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于世的诸翟侯氏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7日 中华侯氏网


    一、侯门的兴旺
  虽说诸翟这地名来自诸、翟两姓,但明代就衰落了,而查明、清两代,当地的大姓望族当首推侯氏东、西两族,我们的主人公侯峒曾出自侯氏东族。
  紫堤东族侯氏先世姓杨,原籍山西上谷,祖上历代为官。宋代遭靖康之难时,随康王南渡,初寓临安(今杭州),转徒乌泥径,又移真如,最后隐居紫堤村。传到明代初杨文昌时,与侯守常为中表兄弟,而其无子女,就认文昌之子彦升为子,并改姓侯。此前,侯守常曾抚甥徐端为子,端承侯姓。可惜,一传而绝,侯守常只得再嗣彦升,从而侯氏兴旺,代代相传。期间,侯彦升的玄孙侯尧封于明隆庆五年中进士,官司至监察御史,从此侯氏子孙重登仕途,成为当地望族。人丁兴旺,名闻乡里。侯氏世家为官清正,隐世则君子,崇尚关公之气节,出资建有关帝庙一座,历代高风亮节,也使关庙不断得以修茸,充实(现诸翟关帝庙)。
  时逢清兵南下,侯氏一门在侯峒曾的率领下,全家共赴国难,何等壮烈。期间,东族侯氏大多迁入嘉定县城,并建上谷宗祠。至清未民初,东族侯氏已传十五代。
    二、侯峒曾的一生
  1644年,清兵入关,占据中原后挥师江南,满汉民族矛盾急剧激化,天下大乱。1645年闰六月,上海地区爆发了惨烈的抗清起义。在这历时三个月的抗清斗争高潮中,出生紫堤的侯峒曾,侯岐曾兄弟带领全家老少临危赴难,舍身取义,谱写了一曲流传千古的正气歌。
  江南三凤:“侯峒曾,字豫瞻,号广成,生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八月十五日,他身材瘦削,幼年多病,但自幼天资聪颖,酷爱读书。12岁起,他随父亲赴苏州虎丘铁花庵读书。侯岷曾与峒曾为孪生兄弟,可惜岷曾21岁少年早逝,三弟侯岐曾,字雍瞻,号广维,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冬,峒曾15岁,三兄弟同取秀才,被江苏学使誉为‘江南三凤’。”这也预示着他们将有所为。
  崇祯五年中进士,史书记载“崇祯七年,峒曾进京述职任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与徐石麒,陈洪谧被合称为‘南部三清’”。峒曾为人直道耿介,不随波逐流,又忧国忧民,不作愚忠之臣,此乃众人皆知。今存《侯氏年谱》及《侯峒曾与朝士论复漕书略》记载:“崇祯十年(1637年),为减轻嘉定地区的税赋,他提出:‘忠臣谋国,信于君而不信于民,虽甚利,不举;信于民而不信于君,虽天利,犹将行之。’他还先后两次秉笔直书,为嘉定减免漕粮三分一。”他为百姓做实事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可以肯定他当时一定受到老百姓的爱戴。由于家风的影响峒曾所具有的品质在他家人身上也有体现。据记载:甲申年(1644年)春,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峒曾正在家乡,其母龚氏对他说:“汝世受国恩,当致身以报,无以我为念。”峒曾便急急雇船回京,可是途中遇不测,返回后患病卧床不起,此时,峒曾已54岁,他又看破红尘,决意隐居紫堤村。
  临危赴任:然而,国难民危打碎了峒曾的隐居之梦。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二日,清廷颁布了《剃发令》,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由大开杀戒。这种高压政策与汉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传统相违,于是江南地区的抗清斗争骤起。可以想象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本着祖训不容更改的信念与清军抗争到底的场面是何等的壮烈。
  清军攻克南京、苏州后,直逼上海地区,嘉定便首当其冲。峒曾闻讯,命儿子玄演,玄洁奔赴县城,手书缴文,张贴在城门口,并捐钱犒劳焚船壮士。十六日,清骑兵出动抢掠,玄演、玄洁率众登上城楼,挥旗击鼓,激励乡兵追杀来犯之敌。而此时,嘉定县令与守备已闻风而逃,城中混乱,无人主持。十七日,峒曾得知嘉定告急,悲恸之余,一改初衷,挺身而出说:“既能死,曷不奋大义?!”即命岐曾先行奔嘉定县城,支持黄氏兄弟,同时动员侯氏子孙作好出战准备。据记载:峒曾当时身患严重胃病,但依然强撑病体动员子孙积极应战。这体现了峒曾高尚的爱国之情。峒曾的母亲龚太夫人也取出了所有首饰,递交峒曾,说:“给吾儿犒军。”试想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八十老母亲也要竭尽所能为抗清出一点绵薄之力,可见当时侯氏子孙为守嘉定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决心是多么坚定。而当时原本应该激励乡兵的人却逃得无影无踪,使嘉定取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微乎其微,但侯氏子孙却依然列队直奔县城,首当其冲把守车门,更体现了侯氏子孙的临危不惧。
