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镜如先生的“身份”考
-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31日 北青网论坛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11月推出的《卧底:解密“余则成”们的潜伏档案》一书,全方位梳理了国共两党时期,包括抗战时期的一些惊险刺激的卧底案例。这本书的第七章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想回家”的侯镜如中将。
书中介绍几个中共在国民党里著名卧底,其中“红色暗剑熊向晖”,“传奇速记沈安娜”,““最大的共谍”郭汝瑰”,““功亏一篑”的赵荣声”,“秘书专业户谢和赓”等;这些都是中共已经公开承认的地下工作者。惟有侯镜如,不仅中共不曾承认他是共产党员,连台湾方面也没有认定侯镜如是中共党员。书中也没有拿出证据证明侯镜如就是共产党员。
侯镜如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1月毕业,任教导一团排长。1925年2月侯镜如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冬,由周恩来、郭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7月参加北伐, 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十四师团参谋长。北伐军到达福州时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三师党代表兼师政治部主任。
北伐战争时期,侯镜如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和指挥工作,为暴动指挥成员之一;后任贺龙的二十军教导团团长,在南昌参加“八一”起义。1931年因中共中央保卫局局长顾顺章叛变,党组织遭到破坏,侯镜如与党失去联系。随后侯镜如加入国民党军队任职,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侯镜如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师长,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宣会战。1943年4月,任九十二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兼任北平警备司令。辽沈战役时,蒋介石命令其指挥东进兵团从葫芦岛驰援锦州,率领11个师进攻塔山。
辽沈战役之后,侯镜如还担任过国民党天津塘沽保安司令、长江防务预备兵团司令、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华东军官团总团长。先后策划过九十二军起义,南方廖运泽兄弟的起义等。
侯镜如1952年从香港回到大陆定居。历任政务院参事,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
人们注意到,解放后侯镜如的最高职务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比较那些公开共产党员身份的国民党起义将领们,升迁更快些。因此,网络里对于侯镜如的真实身份猜测一直没有停止。
在全国政协工作的国民党起义将领们,写回忆录时都毫无遗漏的叙述自己曾经与中共地下党接触的事情,引以为荣。只有侯镜如,写回忆录时丝毫不提这方面的经历。事实客观存在,避而不谈,这就非常奇怪了。
披露侯镜如解放前就与共产党有联系的人,是前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侯镜如1928年4月,离沪到中共河南省委负责军委工作,在接关系时被捕入狱,监押14个月,与安子文同一牢房,两人关系非常投机。安子文1980年6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遗留回忆录书稿。安之文部长,陈赓大将,是解放后第一代中共高干中,和侯镜如往来最多的两位了。书中回忆1947年7月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后,给侯镜如写信,信中说,周恩来、贺龙二公关怀侯镜如,如果能回来,表示欢迎,过去是可以原谅的。
问题在于,当家属准备出版回忆录,中央组织部审查时,特意要求删掉这几句话。安子文的夫人刘竞雄为尊重丈夫生前意愿,坚决不肯删。有关方面妥协了,回忆录《峰火年代》出版。从此世人知道了侯镜如解放前就与共产党有联系。
安子文给侯镜如写信以后,侯反馈的信息,中央批示和处理意见应该在中央组织部和社会部存档。这些档案没有开放。直接经手传递信件的解放前北平市委敌工部的档案,也没有开放。
