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侯氏》(第二期)
- 中华侯氏网 2011年1月2日 中华侯氏网
《水西侯氏》(第二期)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编
二00七年四月
《水西侯氏》编委会
主 任: 侯肇华
副主任: 侯肇芝 侯孟基 侯基成 侯舜基 侯树明 侯爱文
成 员: 侯尚志 侯定基 侯树明 侯尚林 侯尚军 侯尚达 侯龙基 侯尚权 侯基兴 侯尚荣 侯尚昌 侯尚朝 侯尚志 侯 勇 侯尚培
主 编: 侯尚培
编 辑: 侯尚昌 侯尚志 侯泽高
审 稿: 侯肇华 侯孟基 侯基成 侯树明 侯克基 侯尚达 侯泽高 侯尚荣 侯尚志
校 对: 侯尚志 侯 勇 侯泽高
目 录
修谱要与时代同步向现代转型将
传统的氏族文化融入新的文化内涵……………1
侯氏族谱概述……………………………………19
黑坡古营寨记……………………………………25
松林城堡记………………………………………27
光宗公事略 ……………………………………30
侯光职先生与“龙爪菜”………………………32
“百万之家”兴衰简史…………………………33
决不再学败家子…………………………………36
团结起来、重振族威……………………………39
侯氏人物诗选……………………………………42
侯氏楹联选………………………………………51
知县侯公兴民传…………………………………54
奉政大夫侯公光宗传……………………………56
省议员侯公仲章传………………………………58
祖母刘氏传略……………………………………61
水西侯氏水城支系简介…………………………62
《壮悔堂文集》…………………………………64
湖南侯氏探源……………………………………70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鉴赏……………77
乐清侯氏后人筹资修复古墓群…………………79
乐清发现明朝“侯门四进士”古墓……………81
游花溪青岩古城…………………………………84
迁葬西溪祖坟收支帐务公布……………………89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成员简历…………………92
修谱要与时代同步向现代转型
将传统的氏族文化融入新的文化内涵
——侯鹏霄
(一 )修谱要与时代同步,向现代转型,将传统的氏族文化融人新的文化内涵,使谱牒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本人十八年四修《侯氏家谱》的体会,也是当今修谱者的共同任务。
在十八年四修《侯氏家谱》的同时,本人广泛搜集、收藏、阅读、研究各姓氏新老家谱八十部,探讨编纂家谱体例、内容、形式,研究谱牒文化。近二十年的研究探讨,提高了我对修谱宗旨的认识,增强了编纂理念和编好现代家谱的责任感。在编纂2004年版《侯氏家谱》过程中,对如何与时代同步,编现代家谱,本人做了尝试。我觉得新编家谱应该与时代同步,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注人科学内容,体例要创新,构筑恢宏框架,要以人为本,崇尚厚德载物,展示家族文化,增强家族、民族的团结,使家谱的史料价位更高,文化氛围更浓,使家谱不仅成为一部家族史,而且应该是一部向族人进行爱国爱家教育的教科书。使谱牒文化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二)中国家谱,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四千年来,家谱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家谱信息和家谱的修纂,源于皇室资料,后发展为保存、记录贵族、官僚统治精英们的世系,最后演变成为社会各等级服务的私人修纂行为。
从最早只列出父子辈分的世系表,到记录家族成员的出生、死亡日期的家族世系,直至拥有复杂的家族信息的族谱,包括前言、序文、族规、世系表和传记内容。从古至今,我们的先民们编制了难以数计的各类家谱,虽经岁月侵蚀,流传至今的仍有一万二千多种、三十多万册,家谱微缩胶卷一千多种,其内容之全,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中国上海、北京、太原等地存藏旧谱大多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编修,至今已有七八十年历史。按照人类繁衍规律,一般三十年左右为一代,因此家谱每隔三十年左右续修一次比较合理。
中国大陆的家谱编修已中断二至三代。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十年不修谱就是不孝。如果按着祖上所言,今日有相当多的人是不孝后人。好在,民间还有人在默默修谱。他们在寻找祖上的记忆,在续写家族的繁衍史。随着近年各地的重修行为逐渐由地下转至地上,家谱这根旧线的衔续也在眼前越来越生动地展开。
由上海图书馆牵头,全球22个编委会协力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录于2000年立项,成书后将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据了解,该书眼下已完成征集工作。此次共征到家谱目录61000份,其中近年新谱约占一半。收集到的新谱数量,从地域上来说,以淮河以南地区为主,其中江西、湖南最多,北方以山东为多。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 的一些地区就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当时的新修家谱处于地下状态,很多掩藏在地方志的名目之下。80年代的新谱,以江西为代表,主要发源自地理上比较封闭,且明清以来宗族文化发达的地区。 90年代初,继之而起的是浙江温州、珠江三角州、福建闽南等一些经济非常活跃,与海外交往非常密切的地区。新的经济力量和外来资金的介人,使原有的家族传统被激活。在一些地区,吸引海外华人寻根甚至被作为招商引资的捷径。
