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传记文学)旱柳 ⑴(与侯有关)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2日 中华侯氏网


    第一章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

    一、落地生根

    山东省高密市大侯家村是我的老家,我家祖祖辈辈以农为生。据潍坊市民政局档案记载:“高密侯氏‘建村于明洪武年间,从洪洞县棘林庄迁来高密北乡,胶莱河西岸,分立东西侯家村。一世四分侯良玉、侯良基、侯良五、侯大锦。良玉、良五住东庄;良基、大锦住西庄。良玉为长住东庄称大侯家,大锦长住西庄称小侯家。’”侯氏家谱记载是“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县移居此地”,年代更加明确。

    2006年,我对俺村侯氏家族的渊源曾做过考证。认为: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史称唐叔虞或晋侯。春秋初,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之后,曲沃越来越强大,不听号令,成了独立王国,造成晋国分裂。到晋侯缗时,终于被曲沃武公灭国,缗侯一族逃奔到其他诸侯国,于是其子孙以爵(侯)为氏,改姓了侯。曲沃武公造反,赶走缗侯,成为晋侯。秦灭晋等六国统一中国后,晋侯子孙亦以爵为氏,改姓了侯。高密侯氏来自洪洞县,当出此一族。高密侯氏宗祠的辈份排列是:“作振嘉文运,家升起晋阳。国恩传世远,祖德延年昌。”晋阳即今晋城、阳城一带,距曲沃、翼城不远。侯马、临汾、洪洞等地均属晋南地区,西周时归唐叔虞管。因此,高密侯当属曲沃武公侯的一支,不成问题,他们是周武王姬氏的后代。

    侯氏迁徙到高密的时候,高密的好地块已被其他先到的家族抢先居住,只剩下高密县北部与平度县分界的胶莱河畔的一片洼地。每到雨季胶莱河发大水,汇同南部胶河北上的一条支流的洪峰,直冲这块洼地,非涝即旱,使周边居民饱受旱涝之苦。侯氏先人别无选择,只能在与平度县亭口镇一河之隔的胶莱河南岸的一块高地上,安家落户。每当发大水,耕地一片汪洋,颗粒无收;每当旱灾,良田龟裂,地下一丈多深打不出水来,乡亲们不得不离乡背井去讨饭……

    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环境下,侯氏先人用心良苦,期盼借助神灵保佑子孙常居久安。便在村西头一个大湾的上崖:前面建了一座真武庙,后面建了一座老母庙。真武庙东面是侯氏祠堂,院内植有二棵柏树,没几年长成参天古柏,成为大侯家村的标志。老母庙东面是侯氏学堂。这四座建筑都很小,每座建筑只不过是一处三开间的大房子。所谓学堂,也就是一间学屋。另外:在村东头还建有一座关帝庙,村西头建有一座土地庙。

    侯氏先人不忘祖宗,搬家时还从洪洞县带来一套“仪仗”和三统铸铁炮仗。据说是先人的祖上,曾做过宋朝的翰林,这套“仪仗”和三统炮仗为御赏,逢年节或喜事使用,以光宗耀祖、激励后人。侯良玉还从家乡棘林庄生长了数百年的一棵大柳树上,砍下一根柳条带到大侯家,栽种在真武庙前新打的一口水井旁,以儆子孙“不忘祖宗,饮水思源”。这口井的井台是一整块圆形花岗石板,足足有一拳头厚,井口也凿成了圆形,外形像一枚硕大的古币。据说这块石料出自平度大泽山,是在数九寒天,一面在石盘下泼水,一面用两头牛拖拉来的,可谓千辛万苦。

    大侯家村是建在沟壑纵横的台地上,盖房因地而宜,因此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胡同也没法取直,拐来拐去,最长的一条拐子胡同近半华里长。这样一来,差不多家家户户的大门对着另一家的山墙。老祖宗自圆其说——“猴(侯)子爬山”嘛——稳当!真武庙和祠堂台地的前面,除了有一条沿湾崖东西走向的大道外,其西侧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道。井台和大柳树,就坐落在两条大道交汇处十字路口靠真武庙的一侧。人站在庙门口或是祠堂围墙外的平台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是村里唯一的群众集会场所。每到春节,族人年三十到祠堂“上咏”,初三“落咏”,进庙上香,鞭炮齐鸣,香火缭绕,煞是热闹!学堂每年发红榜公布学生成绩,村里有重要通知等等,全都贴在祠堂的外墙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特别是老人们点放的那几统铁炮仗:惊天地,泣鬼神,就连40里外的高密县城里也能听到!

