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靳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靳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荆楚十八姓 已阅:9249 / 回复:11(楼主)

芈姓
芈[芈、哶,读音作mǐ(ㄇㄧˇ),古音读作miē(ㄇㄧㄝ)]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轩辕氏,出自上古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
据史籍《史记·十·楚世家》的记载:“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芈氏,楚姓也,陆终之子季连之后也。”
按上所说,楚国之祖季连系陆终第六子,陆终系吴回之子,吴回系老童(卷章)第二子,老童系称之子,称系颛顼(高阳)第三子,颛顼系昌意之子,昌意系黄帝第二子。
但在史籍《国语·郑语》中则记载:“祝融之后有八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也。”阐述了芈姓季连部从蛮俗,建立了荆国。
楚之先祖从帝喾起,均居火正称祝融,至夏王朝时期为重要成员或盟国。后商国人兴起而代夏,楚之先祖在此夏、商交替之际,分崩离析,出现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芈姓季连部,就在这一背景下离开故地新郑一带,辗转至丹淅、荆山的汉水流域一带。
季连为芈姓,这在陆终之前是不见记载的。据史籍《帝王世纪》记载:“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可见颛顼一系均为姬姓。但自祝融陆终之后,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有六姓,而在《国语·郑语》则记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这从人类的演进过程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早在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已认识到婚姻同本身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故逐渐严格限制“同姓不婚”。一个姓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最初当是一个氏族。由于同姓不婚,必然要求本姓(氏族)的后代与另一个姓(氏族)的后代通婚,这样必然在一个姓之下出现了一些新姓,一个氏族(部落集团)也就裂变成若干个新的氏族了。
姓,原义为生,在史籍《号甲盘》中即写作??。在史籍《白虎通·姓名》中记载:“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说明姓,本来就是人类的自然生殖,是人出生后的标记。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远古时代,当然把生的根因归于女性,所以,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释“姓”说:“人所生也。古之神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为姓。”同时,先民由于对男女交媾及怀胎生育,不能作出科学解释,于是认为与人的初生相距不远或常见的某种自然生物有直接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图腾和图腾崇拜。因此,姓是母系氏族制的产物,后来随着“母权制”为“父权制”所取代,女性的姓,亦渐为父系氏族所承袭,图腾的色彩也渐淡化了。陆终之后六姓或八姓,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季连是祝融之后,当姬姓;芈姓,又当从母姓,标志着一个新的氏族的出现。据史籍《史记·楚世家》索隐:“芈,羊声也。”在典籍《说文解字》中解释芈为,“羊鸣也。从羊,象声气上出。与牟同意。绵婢切。”即古音读作miē(ㄇㄧㄝ)。
芈姓的图腾是羊,羊即羌,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注释:“羌,西戎,羊种也……西方羌从羊。”可见,季连的母亲来自西方羌部落集团。据史籍《世本》的记载:“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嬇。”而根据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世本》宋衷注等的考定,鬼方即西方之羌。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标明,羌方与西羌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
商朝时期高宗(武丁)武功显赫,在《周易·既济》记称其“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在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中亦谓“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这在商朝时期的《新获卜辞》中还有“伐芈”的记载。可见,芈即鬼方,即西方羌中的一支。
黄帝部落源自西北,历来与西羌通婚,至祝融陆终仍娶鬼方氏之妹,其后并以母姓为姓,既说明季连其时仍带有母权制的遗风,又进一步证实了楚族源自黄帝族系,与西方之羌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季连姓芈,举族南徙后又从蛮俗,故而后来的华夏族视之为“楚蛮”、“蛮荆”,楚人亦毫不隐晦地自称为“蛮夷”,也就不难理解的了。
至战国晚期,在秦国灭楚国之后,芈姓读音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宋仁宗宝元二年丁度等人重新纂修的韵书典籍《集韵》中记注:“芈姓,诸楚所出。芈,羊声也。母婢切,音弭。”即读音转为mǐ(ㄇㄧˇ)。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认为“楚本蛮夷,亦即淮夷”。淮夷即楚人,即蛮荆……淮徐荆舒每连言,必系同族,且为殷之同盟。后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金文丛考》等书中,又明确认定楚人即“熊盈族”。
季连部南徙楚地后,与土著蛮民相融合,铸成了楚族中亦夏亦夷亦蛮、非夏非夷非蛮的独特性格与印记。所以,整个楚族是多元而统一的民族,恰似中华民族的缩影。这种历史现象,表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现象。  