90年代中后期,农村中的行政管理关系进一步变化,对新修家谱,政府采取不鼓励,不干预,以不发生械斗为前提的“鸵鸟”政策。各地的修谱,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高调进行,近两年渐趋发展态势。
鞍山地区续修和新修家谱始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修谱之风开始盛行。从八十年代中开始寻根问祖走访调查,进而编纂家谱,收藏研究家谱。在本人收藏的76部家谱中,80年代续修和新修的家谱66部,占总数的 86%。这66部续修和新修的家谱中,二十世纪末之前编修的仅占 34%。大部分家谱是近三四年编纂的。从2003年起,鞍山逐步出现了寻根问祖编修家谱热。其表现是: l、由地下暗中了解家族繁衍历史到转向地上公开发调查提纲,广泛征集家族族人资料 ;2、由寻根问祖慎终追远,发展到主动去市图书馆、档案馆和新华书店查找姓氏文化,家谱资料的人越来越多;3、由独自一人在家自修,到联络族人成立编委会公开编纂。鞍山地区近几年已出版或正在编纂的家谱有二百多部 。4、鞍山新闻媒体近年来报导家谱信息、家谱故事、续修新编家谱等文章百余篇。使更多群众对家谱这个传统文化和编纂家谱的目的有了进一步了解,关心和参予编写家谱的人越来越多。
(三)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编修和研究家谱,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港、澳、台同胞和广大华侨、华人寻根认祖,慎终溯源,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家谱亦称宗谱、族谱、家乘等。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是我国宝贵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好家谱无论是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慎终溯源,继承传统,启迪后人,还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明,开展学术研究,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编写家谱的内容和体例也随之要有所发展和创新。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修谱要与时代同步,向现代转型,将传统的氏族文化溶人新的文化内涵,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依本人二十年来谱牒文化研究和十八年四修《侯氏家谱》之体会,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对编修家谱的内容和体例加以探讨研究。
一、更新修谱宗旨,增强编纂理念。许多作者,初次修谱,仅仅局限理顺世系支脉,写成一份供家族逢年过节祭祀用的谱单,或者编写一部仅有世系支脉名讳的谱书,或者编写一部前有序文、中有世系支脉人名、后有小记的简单谱书。世系名讳固然重要,只是存史而已,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谱牒的编写与研究,要与当今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广泛运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点和立场,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彻底剔除封建糟粕、摒弃族权宗法,更新指导思想,使之修谱登上一个新高度。谱书的编者,思维要开阔,思想要解放,冲破数千年来封建宗法观念的樊篱,认识到历史的局限性,不断注人当代理论的活力,吸收当代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体现新谱书的时代感和科学性。由于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修谱理念的不断增强,加大改革力度,从仅仅理顺支脉世系名讳的简单谱书,而提高到近似一部家族繁衍史册,与国运相系、民族相连,广泛记录族人生平简历,深刻反映家族成员的成长历程,整个家庭命运的沧桑质变,成为一方社会的缩影,成为一部家族史和教科书,用以感染、影响、教育今人与后人,从中了解、认识同姓同宗,手足相连,血脉相通。进一步发展到爱乡里、爱祖国,从而形成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如张海瀛先生的论述的:“中华民族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无数个家庭以一贯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汇集而成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修谱者应认识高瞻、视野开阔,不圃于一姓一族的范围,扩而展之,思及整个民族与国家,此种认识,此种情操,此种做法,应该是当代修谱者所具有的初衷,所应达到的境界。