    俺家属于老祖宗侯良玉子系。大侯家繁衍生息到今天全村已有200多户,俺这一支最大,有近100户人家。俺家曾祖侯清惠,高祖侯士升,几代单传,直到我祖父一辈,才有作坤、作道兄弟二人。祖父作坤有振寰、振家、振瑞、振章四个儿子和二个闺女。二祖父作道有振宅、振民二个儿子和二个闺女。 1939年1月30日,一个苦命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那就是我。爷爷给我取名叫善亭,寓意: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亭亭玉立!我是侯作坤的长子长孙。自此,一段“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故事,鸣锣开场……

    【附:拙作《侯氏溯源》】

    侯氏溯源:

    俺们姓侯的在“百家姓”最新的排名中位列第82位,人口3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5%。主要分布在湖南、安徽和河南三省,其次是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四川、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福建、台湾等省,海外华人也不少。

    中国人对自己的姓氏都很在乎,“光宗耀祖”——这个成语的形成就是证明。但做过大中国皇帝的姓氏毕竟只是少数,也只有周姬、汉刘、唐李、宋赵、明朱等姓氏。

    说法一:“侯氏,出自仓颉之后。”(《汉上谷长史侯相碑》)苍颉是黄帝的史官,他发明了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苍颉是中皇氏首领,原姓侯冈,族居在陕西泾阳一带。后一支东移到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由此可见,侯姓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姓侯的原来是苍颉的后代,不胜荣幸之至。

    说法二:“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一云本出姬性,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适于他国,以侯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夏禹之夏后氏原姓姒,大禹建立夏朝以后,他有的子孙被封于侯,建侯国,此后便以侯为姓。诚如斯言,这一支侯氏无疑是大禹的后人。

    侯氏“本出姬姓”,实际上是第三种说法: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到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封其弟姬友于南郑(今陕西华县东),即郑桓公,建郑国,都新郑(河南新郑)。春秋时期,郑庄公之弟叔段谋反,被庄公所伐,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叔段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共仲侯姓。这一支侯氏归根结底是周武王的后裔,改姓侯氏,也有2700多年了。

    说法四:另一支姬姓改姓侯氏的历史沿革是: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史称唐叔虞或晋侯。春秋初,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之后,曲沃越来越强大,不听号令,成了独立王国,造成晋国分裂。到晋侯缗时,终于被曲沃武公灭国,缗侯一族逃奔到其他诸侯国,于是其子孙以爵(侯)为氏,改姓了侯。

    笔者祖上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晋阳地区洪洞县移民山东高密的。曲沃武公造反,赶走缗侯,成为晋侯。秦灭晋等六国统一中国后,晋侯子孙亦以爵为氏,改姓了侯。笔者认为:高密侯氏,就出此一族。晋阳即今晋城、阳城一带,距曲沃、翼城不远。侯马、临汾、洪洞等地均属晋南地区,西周时归唐叔虞管。因此,高密侯应当是曲沃武公侯的一支,是周武王姬氏的后代。

    说法五:即还有一支姓侯的是来自南北朝时期鲜卑人的改姓。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86年统一北方,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传到魏孝文帝(元宏),他便命令鲜卑族改姓侯,与汉族通婚,成为汉族。不难看出,这支侯氏是带有少数民族血统的。这一支侯氏主要分布在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混住的地区。

    “公、侯、伯、子、男”是古代封建爵位的五个等级,即后来所说的“王、侯、将、相”,一直延用到清朝。通过以上资料说明:

