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羊氏文化】从羊氏祠堂修葺新建看羊氏文化之道德传承

    中华羊氏网 2013年10月5日 羊光杰


中华羊氏网--弘扬羊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从羊氏祠堂修葺新建看羊氏文化之道德传承

羊光杰

    姓氏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族的开始,是国家的根基。没有先祖,何有后人?没有基因传承,何有人类繁衍、民族昌盛?尊爱先祖,敬奉列宗是体现真爱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古老的祠堂文化作为姓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在悄然地发展和演变,成为当地传承优秀道德文化和创建和谐家园的基石。羊氏祠堂也以其旖旎的丰姿展现在新农村文化舞台之上。

 

    祠堂文化之内涵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一种“怀抱祖德”“慎宗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

    一座祠堂代表一个家族的繁衍发展,记录着一个氏族的历史变迁。它穿越漫漫时空,保持着后人与先祖的心灵沟通,是连接后人与母体文化的血缘纽带。祠堂供奉的是先祖,传承的是精神和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民族和谐的基石。

    立祠堂以重祭祀。祭祖源于祖先崇拜, 是形成家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 封建社会门弟风气盛行,祠堂的营建昭示着家族美德和功业,体现着家族先人的道德境界或丰功伟绩。祠堂文化倡导敬祖、孝悌、助学、扶贫、规仪、操行,同时鞭策后人光宗耀祖, 通过各种宗族活动产生宗族的凝聚力。“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竟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通史·邑里》)故以宗祠展示宗族血脉的高贵与名望,将祖先崇拜的思想渗透到祠堂建筑的方方面面。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贸文化交流频繁和寻根谒祖宗亲增多,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祠堂建设出现了新气象。祠堂倡导传统美德,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推进器,它承当名人文化的载体作用,发挥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引领作用,担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作用。祠堂文化在改革创新中摒弃封建糟粕、融合先进文化,表达仁爱孝悌、重学尚贤之思想精华,记载和颂扬先祖的优秀道德品质,为子孙后代树立丰碑,这无疑对协力共建和谐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愈来愈显现其重要作用。

 

    羊氏祠堂的兴盛

    有记载,从宋代起允许士大夫建立祠堂,合族祭祖,明朝世宗正式允许民间联宗立庙,从此宗祠林立,遍布华夏大地,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目前各地祠堂大多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所建。历经数百年沐风栉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遭受的政治风浪,祠堂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收到重大的摧残。祠堂有些被“土改”分给贫雇农居住,或作仓库、或作学校。特别是“文革”时期,大多作为“封建残余”被肆意损毁,全国各地保留完好的祠堂所剩无几。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传统文化在各地方蓬勃发展,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农村兴建祠堂在一些地区非常盛行,村民和社会人士慷慨解囊自筹资金,通过不同的方式为祠堂修葺或新建,以纪念先祖,传承先贤道德风尚。羊氏祠堂也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气候下应运而建。

    江苏常州武进区有城区、大羊家村、小羊家村和栅门村四处居住羊氏族人790余人,他们先祖因历史战乱动荡分别由齐鲁经江淮入常州定居。大羊家村族人宗达于1949年去台湾后思乡崇祖之情不断。台海两岸关系改善后,遂于八十年代中期返乡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常州祭祖。他回乡后为宗族事业做了不少慈善公益事,其中组织族人完成了四村族亲的宗谱续修合编,堂号为“岘山堂”;修葺羊氏祠堂,由于正逢改革开放初期,思想束缚尚未完全解放,在批地建祠堂无望的情况下,于自家整修的百年祖屋内,将一内室按祠堂的式样改建为简易祠堂,以供奉先祖和族贤,成就祭祀,并将“岘山堂”牌匾堂而皇之悬挂入室,以昭示羊氏家族清德之门风。这间堂房应该是民间早期复兴羊氏祠堂文化的雏形之物。