我们猜想侯镜如可能是中共秘密党员,仅仅是猜想而已。解放后因为侯长期搞统战工作并且主持黄埔同学会,也不便公开真正身份。如果当初侯镜如是中共派遣到国民党军队的秘密党员,那安子文给侯镜如写信仅仅起“唤醒”的作用;如果侯镜如确实中断党组织关系近二十年,那安子文的信就是续接党的关系。
1947年安子文给侯镜如的信所谈“归队”问题,这应该是针对地工人员的话语。作为一般策反过程,需要经历几个程序:熟人叙旧,漫谈形势,试探摸底,晓以大义或陈言利害……。而安子文跳过必要程序,直截了当地谈论可能涉及杀头之罪的问题,显然以前中共已经与侯镜如有过充分了解。安子文的信不是试探侯镜如的政治态度,而是代表中共高层承诺和表态,信中所说“回到革命队伍”,应该理解为“归队”,也就是“回党”。
解放前,那些早年参加共产党,后多年中断联系,没有按照“脱党”对待,又恢复党籍的,是有先例的。
例如1927年南昌起义的时候,郭沫若是当时的参加者之一。在武装起义失败后,郭沫若是在行军途中经李一氓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这在当时是许多党内老同志都十分清楚的事情。可是,大革命失败以后,郭沫若不久即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居住10年,一般同志均认为郭沫若是自动脱党。1958年报上发表郭沫若重新入党的消息也是举国皆知,连大多数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误以为郭沫若是那时才入党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的。1938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时期,曾经和郭沫若一起参加过党的小组会议,当时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刚来武汉不久,名义上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中将军衔),但在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党组织中,郭沫若已经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不过,郭沫若的党籍虽然恢复了,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迫,周恩来建议郭沫若继续保持秘密党员的特殊身份。郭沫若夫人于立群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她的入党介绍人就是邓颖超和郭沫若,赫然写在于立群档案里。郭沫若在《洪波曲》里还写到,1938年国民党也要恢复他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国民党党籍,因为中共抗议没有成功。中共中央鉴于这些不可置疑的历史事实,1978年决定承认郭沫若的入党时间为1927年。此事反映中组部的档案记录有缺陷。
再例如,淮海战役在台儿庄起义的张克侠将军,1929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长期与中共失去联系。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中共与张克侠联系,确认其共产党党籍,使张克侠义无返顾投入起义准备工作中。
对侯镜如这样极其重要的人物,不是一般的策反,确认其共产党党籍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国民党军统的文强也有口述回忆,抗战开始后在上海碰见中共熟人,对方希望他回共产党,文强没有同意(当时他已经参加军统)。
另外一个关于侯镜如的重要证据,是李介人的回忆文章《我和侯镜如联系的前前后后》。李介人是中共方面与侯镜如直接联系的地下党员。他是侯镜如在河南永城老家的远方外甥;在侯的92军干过军需官,后来辞官经商,以商人为职业掩护。1955年转业到地方,任新疆塔城专区百货公司经理;1968年文革期间受迫害被拘留三年,1971年平反复职,1994年9月病逝。
李介人的回忆说:“不久,薛成业同志就将安部长给侯镜如的信送到我的手中。我记得信的大意是—“镜如兄,周贺二公很关心你,欢迎你回到革命队伍中来。”过了两天,在一个阴雨天,我来到侯镜如家,将信交给了我的舅妈,侯的夫人李嵩云,请她转交给侯。听说侯镜如接信后,同他的连襟、师长张伯权商量过起义的问题。他们二人原则上都赞同起义,但表示要创造条件,在有机会时才行动。”
李介人把如此重要的信件委托侯的夫人转交。除非确定侯的夫人是中共党员,并且预先分配这样职责,否则这样做是严重违反组织纪律的。李介人对自己的舅妈了解程度?没有说明。李嵩云早年也参加过CY(共青团),现已经到百岁年龄,往事不可考证了。
