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老家谱 巴氏的记忆
- 中华巴氏网 2012年11月29日 万家姓
姓氏代表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今天闪亮登场的古老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300年的兴衰荣辱。让我们跟随这张古老的家谱,走近这个家族,了解这个姓氏的过去。这张家谱的主人姓巴,我们给它取名为“巴氏家谱”,它保存在北臧村镇巴园子村的村委会。
巴氏家谱全貌
据巴园子村党支部书记巴恩凯介绍说:“巴园子全村有72户,227口人,每位村民均姓巴,这张家谱记载的就是整个村子的家族历史。由于年代久远,老人都相继去世,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究竟这份家谱是在从哪年开始谱写。巴氏到现在已经传承到第十六代,对于过去的族谱,我们只能够说出个大概来。”
村里的老人巴恩询说,这张家谱大概存有300多年了。是当年由沈阳迁入顺天府宛平县西大营村时开始记载的,祖先的名字叫巴登云。“据先人说,巴登云有兄弟两个,另一个名字叫巴登雨,是清朝著名的武将,战死在沙场,所以家谱只有巴登云一个祖先。”巴老讲述道。
老人介绍说,填写家谱有着极其严格的程序,每年的清明节,整个宗室的大家长在家庙内召开清明会,祭奠先祖,而之后则进行新一年的序谱事宜,只有夫妻二人均已过世者,才可以填入家谱。
由于入关后的休养生息,巴氏家族开枝散叶,传至第八代时老的家谱已经不能容纳那么多的名字,于是便不再填写。
解放后,每年的清明家族祭祀已经不再进行,序谱的工作也就继续搁置,没有人再提起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家谱的身影渐渐在村民的视线中淡去。直到六十年代搞社教,这张家谱才在村民巴雅生家被找到,随后便存在了巴园子村大队部。
文革时期搞“破四旧”,这张家谱的保存也是极其艰难。“当时有人来我们村子,说知道村里有一个古老的家谱,让我们交出来。巴园子都是一个姓的人,大家都想将祖宗的东西保留下来,于是,全村人“串通”了一个谎言:家谱丢了。这样,才使这个家谱保留到现在。”老人对于保留家谱的这段历史仍然感触很深。
家谱是用宣纸撰写的,保存起来颇费周折。村民巴雅生是个细致的人,每年春天,他都把卷成筒的家谱里放上樟脑丸,以免虫子蛀蚀。
即使这样,家谱上还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上面已多处损毁,祖先巴登云的名字已经模糊不清。家谱左右对联中,只有上联还可以分辨出写的是“万派总同源二百年来仅得传闻于父老”,而下联已经模糊不清了。
巴恩凯最后说:“现在,在保存好老谱的基础上,村里正在续写新谱,我们走访了多个有巴氏后裔的村子,尽力将新谱修善,这不仅仅是一个姓氏的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应该为后世所了解。”
《法制晚报·大兴资讯》社区周刊请“明白人”李开周讲了这段历史。
对于巴氏从西大营搬迁到巴园子,《嘉庆实录》第84卷有如下记载:“今京城自六月朔日起,大雨五日四夜,水势骤长,节经朕派令乾清门侍卫等驰赴城外,查勘被水情形,旋据覆奏:永定河两岸决口四处,卢沟桥一带几成泽国,并经设法将各路军报赍递。此皆朕与廷臣集议办理,又分命众卿员四路查灾办赈,众臣均能奔走不辞劳瘁。而自初一日至初八日,地方大吏杳无音信,殊出情理之外。保定距京甚近,值此大雨盛涨,即邻近地方百姓尚应随处留心体察,岂有京师帝居所在,为臣子者漠不关心,视同膜外,有如此之封疆大吏乎?”这是嘉庆皇帝申斥直隶总督姜晟的一道圣旨。
嘉庆六年京畿水灾,从六月初一开始下,一直到六月二十二才消停,不但顺义、宛平两县被淹,连保定、良乡、密云、涿州都遭了洪水,巴氏从距离永定河较近的西大营迁徙到距离永定河较远的巴园子,应该就是因为嘉庆六年这场大雨。
另外,家谱应是在民国十三年和全族人一同序谱,除了家谱上明确写有“民国十三年春月合族人等公同序谱”的字样外,七世祖巴锦曾的爱人姓名写错了,又贴上一小块黄纸来更正,这种传统的校对习惯“贴黄”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巴氏家谱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其做成卷轴状,图案很别致,立体感很强,和市面上能够见到的普通家谱有很大的不同。
分享按钮>>湖北老河口巴家庄巴氏家谱序
>>巴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