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侯方域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9日 中华侯氏网


    商丘自古以来就是名人辈出的文化圣地。分布于商丘古城周围的名胜古迹,灿若星云,达一百多处。如保存完好的归德府古城,庄重威严,正气凛然的张巡祠,散发着千古书墨余香的应天书院,古朴超凡的八关斋碑亭,古朴典雅的侯方域故居,星罗棋布,数不胜数。
    何新年在他的《聆听古城》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我眼里商丘古城是中原大地风土吉壤中最具人文价值的地方之一。全国像它这样保存得如此久远、如此完整的屈指可数。而且像它这样独特——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很可能就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本书的始末,何新年都用他几近灵秀而又深情的笔墨把商丘的历史、文物、和古代商丘人物放进心灵的空间,然后引领我们走进商丘历史的深处,引领人们对商丘历史文化的脉络进行深深地探究与思索。闪烁着数千年文化光辉的商丘古城不仅是商丘人的骄傲,不仅是河南文化的财富,更是华夏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这本书的引领下,使我对商丘古城以至于商丘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或者不如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中肯的经典之言推而论之,亦可以说地域的亦是民族的。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弘扬和发展商丘文化亦是对河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扬与承继。
    说到商丘的文化,可谈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名胜古迹、乡风民俗、名人著述,比比皆是。只一本《宋州古今学人》就收录了商丘古今学人86名,共计86篇评传。而在商丘的名人还远不是这个数目。在这众多商丘古今学人当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极具传奇色彩的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一代文豪侯方域了。

    一、 壮悔堂的由来
    提到侯方域不能不说一说他的故居。就遗存的古代建筑而言,侯方域故居无疑是商丘古城的一大亮点。人以文传,文以人传。如果说侯方域扬名天下是以他出类拔萃的文学造诣的话,那么侯方域故居——壮悔堂倒是沾了主人的光辉。侯方域故居,又名壮悔堂,坐落在商丘古城刘隅首东一街路南。是一座明清时期的楼堂式四合院,该建筑物始建于明代,北部两层楼房为主体建筑,坐北向南,明三暗五,前出后包,房屋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青砖红廊,镂花剔线的门窗结构,蓝瓦相扣的屋顶,古朴典雅,透出浓郁的书香气息。据《商丘文史大观》记载,壮悔堂是当年侯方域居住和著书立说的地方。当时侯方域35岁,古人称男子30岁已及壮年。此时的侯方域回想起自己曾经为国家安危而长期与女干党争斗,几度生死,尚未拯救得了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万里江山。
    历史的方向不是怀着一腔热血,几声呐喊,几场拼杀就能改变得了的。清军入关,就连李自成的大顺王朝都在吴三桂的倒戈相向中灰飞烟灭。侯方域纵然投笔从戎,四处奔走,也已无力回天。直到明朝彻底灭亡,他才回到自己的老家河南商丘。在家蜗居7年,忆起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特别是想起自己在学业上的成就,心中渐生惭愧之意。于是他幡然悔悟,改童年时的读书楼杂庸堂而“别构一堂居之,名曰壮悔”,就在壮悔堂落成后,侯方域潜心致力于诗歌散文的创作以及文学理论的研究当中,终于成就了他的《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大家的位置,成为商丘古今学人中一颗璀璨的文艺明星。
    二、侯方域生平思想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出身于仕宦家庭。为明季复社四公子之一,列清初三大家之首,在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雪社的重要成员,清初与贾开宗、徐作肃、徐邻唐、薛世琛、宋荦并称为雪苑六子。祖父侯执蒲,明天启年间官太常寺卿,因反对宦官魏忠贤专权,而被罢官归乡。叔父侯格,天启年间也受阉党迫害,崇帧年间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
    童年的侯方域能诗善文,小小年纪就展露才华。幼年时就以其天资聪颖,博闻强识,而被誉为“归德小才子”。至今商丘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末某年某月的一天。侯方域跑到寺院去玩,见几位僧人在葫芦架下纳凉。一首诗便脱口而出“葫芦架上葫芦藤,葫芦架下葫芦明,葫芦碰着葫芦头,葫芦不疼葫芦疼。”僧人们连称好诗,可转念一想,原来这孩子是在拿他们开心。再找侯方域,他早一溜烟地不见了。
    侯方域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侯方域早年,曾受过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也受到明末党社之风的影响,这使得他在明亡之前选择的是一条积极用世的人生道路;南明王朝彻底覆灭之后,故国情怀,遗民情结,道家消极避世思想的影响,后来迫不得已和新朝统治者两次合作(助张存仁镇压抗清的榆园军起义,参加顺治八年乡试)所造成的难以排解的愧疚——这些因素导致他后期一直处于痛苦的煎熬之中。入清后参加科举,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晚年失悔此举,著《壮悔堂文集》明志。他在明末清初有很大影响,但壮年即去世;其人其事既是传奇也是悲剧。
    三、 侯方域的文学成就
    侯方域的作品流传至今,其古文辞载集仅存者一百四十二篇,诗三百九十八首。分别集中于他的《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里。侯方域一生的文学创作大体经历三个阶段:22岁以前其散文逞才使气,多为骈俪之作;诗食古待化,但俊逸雄浑。崇祯十二年至明亡,是侯方域政治生活的最辉煌时期,文学创作达到成熟,写作了不少散文名篇,诗歌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清顺治二年直到去逝,作者归田隐伏,文学创作达到高潮,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而且散文创作起到始开一代文风的作用,诗歌真实地记载了作者明亡后的生活和思想历程。
    侯方域早年即以诗与时文名扬海内,后肆力古文,其文取法“昌黎、柳州、庐陵、眉山诸子”,纵横恣肆,“一气磅礴”(徐作肃序),为时人所重。他的古文与魏禧、汪琬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家”。但他早期古文以才气见长,流于华藻,工力不够。他自己曾在《任王谷论文书》中说:“仆少年溺于声伎,未尝到意读书,以此文章浅薄,不能发明古人之旨”。“然皆嬉游之余,纵笔出之,以博称誉、塞诋让,间有合作,亦不过春花烂漫,柔脆飘扬,转目便萧瑟可怜。”后学韩愈、欧阳修,颇有成就。其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李姬传》》歌颂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写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也写反面人物阮大铖及其他人,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文字简练,叙事分明,情节曲折,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其文学《史记》笔法,以才气见长。他的《马伶传》 ,学唐人传奇,从实际生活中体察到人物性格及其声音笑貌,艺术成就较高。

    参考文献:
    《聆听古城》,何新年著,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二版。
    《商丘文史大观》,张龙之,李传申编著,新华出版社,1988年7月第一版。
    《宋州古今学人》,李广瑞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年8月第一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1期 ,略论侯方域的文学历程王树林 。

 


分享按钮>>殷礼与殷贤弘扬研究会章程(草案)
>> 读《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