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侯安都祠庙及籍贯考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9日 中华侯氏网


    在中国历史的南北朝时期,粤北大地出了第一个朝庭大员侯安都[公元519--563年],他曾辅佐南朝第一个皇帝陈霸先登基,之后又拥立他的侄子陈倩成为陈文帝。官至征南大将军,领江州刺史,封桂阳郡公。是南朝的开国功臣和第二个皇帝的首席辅弼大臣,智勇双全,文韬武略,为当时第一。后因居功自傲,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自我要求不严,放任部下违法犯罪,甚且收留犯罪分子,引发不少民怨。也惹恼了陈文帝陈倩。结果侯安都被赐酒毒死。时年44岁。

    一代英才死于骄狂! 由于是一代名将一朝重臣,他所取得的成就仍为家乡人民所景仰。故在侯公死了500多年后的公元1077年[宋元丰元年],当地民众为寻求信仰和精神寄托,就在现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上司庙电站职工宿舍楼后山坡上为他塑像立祠,颂扬一下他的历史功绩,也为大家提供一个静心拜神祈求愿望的地方。因侯安都曾任兵部尚书一职,故取名“尚书庙”。又因侯安都有三兄弟,他排行第三。信众为免侯安都的孤独,就把他们三兄弟都供上神位,故当地人亦称为三公庙。以中间的侯三公安都最灵。信民在阴历的初一十五上山焚香朝拜。如要许愿祈福占卦问仙则必须在午时以前完成仪式,否则视为不诚不敬。在他的生日,即阴历的三月初三举行庙会大拜。信民相互告知备足香火,统一时间参加拜祭活动,期间交流一些感受和心得体会。但现在人们通称为上司庙,此或是普通民众的误读音,把尚书庙念成上司庙。又有可能是来朝拜的人以地名称呼而来。因庙宇所在的山形,一早一晚在光线不是很好、能显现山形轮廓的时候,从省道1948线[乳桂公路]朝西看去,极像一头匍伏的狮子。故当地人亦称此山为狮山,庙也叫狮子庙。因当地人习惯问出门的人去那里为上那里,碰到赶庙会的就问:“上那里”?答:“上狮庙”。久而久之,随着去庙的人多,上狮庙也就流传开来,成了当时的时尚。即在电站建成之初的80年代,站以地名就叫做上狮庙电站。当时在乳桂公路旁的道路指示碑也是写作上狮庙电站。90年代末因公路扩建被毁。以后大概人们嫌狮字笔划多,狮子又是外国的动物,比较少见,于是就把狮字简写成司。现在已很少有人为显示自己有文化而把上司庙写成上狮庙了。还有一说是上司空庙的简称。因侯安都也曾任司空之职,故亦有人称此庙为司空庙。要回答上司空庙不够简练,于是就说是上司庙。总而言之,尚书庙、司空庙是以侯安都的官职称,而三公庙和上狮庙是民众的俗称。上司庙则是现在的正统地名。

    有关狮山的传说,还有一段故事。传言此狮子之尾在湖南之大山,牙口则在上司庙,狮身体形有千里之长。有官方史料的记载印证,及上司庙碑刻记载:清《韶州府志》引自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奉郎知白州[今广西博白]李渤记略:“自衡山南走千里至桂山-----,山下之庙则司空侯公故家也。公名安都,字成师”。为什么要自衡山南走千里至上司庙呢?传言这个朝奉郎白州知府李渤是个懂风水的人,他从狮子的尾巴沿着它的脊梁一直观察到狮子口,即今上司庙电站站址。果然不出所料,这里有座将军庙!因狮形前低后高呈葡伏之状,主将帅之才未得自然全身之道,终会受曲。此甚符合侯公之经历。故他在尚书庙建成后的第四年就从湖南到广东来参观过了,并在庙门留下一副对联曰:尊崇泰岱爵重名衡。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督办粤贛湘边防军务总司令兼江西省长李根源路过上司庙,也下马参拜了侯安都墓,并勒下碑文。镌文曰“陈司空征北将军侯公安都墓”,在落款处刻上自己的名位,以示敬仰。 上司庙曾在“文革”时期被红卫兵以封建迷信的场所捣毁,传言附近的瑶族信众事先把三公的神像连夜抬进瑶山保护起来,但以后竟不知其踪迹。结果在1987年当地民众重建上司庙时只得再造一组三公像,据说其形态已不如原来的饱满,体格也小了些。