作者:116.227.44.* (2009/1/8 14:06:54)   回复此贴
  回复:荆楚十八姓 第 1 楼

本书按:
芈姓,为“荆楚十八姓”之祖,即:
伍氏:安定郡。系出芈姓。楚公族有伍氏。
屈氏:临淮群。系出芈姓。楚武王子瑕封于屈,后以为氏。楚有屈原,又有屈突,复姓。
项氏:辽西郡。系出芈姓。楚公子燕,封项城,姓项氏,又姬姓。齐桓公灭项,子孙以国为氏。
蓝氏:汝南郡。系出芈姓。楚公子亹封于蓝,谓之蓝尹,后以邑为氏。
麻氏:上谷郡。系出熊姓。楚公族熊婴奔齐,更姓麻氏。
钟氏:颍川郡。系出芈氏。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其后为钟吾氏,或为钟氏。
左氏:济阳郡。系出有熊氏。鬻熊之后倚相,为楚威王左史,后为有左氏。
靳氏:西河郡。系出芈姓。楚公族大夫靳尚之后。
景氏:晋阳郡。系出芈姓。楚公族斗、蒍 、 苏、昭、屈、庄、景,皆芈姓之后。
鄂氏:武昌郡。系出姬姓(芈姓)。晋侯光居于鄂,号鄂后。子孙以为氏。又楚子熊红僭称鄂主,后为鄂氏。
卓氏:西河郡。系出芈姓。楚威王子公子卓后。
能氏:太原郡。系出熊姓。熊绎子挚封于夔,支子别姓能氏。
庄氏:天水郡。系出芊姓。楚庄王之裔,以谥为氏。
慎(真)氏。天水郡。系出芈姓。白以胜之后,封于慎,为慎氏。
敖氏:谯郡。颛顼师大敖之后。又系出芈姓。楚国之君,凡被废弑不成君者曰敖。
荆氏:广陵郡。系出芈姓。
红氏:平昌郡。系出熊氏。楚子熊渠长子红为鄂王,其支子以父字为氏。
上官氏:天水郡。系出芈姓。楚公族大夫上官子兰之后。  

作者:116.227.44.* (2009/1/8 14:07:53)   回复此贴
  回复:荆楚十八姓 第 2 楼

洛阳千家姓之——靳姓
[日期:2007-10-11]来源: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姬传东[字体: ]   靳姓早期活动在江汉地区和中原地区,汉唐时期在西河郡形成郡姓望族。宋朝以来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东高唐、邹城、济宁、曹县,山西曲沃、长治,河北徐水、滦县,河南获嘉、沁阳、尉氏以及天津等地。当今姓氏排列第158位。来源有二:
  一、出自芈姓。《插图?百家姓》云:“源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大夫靳尚食采于靳,其子孙以邑为氏。”因为楚国公族为季连后裔,芈姓出自黄帝之后,所以此支靳姓是黄帝后裔。
  二、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期,匈奴族中有改汉姓靳,靳准曾自立“汉天王”。满族、蒙古族、回族中多靳姓。

作者:116.227.44.* (2009/1/8 14:08:55)   回复此贴
  回复:荆楚十八姓 第 3 楼

常熟在明末清初出现了一个全国出版界极有名的汲古阁私人刻书家毛晋。  
  毛晋,生于1599年,卒于1659年。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潜在、汲古阁主人,晚号隐湖,明清之际藏书刻书家。早年为诸生,屡试不第,遂隐居故里,奋发读书。好古博览,喜藏书、校书、抄书、刻书。变卖田产,于七星桥构筑汲古阁、目耕楼,以收藏和传刻书籍为业。藏书多达84000余册,多宋元善本,手自校雠,并延人抄校,常废寝忘食,刻印《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宋名家词》、《六十种曲》等。刻书数量巨大,达600多种,10 万余页刻版,涉及经史、词曲、丛书、宗教、小说、笔记等,为中国历代私家刻书之最,有“毛氏之书走天下”之说。抄录孤本秘籍,而以“毛抄本”重见于世,对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诗文均有根底,著有《和古今人诗》、《野外诗题跋》、《虞乡杂记》、《隐湖小志》等;编印《海虞古今文苑》、《汲古书目》、《毛诗陆疏广要》、《香国》等。据《汲古毛氏家谱序》中称:“闻父老相传之语,其先本姓靳,由河南东徙此常熟隐湖之东,耕读传家……”    