  壮烈殉难:正当清军重重包围,城内渐粮尽绝,情势日趋危急之时,峒曾再一次提到了太夫人的支持“我老而不死,倒能看到儿孙为国牺牲;我不久将继至,我儿,加勉!”老母的话使峒曾更加坚定了要誓死保卫嘉定城的决心。七月初四城东一角塌陷,清兵攻入,守城义军饥困交加,兄势只得保护峒曾退出西门。峒曾不由长叹:“嘉定亡,余何忍独存!一死已矣,所痛哉阖城百姓耳!”他挥手驱散众人,独自与时年26岁的玄演和25岁的玄洁回寓所拜辞祖祠。俩儿子恳求他快出走,峒曾说:“我死志已决,不要多说了。”儿子忙跪下同死,峒曾激昂地说:“你们随我而死,并非尽孝。有死而已,夫复何言。”说罢,神气自若地自沉后园叶池。玄演悲痛欲绝,对玄浴说:“吾长子,从义分也,弟盍行!”玄洁争辩:“兄弟嗣,宜守宗祠,吾从义分也。”兄弟俩争执不下,相抱投水。而叶池水浅,峒曾父子一时未绝,却被追杀而来的清军骑兵乱刀砍杀而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叶池殉国。”峒曾父子临死前的对话,使我们看到了他们高大的形象,不由为之流泪。
  “贲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捐身完大节,忠臣孝了各千秋。”侯氏一方忠烈的事迹后人始终没有忘却,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追谥侯峒曾、黄淳耀为“忠节”。
  1932年“二八”淞沪抗战后,嘉定人民为唤起抵御外侮的信心,重修叶池。1936年6月在嘉定城内,汇龙潭公园矗起了高约十米雄伟的侯黄纪念碑,上刻“侯黄纪念碑”几个遒劲的大字,碑的底座上刻“侯黄纪念碑,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一九三六年),为纪念明末的抗清志士侯峒曾与黄淳耀所立。”“嘉定县人民委员会一九六一年公布,嘉定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一年公布,嘉定县文物保护单位”。侯峒曾,黄淳耀两位先生的雕像如真人大小,高大威猛,矗立在纪念碑前,侯,黄两位先生一个身穿官服,一个身披金甲战服,两人手待长剑,神情威严壮烈,气势蓬勃,整个雕像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茫四射,我们的心被震撼了。不由感叹一句:“侯氏传人不绝,忠烈精神千古!”。诸翟烈士陵园安葬的侯伯泉烈士为他的后人,为中国的解放战争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 参考文献: 《紫堤村志》(清)汪永安原篡,侯承庆续篡,沈葵增补。 《诸翟乡志》由原诸翟乡人民政府编写组编写 《紫堤掌故》张乃清著 侯岐曾 侯岐曾(1594~1646),字雍瞻,号广线,明赠太常少卿侯震旸三子,紫堤村(今诸翟镇)人。11岁为县学生员。常夜读不辍。兄峒曾叮嘱他不宜过于刻苦,岐曾回答:“弟即使阅读不已,恐怕总追不上你。”峒曾说;“我不过年龄长你三岁罢了。”岐曾道:“人生能活多少岁,哪里差得起二三年时间的学习呢!”进入太学后,才学口增,声名日盛,与兄一起执掌文坛,成为数十年中江南名教的宗主。1645年(清顺治二年),峒曾在嘉定殉难,清军滥行屠杀,岐曾不甘束手就缚,亟图继起,奉母避乱紫堤村。1646 年,松江府城被清兵攻下后,上海县学生员谢允文秘密往来于浙江舟山与松江间,联系江南反清力量与舟山南明鲁王(朱以海),歧曾托谢将陈子龙书信,送达在舟山的明将黄斌卿处,顾咸正、夏完淳等人给鲁王及隆武帝(朱章键)的表疏,也由谢转致。途中,谢在漴阙(在今奉贤县)因酒醉泄露,被清柘林游击陈可擒捕,并连同所有书疏解送提督吴胜兆处。吴与黄斌卿有联系,准备起事,只将谢监禁府狱以掩饰耳目。后吴起事失败,书表奏疏都被清巡抚土国宝搜出,顾、夏两人因此被拘,陈子龙逃匿歧曾处。风声日紧,子龙、岐曾又分头逃至顾咸正子天逵处和厂头恭寿庄。清吏自嘉定直至紫堤,追踪陈子龙,因家奴告密,陈被捕投水而亡。岐曾也被拘,上桎核押至清军中审讯,不肯下跪,向南箕踞坐地。第三天,土国宝委人送酒肉说;“湖(陈子龙泖潮起事)海(张煌言海外来攻)两方都没有你名姓,等你通了家信,可不问死罪。”岐曾道:“我已没有家,还通什么信!”第二天,又被带去见土,岐曾用吴语斥詈土,被杀害于松江西门“云间第一桥”。庭讯时,岐曾家仆刘驯争说:“藏匿陈黄门(子龙官兵科给事中,故称)的是我,干主人什么事!”结果也慷慨就义,夏完淳、顾咸正同时被杀著有《雍瞻诗文书稿》、《疁城救时急务》及《日记》等。


