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龙树镇石伞 一撑150余年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7日 绵阳晚报


    三台县龙树镇石伞村的石伞湾,有一把石伞,伞柄呈八棱,通高6.2米,上刻“上谷郡封,住居更名石伞湾。清咸丰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修建”等文字,字体精美,刊刻精良。伞盖圆形,直径2.27米,厚0.2米至0.5米,其厚度由边缘向圆心递增。伞盖底面,刻有精美图案。盖上圆心处,有一硕大莲花型绣球伞帽。伞柄、伞盖、伞帽,均为坚硬的石材,整体打磨而成。斧凿刀雕,行笔走迹,清晰如初,仿若依然能听见刀刻石崩的韵响。

    在石伞湾的山坡上,石伞高高的屹立于几块连山大青石上。石前翠竹葱郁,树木繁荫。有人在旁边栽桃种梨。花开时节,桃红梨白,蜂飞蝶舞,一派清和。

    为什么要建造这么一把石伞?石伞的背后埋藏着怎样的故事?历经一百多年岁月之后,因为缺少记载,当地的人们已经很难说得清,只依稀能讲述一些关于石伞并不真切的传说。

    早之前,石伞湾又叫侯家湾,此湾有一大坟坪,距离石伞不远,叫侯家大坟坪。坟墓坐北向南,周围柏树森森,绿草如茵。坟堂开阔,两旁各竖一根高约8米的桅杆。桅杆高耸,直入云端,气势壮观。桅杆顶上分别蹲坐着一雌一雄两蹲镇墓兽狮,两狮相向而望,庄重肃穆,寄语着主人“天之禄籍,长终汝身”的美好愿望。桅杆的制作和石伞的制作一样,也是采用坚硬之石材整体打磨而成。站于桅杆之下,真有“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之慨。正面墓碑分里外两层,均雕刻有彩绘图案。双龙腾云、双凤呈祥、双狮戏珠等图案,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别具匠心。墓上还刻有一副对联:“坟前绿水为紫带,墓后青山作紫冠。”横批:“硕德遗风”。并加盖有红色印鉴。侯氏家族之荣耀、富贵及其气贯长虹一般的崇高理想和豪壮气概尽显而出,此等气势也彰显出当时侯氏家族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

    碑上记载:侯氏始祖侯文贵原是陕西凤祥府古楼山人氏,大明正德十三年(1517年)因宦入川,后在剑州九龙山杨家庄去世。因张献忠之乱,其子孙逃往现在的三台县龙树镇石伞湾,开荒种地,重振家业。其间侯氏子孙中有进士,也有担任正八品修职的官员。此墓修建于嘉庆十二年。桅杆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时任正八品修职的侯思禄所竖。桅杆与石伞的匠人皆是霍大有,彼此修建时间间隔14年。今人关于石伞之传说便是由此而生。

    当地老人们说,道光年间,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不断入侵大清领土,时任修职一职的侯思禄被外派戍边。此一去便是14年,其间音讯全无。14年里,他的妻子每天站在现在石伞所在的地方,眺望远方,盼望丈夫乘帆归来。每每有路过的商人,她也总是不忘打听丈夫的消息。她就这样从午后等到黄昏。可是,她的等待,像谢着的花儿似的,一瓣一瓣,落在一日一日的斜阳里,直落进深深黑夜。“鸟儿尚成双,相依对唱忙。怎奈伊人泪两行。”一枕悲伤,无处话凄凉。但是一到第二日,晶莹的疼痛还未曾消失,她却又在那疼痛里,生出守盼的欢喜来。她相信,他能穿越迢迢山水,惊喜地出现在她的面前,握紧她的手。她在,爱情就在啊。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她终究没有等到她的丈夫归来便思念成疾。“花飞花谢花满天,香魂一缕随风散。”她的爱,成了声声嗟叹。

    14年后,侯思禄衣锦还乡。松柏掩苍翠,铁汉亦柔情。当他听说了这一切后,面对亡妻,惟有泪千行。

    为了缅怀妻子,他在坡上打造了这把石伞。他要他的妻从此再不要遭受风雨,天不老,地不老,情不老,直到永永远远。感动于他们的恩情,经由当地民众申请,那个湾也被更名为了“石伞湾”,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段爱情,成为了后来的佳话和传说。而这一把伞,一撑就是一百五十余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为了彰显一个普通女子对爱的坚贞和信仰,为了表达对这个女子的敬重,当地人还在旁边修了一座小庙,烧香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分享按钮>> 明福建右布政使侯缄墓
>>从“活猴”到“活林冲”再“活关公”的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