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封氏考

    中华封氏网 2012年11月14日 万家姓


琅琊封氏乃封氏之一支,为明洪武初年,由海州北迁琅琊古郡者。由此上溯,乃东海封氏;再上溯,乃渤海封氏;再上溯,直达封氏之源——封丘封氏也。

我封氏一族,直与我中华民族文明史同步,迄今已有五千余年历史。系出姜姓,乃炎帝嫡系子孙。炎帝长于姜水,故姓姜。

炎帝裔孙钜为黄帝师,胙土封丘,命为封氏,故封钜者,我封氏之始祖也;封丘者,我封氏发祥之地也。至夏,乃至殷商之世,封父列为诸侯,今封丘之封父亭即昔之封父国都也。

古者,“氏为贵者专”,所谓“百官大人用之,贱者无之”。封氏既贵,则族众益蕃,瓜瓞绵绵,螽斯诜诜,阅千五百余年至周,已俨然巨族矣!武王四(约前1066)年,商灭,遂分兵伐诸侯。征服九十九国,臣服六百五十二,于是封氏失国。其子孙有为齐大夫者,遂居渤海蓨县(即今之河北省景县),为渤海封氏之始也。至南北朝千六百余年,封氏子孙黾勉自励,发愤图强,故复才人济济,门第赫赫,庥声遍播于神州,族勋大隆于四海,以至钦定族望于渤海。亦难怪鲜卑是贲一族易为封氏也。

夫东海封氏者,渤海封氏之一支也。以南齐延伯公为其始。史曰:封延伯,字仲琏(一作连),渤海人,世为州郡著姓。侨居东海,有学行,不与世人交,三世同财,事寡嫂甚谨。州辟主簿,举秀才不就。垣崇祖为兖州,轼其门请为长史,不肯相见。齐建元元(479)年四月,垣为豫州,上表荐之,诏书优礼,乃仕,起家平西长史带梁郡太守。为政清廉,有高士风。俄以疾自免,还东海,遂不至京师。于时淮北四州入魏,士子皆依海曲争往宗之,如辽东之仰邴原也。建元三(481)年四月,四州之民以不愿归魏常思江南而聚众起义,败,魏掠州民三万余口归平城(魏都,今山西大同),得南归者仅数千家。公迁扬之泰兴,豫章王辟中兵不就,卒。

间者考之,意为延伯公乃玄之之子也。玄之者,渤海蓨人。由此上溯至周,有齐大夫,后汉有其裔孙岌,字仲山,官为侍中、凉州刺史。岌生咺,咺四世孙仁,仁孙释,为晋侍中、东夷校尉。盖释者,玄之之高祖也,子三:长坐(加竖心),次悛,三抽。曾祖悛公,晋冀州主簿、慕容廆参军、振威将军;祖放公,前燕太尉奕之兄也(一云奕之从弟),官为渤海太守、吏部尚书;父懿公,南燕太尉孚之弟也,有才器,能属文,后燕中书令、户部尚书,归魏,除给事黄门侍郎、都坐大官,封章安子,进爵为侯,卒于官,著《燕书》,颇行于世。魏太常五(420)年五月,晋宗室司马国璠等降魏者叛,平城豪坐而诛者数十人,玄之及其从兄恺俱在其中。恺子伯达弃母、妻南奔河表;玄之子四,其一奉寡嫂南遁东海,其一者,即延伯公也。

延伯公南迁泰兴,历九百年,值元季无道,官逼民反;群雄割据,烽火烛天。至正二十五(1365)年十月,朱元璋、张士诚喋血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等地,一时哀鸿遍野,难民四窜;而延伯公之裔亦不例其外。其去也,目前可考者大抵为二:其一为阜邑,辖今之盐都、阜宁、建湖、射阳、滨海、响水等地;其一为海邑,辖今之响水北部、涟水、灌云、沭阳、灌南、赣榆、连云港市等地。于时有爵公者,率子、侄、孙三代北避于海邑,遂为海邑朐阳封氏之始;其侄兄弟二人于洪武二(1369)年复北,长时新公遂为山东琅琊封氏之始;次泰公复之河北,俄由河北枣强南返,为山东诸城封氏之始。

 


分享按钮>>萊西封氏琅玡溯源記
>>湖南楚攸何氏宗祠落成庆典暨楚攸何氏宗亲会筹委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