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尚昌哥补郎寻亲二三事
-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6日 侯尚丽文
记尚昌哥补郎寻亲二三事
据说为了这一次的修谱更加完善,能够让相关侯家人认主归宗,尚昌哥自费寻遍了云南、四川、以及贵州大小各地。花费经济上万,精力就更不用说了。
尚昌哥是一位中学校长,又是一位以身作则的校长,可见他的事务之繁忙,于是,他牺牲了别人用来游玩、休息的长短假期和周末,踏上了艰辛的寻亲路。去别地的情况我不说,单讲来普定补郎吧!
我前面在《普定补郎侯氏寻亲记》中提到,通过网络缘,我认识了黔西的尚培哥,是尚培哥鼓励我把资料搜集来传给他的。我们家的族谱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历史性,即一定要尊重历史。所以当尚培哥拿到资料细看后,发现我们的更接近于大方分支的,于是他把资料发给了大方的尚昌哥。尚昌哥马上和我联系,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后,表示要来我们这边走一趟。
这个周末,也就是今天,2010年10月17日,尚昌哥终于在百忙之中抽开身,亲自驾车翻山越岭,前来我们补郎赶坝。从大方来这边,几百公里,又加上路不熟,所以行程之艰难可想而知。光是说从贵阳到安顺这一段,虽然都是高速路,然而因为从没走过,所以接连走错。本来从早上七点钟尚昌哥就打来电话说只有七八公里就到安顺了,说到了固定地点给我打电话。我等呀等,等了半小时都不见人到,家那边也着急,打电话来问了几次。我是个路痴,虽然在安顺住了好几年,但也不是很熟,所以无法在电话里正确指引他前行,于是尚昌哥凭着自己的本领,终于把车开进了安顺城,来到了顾府街,老地名叫太和街。八点三十五分,我终于得以和他会合,于是指引着他前去补郎赶坝。这回有了我,路是不会错了,然而去我们家的路,不但崎岖不平,甚至不止“十八弯”,因此行驶起来也是不容易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一路颠簸,十一点十二分,终于到了家,于是开始聊上了。
通过尚昌哥提供的资料,奶奶、叔叔加以回忆,终于可以确认,的的确确是一家。主要是我们这边记的是“登元”老祖公,而那边缺的是“登益”老祖公,其他均吻合。大家推算,大概就是发音问题造成的。比如我们这里有个地方叫“石备”,普通话念“Bei”,而我们都说“Bi”。这样一来,总算清楚了。所以,皆大欢喜。看得出来每个人脸上的激动之情。
说到寻亲,我还不得不说一下尚昌哥的心胸。他的心胸之开阔,我不但自愧不如,甚至不知要多少年以后才能磨练到他那个境界。离我们这里不远还有一家侯姓,平时大家来往,他们也找不到祖宗,于是说过如果我们什么时候要去寻的话叫上他们。今天,尚昌哥哥亲自来了,自然是该叫他们过来。然而此时正是秋收农忙季节,又恰逢赶场天,那一家的人都各忙各的去了,只有一个叫侯先华的在家,叔叔和我亲哥都打电话去叫,侯先华却有点拖拖拉拉,说什么什么原因,反正就是好久都没有过来,于是叔叔最后一次电话说“他们很忙,你们要来就快点,不来就算了。”是带着生气的口吻说的。我虽然不至于生气,但也是“爱来不来,不来拉倒”的意思,只是没说出口而已。尚昌哥却说:“民以食为天,他们忙,是十分理解的,没有关系,留下我们的和他们的电话号码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完了转告他们,要是对得上号就与我们联系。”心之大度,从说话口气可以感觉到,所以或许只有在场的才能体会吧!
另外,尚昌哥要回去的时候,叔叔要给尚昌哥一点油钱。我知道,这是因为找到本家了高兴之余唯一能做的表达心意的事。尚昌哥却坚决不要,推来推去没办法,就说收下,但作为侯家集资,还开了票据,并给叔叔拍了照,说算是一个有一定贡献的人。
尚昌哥虽然是位校长,却看不出一点官架子。他为人谦虚,态度亲和,对人客客气气,对我也是,连为他端杯水都要说“谢谢”。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这地方路窄,本来大家已经互相道别,但还要倒车正式上路,倒好车后,尚昌哥没有直接开着就走,而是又下车来走回去向大家递烟,道别。
这些是尚昌哥来寻求我看到的点点滴滴。
在此,我还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尚昌哥的父亲——孟基伯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不畏辛苦,也和尚昌哥一道来寻亲。我一个年轻人,单坐车都会感到累,却丝毫看不出老人家有倦怠之意,他和尚昌哥都说,只要找到了,就算功德圆满,其他的都算不了什么。
是啊,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几十上百年了,我们像失散的孩子一样得以和“父母”相认,可喜呀!
尚昌哥他们的寻亲,走访到的人家应该很清楚,还有比来我们这里更艰辛的,我就不一一详说。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故谨以此文表达我的一份小小的感动之情、感谢之意!
当然,光寻亲一事来说,还有好几个其他人,都不畏辛苦,不计较得失,和尚昌哥们一样,走了许多地方。为侯家作出各种贡献的,更是不在少数,一并感谢!
只要人人都能为家族着想,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共建一个美好、和谐、让人羡慕的侯氏大家庭!相信我们家会永远繁盛!
侯尚丽 2010年10月17日晚
分享按钮>> 我心中的侯尚培大哥
>>鲍氏文苑第十一次座谈会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