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探究侯赢“自刭”的原因
-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4日 中华侯氏网
侯赢,一位两千年前中国的隐者。作为一个任教于多年高三语文课的教师,每次执教《信陵君窃符救赵》(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一文时,对于文中他的“自刭”的原因给学生解释时,自己总觉得不能自圆其说,同时学生们也不太认可教师的观点,而教师的观点来源于教参(人教《高中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以死相报,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风尚。” 他们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理解侯赢最后的结束自己生命的一剑少了什么东西。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侯赢的那一剑就在我眼前浮现,我苦苦思索着:为报知己之恩,除了死之外,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侯赢之死是否另有原因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侯赢的身份:侯赢是一位“隐士”,“为大梁夷门监者”,即魏国都城的守门之人。这是一个经过精心选择的职业:其一,“监者”是当时社会上地位最低、最为贫穷的职业,《韩非子•五蠹》中所谓“冬天穿着动物的毛皮,夏天穿着粗麻做成的衣服,即使地位低微的守门之人也比他(大禹)差”(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也),最能说明其情形,是以“修身洁行”为人生信念的侯赢最为理想的生存方式;其二,夷门是魏之国都大梁的东门,各色人等进出之要途,信息非常畅通,侯赢以此为隐居之所,实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信陵君救赵时,侯赢不仅知道“调动魏国大将晋鄙军队的兵符一直在魏王的卧室内”(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且知道“如姬最受魏王宠幸,进出于大王卧室之中,有办法偷到兵符”(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更知道信陵君曾有恩于如姬,“如姬为信陵君而死,绝不会推辞”(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由此可见,侯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隐者,而是一个胸有韬略却一直未能找到施展抱负机会的有志者。
我们再分析一下信陵君:信陵君名列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首,贾谊在《过秦论》中称其为“睿明智慧而忠诚信实,宽大厚重而又爱护他人,尊敬贤才而又礼待士人”(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司马迁则称信陵君为“仁慈而又谦让,士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谦恭有礼地和他结识交往,不敢因为自己地位高贵而对他人傲慢”(为人仁而下人,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其堪称战国养士之贵公子的典范,与之相比,平原君、孟尝君等人均退避三舍,自愧不如。 “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是战国时养士的贵公子们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们毕生追求的人生最高信念和自身人格的完美体现。凡有助于这一品质表现者无不用其极,凡有损于这一品质者宁以死来明志!
侯赢默默无闻的生活着,当他发现信陵君确是一个仁而下士且不乏义勇气概的政治家,觉得自己韬光养晦待机而发数十年深埋心底的夙愿终于可以实现了。但处事谨慎的侯生并没有急不可耐,而是沉着冷静地处理着这个关乎自身人生价值的大事。先是用一系列戏剧化的近乎刁难的行为进一步试探公子的为人和品性,然后是一番滴水不漏的解释使魏公子深受感动。“欲擒故纵”法的娴熟运用使得“侯生遂为上客”。不久,秦赵战争爆发。岌岌可危的赵国心急火燎地求救于魏,而秦国的威胁、魏王的怯弱、平原君的责备,让身无兵权的信陵君左右为难,此时侯嬴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终于来临了。他在运筹帷幄中一个大胆的计划终于酝酿成熟了:盗取“兵符”“北救赵而西却秦”。这个计划与其说是对主人的忠心耿耿,倒不如说是利用信陵君来成全自己的雄心大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功业传后世啊!这正是侯生埋藏在心底七十年的愿望和心声,七十年来,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眼看就要赍志而没,饮恨黄泉,没想到,苦心人天不负,瓦釜以久,大器晚成,还有什么好牵挂的呢?一生能完成这样一个杰作,还有何求呢?古代功成身退的例子很多,只不过侯生退得更彻底。他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留给了自己,他走得那么干净利落,那么沉着洒脱: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吧。七十年啊,为什么要顽强地活下去,不就是有一桩心愿未了吗?由此,我们联想到司马迁的忍辱负重“苟且偷生”,正是要著成信史,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啊!
这位“修身洁行数十年”的世外高人,其毕生追求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准则,为之付出生命而在所不惜。信陵君对自己的礼遇为自己人生的升华提供了机遇,为自己实践自己理想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所以侯赢必须牢牢地把握好这一机会,用生命来实现自己毕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价值的体现。
可以想象,当司马迁写到“侯生果北乡自刭”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潮澎湃啊!我们甚至进而想到,一个人为什么还不去死呢?因为他有牵挂;一个人为什么还有勇气活下去呢?因为他有希望……
大凡一种文化能够传世万代,总有它激发在此文化圈内的人的创造力,使其中的精英能够从中获得不息的创造动力,甚至为了这种文化提供的终极追求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当他们做出这样的代价的时候,他们的肉身也许会消失,但是在那个时刻,他们却获得了永生和不朽。为了这种悲壮与伟大的一刻,多少的人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待,他们面对这短暂生命的态度,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豁达,但是在这种等待的过程中,却背负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生命之重。
侯赢苦苦等待一生的东西不就是要获得这样让历史铭记的机会吗!为了这一刻,他可以甘心做看城门这样的卑贱的事情,他可以在信陵君这样的国家重臣面前不为所动,我行我素。他有他的追求和志向,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平生志愿没有任何作用,在他看来都不过是他生命中 的匆匆过客,那怕是国君将相!
也许是上天被侯赢的诚心所打动,也许是上天才真正的了解他的需要,最终就因为他的一个计谋,才有了历史上窃符救赵的奇谈,与其说是侯赢造就了窃符救赵,不如说是窃符救赵成全了侯赢,侯赢最终在司马迁的史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永不消失的浪花。理解侯赢,就理解了中国的文化,就把握住了华夏的文化命脉。
本文来自: 湖南省桂东县四都中学
分享按钮>> 侯希逸:君子之美,赖人成全
>> 郏县传奇的“侯公手植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