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代女摄影家侯波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24日 文汇读书报


    侯波、徐肖冰夫妇家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张放大了的照片——侯波、徐肖冰夫妇俩与毛泽东在香山的合影。这张照片摄于1949年5月。那时,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休息、办公,并接见国内外的一些客人。一天,侯波接到组织下达的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主席接见外宾的摄影任务。“那时我的工作单位还是在北平电影制片厂,人事上还属于电影厂管。但中央有事就来电话通知,有时也直接来车接,带上摄影机就走。”侯波回忆着。这次会见结束后,客人走了,侯波他们收拾机器也准备离开。这时,主席回过身来招呼他们坐下。

    主席在延安时就认识徐肖冰,得知侯波是徐肖波的爱人而且也是从延安出来的后,饶有兴致地问侯波是哪里人,侯波回答说山西夏县,“山西可是个好地方,关云长就是夏县人,陈赓在你家乡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呢!”主席的话把大家都逗得笑起来了。

    想到不能过多占用主席的时间,侯波他们起身向主席告辞,可侯波心里总感到这次与主席的见面不应就这样结束。果然,主席站起身,说:“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于是,与侯波他们同来的新华社记者陈正清举着照相机,让侯波夫妇俩跟主席合影。侯波、徐肖冰在主席身边一左一右站好,这时主席发话了:“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不由分说,主席站到了侯波的左边。陈正清按下快门,这张珍贵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侯波讲起自己当年进中南海的情况,“其实,我真正名符其实成为中南海的摄影师,还是在一次组织谈话以后。”那一天,时任毛泽东机要室主任的叶子龙与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找侯波谈话,表示组织决定调她进中南海,担任新成立的摄影科科长,专门负责为领导人拍照,包括领导人参加的各种活动以及一些生活照的拍摄,而且是以拍摄主席的活动为主。“名为科长,可实际人员还没配备下来,只有我一个光杆科长。杨尚昆同志有时跟我开玩笑,叫我‘侯科长’,别人也跟着叫。直到现在,在中南海工作过的老同志到一起时还叫我‘侯科长’。听起来虽然有些好笑,但我仍感到亲切。”

    徐肖冰告诉记者,解放前,毛主席并没有专职的摄影师,直到建国后,侯波才担任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一干就是12年。这是侯波一生中最充实的一段。因为拍的照片主要是为中央首长的活动留一份形象档案,这关系到国家领导人的形象问题。拍照、冲洗、整理资料,侯波一个人全包了下来。“只要在北京不出差,一接到电话,人和摄影器材都保持着一声令下立即行动的状态。”这时,坐在一旁的徐肖冰插话了:“那会儿,她到哪里去,去干什么,要去多久,连我都保密。”

    拍开国大典时,周总理拽住她的衣角。

    在侯波的摄影生涯中,最让她永远铭刻于心的是开国大典这天。作为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共和国开国大典拍摄的女摄影师,侯波拍下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令人激动的一瞬间,给后世留下永恒的经典画面。当时她端着只能装12张底片的120型照相机,为了抓住好的镜头,她冒着危险卧在天安门城楼琉璃瓦面上;周总理看到了,忙用手拽住她的衣角,等她拍完后,发现总理还在拽着她的衣角。“那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站在天安门的前廊上,离前面的护栏不远。为了能拍到他们的正面,我只好将身体伸到护栏外面。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刹那,我的快门同时按下。这时,我感到身体一晃,差一点掉下去,幸亏别人及时扶了我一下。”说着,侯波取出开国大典的那张照片,照片上主席正对着扩音器大声宣告,十分传神、真实。

    侯波说:“这张照片,是我最得意的几张之一。不是因为照得好,因为它是一张非常特殊的照片,一张新中国光辉历史的见证——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得到的。是历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她认为自己很幸运。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一期 鲍志道——儒商的典型
>> 侯波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