二、鲜明时代特征,注人科学内涵。谱牒文化经数千年积淀,形成了优良传统,有其自身的独特体例,经久不衰,理当予以继承。但,时至今日,社会发展客观事物,人文理念都有极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谱牒文化岂能固步自封。各种事物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创造出新的形态。编修家谱亦应在实践中创新,加以丰富和发展。谱书的编者,理应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在弘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注人旧谱书所缺乏的科学内容。比如:传统谱书中,男尊女卑的观念重,是男子人谱,女子不得人谱,这与当今国家“宪法”中关于男女平等的精神,计划生育法中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精神格格不人。许多新修谱书对此等老例已做更改。《侯氏家谱》“谱例”第五条载明:“谱书考妣氏名并列,生子女分长次直书名讳,女已婚注适某氏某人,生子女及名讳。古时女人不人谱,是所处时代所致。当今社会男女平等,权益相同,女人应人谱。婿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者,也列入谱书世系卷和世录卷。” 比如《侯氏家谱》第三卷“族规”中第三条“上体国家保赤之心,竭力报效;下训子孙励精图治。勿玷行人。”第四条:“为官不贪,为商不奸,勤学不隋,为仁礼贤,遵纪守法,治家要严。”第五卷:“工农 商学,各司其职。第六卷:依法纳税,视之义务。护国兴帮,其责如山。行善积德,服务社会。”第七卷:人生感悟留言中“诚以养德、信以修身、“男儿当自强,做人响当当”、“做人要堂堂正正,关心人帮助人要实实在在。工作要勤勤恳恳,干实事干好事要兢兢业业”。第八卷:懿行懿德卷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做官者,清政廉洁,两袖清风。经商者,无奸无假,恶念莫生。从戌者,卫国保家,义务光荣……”“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继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等等。在今日谱书中如此具体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为今后修谱者所采用。
三、体例改进创新,构筑恢宏框架。在许多普通百姓的旧谱中,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编者文化水平所限,多数谱书比较简单,仅仅记录了家族支脉世系名讳。时至今日,对谱书的内容和体例要有所创新,构筑恢宏的框架。依笔者之见,大体上设计以下框架:
(一)谱书开篇设授书辞或给族人一封信,主要内容为确认族人支脉,提出对族人的希望。
(二)请名人为本谱书题词、题字、贺诗。
(三)前言:由编撰者简述修谱的意义、修谱经过和本谱书梗概。
(四) 谱书的基本内容:
谱书卷一: 总论
l、始祖或始迁祖画像、简介;
2、修谱编委会成员简介、像片、修谱活动留影;
3、历次修谱序文;4、谱例;
5、地望、堂号等。
谱书卷二:寻根溯源
1、姓氏起源;
2、汉(或满、蒙、回)族起源;
3、X姓来源;4、X姓源流;
5、X姓先祖迁徙探源;
谱书卷三:祖训族规
1、祖训; 2、族规; 3、家风。
谱书卷四:世系支脉
一世系图表,也称世表、根图,以图表形式反映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通常是五代为一表。有宗支总图,宗支世系图、分支世系国。
二世系表,即在世系图之后,一辈接一辈,记录每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人名、排行、名字、生卒年、月、日、时、享年、葬地等。
谱书卷五:祠堂坊墓:
l、祠堂的历史与现状、图像、祠堂概况、祠联、配享及祠产管理;
2、历代本支族人的历史石碑、牌坊、坟墓及其管理。
谱书卷六:恩荣像赞
l、恩荣亦称谢谢诰身、诰敕、赐谕、公文,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员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和封赠文字,包括各种敕书、诰命、御制碑文等。有的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族或某人起字的各种牌匾,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祖德。
2、赞像,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有些还写上赞语,近代:照张像,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使后世子孙起敬起孝,是可以借为“感奋”后人的目的。
谱书卷七:传记
记载家族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及丰功伟业等族内名人,均由后人撰写,也可以请当代名人撰写。如在历史上有过官录,辟仕官、科第录,用以记载历代及第族人名单、履历、科名、政绩、功勋、著作等。
