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氏迁徙源流
- 中华巫氏网 2012年11月27日 万家姓
古者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土命氏。诸侯以字为谥,因而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或以邑、以事为姓者亦有之。贵贱攸别,姓与氏遂分。三代之后,姓氏始合为一焉。
我族受氏,昉自人皇。《春秋元命苞》、《循蜚纪》有巫常氏。《参卢纪》亦有巫氏。黄帝时相,巫彭作医济世,高辛氏之子,显于唐虞,封子巫,采都于青州山之西,平阳立郡。巫氏系属平阳郡。迺帝喾之裔,至夏少康,封少子巫曲烮于鄫,为夏后氏之裔。迄商有咸贤,父子丞相,保乂中兴。然考史记《天官书》,传天数者,有殷商巫咸。晋书,以唐虞義和、夏昆吾、商巫咸,皆掌著天文。后世三家星图,巫氏与焉。《鄒淮历书》巫咸星图,所列星有十九座,此为测天文之巫咸也。古史考“庖牺氏作筮,始有筮,殷有巫咸善筮”。《世本》云:巫咸作筮卜。《归藏》言:黄帝将战,筮于巫咸,作黄帝时人。《吕氏春秋》亦言巫咸作筮。据此则卜人尊巫咸为先卜。风俗通,姓有九,或氏以事,巫卜陶丘,此为明卜筮之巫咸也。又《物原》軒轅臣巫彭,始制药。《吕氏春秋》亦以巫彭作医。《说文》云:医,治疾工也!古者曰巫彭初作医。《太平御览引世本》:巫咸堯臣也,以鸿术为帝堯医。《王充论衡》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山海经•海内西经》:明开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郭璞注,皆为神医也。
《大荒西经言》: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郎、巫肋、巫彭、巫始、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此为精医术之巫彭、巫咸也。总斯三者,可知古籍中,皆以巫彭、巫咸屡举。其殆古时彭公咸公,博通各艺,辅相国家,后世神其术,遂各祖述之欤。何散见于诸简策,屡见而不一见也。不然,彭公为黄帝相,咸公为商相,见之史册尚书,昭然若揭。考《史记正义》,巫咸及子贤,冢在江苏常熟县西北,海虞山上,二公本吴人也。今常熟尚存双相祠,春秋祀饗弗替。惟《地與志》,以咸贤二公,山西平阳郡夏县人,迨后南迁江苏苏州常熟县,故冢在焉,亦未可知。总之年代湮远,考证猷难。至周灵王时,即有巫如。春秋时有巫妨,为太医掌院。逮汉高祖时有巫嘉,武帝时有驸马都尉巫炎。按《奇姓通》:巫捷,汉时任冀州刺史。凡此皆见诸史策之可考者。
迄西晋末造,五胡乱华。 暹公由山西平阳郡夏县避乱兖州(今山东),转徙入闽之剑津(今福建南屏县东)居焉,是为我族南迁之宗。数传到隋大业间(公元605-617年)昭郎公率子罗俊再迁闽之黄连峒(今宁化县)披荆斩棘,开拓疆土,为我族世系可朔之艺祖。时值东海李子通叛,率众渡淮,据江都,称吴帝,遣使略闽地。时土寇蜂起,罗俊公饶智略,负英勇资,筑堡卫众。寇不敢犯,远近争附。公益闢土保境安民为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子通败死,天下初定,黄连未入版图。贞观三年(629年),罗俊公诣阙上平寇策,朝廷嘉其功绩,升黄连为镇 ,授公镇将职,爵封镇国武侯,赐尚方剑,便宜行事,袭荫三代,世守厥土。麟德元年(664年)公殁。与柴氏,纪氏二妣,先后葬竹篠窩。开元十三年,改镇为县,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县令王云,请移罗俊公墓于嵩溪(今清流县地),迁治于竹篠窩 ,即今宁化县署。传十三世志乾公徙宁化三都龙湖。子光一郎迁上杭胜运里,礤头中村,寻移永定谿南及大溪谿口。