    海南儋州市是羊氏主要聚居地,共有羊氏村庄137个,当地村民盛行以村、房支为单位兴建祠堂,约有祠堂一百余座。近年,吴村、羊坊、文翰、长塘、岭上村、灵流等村陆续举行新祠堂入祠庆典,热闹非凡。一座座祠堂建筑似琼台玉阁星星点点矗立在田道乡间,一派新农村建设别样风貌。其中灵流村君廉公裔孙重建“羊氏祠堂”就是儋州羊氏祠堂工艺堪称美誉的代表性之作。

    安徽马鞍山市新市镇排凤村有一支不足三百人的羊氏族人,当地经济并不富裕,但一种祭祖敬宗的凝聚力成就了他们百年祠堂梦。族人有钱出钱,无钱出工,村民捐出宅基地,自行设计,亲手筑建,仅用了不足一年时间建成一间白墙黛瓦徽派风格的“世德堂”羊氏祠堂。

    2011年11月5日浙江富阳羊家埭村举行盛大圆祠圆谱庆典。历经三年千辛万苦调查80余年家族各房支变迁和繁衍的详细资料,同时还筹划祠堂重修,这是何等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他们的梦圆了,而且仅用了三年。当一座仿古格调的浙派建筑“修德堂”在富春江畔秀美而立,一本连接百年历史的沉甸甸血缘史录告慰先祖垂泽后昆之时,不禁让人想到,是流淌的先祖血脉汇集而成的巨大精神动能促成“两圆”工程圆满完成。

    2012年金秋,羊氏族人又完成一部巅峰之作。位于广东汕头羊氏聚居地的海门镇热闹非凡,历经五年建设的海门羊氏祖祠“述先堂”在鼓乐声声、彩旗飘扬的兴奋又热闹的氛围中落幕了。极具潮汕传统色彩的进祠晋主揭牌仪式和庆典盛会无疑成为现代社会难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亲历者无不为祠堂的精美、恢宏和壮观而震撼,为其传统文化元素极为丰富而感叹。 “述先堂”占地10.3亩,建筑面积6863平方米,为岭南古建筑风格的三进祠堂,其用料考究,工艺精制,图案精美,雕梁画栋,华彩辉映,可谓当代传统文化之鸿篇巨制。

 

    羊氏文化之特质

    作为华夏姓氏文化的一部分,羊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除保留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外还有其固有的特质。

    羊姓作为中华古老的姓氏之一,“发祥三晋,望出泰山”,有作一度光辉灿烂的历史,有过一批杰出的先贤志士,“邹鲁遗风,英贤不绝”。历史上不少羊姓先贤清德宦迹,家风清白,风骨峻烈。如“清德”之誉者羊侵,廉明之臣羊陟,“悬鱼太守”羊续等等,不一而足。成语“羊续悬鱼”脍炙人口,清廉佳话久盛不衰。汉时,羊续出任南阳太守,将属下进献的鱼悬于庭院,以示清廉。宋代诗人徐积吟赞:“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与羊续同族的羊陟,在任冀州刺史,惩治贪官污吏,治内肃然,为汉末清流领袖,也因生活俭朴,被士人敬为“天下清苦羊嗣祖”,仰若“泰山北斗”。从史书上记载的羊姓名人宦迹可知清白廉正是羊氏家风的特质所在。

    “南朝甲族泰山羊,史册惟传太傅光”,清人姜宸英诗句中的太傅就是羊氏道德风尚流芳千古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西晋大将军羊祜。日前,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瑞国先生所著长篇小说《羊祜大将军》,该书的问世将这位传奇人物从历史文库中拓出,其人其事其德其才已为羊氏族人代代传颂和追崇,成为羊氏文化精粹与道德传承之象征。

    羊祜,羊续之孙,字叔子,魏晋时期司马氏政权的开国功臣。学行兼备,满腹文韬武略。羊祜虽居官显要,但厉行节俭,清廉自律,他常告诫子女:“人臣树私则背公,大惑也。”羊祜死后,家无余财,身无长物。当地百姓为之罢市巷哭,建碑立庙,见碑者莫不落泪。后羊碑又称“堕泪碑”,以颂扬羊祜之清德。《晋书·羊祜传》曰:“世吏二千石,九世以清德闻。” 