谱书卷八:世录
世录与传记相似,但此录记载的均为在世族人,在某方面有突出贡献者,他们的事迹收人谱书能起到激励教育今人和后人的作用。
谱书卷九:懿行懿德
刊载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名句、历代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格言等,可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人人争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公民。
谱书卷十:感悟留言。
总结人生感慨,留下支言片语,鞭策鼓舞后代,再创历史辉煌。
谱书卷十一: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摒弃封建迷信落后的糟粕,赋予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起到鼓舞、教育今人和后人的作用。
谱书卷十二:村史族志(记)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家族,都会培育出一批批本家族的精英,他们无论是从政、从军、从工、从农、从商、从医、从教、从事科学研究及发明创造等等,都会书写出一部部光荣业绩史篇;村庄发展数百年也会留下许多传世的典型故事,这些都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对今人和后人都会起到激励教育作用。
谱书卷十三:荣誉奖励
族人获得的各种勋章、奖章、证书、褒奖证函、证件、报道、像片等。
谱书卷十四:宗族文物
族人获得各种学历证书、老契约书、老房地照、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证书证件、老照片、老军人证书、老结婚证书、堂号、斋号等以及收藏的名人书画、文物等。
谱书卷十五:艺文书画
本家族先人和当代族人的诗、文、贴、简、著作、绘画、墨宝、手迹、雕刻等艺文、文苑作品。
谱书卷十六:杂记或附录
如家庭字辈谱、功德榜、九族五服图、后记(或称编后语)、跋文、族人珍藏谱书名单,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等。补记:有未列人此次家谱者,请自行填录,以备而后之增补。
余庆录,谱书修成后,末尾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意为子孙延绵留有余庆。
四、明确姓氏源流,理清迁徙之路。 一部崭新的完整的家谱,必须在编谱之前,首先要查清姓氏起源。汉(或满回……)族族源,本姓元宗世系、本姓源流,使本家族族人明确了解我们系炎黄子孙,始于华夏中原,发源于何地,知道本族来龙去脉,历史发展概况从而更加热爱本姓宗族,鼓舞斗争,增强信心,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其次要理清先祖迁徙之路。四千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各姓氏各宗族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分出若干支脉,历代战争频仍,中原自古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先祖为避战乱,多次自动迁徙,或随军卫调防而迁徙到异地他乡。理清本姓本宗祖先迁徙轨迹,对承先启后,继祖宗之遗烈,奠后世之根基,追本溯源,慎终追远,弘扬祖德,再创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明晰世系支脉,详细记载世录世系。支脉名讳是谱书的主要内容,旧谱书中,许多家谱不仅支脉世系不清,同辈并列,弄不清子孙出自何支,而且只有人名,没有生卒年月日和生平简历。这当然受时代所限。时至今日,编修家谱必须从这两方面人手。
第一明世系支脉,采用图表形式反映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通常是五代一表。
首先是X氏源流宗支总图;
其次是x氏宗支世系图;
再次是分支世系图。上述图表采取宝塔式,上下图要有所衔接,一目了然。
第二,在分支世系图之后,对图表中的族人按世系大小辈顺序,依次一个人一个人的详细记载,写明每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人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妻妾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子女及名讳。
六、增强育人为本,崇尚厚德载物。现代家谱既是一部家族繁衍史,又是一部爱国爱家的教科书。因为一家一族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薪火承传。为了子子孙孙成人成材,祖祖辈辈堪称煞费苦心,“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普遍流传。随着时代变迁,既要保持历史因果的连续性,更要尊重道德传统的自身规律,赋予有关育人理念以新的内涵。谱碟文化作为一支奇葩,辉映在中华文化的大百花园中,每一部新编谱书,都应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家谱编纂应以人为本,崇尚厚德载物,在内容和体例上增设“族规祖训”篇、“荣誉奖励”篇、“感悟留言”篇、“懿行懿德”篇等等。其意义就在于教育族人懂得,无论从事何种学习或工作,都要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出色贡献。