1949年北平解放后,李介人调到中共中央社会部工作,当时的部长是李克农,局长是马次清。此后李介人与侯镜如的一切联系,都应当认为是代表社会部。侯镜如全家居住在香港,除了继续策动国民党军残部起义,就是为解放台湾预做准备。
李介人回忆中说:“五零年七月,因中央决定暂不解放台湾,我被调回北京。不久,接到侯镜如的来信,他要求回国。经组织向总理报告,总理批准后,由中央社会部办理好了回国手续,侯镜如同志全家便于1952年7月陆续回到人民的首都——北京。”
请注意,是中共中央社会部为侯镜如办理的回国手续,等于承认侯镜如组织关系在社会部,归社会部领导,属于“特工”了。所以,侯镜如不能仅仅算做“投共的国民党将领”,而确实是中共的工作人员。从逻辑上判断,社会部的外围组织人员可以不是共产党员,但是社会部直接领导下的侯镜如应该是共产党员。
侯镜如到底是中共党员吗?这依然是个历史之谜。当侯镜如在民主党派任职时,提这样问题也许不合适。但民主人士死后被承认共产党员的已有先例,比如1966年离世的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和民盟负责人的吴晗。侯镜如已经去世16年了,与他同时代的人绝大多数已经作古,人们希望了解真相,不希望事实被历史湮灭。2007年底,轮椅上的侯的夫人李嵩云向中央组织部提出,要求确认侯镜如的共产党员身份,无果。有关档案或许将再尘封几十年。不管怎样,我们距离揭开历史真相,也许不很远了。
以下谈谈侯镜如的对中共的历史业绩问题。
关于侯镜如对解放战争的贡献,以往叙述着重从平津战役开始,避免谈论辽沈战役。似乎如果说侯镜如曾经在辽沈战役中帮助了解放军取胜,就贬低了东北野战军的功劳。有一本书《平津战役秘密战》 作者:松植,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12-01出版。此书中讲,侯镜如在辽沈战役时为国民党“很卖力气”,到平津战役时则积极策划起义。这就不符合逻辑了,安子文部长给侯镜如的信是1948年初夏到达侯镜如手里的,侯镜如接信后已经表态准备起义,怎么能在1948年深秋辽沈战役时为国民党卖力气?
去年放映的建国60周年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里面,就借蒋介石之口发出疑问:侯镜如带领三个军竟然攻不下塔山?
判定侯镜如在辽沈战役开始前,就已经下决心为共产党效力。最主要的证据来自李介人等的回忆,例如《策动国民党九十二军起义的追记》薛成业 李介人 季鸿《北京文史》第20辑,李介人说:“48年的秋天,侯镜如已晋升为第十七兵团司令。蒋介石在到东北锦州时路径北平,我得知侯镜如将随蒋到东北葫芦岛去指挥其他国民党部队支持锦州,我就赶紧写了封信给侯,大意是:如有需要,可供驱使。信的言外之意就是“能否扣蒋,搞第二次西安事变。”,但请示组织后,组织上认为这样做比较冒险,因为各方条件还不具备,不宜进行。后来,侯镜如接信后就对蒋布置的支援锦州一事消极对抗,迟迟按兵不动,打一些遭遇仗也不认真去打。锦州终于失陷了,蒋介石的援锦计划破产,气得暴跳如雷。”
问题已经到了策划扣留蒋介石的地步,典型的反叛企图,还能说侯镜如一心为国民党卖力吗?打起仗来能不帮助共产党吗?
可以说侯镜如人生最大的手笔就是塔山战役,他是当之无愧的辽沈战役大功臣。目前所有当事各方关于辽沈战役的描述都肯定:攻克锦州是战役成功的节点,而塔山阻击战则是保证顺利攻打锦州的关键。侯镜如是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临危受命,率兵攻击塔山。本来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已经在葫芦岛设立了指挥所,派他的副司令陈铁负责,正是蒋介石力主侯镜如担任东进兵团总指挥的。侯镜如既不能让蒋介石发现他有背叛之心,还要暗中促使攻击失败,操作难度之大非常人所能为。
塔山其实不是山,没有险要地形,是一个易攻难守的据点。从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国共两军在这里展开了殊死搏斗。重点进攻塔山,蒋介石是抓住了解放军浩大攻势中的唯一致命弱点,但在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这五天里,国军士兵却始终不能跨越解放军塔山阵地前的铁丝网。蒋介石输掉了塔山也就输掉了东北,进而也就失去了他在大陆的统治。其实在东北战场,他是有相当的机会获胜的。战后,有国民党人士说:“党国之败,始于塔山。”
一个看起来非常轻而易举的方案,但在国民党军进攻塔山的实际战斗中,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长久以来,塔山之战成为军事史家热中的话题。国民党军集中五个师的兵力,携优势炮火,占尽地利,激战五天,为什么就攻不破解放军两个师据守的临时野战工事?这其中的奥妙何在?
