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乡寻梦之—人杰地灵(侯振亚)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2日 中华侯氏网


    侯振亚—又名侯正寅,也是一位喝着泉水长大的沙河县北俎人,他生于1912年12月31日,5岁时母亲病故,负债累累,靠其父侯兆荣种地谋生,家境贫寒。

    1925年,13岁的候振亚爬山涉水步行500多华里,到山西省平定县投靠教会办的晋友中学,在这他结识了河北大名省立第七师范学生赵连城。从赵连城那里不仅了解到大名七师的一些开明教学方法,还得知王从吾、张衡宇、王冶秋等革命活动家在那里任教,他非常向往这所学校。192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名七师,在这里他有机会借阅了一些进步书刊,并经常与知心好友交谈时事政治的看法,逐渐解开了一些思想上的疑问,从而开始了对革命的追求。1930年经马宏灿介绍入党,同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和左翼作家联盟,先后担任了大名七师党支宣传委员和大名县委秘书等职务。1931年暑假,冀南特委派侯振亚回沙河成立县委会并任县委书记。他回沙河后,即和周庠、王志民在沙河城接头开会,在九名党员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共沙河县委。

  九一八事变两周年的那一天,由于叛徒告密,侯振亚在课堂上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押往顺德府(邢台)监狱。敌人对他使尽了一切威胁、利诱、逼供等残忍手段,但始终没能从他口中得到半点共产党的组织机密,最后只好把他作为政治要犯,由邢台押往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

  草岚子监狱关押着一大批我党重要骨干力量,虽然里面戒备森严,但却关不住共产党人的心,他很快与狱中党组织取得联系,并集体向党宣誓:“头可断,血可流,誓死捍卫共产党的光荣称号。”后来,监狱简化出狱手续,只要在“反共启事”上按个手印就可出狱,但遭到了侯振亚的拒绝,他认为按手印就是叛变,他和难友提出了“红旗出狱”的口号,只有在革命胜利后,才能获得解放。

  1936年,日本侵略者进攻华北,中华民族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迅速营救草岚子监狱一大批骨干出狱,去领导和开辟抗日根据地已成为一项特殊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此,中共北方局争得中央的同意,两次指示监狱党支部,可按释放一般政治犯规定,履行“出狱手续”出狱,不履行这个手续就将犯大错误。出狱后,侯振亚经安子文介绍,到太原和薄一波联系,正式参加了牺盟会,并担任宣传委员。1937年9月,侯振亚被派往辽县担任县委书记,1941年,调任沁源县县委书记,在沁源县历时两年半的反围困斗争中,歼灭日伪军队4200多人,沁源县被称赞为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作为沁源县的主要负责人,侯振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解放后,侯振亚被调往福建,历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人事厅厅长、省委组织部长、省委书记处书记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冬,当康生抛出所谓“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后,侯振亚便成了福建省最大的走资派、大叛徒之一。经过七八年无数次的批斗毒打、秘密审讯、关押、流放劳改,终于积愤成疾,于1974年8月22日含冤去世,终年六十二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六十一人”冤案得到彻底平反,侯振亚的深冤也得到了昭雪,他的骨灰安葬在福州枕峰山革命公墓中。            

    (摘录于北俎村侯氏家谱)  

 

 


分享按钮>> 读侯卫星《商丘怀古》——丁国成
>> 明赠太子少保尚书——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