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古通今——侯德昌书画展在京开幕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6日 新浪财经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融古通今——侯德昌书画展”2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开幕式。

  侯德昌先生现年76岁,中国民盟成员,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在致辞中说,侯德昌先生诚信、质朴,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热心文史研究馆的工作,对国家和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屡有爱国、助人之举,充分体现了他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胸襟。

  侯德昌先生在画展开幕式上对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敬老崇文,体贴入微地关心照顾老一代艺术家,表示谢意。

  侯德昌创作出的山水画作气势恢宏、风姿雄浑,大家气派,笔墨极见功力,突显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他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主笔绘制的巨幅大型山水画《幽燕金秋图》表现了雄强博大的民族魂和激越亢奋的时代情。他为毛主席纪念堂书写的十七个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家和群众的好评,获得文化部嘉奖。

  此次画展将历时9天,展出其书画作品共60幅。

附录侯德昌先生简历:

    侯德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当代著名书画家。

  侯德昌,1933年出生在河南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父母都不识字,其勤劳、朴实给他以极大影响。出生在贫穷的农民家庭, 却对书画艺术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后考入豫北地区的汲县师范,受到恩师曹润苍赏识。195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196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70年代后期开始教授国画山水课,同时,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去写生,收集素材, 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

  侯德昌自幼临池习帖, 年复一年笔耕不辍。先从颜体入手,后又攻汉隶,复学清代名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 党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侯德昌书写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十七个大字被选中,制成金字镶嵌于瞻仰大厅,受到中央领导、专家和群众的好评,获文化部嘉奖。

  侯德昌的山水画功力深厚、生活气息浓厚、布局严谨、气势如虹。

  1993年, 为我国申办奥运会,他主笔创作了百米长卷《中华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1994年, 他主笔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创作巨幅山水画《幽燕金秋图》。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是国家领导人与外国元首政要会见场所,《幽燕金秋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江泽民同志说:“画的气势很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他先后为中南海、中央军委创作多幅书画作品。

  1998年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朱镕基总理亲自为他颁发聘书。2001年他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亲切接见。

  侯德昌对书法刻字艺术的研究造诣也很深,1989年《侯德昌刻字书法选》一书出版发行。1992年《篆书艺术》出版发行。2003年侯德昌历时二十余载,完成《篆艺通典》,为中国书法艺术推陈出新做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出版《侯德昌隶书古诗》,2006年出版《侯德昌草篆》,这些著作的出版,得到了张仃、黄苗子等老一代书画家的高度评价。张仃文写到“侯德昌的书法布局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个人学养、功力、气质、人品、博采兼收、千锤百炼、有其独特的个人风格。”

  黄苗子谈到“侯德昌是工艺美术家,懂得艺术的装饰性,同时他又是国画家,懂得线条的变化运用;他追求金石、国画和书法结合的成果,形成富有时代感和新鲜感的当代书法。”

  侯德昌的书画艺术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曾应邀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讲学、举办展览和艺术交流。

 


分享按钮>> 明朝崇祯时户部尚书侯若谷
>>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