七、展示家族文化,文物彩印人谱 。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的碑文牌匾、祖训、族规,族人的诗、文、贴、简、绘画墨宝、著作等都是家族文化,族人收藏的名人书画、文物,族人珍藏的老契约书、老房地照、老军人证书、老毕业证书、老结婚证、老照片等都是家族文物,同样是家族文化的一部分,收人谱书,增加了谱书浓郁的文化内涵。
八、融合家族凝聚,增强民族团结。家谱以记述一家一族为主体,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必然要涉及到多家多族。家族中每名男成员的配偶,必娶自他姓他族,而家中所生女子,又需嫁到他姓她族,并且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这绝非一般交流,而是缔造了血缘纽带,至深至厚,牢不可破。俗语说:“姑舅亲、娘舅亲、一辈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还连着筋。”此种骨肉亲情,反映在家谱记述中,绝不能再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桎枯,绝不能妄自尊大,自我优越,有伤平等和睦的神圣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家族宗族团结的同时,严防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宗派活动。值得指出的是,在社会交往中,不仅是家族、亲属之间关系密切,民族之间来来往往也更加频繁密切。中国拥有56个民族,民族之间通婚现象也十分普遍,一个家族或一个民族内部结成的血缘纽带,势必随之扩展并形成兄弟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所以各地民族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相亲相友,不断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家族内部原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势必随之向兄弟民族扩展,并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各兄弟民族之间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内部经过如此融合、凝聚,则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打下了基础。编纂谱书的作者们,在新编谱书中,在记述这方面内容时更加充实,更加增辉添彩,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做出贡献。
侯氏族谱概述
———侯尚培 摘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毫无疑问,族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族谱,又称谱牒、族谱、家乘、宗谱、世谱、统宗谱、会通谱等,是一个家族之中的生命史,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荣衰、升沉、婚姻、文化的全过程,都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它包括一家一族的祖源宗本、世系繁衍、迁徙分布、婚配嫁娶、行业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人物传记等众多方面的资料。
我国的谱牒之词,初见于司马迁名著《史记•三代世表》,文章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随着《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的考古发现,译其所记载的是远在商朝时期的“族谱刻辞”。 唐代以前的族谱,归属官修。唐宋代以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私家修谱才盛行起来,族谱亦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族谱文化又悄然兴起。到二十世纪末,编修族谱已形成热潮。族谱文化并非中国独有,听说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编修族谱也非常盛行。
族谱蕴含着大量的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资料,与“正史”和“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族谱虽然是家族生命延续的历史记录,但侧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枝枝叶叶。由上可知,族谱不仅具有自然生命文化的意义,也具有社会历史文化的意义。
