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隗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隗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姓氏源流--隗姓
已阅:4448 / 回复:9(楼主)
隗(Kuí,Wěi)姓源出有三:
作者:221.6.226.* (2008/12/30 19:01:04)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隗姓
第 1 楼
1、出自夏朝帝王后代,以国名为氏。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了大隗国(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其国君称为大隗氏。大隗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是楚国的同姓国,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其后世子孙以原国名为氏,称为隗姓。又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隗姓是春秋时翟国的姓氏,春秋时翟国、隗中在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
作者:221.6.226.* (2008/12/30 19:01:28)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隗姓
第 2 楼
2、据《左传》记载,春秋时,狄人讨伐廧咎如时,俘获了他的两个女儿淑隗和季隗。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称隗氏。
作者:221.6.226.* (2008/12/30 19:01:52)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隗姓
第 3 楼
3、出自中原北部有少数民族赤狄人,他们中大多姓隗。春秋时期,周代中原北部的游牧民族赤狄人姓隗。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鲁、邢一带,开始同华夏族通婚。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赤狄后裔沿用隗姓,后来成为汉姓。
作者:221.6.226.* (2008/12/30 19:02:14)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隗姓
第 4 楼
得姓始祖:大隗。《姓氏考略》上指出,隗姓出于古帝大隗氏,春秋时的狄与咎如均为隗姓,隗姓望出西河。隗氏后人尊大隗为隗姓的得姓始祖。
作者:221.6.226.* (2008/12/30 19:02:46)
回复此贴
回复:姓氏源流--隗姓
第 5 楼
迁徙分布
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隗姓,也可以念成(Kuí 音葵)或者(Wěi 音委)。隗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西河。古隗国,在今湖北省秭归一带,公元634年楚国灭掉了隗国。 古代时,隗是北方狄族的姓氏。东汉时期,隗姓最有名的人物要算隗嚣了,隗嚣是东汉天水人,王莽时期被当地豪强拥立,菅辖的地方有今天的甘肃的天水,武都一带。隗嚣后来归附汉朝廷,不久又自称西州上将军,与东汉朝廷开战,但多次被汉军打败,最后隗嚣忧愤而死。在山南海北招收的士兵当中,都是隗氏姓氏的人,外姓一般不招,这样经过两年的训练以后,军队非常强大起来了,当时,朝廷命官,老严嵩奸赋阁,就参了隗朝水一本,说是他招收的父子兵,有谋反朝廷之意,这样皇帝就听信了言。革职罢官,贬为庶民,同时下诏,告知天下,今后,隗姓不许做大官。在北京市房山区绵延不断的大山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它的名字叫芦子水村,芦子水村只有几百口人,隗姓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隗姓在百家姓中不是大姓,但是隗姓演变的历史,隗姓人家亘老不变的家训,二千多年的发展脉络,也的确有许多故事。隗氏家族的来源是在元末明初,当时元朝灭亡以后呢,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地区人口大量的迁移走了。那么,在当时的北京地区,人员就特别稀少了,明朝建立以后,明朝统治者稳定以后曾经几次大的,从外地向北京的移民活动,那么,在明永乐三年,从山西向北京地区,一次移民达万户以上,当时移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安排,山西的移民,要把向外迁移的移民都集中在洪桐县的大槐树底下,然后再由大槐树底下,分批的迁移到指定的地点,那么,隗姓的家族就从大槐树底下被迁移到现在北京市房山区浦洼乡芦子水村,隗氏家族在芦子水村定居以后,他们从事农业、畜牧养殖业繁衍后代。从山西到北京隗姓人家在这大山里繁衍生息,逐渐的壮大起来, 隗姓人口的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隗氏家族一些人就开始不断地走出大山,遍布了全国各地,像河北有、河南有、山东、陕西、东北三省、台湾、香港、湖南、湖北、江浙一代,都有隗氏的子孙后代,在我们房山地区当地百姓当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天下一个隗,老家芦子水。几百年世事变迁,隗姓人家的文化一脉相承。
作者:221.6.226.* (2008/12/30 19:03:1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
1
] [
2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8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
查看全部(8)位游客
+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隗氏论坛
执行时间:63.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隗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