    汉末以来社会逐渐形成的家学薪传的传统在泰山羊氏家族中表现更明显。主要表现在礼、仁、忠、孝、行。羊祜在《诫子书》中告诫子孙后代“恭为德首,慎为行基,言则忠信,行则笃敬”即做到恭、慎、信、敬,严格要求自己。

    泰山羊氏一门忠烈,羊祜尽职于国家公私分明,他认为“私长则公消”不可树私立公。羊祜也始终把“信”放在自己的信条里,《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这些信条都是当下社会不可摒弃的。

    他“增修德信,怀柔布恩”,他“衣不求华,淡泊名利”,抨击“趋名逐利,积富争荣”。羊祜身上闪烁的中华传统儒家优美的道德风范经久不衰,对当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作不可低估的引领作用。

    

    传承羊氏道德精神的羊氏祠堂文化

    纵观各地兴建的羊氏祠堂,羊氏道德文化浸透于祠堂内饰的方方面面,堂号、匾额、楹联、祖训和族贤碑刻无不呈现族人对先祖文化传承之膜拜。

    前述“岘山堂”系常州羊氏族支之堂号,乡贤羊牧之在《续修常州武进岘山堂羊氏宗谱序》写道:“公(羊祜)镇守襄阳,轻裘缓带,绥近怀远,甚得民心。卒后,民感其德,于岘山立碑建祠以祀之,其堂曰岘山堂。自此以后,咸以岘山堂之后为荣。”。牧之先生在后来为其次子羊汉的诗集题写书名时欣然落笔《岘山诗存》,可以说“岘山”已引伸为一种清德品格与精神之代言词。

    在众多羊氏祠堂中“世德堂”、“修德堂”、“述先堂”等堂号均透射出羊氏祠堂道德追寻之圣光。

楹联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优秀文化。她既吸取了诗歌之凝重,散文之抒情,词曲之灵巧,音乐之节奏,同时以内容的意境美、修辞的语言美、节奏的音韵美、表达的形式美在民间广泛流传应用,祠堂内的楹联亦称堂联是体现祠堂文化内涵非常重要的构件,因此也是羊氏祠堂文化特征的一种表述方式。

    富阳羊氏祠堂有一对堂联赫然入眼“羸马敝衣府君廉俭,轻裘缓带儒将风流”,其上联取自汉代南阳太守羊续清苦自持,衣裳敝破,车马羸败的掌故;下联成语“轻裘缓带”取典故于《晋书 ▪羊祜传》,说的是西晋时期,巨平侯羊祜都督荆州军事,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他经常在军中穿着轻暖的皮衣,系着宽大的带子,身不披甲,仪态从容,没有武将的气质,很有雅士的风度.。羊祜清廉品格儒雅风度备受羊氏族人颂扬与追崇。

    有关羊氏家风之家学薪传,礼、仁、忠、孝、行之道德品格在历代羊氏祖祠中得益传承,在新建的祠堂里堂联所表达的羊氏文化同样充分得到展示。

    “述先堂”内就有许多这样文化内容的堂联:

    “ 泰山世族祖宗重仁扬正气,述先堂裔后昆崇德播良风。”;

    “述扬道德伦常宗族旺,先习诗中礼乐裔孙贤。”;

    “忠义千秋庆,孝悌万古存”;“祖德传芳远,诗书继世长”等。

    祠堂的族规、家训遵循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传承着羊氏传统文化。

 

附录一:             富阳羊家埭羊氏家训

爱国守法  仁义诚信;勤劳节俭  敬老爱幼;

家和行善  好学上进;宽仁团结  礼貌文明;

尽职尽责  克己为公;忠诚友爱  奉献和顺;

不骗不贿  不淫不毒;光耀家族  荣耀宗亲。

                                                  辛卯年十月立

 

