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贡于乡两试转运使皆第一的侯畐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7日 中华侯氏网


 

    侯畐,字道子,乐清人,三贡于乡两试转运使皆第一,以武举授合浦尉,寳元中通判海州,李松寿寇涟泗,畐鏖城下,死之,阖室遇害,海州及其乡皆立庙,赐额旌忠,谥节毅,所著有《霜厓集》。

    ·侯畐血洒海州城
    状元第,侍卫军,举不应文旋应武;

    节毅坊,旌忠庙,身虽长死胜长生
    这是蒲岐侯宅旌忠庙原有的旧联。 
    经国矢丹忱,儒将丰神儒将骨;

    沙场溅碧血,民族英雄民族魂
    这是现代张纲先生为侯畐纪念堂写的新联。
    文贡元、武进士第一侯畐(1204——1258),字道子,号霜崖,南宋乐清缑山(今蒲岐侯宅村)人,是一个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宋史》为他单独立传。
    侯畐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宋王朝内患外扰逐渐走向灭亡的时候。那时,宋理宗沉溺声色,昏庸无道。内有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专权误国,外有金兵、蒙古大军压境,赵宋王朝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有的人贪图富贵荣华,卖身投靠,沦为民族败类,遗臭万年,秦桧等人便是;有的人为了保国安家,慷慨捐躯,成为民族英雄,流芳千古,文天祥、侯畐便是。
    侯畐出生在乐清蒲岐一个小村庄。自从宋嘉祐年间(1061)庠生侯惟贯从台州(一说唐乾符年间从福建)迁此定居,侯氏耕读家风世代传承。传至侯畐,已是第六世。侯畐亲兄弟四人,“皆彬彬文儒”,其中号石崖的二弟侯万曾升国子舍。侯畐小有异禀,5岁就学,已如成人。稍大,文名冠乡里。三贡于乡,两试转运司,皆获第一。但三赴礼部考试,皆不中式,于是弃文就武。凭着立志报国的一腔热血和小时的武学根基,勤学苦练十年后,于淳祐七年(1247)中武进士第一,俗称武状元。先授合浦(今属广西)尉,后迁柳城(今广西柳州)令、侍卫步军司干办公事、侍卫马军行司计议官。整军治民,成绩卓著。
    宝祐五年(1257),已与南宋联合灭掉金国的蒙古兵,在蒙哥(忽必律建元后,追封皇帝,庙号宪宗)统率下南侵。时任知枢密院事、两淮巡抚大使的贾似道将侯畐调到前线,任海州(今连云港)通判,兼河南府计议官。此时,靠卖身求荣、割据山东的李全、杨妙真夫妇已被宋军战败而死多年。其子李松寿继承“父志”,投降蒙古,接受蒙古汗国益都行省、江淮大都督之职,继续盘踞山东。他以防宋的名义,整军经武,扩大势力,成为蒙古贵族南侵的马前卒。宝祐六年(1258)十一月,为配合蒙古全线攻宋,李松寿引蒙古军突袭泗州、涟水,大举来犯海州。兵临城下,烽火连天,战鼓动地。侯畐临危不惧,率领众将士浴血奋战,由于敌我众寡悬殊,孤军无援,终至血溅沙场,战死城下,年54岁。众将士也都同仇敌忾,奋力战死。城破之日,侯畐妻、妾及五个儿子一同殉难。
    虽然前线统兵大臣贾似道竭力封锁海州失守的消息,但侯畐与敌鏖战、为国捐躯、阖家遇害的悲壮事迹还是传到京城,一时朝野轰动。太学生31人将侯畐全家壮烈牺牲的事迹上报,替他向朝廷称功。宋理宗诏令在海州和家乡乐清同时赐庙旌忠,谥号“节毅”,春秋两祭;侯畐元配刘氏、妾赵氏俱封永嘉郡夫人。此时,贾似道才不得不“上章引咎”,但因为他是贾妃的弟弟,贵为国舅,理宗就用“诏以功自赎”不了了之。