塔山开战前,林彪被“吓破了胆”, 林彪在10月2日曾致电毛泽东:“……(塔山)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 林彪要求调兵回头打长春,毛泽东严厉的批评了林彪。应该说,林彪的观点符合正常作战分析,他对于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能力具体了解超过毛泽东,他对塔山阵地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毛泽东肯定知道中共在东北还有秘密棋子,安子文就在他身边工作,所以毛泽东并不担心塔山的防御。
侯镜如是如何暗中帮助解放军的呢?侯镜如在对塔山阵地攻击开始后,不仅不及时到位指挥(晚二天),到位后无所作为。
第一、调兵迟缓,巧妙拖延,贻误战机。10月2日宣布组建“东进兵团”,10月6日蒋介石带侯镜如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达葫芦岛第54军军部,部署锦、葫国军增援锦州的作战任务。所有被调集的军队距离葫芦岛的车船行程都在一昼夜以内。可是10月10日下午,独立第95师才从塘沽海运到达葫芦岛,11日赶到塔山。10月11日,总指挥官侯镜如才率自己的嫡系92军21师到达葫芦岛,他还借口傅作义不给换防军队,只带一个师来。而39军则等到战役快结束才从烟台到达葫芦岛。侯没有忘带坦克,只是晚了些,战车队从北京车运塘沽港,这些野战攻坚的重型坦克经海路到葫芦岛时,锦州已经被解放军攻克了。怎么延误的?可以说,每路军队迟延责任都与侯镜如无关,这正是微妙之处。个别延误错误发生,可以追究个别人责任;而多路延误发生,正说明总指挥难辞其咎。
第二、坚持失败的战术。解放军四纵在塔山堡阵地约1000米宽的正面上配置了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9门六0炮及团属迫击炮。在这种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国民党军仍采取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必然要遭到重大伤亡。可偏偏侯镜如反复组织敢死队搞集团冲锋方式。塔山之战,国民党军从始自终采取单一的战术。每次进攻以密集炮火开始,然后步兵按一梯队、二梯队、后续部队的顺序一拨拨冲锋。而且每次进攻都在凌晨四五点钟开始,中午前后会再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每日攻击不成会在黄昏撤退。国军士兵在敌火面前伤亡惨重,尸横遍野,侯镜如却始终不肯改变战法,我们不能不考虑侯镜如的真实用意。
第三、後续部队配置不足。据统计,14日一天战斗中国民党军曾经9次突破塔山防线;54军、62军和独立95师,都先後突破过前沿阵地。後续部队跟不上,一个反击,不是被赶出来,就是被吃掉。表面上是侯镜如指挥不当,坚持不改就是故意所为。
第四、故意附和错误主张。10月10日下午,国民党战地督察组组长罗奇带独立第九十五师从塘沽海运到达葫芦岛,11日赶到塔山。独立第九十五师号称赵子龙师,战斗力极强,在华北战场上被称为是能攻能守的部队。如果此援军立即投入战斗,不给塔山守军以喘息之机,战斗的结果是不难想象的。罗奇却坚持让部队休息一天,同时熟悉地形和敌情,然后一鼓作气攻破守军防线,以使独立95师抢得头功,侯镜如附和罗奇的主张。。结果给林彪守军休整提供极其珍贵的一天时间,阵地前原本已支零破碎的鹿砦、铁丝网、地堡等障碍物也得到了修复。
第五、散布悲观情绪,动摇军心。侯镜如明确告诉他的参谋长:“按我们目前的情况,对塔山、锦州是不能打进去,若打进去也出不来,如果不打进去还可以维持几天。”他指示参谋长拟定的方案,就是稳扎稳打,进可攻,退可守,这样也能应付蒋介石。从这两个方案付诸讨论所得出的结果来看,国民党军队将领的心态也可窥见一斑。他的犹豫情绪对战局肯定是有重大影响的。
过去关于侯镜如的事迹宣传恰恰在辽沈战役留下空白,这对于侯镜如显然是不公正的。我认为这是一段不能回避的历史,应该还历史本来面貌。
分享按钮>>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侯镜如
>> 著名社会活动家侯镜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