侯氏家族人材辈出,先秦时期已声誉卓著;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3000年前始建于晋国,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
侯氏族谱文化是对国史和地方志文化的重要补充。国史和地方志记其大事、全局,而侯氏族谱则记其小事、局部;国史和地方志是主杆,侯氏族谱是枝叶。还可以这样说,侯氏族谱是国史和地方志的细胞。有了侯氏族谱,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就极其丰富多彩和极其充实了。反之,没有侯氏族谱,国史和地方志似乎是水上的浮萍,很不踏实。
无疑,侯氏族谱里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如关于遵纪守法和遵守伦理道德的规定,对本家族名人、能人、伟人的宣扬等,不仅有益于修养人格,安身立命,成就事业,也有益于激励志气,向先人学习,创造出新的业绩。看起来,侯氏族谱完全是反映家族的人和事,但家族和民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包括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很长时间),侯氏家族和民族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是各种不同家族的融合。没有家族,就没有民族。如果每一个家族都得到了振兴,那么,这个民族也一定会得到振兴。因为任何人的行为都具有社会性,个人创造出的业绩必然体现于社会。光宗耀祖,客观上也为民族和国家争了光。
侯氏族谱文化是连接家族的重要纽带。通过侯氏族谱这个纽带的连接,会加强整个侯氏族人的团结,增强其凝聚力。在落后的时代,特别是在社会严重失去公平、公正和秩序的时代,依靠侯氏家族团结和凝聚的力量可以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从而增强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族谱文化把家族成员凝聚起来,客观上起到了把民族凝聚起来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亡国几多,但家不亡;可以中断一个泱泱大国的政权,但不能中断中华民族的文化。固然,其中的因素较多,窃以为族谱文化是一个因素。
侯氏后人修族谱,侯氏后人应树立正确的家族观。首先反对狭隘的家族主义。把家族的利益置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下,即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民族、国家利益和家族的利益辩证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反对依仗家族力量,横行一方,恃强凌弱的低级错误家族观,国家要防止基层政权被家族势力所掌控。不得将家族的规矩凌驾于国家法纪之上。我们主张维护正义、维护公德、宣扬真善美和为民族、国家谋利益的家族文化,主张把族谱作为联络亲情、加深感情和弘扬先人优秀精神文化的平台。提倡族人之间的互助,更要提倡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侯氏后人修族谱,应树立正确的修谱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1)侯氏族谱是一种很具体的历史资料。这样的资料尽量详细更好。在有助于遗传科学的研究方面应该充实新的内容,如对本家族人种特征、遗传特征、健康特征、人文特征等进行调查,然后将这些特征概括地记录在族谱里。这对后来的史家研究前人的生活图景是多么重要。
(2)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修族谱。一切都要从实记录,族谱应当作到比国史更真实。族谱也完全可以做到比历史更真实。所以,编修族谱不应当受到这样的影响。过去的族谱是受到了政治的影响的。
(3)坚持男女平等。古人修族谱,只记男,不记女。这是极大的缺陷,不仅不公正,也不科学。从遗传学的观点看,男女遗传作用和功能是对等的,因此,侯氏后人修族谱,应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
正是和民族的大团结分不开,“家和万事兴,国安民富强”。 我们主张维护正义、维护公德、宣扬真善美和为民族、国家谋利益的家族文化,主张把族谱作为联络亲情、加深感情和弘扬先人优秀精神的平台。提倡族人之间的互助,更要提倡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黑坡古营寨记
———侯尚培
清光绪《黔西州续志,南乡忠义团记》,记述了侯公光宗及其子元甲、元钦、孙敦本等在咸丰年间办忠义团,“屯踞于黑坡屯”与缘军战斗等事。
当时的“黑坡屯”,即今锦星乡与金碧镇交界的青沟村青杠坡、黑坡、官塘一带。屯址南西北三面临深沟,坡陡,谷深之河沟,成天然屏障,东面修有石墙御敌。河坡之“擂子岩”、“灶孔岩”、“老君坪”、“箐坎大岩”、“长冲大岩”、“水落岩”等处,均是峭壁险地。
清道光二十四年,侯公光职辞广西郁林直隶州知州任后回乡,任文书公务的光宗公亦相随返里。且赞同光职公对时局的见解,将家由白坭罗鬼寨迁到黑坡地方,应光职公筑营避乱之举,以黑坡、苗屯为中心,以苗屯为址砌石墙圈地五百亩左右,墙高三四米、宽一米,留三门,营内有村寨,大小山头十余个,耕地百余亩,有堰塘和几个水井供水,除黑坡营外,各个要塞处分别筑有先锋营、老虎坪营、长冲营和机动营,西南面筑有洗马塘;各营地均有住房、粮仓、兵器库、练武场、哨棚、炮台等,费时三年,耗银数千,约于道光二十七年告竣。黑坡侯家营修成后的第三年,即咸丰元年,洪秀全等在广西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战乱遍及长江南北,乡绅富户们始理解光宗公筑营之必要,协力储粮和巩固营寨。
