久久地鞠躬。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于东莞
图7:庄严地“顶礼”。/广州.贵铭.摄
图8:虔诚的“膜拜”。/南昌.光焘.
图9:夜幕下的祠堂增加了几份迷人的姿色/广州.贵铭.摄
图10:绚丽的祠堂——夜景一角。/广州.贵铭.摄
分享按钮>>【羊氏网新闻】中华羊氏第一村
>>【中华羊氏文化】从羊氏祠堂修葺新建看羊氏文化之道德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