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糜氏家族宗谱

    中华糜氏网 2012年11月22日 万家姓


从小,我就对自己的这个笔画多得要命的姓充满了好奇。中国的姓氏这么多,为何我家偏要姓糜?这个字,不仅是我写起来麻烦,别人写起来也很麻烦,由于经常被人叫错名字,我经常在众人面前被弄得尴尬极了。带着这些疑问,我渐渐长大,也从父亲口中和一本叫做《糜氏宗谱》的家谱里了解到一些关于糜氏家族的情况。

众所周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我们国家最普遍常见的姓。由于,时代的演变,及这些姓氏的家族人丁兴旺,故很难留下家谱。

而我认为,国有国史,家有家史。作为一个家族的子孙,就有责任知道自己家族的源流和先祖的遗愿,不名家史,有愧于祖先,家史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是值得重视的。宗谱--是一个姓氏的繁衍史迹,是理顺族人成长和业绩发展的记录,是教育、团结和启迪后代的家乘。

糜氏家族,渊源流长(这是个多音字,既读“弥”又读“玫”,但是姓氏里,应该读“玫”,一直也是这么念的)。祖先出自姬姓,祖曰黄帝,父曰昌意,生帝于若水,初国高阳故号高阳氏。舜高阳氏帝传之第四代第六子曰季连,季连毕姓,其后裔为楚大夫,授封于河南汝南县郡糜亭,因以为氏,故为姓糜。三十余世后东汉末,糜竺以钜金资助汉昭帝刘备,后以军功拜安汉将军,弟糜芳拜南郡太守。糜竺晚年迁居江苏省句容县(原称:江苏润州),为当地糜姓始祖。

在旧社会,楚,明,清代,历经三次灭族之灾。春秋楚文公时(公元前689年),楚子伐糜,惨遭株族,幸存个别先祖逃到江南东海,安家立业,传宗接代。到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安邦彦反明时,被杀害三百余人。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糜族第三次遇难,族人遍遭杀害,幸存者则继代相传,子孙繁衍,至今,糜姓已传二十余代,人丁兴旺。

追本溯源,我族历代进行数次修谱,一次接踵一次,从未间断,只是相隔年限长短而已,江苏句容之有谱,始于公元765年唐永泰二年添禄公遗书。此后,糜氏子孙不管散居山南海北,只要有机相遇,亲如手足。

从我的老中医爷爷这辈开始,有一部分族人渐渐从江苏句容县迁到贵阳。爷爷绪贤已于一九七五年过世,享年五十七。至今,奶奶(蔡氏)、叔叔等亲戚都还一直生活在贵阳市花溪,父亲当年已经在贵阳钢铁厂工作,后来是因为响应党的号召参军来到云南怒江的,难以理解的是后来父亲竟然放弃三调省城的机会留在地方。于是,到我这辈,怒江的文化历史长河里也就有了父亲,我,妹妹这仅有的三个糜姓的公民了。

唯夫姓统一,宗序不容紊乱,名由独著,字无取乎相同。于是,乾隆时秉中由江苏句容县旧族颁来者,迄今将已取周,这二十四字,乃光绪间祝久公所遍,以继述前八字这,后四十四字,系祝久公曾孙十八世崇绥拟编,衔接以上四十四字排列,暂拟到八十八代。后世子孙,务必按排行取名,以免错乱。

部分字派如下: 擎(十三世) 修(十四代) 鸿(十五代) 绪(十六代) 克(十七代) 崇(十八代) 祖(十九代) 功(二十代) 家(二十一代) 声(二十二代) 存(二十三代) 厚(二十四代) 世(而十五代)……

到我们这辈是第十八代,于是,家谱里记录着我的名字是:崇丽。

糜氏家规十则:
一:尊孝弟 二:崇节义
三:尊礼让 四:端习尚
五:务本业 六:隆师傅
七:慎婚姻 八:睦宗族
九:重丧葬 十:谨祭祀

以上是我了解到的糜氏家谱的一部分内容,父亲常常教导我,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塌实。我很佩服先人为我们留下的这些珍贵资料,我现已在收集并整理这些资料,以便后人更全面的了解糜氏,了解家史。更愿意为自己的家族出一点微薄之力,作一点点事情。

 


分享按钮>>向糜氏家族致敬
>>崇善堂浮山鲍宗谱【光绪版】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