作者:116.227.44.* (2009/1/8 14:10:19)   回复此贴
  回复:荆楚十八姓 第 4 楼

靳江

  《湘州记》曰:靳江,水在新东县西八里,水出衡山县界紫嘉山,东流入湘江二百八十里,昔楚大夫靳尚所封之地,因以名之。

楚国为加强对湖南地区的统治,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主要是:(l)设封君,立封地。楚大夫靳尚就曾封于宁乡靳江一带,靳江也由此而得名,受封者只要承认国王对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向王室缴纳一定的贡赋,就可收取封地的全部田租,并役使封邑上的农民,这种封君制度显然已初具封建领主的性质。
摄山栖霞寺碑铭
[ 江总 ]
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桑钦博记始叙四衢之塔金朔著经因知千步之寺至如峰形甑累岫势堂密 亦乌足言哉南徐州琅琊郡江乘县界有摄山者其状似伞亦名伞山尹先生记曰山多草药可以摄养 故以摄为名焉南瞻旧落顾悌镇戌之坞北望荒村扈谦卜筮之宅此山西南隅有外道馆地俄而疫疠 磨灭三清遗法未明五怖之灾万善开宗遂变四禅之境倏见齐居士平原明僧绍空解渊深至理高妙 遗荣轩冕遁迹岩穴宋泰始中尝游此山仍有终焉之志村民野老竞来谏曰山多狼虎毒蛇所以久绝 行践僧绍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忠信可蹈水火猛兽亦何能为乃刊木驾峰剃草开迳披拂榛梗结构 茅茨廿许年不事人世渡河息暴扰箧无立皆曰诚至所感有法度禅师家本黄龙来游白社梵行殚苦 法性纯备与僧绍冥契甚善尝于山舍讲无量寿经中夜忽见金光照室光中如有台馆形像岂止一念 之间八王照其香盖入未曾有渊石朗其夜室居士遂舍本宅欲成此寺即齐永明七年正月三日度上 人之所构也山情率易野制疏朴崖檐峻绝涧户幽深卉木滋荣四时助其凋绮烟霞舒卷五色成其藻 绚居士尝梦此岩有如来光彩又因闲居依稀目见昔宝海梵志睡睹花台智猛比邱行逢影窟故知神 应非远灵相斯在居士有怀创造俄而物故其第二子仲璋为临沂令克荷先业庄严龛像首于西峰石 壁与度禅师镌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并二菩萨倚高三丈三寸若乃图写瑰奇刻 削宏状莲花莹目石镜沉晖藕丝莹发云崖失彩顶目流影东方韬其大明面目驰光西照匿其成魄大 同二年龛顶放光光色身相晃若炎山林间树下??ND436?H缁鸬铎?师自识终 期欣瞻瑞应以建武四年 于此寺顺寂岂非六和精进十念允谐向沐宝池方登金地者也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始 安王等慧心开发信力明悟各舍泉贝共成福业宋太宰江夏王霍姬蕃闺内德齐雍州刺史田NC346?7侥? 贵臣深晓正见妙识来果并于此岩阿广抽财施琢磨巨石影拟法身梁太尉临川靖慧王道契真如心 宏檀蜜见此山制置疏阔功用稀少以天监十年八月爰撤帑藏复加莹饰缋以丹青镂之铣 ??ND263?N宸终? 发千轮启焕排天堂庑玉露分色接岫轩墀翠微抽影入定之侣步纤草而扬梵三慧之僧挹飞泉而动 色喜园凝静岂傲吏之凡游深谷虚元非愚公之俗路是以王公缙绅之辈郎吏胥史之属步林壑陟皋 壤升精舍拜道场莫不洗涤无明瀚濯嚣暗非直心之砥路孰能如斯者乎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精 确度上人将就迁神深相付嘱法师聿修厥绪劝助众功基业田园多所创置先有明德僧朗法师者去 乡辽水问道京华清规挺出硕学精诣早成般若之性夙植尸罗之本阐方等之指归宏中道之宗致北 山之北南山之南不游皇都将涉三纪梁武皇帝能行四等善悟三空以法师累降徵书确乎不拔天监 十一年帝乃遣中寺释僧怀灵根寺释僧慧等十僧诣山咨受三论大义贾谊曰学圣道如日之明孙卿 云登高山知天之峻今之探赜其此之谓南兰陵萧?┠? 尔??幽栖抗志独法绝群遁世兹山多历年所临 终遗言葬法师墓侧还符田豫托西门之冢更似梁鸿偶要离之瘗又按神录云楚靳神在今临沂县齐 永明初神诣法度上人受戒自通曰靳尚即楚大夫之灵也大同元年二月五日神又现形著菩萨巾披 袈裟闲雅甚都来入禅堂请寺众说法昆岭之中百神所在首阳之路八驷并驱未有修正戒之品诣得 道之僧整忍辱之衣入安禅之室是知名山大泽灵异凭依者矣慧布法师幼落烦恼早出尘劳律仪明 白贞节峻远贯综三乘不自媒炫楷模七众无所诋诃曩日静憩钟岩余便观止餐仁饮德十有余年顷 于摄阜受持珠戒佩服之敬虽敢怠于斯须汲引之劳且曷伸于报效夫言意难尽铅椠易凋固比河山 莫如金石凡诸徵应并预随喜并勒于碑左乃为颂曰漫漫心火冥冥世流论生若寄喻死如休三明未 了十智难周尽缠痴爱岂离疮疣敬仰鸡足恭闻鹫头斯风可羡其路何由我开梵宇面壑临邱我图灵 迹果植因修兼金画绘泐石雕锼连云出没泄雨沉浮经行松磴禅坐蕙楼涧风长泻崖溜悬抽花台似 雪夏室疑秋名僧宴息胜侣薰修三乘谓筏六度为舟金幢合盖宝驾驱车舟地 ??NECF3?@锤裉熘谧酚挝迨蔽匏?七处相侔辞题翠琰字勒银钩贤乎药饵过客宜留??
陈侍中尚书令江总持 陈李霈书??
  [此碑经唐会昌毁废后已曾重立至今其石断缺文言讹隐寺主僧契先购石依本写 之]
康定元年三月十七日镌立


