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国佐:被誉为贵州的“袁隆平”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7日 中华侯氏网


侯国佐:被誉为贵州的“袁隆平”

 

 

 

    贵州省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长期潜心于油菜品种选育研究的油菜育种专家侯国佐,2002年退职后仍不辍研究之志,继续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主持育成油研3号、5号、7号、8号、9号等优质油菜品种后,又相继育成油研10号、油研11号、油研1220、油研1707、DH0815和先油杂2号等6个高油分高蛋白优质油菜品种。自1999年项目推广至今,累计制种5.5万亩,并经长江流域10省(市)累计推广2650万亩,平均亩增产值148元,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9.9亿(经0.8的缩值处理,社会经济效益达31亿元以上)。在近日由省科技厅主持的“高油分高蛋白油菜选育技术研究及其系列优质杂交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鉴定会上,课题组介绍,在今后5至10年的推广应用佳期,其预期社会经济效益至少可达50亿元。

    油菜是我国江淮流域南方各省的主要油料作物。除收获菜籽加工菜油为主要目的外,其主要副产品菜籽饼通过降低硫苷含量,又可成为优良的蛋白饲料。因此提高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和种子蛋白含量无疑会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和加工业的经济效益,这对适应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推动油菜种植业科技进步,满足目前植物油短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发展来看,油菜又是开发天然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高产油量的杂交油菜品种又能为将来的生物能源开发提供技术储备。因此,降低油菜中有害的芥酸和硫苷含量,使其饼粕得以合理利用的同时,提高菜籽出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并实现高产(简称“三高两低”)的优质油菜品种选育,一直是油菜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据介绍,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油菜优质育种。用了近20年时间实现油菜的低芥酸、低硫苷,并逐步应用于生产。我国也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80年代育成一批双低常规品种,随后不少育种单位将优质双低育种与杂种优势育种相结合,先后育成一批优质高产的双低杂交油菜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处于世界油菜优质高产育种领先水平。

    此后,在优质高产基础上提高菜籽的食油率与蛋白含量成为油菜研究者的主攻目标。由侯国佐主持开展的“高油分高蛋白油菜选育技术研究及其系列优质杂交品种选育与应用”课题,因突出优质、高产特色并符合“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方向,先后被列入省攻关计划和国家863高新技术研究计划,并获省最高科技奖励基金和省长资金资助。从1990年开展研究,主要围绕高油分高蛋白油菜选育技术、高油分高蛋白杂交亲本资源的创新、选育高油分高蛋白油菜品种等方面开展。通过对选育材料油分蛋白含量的变化及遗传力表现,提出了高油分高蛋白含量品种材料的选育技术;育成的不育和恢复亲本材料油分蛋白总含量69%-72%;育成并审定的7个杂交油菜系列品种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分别通过国家和各省审定,并在生产、制种开发上推广应用;各省油脂加工行业和推广应用单位也同时对高油分品种进行了加工利用,由此使课题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在累计推广2650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达31亿元同时,其中6个品种申请或获得了农作物品种权保护,部分品种获后稷特别奖、后稷奖、国家新品种、全国推广主导品种等荣誉称号。油研10号成为全国、贵州和重庆油菜区试对照品种。为此,鉴定专家建议生产部门加速这一总体达到全国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先进成果的转化应用,以进一步提升我省油菜制种、种植及加工产业链的整体效益。

侯国佐简介:

    侯国佐生于1941年,贵州遵义人,被誉为贵州的“袁隆平”。他从助研到研究员,从普通科技人员到研究室主任、油科所所长、贵州油研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愈花甲之年携近40载科研及推广成果,将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及种子产业化开发推向了贵州省农业科研的前端。他选育的以油研7号为代表的系列油菜杂交品种已在长江流域12个省市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在全国每年1亿亩的油菜播种面积中,采用“侯氏良种”的近15%。而贵州省油科所思南制种基地已经为当地农民带来了6000万元的收入,良种推广产生的社会效益则超过15亿元。侯国佐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作出了贡献。

    侯国佐主持育成杂交油菜社会效益过百亿。是我国著名油菜专家,他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在长江流域推广9000余万亩,创社会效益累计达139亿元以上。2002年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获第三届中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2007年贵州省荣誉核心专家。

 


分享按钮>> 貴州省長順縣的侯氏家族
>> 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