附录二:             羊氏述先堂家训(节录)

一、宜习谱牒,适时修之(略)

二、缅怀祖德,晋谒以诚(略)

三、孝为善首,事亲莫忘(略)

立身之本,以孝为先。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亲在当养,终则礼葬,

奉养之道,各遂其力,晨昏定省,因事必告,悦以颜色,婉以言语。

孝妇之道,善待翁姑,如己父母,贤淑立见。

四、昆季情深,家道丰隆

兄弟手足,血脉同根,协力成家,同心御侮。流言蜚语,内外挑唆,

恣意离间,切莫轻信。意见分歧,利益纠缠,应宜沟通,分多润寡。

妯娌纷争,各自劝阻,推心置腹,毋伤伦礼。

五、厚待宗亲,礼义为先(略)

六、和邻睦里,广结人缘(略)

七、益友良师,鉴兹分明(略)

八、与时俱进,切莫懈怠

历史长河,人生短暂,韶光流易,一瞬即逝。筹谋宜早,少壮努力,

争分夺秒,成功有为,坐待明日,得过且过,岁月蹉跎,事事泡影。

鲍鱼之肆,吃喝玩乐,光阴荏苒,老大悲伤。

九、诗书毋废,立志成材

书乃益友,真谛结晶,经验升华,技艺之本,前途明灯,成材良师。

古人修学,囊萤映雪,凿壁负薪,悬梁挂角。学海无涯,宜勤宜博,

宜精宜深,寒暑不间,学有所得,大器必成。

十、遂心择业,专长为上

士农工贾,书画技艺,百业繁多,皆可学之。宜立大志,有的放矢,

发愤攻习,业精于勤。前人精华,入门钥匙,夜以继日,锲而不舍,

独树一帜,超于前人,一专到底,家业罄成。

 

附录三: 安徽马鞍山《姑孰世德堂羊氏族谱》羊公耀先传(译文)

    我曾听说:“树立好的名声而没有实际行动,读书人是看不起的。”又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见树立好的名声是非常难的。但是羊氏家族有一老先生名字叫大荣,字耀先,又叫远荣,是南山公的儿子。他居家克勤克俭,处世不吝啬也不奢侈,做生意彬彬有礼,喜欢写文章,他的文章词调清秀高远;擅长书法,其书法笔意豪放。不会因做生意而损失财富,也不会为了谋私利而丧失人格,有着孔子的学生——子贡的遗风。他与社会上的交往能不徇私情讨好人家,也不委屈自已来依附人家。对父母非常仁孝,他周围有很多好朋友。对鳏寡孤独者非常怜悯体恤,对贫穷的人非常同情。他还经常排解当地的难和纷争。家乡人对他的模范行为非常钦佩,家族中人也信服他的端庄公正。他老人家把自己辛苦数十年赚的钱全部拿出来购买田地(主要用做建宗祠的地基)。他的一生都很谨慎,实在是我们家乡有名望的人啊。真令人心痛的是,老人家未到花甲就仙逝了,他毕生的志愿却未能实现。他生前的愿望是购买祠堂的地基来建祖庙,以此来慰藉先人的在天之灵。他整理家谱想拿去印刷成书来完成家史。但老人家不给他寿数,他的工作没有完成真使人遗憾啊!由于他对宗族事业竭尽全力,所以其子孙都聪明贤达,能够继承他的优良品质和传统,为羊氏家族光宗耀祖,其影响不可限量啊。现在我们把修家谱这件大事放在首位,其他的事暂放一旁不管它。让我把他老人家所有的事迹写出来予后世传颂吧。

民国十九年孟夏月之吉

世愚弟王成桂拜撰

 

----原文《姑孰世德堂羊氏族谱》(卷之四)   

黄生根  译  羊光杰  校录

 


分享按钮>>【中华羊氏文化】“述先堂”与海门“羊氏精神”
>>【羊氏古代名人】专题:长篇历史小说《羊祜大将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