    (一)侯氏为苍颉的后人,这是最传统的说法;

    (二)侯氏是夏大禹(姒姓)的子孙,因封侯爵,改姓为侯;

    (三)侯氏是周武王姬发的子孙,因封侯爵,改姓为侯;

    (四)北魏时鲜卑族改姓为侯;

    由此可见,因封侯爵改姓侯氏的占了绝大多数。得姓于爵位,是一种荣耀。这些侯姓人氏,出身望门贵族,皇室血统,这有利于激励其后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姓氏是区分人类家族血缘关系的符号,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姓代表氏族的血统,最早起源于原始人母系社会,来自氏族图腾崇拜。如姓:虎、熊、花、草、弓、陶等等。氏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血统的称号。如:女娲氏、有巢氏、燧人氏、有熊氏、神农氏、伏羲氏等等。“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期,伏羲氏之后有风姓,这是中国第一个姓。”(范文澜《中国通史》)尽管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但氏族的姓是以父系传递下去的,母亲的所有子女都随父姓,一直沿用至今。

    姓氏——姓在先,氏在后。旧社会有些母亲没有名字,叫张王氏、李赵氏等等。张王氏为王氏女嫁给了姓张的;李赵氏为赵氏女嫁给了姓李的。外国人也一样,比如美国总统布什夫人的名字叫劳拉,她有二种称呼:一称布什夫人;二叫布什·劳拉。著名大科学家居里夫人,是嫁给了居里,她的名字叫玛丽亚。这虽然是一种岐视妇女的表现,但从X、Y染色体和DNA的分析研究看,种子处在第一位是不容置疑的。虽说母亲只有一个,她可以嫁给姓张的生儿育女,也可以嫁给姓王的生育子女,但其张、王两家子女的血统却是不同的。因为张、王两家的种子不同,血统里有固定种子基因。换句话说,种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这也符合了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据历史学家考证,侯氏寻根祭祖发源地共二处:一是山西翼城县;一是河南辉县。笔者的祖宗当在山西翼城县。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子孙指的是全体华人,并不仅仅是指汉人。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与汉人联姻,有的融入汉族,有的具有汉人血统。辟如:古代的鲜卑族,早在1500多年前便改姓侯氏,直接成了汉人。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是满族,其姓是名正言顺《百家姓》大家族里的一员。《百家姓》只是中国5825个姓氏的代表而已,有单姓444个,复姓60个,共504个姓氏,这500多个姓氏人口最多。然而《百家姓》以“赵钱孙李”打头,并不是因为姓赵的人口最多,而是因为《百家姓》成书于宋朝,是姓赵的坐天下,“皇上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成为《百家姓》的头姓。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侯氏名人125人,占辞典总人数的0.28%。古今主要名人有:

    侯赢,战国隐士,曾献计魏信陵君“窃符救赵”。侯霸,东汉尚书令、大司徒、封关内侯。侯景,南朝梁代河南王。侯安都,南朝陈国大臣。侯君集,唐贞观车骑将军,宰相,封左虞侯。侯固,唐大臣。侯叔献,北宋庆历进士,治水专家。侯蒙,宋进士,著名清官、词人。侯显,明宦官,航海家,与郑和二次下西洋,名望仅次于郑和。侯恂,明万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其子侯方域,文学家,《桃花扇》原著《李姬传》的作者。侯芝,清女文学家。侯绍蟒,近代革命家,上海“五卅运动”领导人。侯镜如,黄埔同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侯德榜,当代化学家。侯学煜,当代生态学家。侯外庐,当代历史学家。侯光炯,当代土壤学家。侯宝璋,当代病理学家。侯德封,当代地质学家。侯仁之,中科院院士。此外,还有相声大师侯宝林,京剧表演艺术家侯喜瑞等。


      2006年撰文2009-10-22整理


分享按钮>> “侯氏源流”——汉上谷长史侯相碑
>>徐文化研究联谊筹备会在武夷山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