咸丰四年十月,本州起义的缘军同黔北农民起义军,围攻黔西城四十余日,控据大部分乡村,侯家营坚守得保。事后,年逾古稀的光宗公,遵府州札饬办起南乡“忠义团”,以“忠义”号召团民,指挥其子元甲、元钦,孙敦谊、敦本等,参与团务,训练团丁,分守营寨。自咸丰七年至同治六年(公元1857年-1867年),忠义团除坚守侯家营外,常奉调出征,同缘军血战十年,缘军曾多次攻占州城和乡间数里甲的屯寨,也多次围攻侯家营,但始终未能攻破,侯家营“忠义团”确保了数千万避难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咸同之乱平息后,避乱者回家,纷纷酬谢,侯家营主侯敦本概辞不受。因此受民爱戴,共同推保,朝廷诰封奉直大夫,父元甲、祖光宗同享殊荣,均诰封奉直大夫。事后原住居民大多迁走,侯家迁抬轿坡,营寨逐渐冷落,经百余年自然和人为的洗礼,侯家营已面目全非,营场成耕地,仅残存营门和部分营墙,以及两块石琅坝及地基,名称亦未更改。
松林古城堡记
——侯尚荣
松林城堡,前清属黔兴里一甲,在凹水河同六圭河交汇处,现锦星凹水之西岸、六归河东北岸之河坡地带,古时因松林密布而得名,乃侯公光职居家之地。
清道光八至二十四年,侯光职公在广西任知县、知州,深知官场腐败,预料时局将乱,和随使办理文书公务的侯光宗公统一认识后,于道光二十四年辞去郁林直隶州知州,同侯光宗公还归故乡。侯光职公回松林后,公出部分俸银给六亲足衣食,分部分银子修庙岗文阁和做善事,以较多俸银请工匠开石筑营,围松林附近村寨近百亩,营墙高约七米、厚约二米、留三门,墙有垛口、炮台、哨楼、兵房,正门有“大夫弟”扁和门联;营内有水井、小沟、耕地、宅院、粮仓、练武场等。约道光二十七年告竣。
施工期间,有的乡绅暗笑光职公多虑、耗费。松林营寨竣工不久,光职公去逝,由其子元杰、元斌两公主持家业和营务。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战火遍及大江南北,原暗笑光职公耗费者,始佩服光职公有先见之明,遂积极协助团营事项和积粮屯粮,咸丰四年本州起义的缘军同黔北农民起义军,围攻黔西州城四十八日,占据广大乡村屯寨,凡避入侯家营堡的,生命财产得以确保。次年,元杰、元斌奉府州札饬办松林民团,训练团丁,常年保卫营寨,且多次奉调出征。同治元年秋,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围攻黔西州城,占据村之大部分乡村,凹水、松林、六圭附近居民二三千人,扶老携幼避入侯家营寨内,元杰、元斌两公热情收容,命人每天煮米五石(2500斤),无偿供食半月之久,直到太平军撤走方罢。鉴于此次避乱人多,住房不足的状况,元杰、元斌两公又在院侧新修一大石院,以备再乱时容更多客人。不出所料,两年后(同治三年冬),号军袭占州城,攻取乡间绝大多数营寨,松林附近百姓四五千人,又涌入侯家营避乱,元杰、元斌两公亦欣然收容,两大院营挤满,则伐竹搭棚安置,无偿供食三日,有钱的购粮自炊,无钱者供粮,要往他处的送以路费,从难民中挑选青壮年者,加以训练协助团丁日夜保卫营寨,同来攻的义军多次血战,确保了侯家营堡的安全。由于难民多,时间长达半年,有人生病,传染甚快,元杰公素精医药,出资派人到四川购数百金药材来,亲自巡回诊治,直到病者全部痊逾,不收分文。
咸同战乱十余年,农民军攻打若干次,松林侯家营堡始终威立于仙鹤山丘上,是黔西州内未攻破的极少数营寨之一。地方人士和官府高度评价侯氏功绩。同治九年有司论功行赏,元斌获赏兰翎五品,荐为候选县令。光绪二年委为古州训导,元斌公不乐做官,任职仅两年便辞归,继续为乡民办事,此后地方无战事,侯家营失去作用,由于自然及人为等原因,营墙逐渐消逝,今仅有少数残痕。
侯公光宗事略
———侯敦本 等
以孙等恸念我祖之处世也。年甫十龄,曾祖母即弃世,我祖孝本天成,饮食衣服,无不先意承志,敬领教言,以故十三岁时,曾祖遂将内外事付之我祖,其时家计未裕,幸祖母杨氏持家有道,虽艰窘迫未形支绌,事曾祖也孝顺维谨,其主家政也,闲范恪遵。至曾祖故后,抚育我父及伯叔姑母等七人,家口渐多,或耕或读,皆教各循其职,时婚时嫁,并得共遂其天,凡数十年之辛苦劬劳。
祖父母恩深似海,挥笔莫罄其恩,而孙等罪重如山,擢发难遣其罪。后又教诲孙等弟兄八人,每岁聘教读,十余年间,无一成名以慰祖父母于生前,此孙等之罪莫可赎,而午夜抱痛者。壬戍年十二月十九日,祖母无疾而终。祖父欢乐如常,至甲子年州城陷后,祖父傅集亲族地邻,住扎苗屯,年过八十,战陈方略,需用之物,尚能运筹区画,维时敦本之父元甲、敦玉之父元钦,率孙敦谊、敦泗、敦友、敦本、敦敏、敦品等共遵指示,大小七十余战,未前败北之虞,以致军务浩繁,日夜焦思,至乙丑年四月二十八日寅卯时微有小恙,犹指挥出阵,至午未时即将贼巢砂子坡攻破,祖父犹鼓掌大笑,谓各贼屯不难攻取,即州城亦可收复矣。戌亥时,呼敦本之父元甲至榻曰:“我将不起,诸孙中可接我事者惟敦本,必将贼屯及州城收复,而我事方已。但我去后,有世界时,当教子孙以耕读为重,宜勤宜俭,素所教者,刻不可忘,勿废先业。我心安矣”。语毕,我弟兄亦到榻前,而我祖遂瞑目。
自祖父去后,敦本遵遗命,果将各屯收取,随即协同赵军门收复州城,固得保奏五品顶翎,至戊辰年岁试,蒙祖父等默佑,敦本补入弟子员,刘制军叙功,又保府经历县丞。庚午年因奉覃恩,敦本以应得封典,诰封父元甲,母张氏,外请 赐封祖父母,虽稍慰祖心于下地,而抚养教诲之恩,生前不获致敬,殁后难酬万一,年往月来,中心掉念,祖父母恩德固大,而孙等生身父母劬劳实深,弟兄叔侄共商,欲报寸恩于下,惟求佛力于西天,是以延师卜取吉辰,爰仗善侣,于家修建无上慈悲,资度大宝经济,冥阳二利道场一供,共计十昼良宵法事,于内诵念。
