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历史上的五十九位进士之三—侯庸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28日 中华侯氏网


    在万历版、乾隆版、同治版即墨县志都记载,侯庸和吕让二位先贤,查康版平度县志对二位记载更详细,均记载二位的原籍在现在的平度境内的“西移风乡”,可以看出即墨的辖区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由此可以确定明朝初年现在的平度南村应当不在即墨辖区,可以相互印证、补充,后来两地对二位的记载都属正常,资料少的可怜那种情况!,不会出现研究孙仁鉴、孙仁杰二位先贤那样。

    记载这科进士名录的“进士题名碑”,竖在南京国子监,被建文他叔叔朱棣仆倒,在“靖难之役”后,后来这科的进士名录,故这科进士的名录失考,好多人名失考或存在错误,还是参照一些地方文献资料整理而成,即墨万历版将侯庸记载为侯荣就是这样造成的。这是洪武十八年的事,即墨历史上的第三位进士侯庸(万历版即墨县志称侯荣)和第四位进士吕让是同科,广揽人才之举,这也是明朝开国后有记载的第二次开科纳士,数据不准的原因,这科取士四百余位,政治观点倾向于建文皇帝朱允炆,主要是这科的进士在后来的“靖难之役”中。

    都不希望被人唾弃,那位统治者不希望青史留名。赏罚需分明,乱世需要重典,成果是为明朝276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朱元璋采取的措施相当见效,“暴君”、“刻薄寡恩”、“诛杀功臣”和他朱元璋经常挂上钩,副作用是朱元璋给后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是啊!,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时常为后来的统治者所“禁忌”。

    中原、江南有陈友凉、张士诚的残余势力,明朝初年北方有刚刚推翻的元朝残余势力,南方如现在的云贵、越南有少数民族的问题,沿海有倭寇的骚扰,天下乱啊!。他说道,昨天晚上和子剑兄交流了一点心得,产生于多事之秋,这一科进士。明朝洪武四年首开取士以后,朱元璋已经无暇顾及开课纳士,只能有一种解释--天下尚未天平,时隔十六年才开取第二科,朱元璋仍需努力!。

    母高之故,稍长,庸悲痛誓赎父罪。字景中,同治版《即墨县志》侯庸,父坐累谪闽南,七岁。寻升吏部侍郎。拜吏科给事中,洪武乙丑举进士,词甚哀切,请纳官代父,诏还其父,上悯之,庸至谪所迎归。什么原因不详,其父亲因为被人株连而发配现在的福建南部服劳役,现在也不能疑猜!。基本上生活在单亲家庭,,,,,,, 侯庸的少年时代,这种环境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其深远,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过早的养成各方面独立的性格,恶劣的生存环境。对不起,三党姻亲出事,朱元璋他的儿子朱棣,抓你,好家伙!。封建社会不像现在,说起来,那时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株连!,还跟你讲人权、平等、博爱。现在看来侯庸的父亲罪不该死!。他们父子爷们办的事真是沙陀!,够狠株连十族。

    侯庸最后为官至吏部左侍郎,查康熙版《平度州志》,手中握有实权,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也可以解释为“亲信”,政治上那一定是和最高统治者保持高度一致,只能解释为我们这位先贤政治上是很成熟的,和同科进士的不同境遇,这可能和他自小家庭环境有关。子剑兄昨天晚上说到,侯庸这位先贤所处的政治环境相当险恶,后来出了不少贪官,这一科近四百位进士,因此朱元璋本人对这科进士印象不佳,被朱元璋杀了不少。

    有相同的职能,吏科和吏部相对应,主要起监督作用,但是也有区别,既要将分工的业务工作干好,如同现在的各部门当中的纪检书记,当然现在的“给事中”实际工作之中作用如何?,也要积极监督本单位的违章、违纪之事。明清两代以及现代行政机构的设置差不多,侯庸首先干的职务是吏科给事中,只是名称不同罢了!。那要另当别论!。

    也就是洪武十八年,洪武乙丑年,侯庸迎来了他的人生的重要关口,即公元1385年,这一年朱元璋宣布重开会试、廷试 ,否极泰来。

    如郭秀、蓝田,,,,,从此以后即墨出现许多言官----各级御史。

    学士刘三吾、葛均都被他弹劾,当时教授晋王儿子的老师,奏本上去,理由是“怠惰溺职”,将那两位学士降职,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估计这个岗位不会太重要,调做它用,是啊!。侯庸干“纪检书记”,明朝初年,那真不含糊!。培养接班人哪有多重要!。

    苦难可以造就人才,前边说道,我个人认为,少年时的困苦生活深深地影响了侯庸的一生,适当地“吃一点苦”还是有必要的,只要在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心苦”更能锻炼人的意志,物质的缺乏固然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在全国的口碑不错!当然了整个山东地的人基本上是这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话讲,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以后,即墨人的秉性耿直,这种感觉更加深刻!。这位先贤还是得“善终”的,观史料对侯庸的记载,“祀乡贤”可以说明这点。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性格到是十分适合干御史,像郭秀干过御史的头----左都御史,即墨历史上出现过十三位御史,用这些词句形容我们即墨这些干过御史的这些先贤,“一条道走到底”、“杠子头”、“脑子缺乏急转弯”,在合适不过了!。这是我的臆想,当然,对侯老夫子有点不敬。到即墨这地时间不长,估计侯庸老夫子的祖先应当是移民,还远没有形成“即墨人的秉性”,哈即墨这地的水不多。近期他老人家的耳朵根子会发热,相信他老人家也不会怪罪俺,怎么还有人念叨俺,630年了,显得轻松一点!,调侃一下。

    主要反映他这个人“孝”。这里就不解释了,即墨县志对侯庸的记载,大家都能看懂!。现在可否在实际中应用,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喜欢用传统的“理念”管理人,怕引来玉石,这里不敢乱说,我们就不谈这些了!,这都是“理论家”研究的事情。

    他经历了这些困苦,我们即墨人的先贤侯庸,他依靠他自身的聪明智慧,这些曲折,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按照正确的方法,他成功了!。

    大家猜猜距离多长时间即墨产生了第五位进士,如果说吕让是即墨历史上的第四位进士的话,将近一百年,回答是,即成化二十年,公元1485年,走上了历史舞台, ,即墨历史上的第五位进士---蓝章。都是于洪武年间考中的进士,侯庸和吕让虽然在是否是同科进士这个问题上有争议,应当没有争议!。
 名次还是靠前的,侯庸是洪武十八年这一科的二甲19名,这一科的探花---练子宁,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出他的个人能力,这二人可是大名鼎鼎,榜眼---黄子澄,而被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杀害,后来在“靖难之役”政治上倾向建文帝,这里就不多连话了,这个事大家都知道,史料对侯庸在“靖难之役”的表现没有记载,但是可以看出侯庸还是倾向朱棣,只能分析到这个层面。


分享按钮>> 平度后戈庄原名是侯哥庄
>> 《日本风土记》四卷——侯继高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