至大一郎公,徙上杭九泰茶地廈科,于南宋绍兴间(1131-1162年),偕七子迁粤之韶州(今曲江县)楊梅。长子仕聪,移英德高车埧,其裔文让徙翁源雷公塘。次子仕成,明景德间,由楊梅迁英德堯山石霞。子贵三,移五石及罗定、佛山等处。三子仕政,徙惠州金鸡塔下。其裔有移丰顺汤坑口,亦有由揭阳霖田都迁至惠阳麻畬径及四川德阳黄浒镇。四子仕宗,移长蒲东水竹径都。其裔有徙粤之潮州,赣之兴国会昌,湘之攸县东乡。五子仕恭,仍居闽之永定谿南。七子仕猷,生子祈,居永定大溪及罗滩。其裔有徙粤之饶平县大榕社、五祉、翁源县礤头及连平、肇庆、廉江、阳江等县。其余赣县之长盈背,梅林西坑,会昌之嶂背坑,万安之漂神、石塘,遂川之高谢乡等处,皆猷公后裔也。
六子仕敬,生三子。长子福公,移嘉应汤坑,今丰顺辖地。子孙有移曲江之鳥石,上木坪,乳源花矮寨下,乐昌之坪石凤凰山,赣县之长洛半径,及东门外,上犹之大西坑,雩都之长乐里,龙南之小畬岭,湘之宜章鳥梅桥,永兴之都岩下,及十三都爐头冲,皆福公后裔也,
次子禧公,宋文学祭酒。当南宋绍熙间(1190-1194年),由曲江杨梅转徙兴宁县罗崗洋塘。生子回,宋儒学生员,举乡饮大宾。诞五子,长子景发公裔散处兴宁黄沙溪、罗塘、柏桥头、颜輋,司城、及和平之下车,龙川之平月,东莞之鳌湖,博罗之下岚基坑等处。
长房贵甫公,移长乐(今五华县)油田。后裔有居兴宁富祝径、雪光輋、翘楚寨,五华之巫增塘、古寨、照月岭、黄道岭、石碣围等处。传宗智公,移大埔之青溪。嗣裔多住平砂、湖寮,及嘉应(今梅县)之松口梅教,上中畬、嵩山、饶塘燕角、浒州、西洋、唐坑等处。其佘潮安之登荣都,归善之宾台石,惠州之金坑、淡水、紫金之温子,连平之忠信横岭、富乐山、和平之阁前,东莞之黄京坑,番禺之沙河,清远之下廊,广宁之江谷大潘,丰顺之留黃三洲等處。迄清康熙间,俊奎公由梅县嵩山迁鹤山。玉渊公移新宁(今台山)之大顶村,及恩平、阳江、电白等县,皆宗智公后裔。清咸同间(1851-1873年),粤西南路,土客之斗,历十四年之久,死亡相继。有逃难广西柳城龙头,业宏公裔也。迁荔浦者,玉丽公裔也。徙修仁者,文成公裔也。亦有因土客不相宁,移至赤溪之田头及四会、肇庆、並防城之那良等处。然自经此惨剧,卢墓邱圩,上代多不能衔接焉。
次景成公裔,近则移双头山、和山、彭楼坪,或移梅县之石坑、瑶上之梅子輋岡下,及梅县附城。远则有闽之武平上山圹,赣之万安中坊江背,川之江津西相埧。
三景新公派至世杰公,迁龙川之下塔。世谦公裔移龙川之小岭。世昌公裔由梁化徙惠阳之石窍。世敏公裔移连平之陂头。世宗(又名世隆)于明朝洪武年间(1380年前后)移增城之迴龙境。其余迁四会馬头营、阳山之寨岡、博罗之埔前,南海之亨滇沥口等处者,皆新公裔也。四景茂公裔,则徙江西安远之长河。五景松公无传。以上皆禧公派苗裔也。
禧弟禄公,由曲江杨梅迁英德县之下隅乡横石塘上下巫者,至今仍居其地。至由粤迁四川成三河场及杨家桥,金堂县之大渡乡杨柳桥,壁山县之后巢乡,威远县之兴都之隆场,简阳县之贾家场,资中县之球溪镇,华阳县之龙潭寺秀水湾,永川县之王家坪等处者,皆禧派发、新二公裔也。若大竹县之乾龙洞,大足县之龙水镇,及鄰水县之牟家坪、合流水、梁家场、袁市场四处,殆皆祈、福二公派裔也。至湖南醴陵县东乡之虹桥、浏阳县之炮家湖,酃县之寨背垅、石鼓、桐车湾、安仁大冲等处,亦多发新二公后裔。江西之萍乡县,多景新公后裔。万载县之株潭、南康县之莲塘,上猷县之金鸡垅、陶朱口、崇义县之茶滩甲,遂川县之石狮、雩都县之上营坊,以及福建上杭,永定县之桑梓畬、孙坑,皆景发公裔。以上均为仁公派也。
他如长汀之洋贝及黄麻畬,並防城內崇善坊,與浙西各縣,乃义公之裔。至仁、义、礼、智、信各公后裔,虽有远移各省县者,然大多仍居闽之宁化,有巫半县之称。此则我巫氏源流迁徙之迹。本支百世,子子孙孙,所当知者,故概略言其始未,昭示来代,以明同源而流益分也!嗟夫,能言吾祖,郯子见师乎宣尼。不识其先,籍谈贻消于姬后。为人后者,其可忽乎哉。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五月初五日
总纂修 新寰甫宇衡謹识
分享按钮>>巫氏全国各地部分班派、字辈对照
>>客家《巫氏族谱》蓉城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