    三、现代英烈侯绍裘

    侯绍裘(1896~1927)字墨樵。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

    1896 年6 月4 日,侯绍裘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城。他早年入私塾读书, 13 岁进高小,17 岁考进松江江苏省立第三中学。1918 年8 月,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现交通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1919 年他积极参加了“五四” 运动,被选为学生会年级评议长。上海学联成立后,他担任学联教育科书记。全国学联成立后,又被聘为文牍。同年秋,为了宣传新思想,他发起成立了“九人书报推销处”,批发零售《新青年》、《星期》等进步书刊。1920 年暑假,他因“举动激烈,志不在学”被学校当局开除出校。是年秋,经人介绍去宜兴县和桥彭城中学任教。1921 年夏天,回松江和朱叔建、钱江春等接办了松江景贤女子中学,任校务主任。1923 年4 月,与朱季恂等人共同编辑出版了《松江评论》,宣传新思想,引导青年走革命道路。不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光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同时,他还经邵力子介绍加入国民党。同年秋,和朱季恂一起在松江教育界发展国民党的组织,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次年5 月,江苏第一个国民党县党部——松县党部成立,他是主要负责人。

    1924 年下半年,因江浙军阀连续混战,侯绍裘率景贤女中和新创办的松江中学一起迁到上海。次年春,他受聘为中共领导的年海大学附中主任。五卅运动爆发后,和恽代英在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下,率领上海和江苏全省国民党组织,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他担任上海大学学生总指挥。是年秋,受聘于苏州乐益女子中学兼职教务主任。他邀请张闻天、叶天底等人去苏州任教,增强了中共苏州党支部和国民党苏州市党部的力量。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于1925 年8 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他和柳亚子、朱季恂三人当选为常务委员,他还任国民党省党部的中共党团书记。他们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6 年1 月和朱季恂、刘重民、张应春等人代表江苏省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由他们提出,通过了给国民党右派叶楚伦、邵元冲等人以书面警告处分的决定。在侯绍裘、高语罕等代表的要求下,大会决定停止叶楚伦的职务。从此,国民党右派对侯绍裘等人恨之入骨。1926 年5 月,蒋介石排斥打击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整理党务案”通过后,柳亚子非常气愤,桂冠返苏,杜门不出。朱季恂留广州中央党部工作;江苏省党部的工作,全靠侯绍裘一人主持。

    1927 年4 月初,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在侯绍裘等人的领导下由沪迁宁。4 月6 日,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开会讨论筹建省政府,会议推选李富春、李隆建、张曙时、侯绍裘四人为筹备委员。4 月9 日,蒋介石在上海布置好用暴力“清党”的计划,国民党右派市党部和劳工总会马上活跃起来,他们派流氓、打手闯进左派国民党省、市党部临时办事处肆行强暴,绑架了学省党部执行委员张曙时、黄竞西等人员。同时,南京市总工会也被捣毁。当晚,侯绍裘主持召开南京各革命团体紧急会议,决定于10 日上午9 时召开“南京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第二天,到会群众约四五万人,侯绍裘代表省党部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反革命罪行,强烈要求惩办肇事者;释放被无辜扣压的同志;封闭伪劳工总会。会后由省党部执行委员刘重民等人带领,全体整队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向蒋介石请愿。由于反动派的血腥镇压,请愿示威失败了。当晚11 时,侯绍裘召集各革命团体的共产党负责干部,在纱帽巷10 号举行紧急会议,商量对策。由于事机不密,子夜后2 时,会场被反动警察包围,侯绍裘、谢文锦等10 人一起被捕。捕后他英勇不屈,不怕高压恫吓,不顾威胁利诱,始终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后,侯绍裘和谢文锦、刘重民等十余人惨遭杀害,时年31 岁。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一期 陶渊明赞管鲍之交
>> 侯道济一门书香家 重气节理学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