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密县汉代侯氏墓冢
-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10日 中华侯氏网
河南密县汉代侯氏墓冢
《后汉书•侯霸传》载,侯霸,字君房,密县人,族父名渊,元帝时任大常侍。侯霸在任湖北随县令时,盗寇横行,危害百姓,霸锄盗安良,民生以安。后任临淮郡守,励精图治,民以拥戴,时刘玄与王莽战乱,率民众自卫,使莽后和刘玄后不得入境,刘玄称帝,派使臣费遂、侯盛去临淮捉拿侯霸,百姓倾城而出,阻止使臣车不能行。公元28年,刘秀称帝,拜侯霸为尚书令,他熟知旧制,收录遗文,将符合东汉使用的法律典章奏请皇上批准施行,后升大司徒,封关内侯。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侯霸病逝,谥乡哀侯,光武帝刘秀亲临吊唁。霸子昱,徒封于陵侯(济南),永平中兼太仆,昱子建,建子昌。
侯霸在东汉时期,官位显赫,祖孙数代为官,史书记为密县人,在汉代注重厚葬的礼制下,他们的墓葬在那里呢?侯氏得姓应追溯到苍颉,字侯冈,其后以侯为姓。东汉时期,密县县城在大隗镇,如若侯霸当时故居在大隗附近,其安葬地应在大隗不远。
大隗镇东南与新郑县交界处的大侯庄,周围三个大形墓冢。大侯庄东南500米辛店镇欧阳寺村墓冢,周长370步,高15米,从冢的半腰处捡到陶筒瓦、板瓦残片15片,原地仍存较多,均带有绳纹;大侯庄北500米小侯庄组又一无名墓冢,周长310步,高10米,在墓冢上也采集到汉代陶筒瓦和板瓦残片6片,原地也存较多。此二个墓冢当地群众传为:南则为欧阳修墓,北则为欧阳修母亲墓,因该墓距欧阳修陵园仅500米左右,可欧坟陵园内欧阳修墓冢和其父母墓冢都在,并树有墓碑,欧阳修系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其墓冢上不可能有汉代陶片。在侯庄北去三里双楼村新庄组又一大形无名冢,周长340步,高12米,因位于村边,荆棘丛生,汉代陶片较少,采集到5片,当地群众称牛王冢即洪山真人遗骨,洪山庙钟楼处立有墓碑,这种传说亦应排除,此墓应是汉代侯氏墓冢。
据当地群众介绍:大侯庄、小侯庄多数居民都是侯姓,包括周围其它村有二千多口人,村名来历,可能与这里的墓冢有关,原来可能叫“大侯冢”、“小侯冢”,可能叫“冢”的村名不雅,改成了大侯庄和小侯庄。
从以上调查的情况分析,大侯庄一带的三个墓冢很可能是侯霸的家族墓。从地形看为南高北低,南为大隗山作屏,北有洧水河环绕。应是理想墓地。
河屯村东北岗的苍颉墓(俗传祝英台墓),为什么会有汉代陶片呢?很可能是侯霸后人在修建家族墓时,对其先祖苍颉墓也进行修建。
总之,追根溯源,河南省新密市应是中国侯氏发祥地之一。苍颉葬于夷山侯岗,东汉大司徒、关内侯侯霸及家族葬于大隗镇大侯庄,其后代迁上谷(河北易县),郡望在上谷。后又迁丹徒,再后又迁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乃至全国各地。孔门弟子侯郢公,字炎宋,因葬于苍颉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侯霸因是郢公炎宋的正传后代,被晋升为关内侯。
新密侯姓在境内居住比较普遍,境内带侯姓的地名有二十多处,大隗镇大侯庄《侯氏族谱》记载:密之侯姓,始祖兄弟三人,长居大侯庄,次居来集赵沟,三居平陌侯家坪,以后迁往他处。山东阳谷侯继荣、河南修武县侯卫东收集整理侯氏世家谱系,联名撰写《关内侯姓溯源》刊登《中州统战》1995年第4期,称祖籍开封府禹州密县,苍颉为侯姓开创始祖。湖南省攸县侯迪生来信问祖,说始祖侯晓是河南密县人,唐代举进士受官衡州府刺史,现在已开始十万多人,想来新密寻根拜祖。
分享按钮>> 香港味峰侯公祠
>> 海南省海口侯氏“宣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