作者:116.227.44.* (2009/1/8 14:23:28)   回复此贴
  回复:荆楚十八姓 第 5 楼

鄞氏与靳氏
入潮鄞氏始祖仁公,字見山,諡號義翁,元代至元年間自(1335年—1340年)
自河南汴梁(歷史上稱汴梁只有79年,1289年—1368年)來潮州府任海防同知
,龍溪都置室。祖媽鄞陳氏,娘家蓬州都鷗汀村。
仁公長壽百歲,見證明朝之創建。並可能于明太祖元年12月後(1368至1382年)
14年間曾調任明州太守,1382年(即明太祖14年)避諱“明”字改爲寧波府,
所以印證見山公墓碑上刻“原任官浙江寧波府”。
明朝260年(從1368年至1628年)鄞氏子孫蕃衍,曾是潮汕大族、望族。龍溪
都轄下之仙溪、文裏、官裏、開濠、鄞厝埔都曾有鄞氏産業和宗祠。不幸者,
鄞氏一族歷史上兩次慘遭血洗,幾近散鄉絕種。
清初順治七年(1650年),有鄞氏家族個別凶勇,偷竊鄭成功部隊物資,事敗露,
禍及一族,鄭軍圍剿庵埠,逢鄞必殺,聲稱要“斬草除根”。詎料鄞氏生命力真如
草芥般強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二百年間又復興發達。誰料剛盛即
衰,又遭厄運。清咸豐年間,1855年閏七月一日潮安發生吳忠恕民變事件,佔領龍
溪都,鄞氏給予吳軍大力支助(這一史實有待考證),惹惱清廷。未幾,吳忠恕事
敗,清廷出兵對鄞氏抄斬滅絕,逃脫者少,遇難者多,死者無數。仙溪王氏族長出
於人道,勸苟且偷生且不願出逃之鄞氏鄉親,門上改挂王氏燈籠,逃過劫數。改姓
容易複姓難,如今庵埠王氏淳樸公門下一脈,原爲鄞氏子孫。自清初到咸豐200年
間,鄞氏兩次慘遭滅族之禍,這在潮汕衆姓氏中,可能是絕無僅有。
或謀生,或逃禍,鄞氏宗親數百年間有徙遷到海豐海城、汕頭達濠、司馬浦、陸豐
、揭陽榕城、豐順留隍、饒平三饒等地自立門戶者,已蔚然成族。至於散居新加坡
、馬來西亞及國內各地者,偶有所見,未加記核。
鄞氏宗親,自遭慘變之後,慎獨處世。雖無顯達者,也無狂妄之徒,安份守紀,克
勤克儉,低調無聞,一如小草品格,雖無大樹顯赫華冠,卻也常爲大地添翠綠,以
報日月雨露沐浴滋潤之恩。
時移世易,天災人禍,庵埠各鄉鄞氏宗祠俱毀,族譜無修,只遺輩序牌一塊,宗親
間只知輩份,不知族源;至於客居外地之宗親,更不知根系何方。
鄞氏可能與靳氏同宗。依據有三:一、古人對漢字重音不重義,隨意通假,“鄞”
與“靳”韻母同,是否同韻通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身邊有一參軍鄞祥,有的
版本作“靳祥”。二、庵埠、揭陽兩地一些50歲以上的宗親曾聽老輩人說過,“我
們的祖先原姓靳”,“戰國時期楚國的靳尚大夫是我們的祖先”(靳尚,原姓熊,
封地靳,其後人以封地爲姓,認熊爲靳姓始祖)。三、潮汕地區部分靳姓同胞將“
靳”讀爲“鄞”,主動與鄞姓連宗,據靳姓同胞稱,其先輩一直傳言“靳鄞一家 。

作者:116.227.44.* (2009/1/8 14:25:1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1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靳氏论坛  执行时间:382.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靳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