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海波
- 中华靳氏网 2012年11月20日 万家姓
靳海波
1969年1月出生,1998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煤化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来学校工作。2004年在英国利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化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为化学工程系主任,现代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市属高校学术创新人才,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负责人[1]。 主要从事化学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讲授《化学反应工程基础》、《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环境保护》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化学反应器理论》、《化工分离选论》等课程。主要的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为化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完成学校重点和一般教改课题4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教育部教改课题4项,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发表教改文章6篇,作为主编编写《化工分离过程》、《精细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化工工艺过程指导书》等教材三部。现承担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项,教材1部。2004年靳海波教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他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教委与企业委托等科研课题30余项。目前已有四个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十余项课题通过验收,有的研究成果已用于企业装置的设计和放大。
在多相流反应工程与分离技术等方面已形成如下研究特色:
(1)气液与气液固三相鼓泡反应器流体力学、传质特性和测试技术的研究。在大直径、高压条件下采用动态压力传感技术、γ射线透射技术和层析扫描成像技术等先进的测量技术研究气液固三相鼓泡塔反应器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考察操作条件、体系物性等对反应器内气含率、大小气泡含率、固含率、以及气液传质系数进行详细地研究,建立流体力学与传质系数的数学模型,采用CFD预测不均匀流动状况或湍流情况下鼓泡塔内气泡的流动状况,探索流体力学参数与传质系数的内在作用机制及描述其内在影响规律,进一步认识气液与气液固流动的机理与特点;而测试技术为鼓泡塔的在线诊断、控制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些对气液固三相新型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及放大均具有重要学术及工程应用价值。
(2)鼓泡塔反应器化学反应工艺的开发。以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开发以气液或气液固鼓泡床反应器为基础的氧化反应工艺、烷基化反应工艺和合成反应工艺等。 如开发出多段进气方式下环己烷催化氧化制备环己酮反应新工艺,新技术在原有的工艺条件下可将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开发出2,6-二异丙基萘液相氧化制萘二甲酸连续工艺,其产品纯度可达95%,收率可达73%。这些研究成果扩宽气液或气液固鼓泡塔反应器的工程应用。
(3)新型分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结合2,6-二异丙基萘合成工艺与烷基萘液相氧化合成萘二甲酸工艺,开发新型分离技术来分离与提纯新型聚酯材料(PEN)的前体-2,6-二异丙基萘和萘二甲酸。目前该技术小试路线已打通,正在与企业接触,探讨中试的可能性。这些研究对推动PEN及向热型液晶聚合物(LCP)新型聚酯材料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Chem. Eng. Sci.、Chem. Eng. J.、Chem. Eng. Technol.、《中国化学工程学报》、《化工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13篇、EI收录45篇、ISTP收录6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授权3项。Chem. Eng. Sci.、Chem. Eng. J.、Flow Instr. and Meas.、中国化学、化工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化学工程、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过程工程学报等刊物的审稿人。所领导的课题组评为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北京市“创新先进集体”等。
分享按钮>>靳海涛
>>两名河南毛氏入选 十八大中央侯补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