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学 德业双馨——记侯建新教授
-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10日 中华侯氏网
侯建新,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第五届、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年当选为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英国史研究副理事长。日前,侯建新被授予“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一、教书育人、甘当人梯,辛勤耕耘27载
1982年,侯建新大学毕业走上了师大的讲台,至今已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了27年。他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主要从事欧洲经济-社会史、中西现代化进程比较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4次荣获天津市立功奖章,并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几十年来,侯建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了新时期的名师风范。
侯建新作风严谨,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兢兢业业,虽然已是教学名师,有着20多年的高校授课经验,但每次上课前,他仍然一丝不苟地认真备课,推敲教学方案,并不断加入新的内容。他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讲解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以融会贯通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以视野宏大的历史思维感染学生。课堂上,他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侯建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把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置于首位。多年来,他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教学,力求做到把所教课程的“专”和有关知识的“博”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中,他精研讲课艺术,注重课程讲解的系统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侯建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在他的倡导下,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本科生组织了“恰同读书会”,经常交流读书心得;研究生会创办了学术刊物《小荷》,并且不定期组织研究生论坛。侯建新指导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并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二、廿载追求始终不渝、矢志报国,成果丰厚
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从事的教书育人、潜心治学作为一种职志,当作一种追求。以欧洲为参照体系,探求中国强国富民之路,一直是侯建新教授二十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研究主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侯建新教授连续主持国家七五项目、八五项目、九五项目、国家十五重点教材和国家十一五项目。应邀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牵头的三项国家重大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新华文摘》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2003年,《历史教学》杂志开辟了“我国新生代著名历史学家访谈”专栏,第一个就以《廿载不变的追求》为题专访了侯建新教授。
正是靠着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扎实和勤奋,侯建新的专著《现代化第一基石》广集众长,推陈出新,一出版就广受好评。该书在出版20年后仍在不断引用。1995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侯建新的专著《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中提出的“主体权利”等一系列见解,社会反响强烈,十年后再次问鼎国内人文学科最高奖项,获全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与另一部专著《西方史学流派》(与人民大学徐浩教授合作)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材。另一部专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和论文 《封建概念辨析》(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 先后获天津市第九届和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翻译的《英国庄园生活》一书,以其严谨、准确受到赞许,被《中华读书报》 评为2005年最受读者欢迎的百本精品图书之一。
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倡导引进经济-社会史学科
作为一名学者,侯建新深知,自己埋头钻研做出成绩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
2001年秋季,我校历史系与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联袂主办了全国首届经济-社会史研讨会,在会上,侯教授系统介绍了西方“经济-社会史”学科兴起的背景、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内涵,并首次提出经济——社会史学科的定义,以及我国发展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批著名史学名家到会,充分肯定了天津师大创造性的工作。《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以《史学名家关注经济——社会史》、《史学泰斗,聚首师大》为题多次作了专题报道。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侯建新领衔率先创建天津师范大学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心。此后,相继主办“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国际会议和“全国世界史博导论坛”,并推出了《经济——社会史研究丛书》等一系列高水准的研究成果,逐步确立起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多年来,作为学科带头人,侯建新致力于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学术团队。先后引进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知名学者加盟研究中心,同时花大力气扶植本学科青年学者成长,热心帮助年轻同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创造条件,营造起学术团队和谐共荣、不断奋进的良好氛围。仅近三年来,中心团队共承担国家、省部委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国家级规划教材20余项,出版专(译)著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获国家、省部委级优秀成果奖13项。2008年,一名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致力于学术研究创新的同时,侯建新教授特别关注学术普及和基础教育工作。2006年受教育部的委托,担任全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小组第一召集人,经过2年艰苦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并根据最新的课标主持编写了《世界历史》。秉持“关注现实、贴近大众”的精神,带领中心团队创办刊物《经济-社会史评论》,以西方经济-社会史学科的学术视野为基本框架,融学术性、思想性与社会性于一炉,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目前,“经济-社会史”学科先后被遴选为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重点学科。以该学科为龙头,我校历史学科建设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2006年一举拿下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转年又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格,从而跨入国家级先进行列。2008年初,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发布的 《2008中国大学评价》中,我校历史学科名列全国50强,并在学科排名中列第23位,较之2007年,名次上升7位,创历史最高排名。
在三尺教坛之上,在著书立说之中,在为人处世之间,侯建新以文化的深厚蕴涵与坚韧的理想信念,诠释着当代教师的精神。□历史文化学院 (转)
分享按钮>> 从菜农的儿子到企业家—侯仲桓
>> 著名抗清名将史可法复多尔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