    2003年当地知名人士侯礼阳、刘招娣等征得韶关市统战部的支持,广泛发动海内外信众捐款,把祠堂扩大到有300多平方米,并装饰得焕然一新。在道旁立有一座牌楼,横匾曰上祠庙。但在牌楼下的祠记仍全部写作上司庙。多少有些失误。祠记称:“侯安都,乃桂头新街桂山坎下村人-----”。新街即现在阳陂村委会南面300米处的一个小集市,与游溪镇的烈村、江背相邻。 令人惊奇的是,在凰村的樟木岭,即凰村石英砂场东面,又有一座纪念侯安都的忠烈祠。大门对联与上司庙的相同,但神位不是三公,只侯安都是主将,两侧一文一武官员。民众通称为凰村庙。面积约有80多个平方米。祠立于民国35年[1946年]。2005年重修。均由当地有声望的人牵头,民众捐款建成。祠记称:“侯安都,乃桂头秃头岭下梗村人-----”。与上司庙关于侯安都的记载大体相符,但略有出入。查秃头岭和下梗村,因年代久远,已无史料和碑文供参考,所在不明。但若据山形推测,则以上司庙电站南面的老婆头岭最为相似。毕竟秃头岭与老婆头岭意较相近。至于侯安都所在的下埂村[或曰坎下村],应在当地人称的棉布垌一带[即今游溪镇的江背、烈村和桂头的阳陂]。此地物产丰饶,又近老婆头山区,解放前的行政管理就不善,匪患一向严重[至今烈村和阳陂的黄沙岭村仍有防匪用的旧碉楼],村庄的更迭和迁移较为普遍。下埂村可能就是这样消亡的。 侯安都既为皇帝赐死,其遗骨必为家人运回家乡安葬。据上司庙的祠记及当地文史部门的考证,其冢原在今游溪镇江背村边,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由信民迁到上司庙庙址之东面30米许。因葬在上司庙,外观上有狮形霸气,气势雄浑。与上司庙连成一体,也方便信众拜神和拜墓。耐人寻味的是,凰村忠烈祠坐东向西,而上司庙坐西向东,两地直线距离约有10公里仍可遥相对望,似为呼应。香火信众方面,因上司庙的历史较为久远,有墓地,有史料记录,又有民国时期李根源省长的勒碑,故普罗大众多数趋向上司庙。忠烈祠的信众较少,主要是武水两岸的船民和附近村庄的居民。应是他们为方便拜祭侯安都,不必远涉上司庙而就近设置的一个祠堂。 因侯安都是历史名人,唐后期时的曲江县治韶州城建有纪念他的文英庙,庙中有文魁楼,又称风烈楼。与后来纪念唐张九龄的风度楼、纪念明朝余靖的风采楼并称韶州三楼。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毁坏。市解放路之前称为风烈路。以当时的物质条件和交通通讯能力,人们仍肯为他建纪念亭、修祠堂,造金身。甚至到了现代,庙毁了就重做,三公像没了就重雕。且规模越做越大,信众越来越多。可见侯安都是一个有足够历史影响力的人。史书称他为南天第一人,不无道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武将威慑力大,能驱邪除恶,保佑众人,因此成神的概率较高。侯安都以武将而成神,受后人筑庙仰拜。与唐初的秦叔宝和尉迟恭因替太宗皇帝守夜以至后来成为国人著名的门神,为千家万户一年的平安祥和坚守岗位,同为一理。(吴远宁文)


分享按钮>> 河南省密县汉代侯氏墓冢
>>关于筹备成立殷礼与殷贤弘扬研究会的请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