    海州旌忠庙建造二百五十年以后,缑山侯氏十四世孙侯廷训在被贬为泗州通判任上,曾往海州寻找,但该庙已不复存在,只在“黉宫之祠”找到侯畐与诸名宦的神主。廷训当即请准上官,拨款重建,“煌煌如故”。如今又过去四百八十年,世远路遥,不知该庙是否还在?蒲岐殿山旌忠庙建于宋景定五年(1264),元、明、清三代均由知县亲临主祭。缑山侯氏宗谱,收有元大德甲辰(1304)九月十六日乐清知县冯福京祭祀侯畐时写的《旌忠庙记略》和《送神诗》。侯姓族人现仍保藏着祭器“金盏银盆”。蒲岐殿山旌忠庙历经七百年岁月风霜,中间经过许多次修建,于1964年因国防建设需要被拆毁。1991年在县文化馆、蒲岐镇等部门的支持下,更名“侯畐纪念堂”重建在侯家山山麓。现因虹南公路加宽,此纪念堂的主体建筑已经开裂,有关部门和侯姓族人正积极筹措资金,准备迁址重建。
    侯畐才兼文武,尤其善诗。淳祐五年(1245),他将所写诗稿整理结集,用“霜洁崖峻”之义,取名《霜崖集》。博士陈松龙在《序》中说他“所赋诗亦多咀酸苦以复恬淡,行峻侧以就坦平。习之不已,使牧野虎贲,脱剑而冠冕;饮马长城,易调于清音”。瑞安孙诒让先生曾说:其时“吾侯文儒振矣,霜崖公为之倡”。足见侯畐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可惜全家遭难,诗集散失。《全宋诗》、《宋诗记事》以及明人蔡璞所辑《东瓯诗集》收录他的诗,就只有七首:《长安》、《寄友伯泉》、《芷溪园》、《湖心寺呈萧峰陈明甫》、《寒食》、《暮雨》、《柳花》。其中后三首绝句最为人称道,常被志书引用:
    嫩水浴凫芳草短,淡烟飞燕落花天。
    绿杨也识春来暖,一夜东风脱却棉。《柳花》
    满地落花收不得,子规声里抱愁眠。 
    贫家无日不寒食,未必今朝始禁烟。《寒食》
    暮雨生寒衣袂薄,楚乡客子正伤情。
    扁舟莫向芦边宿,夜半西风有雁声。《暮雨》
    侯畐一生忧国忧民,一往情深。他的《寒食》诗,就很好地写出了这种博大胸怀。正因为时刻把穷苦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所以到了蒙古军兵临城下,为了守土保民,他才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侯畐与敌鏖战,血染征袍,力竭捐躯的事迹悲壮,惊天地,泣鬼神;如山河永在,日月常明。民间传说侯畐英灵不泯,死后成神佑民,乡人求福求财,非常灵验,所以一直恭称他为“节毅侯王”。 
    附:崔宝珏《侯畐的传说》(有删节)
    侯畐的头颅被砍了一刀,精灵不灭,骑在马上,断了的头竟掉不下来。他策马奔驶上京禀报皇上之后,才仆地而亡。皇帝追封他为节毅侯王,降旨在蒲岐北门外的殿山上建造旌忠庙。同时,打了一个金质灵牌立在金銮殿,年年亲祭。过了十多年,袭位的皇帝冷淡了,把金质灵牌丢入御河:你是温州人,顺着流水回温州故乡享受祭祀吧!侯畐的金质灵牌竟然流出御河,在几千里弯弯曲曲的江河中漫游了几百年,到了清代,终于回到了故乡海域──东海。一日,蒲岐北门外有个姓孙名得南的渔人在北洋捕鱼,一网打下来,打上这个灵牌,他不知道是金做的,把它抛回海中。第二网,又打上这个灵牌,孙得南奇怪了:“你如是招财爷,下一网就打黄鱼,我带你回家祭拜起来。”第三网下去,满网黄鱼。孙得南便将灵牌带回,立在自家为招财爷。
    参考文献:来源:《四库全书》子部,《乐清上下一千六百年人物篇》

    作者:四库全书编委、侯求英

    转载自:侯畐--电气搜--温州百科--百科知识堂


分享按钮>> 浙江乐清侯门四进士
>> 古邑莱州城关侯氏科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