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氏名人楷模】河北华银棉业纺织董事长弓振海
- 中华弓氏网 2014年9月18日 云居搜集整理
河北华银棉业纺织有限公司简介
公司始建于1987年,2001年改名为河北华银棉业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位于曲周县城北20公里,河南疃镇工业园区,距定魏公路1.5公里,距邢临高速公路曲周平乡口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公司注册资金1528万元,目前总资产139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362万元;占地107亩,建筑面积26048平方米,现有员工 148名。公司拥有20台国内领先的气流纺机和400型棉花加工厂;年生产棉纱能力8000吨,加工皮棉能力5000吨。主要产品为OE21支棉纱。产品主要销往河北、湖北、广东、江苏、四川等地。
将近30年的发展,公司几经市场起伏,坚持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以诚信双赢为理念,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行业内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机制、可靠的队伍取得了一定成绩。公司连年被信用联社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市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县政府命名为“十佳龙头企业”、私营经济“十强企业”、省纤检局评为质保能力“合格企业”、中国品牌价值评选中心评为“河北省质量诚信AAA品牌企业”、中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中心授予“中国棉花产业五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华银员工遵循 “把智慧和汗水凝聚在产品上,使服务和价值体现到客户中”的企业理念,发扬“登峰造极,敢为人先;至诚至善,再创辉煌”的企业精神,顽强拼搏、持续发展,向着全国、乃至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中华弓氏联谊会会长弓国保参观河北华银棉业纺织有限公司
创新发展路径实现“三赢”曲周华银
本报讯(记者方尚俊 通讯员丁少义 杨晓静)暑气未消,正是纺织业的淡季,而曲周县华银棉纺公司车间里,依然是马力开足,一片繁忙。人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很多棉纺企业开工不足,而这家坐落在曲周县最北端弓庄村的民营棉纺企业的产品却供不应求,每年可生产各种规格高质量棉纱6000吨,年产值1.2亿元;今年,华银还准备投资5000万元再上6条具有国际一流技术的气流纺条生产线,实现产值翻番的目标。
弓振海
讲起公司的“发展经”,公司创始人、老董事长弓振海说:“企业壮大就要带动一方产业,企业利润增长就要贡献当地税收增长。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和企业壮大‘三赢’,企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棉花收购的时节。8月20日,记者在华银公司储棉仓库里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维护机器、清理打扫。在公司工作了15年的老会计郎九生说,去年在本地收购了700万斤籽棉,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出两三毛,光这一项就给周边几个村的棉农增加了近200万元的收入。谈到公司高价收购当地籽棉的原因,郎九生解释道,公司与当地周边的几个村的棉农签订了收购协议,棉花收购价格高于当年的市价,在棉花还没有收获的时候就锁定了原材料供应。“提高了棉农收益,也降低了企业风险,这是企业与农户的‘双赢’。”郎九生说。
随着“华银”的发展,受益的不只是棉农。弓振海说,华银公司现有148名员工,工资最低的每月也能拿到2500元以上,公司提供免费食宿,为每位员工提供手机和通讯费用。赵建英是距离公司不到3公里的河三村的一名农村妇女,也是华银公司气流纺纱车间的一名质检员,负责对棉纱生产质量的全程检验把关,现在工资每月能领3000元以上。提到如何保证棉纱质量,赵建英一点也不含糊。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余氏网新闻】2015年良公墓重修庆典暨长茅余氏良公后裔网络联谊会聚会
>>【弓氏名人楷模】青海电力科技研究院院长弓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