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長順縣的侯氏家族
-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7日 中华侯氏网
貴州省長順縣的侯氏家族
貴州省長順縣的侯氏族人祖籍在江西。入黔後,最早駐扎在貴州省安順地區的羊昌河一帶。平時為民,戰時為兵。
600多年前,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為了鞏固國防和維護西南邊疆的長治久安,從其幾百萬的大軍中,抽了30多萬征伐西南,侯氏祖先便是其中的一員。
這批南征的軍士中有一部分成了稍後“調北填南”人口中的頭目,他們也是稍後年代里這一片區的中小地主階級人士。 今天的羊昌河一帶還有眾多侯氏族人。
洪武年間的一個正月初一,侯姓軍官的兩個公子哥們在繁華熱鬧的大街上馳馬蹓跶,招搖過市。突然馬驚,踩死了一個小腳女人。
明朝初年的法律很嚴,殺人償命便是其中一條。哥倆驚慌之余,立即遁逃。一人往北,一人往南。
貴州省長順縣的侯氏祖人便是當天的南逃之人。這位祖人先是逃到傳說中的夜郎古城廣順(今天的廣順鎮),再繼續南逃至廣順南部的大山里(今天的藍木山一帶),過著與人幫工的逃亡生活。
幾年後的一天夜里,這位先人悄然潛回羊昌河老家,帶出了他的結發之妻錢氏夫人。再次一路南逃至離籃木山二十多里的安缽壟(此地今天屬長順縣擺塘鄉雷壩村安缽壟村民組)。安缽壟在明朝中期已是一個人口近千人的小鎮。
此公先以一個外鄉人的身分做著殺豬賣肉的買賣,後是在本地置田制產,過起小康之家的閑適生活。
元末明初,戰亂不斷。從本是北方人的江西先人到隨朱元璋打天下的祖人起,已沒有世代傳承的字輩。這位南逃之人生活安定后,重啟家規,重塑家威。請得一位當地高人,為子孫們理順了字輩。貴州省長順縣的侯氏族人的字輩是:
佳世國衛 甸起安清 廷恩章顯
德道光明 姻緣相配 和事鼎新
從貴州省長順縣的侯氏字輩看,盡管多年顛沛流離,還是不忘對明王朝的一片歌頌,把新興的明王朝譽為佳世之國。先人為了保衛明王朝的天下入黔。這一撥先人發跡在(羊昌河)這個大甸子里。這個大甸子里來的人的後代就從起字輩開始世代順延。
初來長順的這位侯姓先人的大名就叫侯甸福。甸福現無碑記可考。據說,晚年他想回羊昌河去看看他的祖先和父輩,可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甸福之妻錢氏,死後葬於長順縣廣順鎮平山。甸福和錢氏膝下育有起貴、起龍、起鳳。
錢氏現存碑記為孫輩安民、安邦、安城、安國、安發為祖母所立。
貴州長順的侯姓五世祖母錢氏的兒子侯起龍,死後葬於長順縣擺塘鄉雷壩村打開沖。妻為楊氏。楊氏現葬於雷壩村苦李井。膝下育有:安民、安邦、安城、安國。楊氏碑記為孫輩贊清、輔清、振清、佐清、尚清、際清所立。
貴州長順的侯姓七世祖人侯安邦,死後先葬於長順縣擺塘鄉云壩村云壩,後遷至擺塘鄉水波龍村水波龍。妻為詹氏。詹氏現葬於云壩村云壩。膝下育有:佐清、尚清、贊清、輔清、振清、際清。
安邦現存於云壩的碑記為佐清、尚清、贊清及其後人為其所立。詹氏現存的碑記為長順全縣侯姓後裔於2006年為其新立。
若干年後,明朝開設的安缽壟軍衛營被清王朝裁并。小鎮安缽壟隨即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長順縣的侯氏族人陸續遷移到了牛黃壩,擺崗和翁打鐃三大田莊分散居住。
分享按钮>> 明江南操江巡抚升都御史侯位
>> 侯国佐:被誉为贵州的“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