孝孙 敦本沭浴拜书
天运已丑年二月
侯公光职与“龙爪菜”
———侯尚培
侯光职先生号述堂,嘉道年间登贤书大挑一等,出牧广西,历任陆川、柳城、兴安等州县知州、知县,后荣升郁林直隶州知州,诰封奉政大夫,五品衔,曾是闻名当朝的清官,道光皇帝因此嘉奖,赏戴花翎。
先生在柳城县任上,丁忧回籍守丧,假满即将赴任。行前先生想,地方上没有名产、特产。理应带点薄礼慰问同僚或属下和地方贤达。时值仲春,乡山初绿,公娱兴环游于乡山野岭间,乡蕨抽苔,遍布群山野岭,顿想此物可充饥作菜,于是嘱家人采摘数百斤,凉干加工并包装成二斤一袋,共数百袋,用马驮随先生运至广西。前来探望的同僚、属下等人照先生所说方法做吃后,盛感味道好,可口,齐赞先生家乡出名菜,望下次再带一些以享亲邻,公概然应允,说:吾乡盛产此品,高山野岭,田边土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家乡乡民称之曰“龙瓜菜”。此后,先生回乡又带去若干,凡得到的人以此为荣。此后,“龙爪菜”之名誉和声名,流传广西。又因先生在广西各县州勤理民政,关心民间疾苦,惩恶扬善,政声卓著,深得老百姓和地方贤达厚爱,民间甚至把“龙爪菜”与先生连在一起,誉之为“清官菜”。
“百万之家”兴衰简史
---侯尚勇 侯尚贤
清朝顺治年间,居住在黔西西溪的侯国桢率子天华,孙侯谏、侯选、侯聘、侯举等举家搬迁到大发寨(今金沙县高坪镇)定居。
大发寨距离乌江岸边五公里,坡脚有一条小河,当时为一个不毛之地,无人居住,但是,侯氏家族却选择了这个地方定居,原因可能是因为坡却的那条小河吧。因为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东西,侯氏一家在大发寨落脚之后,他们开荒垦地,勤俭持家,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了。后来,侯氏一家广署家业田地,到他们孙、曾辈世礼等时,侯氏家族已成为当地名噪一时的大家族,大富豪,侯家居住的地方被人们称之为“大发寨”。
到清朝嘉、道年间,发了大财的侯氏家族在大发寨修建了规模宏大而华丽的“侯氏宗祠”,将侯国桢的坟墓修成了雄伟高大的大磨坟。在侯世礼当家时,侯家的田地遍布周围几十里,家中金银数以百万,真正达到了家财万贯、人丁兴旺的地步。
到侯世礼之子侯光朝当家时,财产更加发展。侯家的兴旺发达,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地方官感激侯家的功劳,将侯家情况上报朝廷,皇帝派员了解情况相符后,赐封侯家为“百万之家”以示奖励。当地村民把侯家称为“侯百万”,侯光朝就是百万富翁。在那时,方园百里的人们只要谈到“侯百万”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到侯光朝子侯元德时,因侯元德勇有武功,曾考中清朝武举,后来到辽宁省当了一个相当于巡抚一级的武官,清朝皇帝御赐顶带花翎一个,该顶带花翎现仍然珍藏于大发寨侯氏族长家中。
到敦、廷两代人时,侯家仍然是人丁兴旺,家财万贯,是侯氏家族发展的颠峰时期。但到廷、肇两代人时,家道逐渐衰落,人才走向没落,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笔者调查,有两大原因:
一、在侯家发展颠峰时期,大发寨岩上又迁来了张、罗两家大户,他们在外头发了财,想与侯氏家族比一比高低。有一天,侯家与罗家因田地发生了矛盾,最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但侯氏家族为了显示大家族的风范,不愿动武。于是向罗家提出了向红沙河中抛银子比赛以决胜负。侯家用二十多匹马驮银子到了红沙河,罗家看到侯氏家族金银万贯,威风很大,就不敢赌了,甘拜下风,情愿输给侯家,并愿把最漂亮的女儿嫁给侯家作儿媳,但侯家人心高气傲,不愿娶罗家女儿,但矛盾从此化解了。
二、因肇字辈的当家人死得年轻,后继者侯肇清、侯肇忠等又管理不善,又吹大烟,又赌大钱,家产渐渐输光,家道渐渐衰落。而较有本事的侯肇仁却拉杆子,人马将近万人,民国初年打到四川,曾当过三年的四川卢州的官长。侯肇余在贵阳高中毕业后,给国民党大员黄宇仁当秘书,后去了台湾。由于在家人无经营才干,家业从此一蹶不振,并沦落到只能靠变卖家产田地过日子的地步,侯氏“百万之家”经过百余年的兴盛衰退,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息烽县九庄镇乌江复旦学校 侯尚勇 侯尚贤
决不再学败家子
——侯定基
清朝顺治年间,我支国栋祖公带子天荣公经商,从黔西西溪到三重堰(今黔西重新镇)砖房定居后,经两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买下了侯家寨方园四、五公里的地盘,创建了一个较大的家业,家声大震,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争得了外姓人的尊重。但后来是什么原因导致部份族人走向衰落呢?请看下文方可知道。
青杠林房光清公之后,在元柱公的艰苦创业下,买 下了几个庄子,可收租花一千多石,挣得的银子用仓装,是当时我处的一大富翁。后来,在廷、肇两代人手里,不但不求发展,反而大肆挥霍,整天人夫轿马去游山玩水,饮酒作乐。更为可笑的是他们经常用长衫兜着银子,用银子当石头去打鸟玩。由于过于奢侈腐化,把一个庞大的家业几乎败光。
砖房家世界公之后,几代人的教书先生,只懂教书,不习耕耘,可说是四体不勤。到敦字辈时,有田地不会耕种,突遇饥荒,向别人借粮吃,受人饥讽,一气之下,和别人赌气,便宜把田士卖个精光,被迫远离家乡。
侯家寨家世美公之后,人称红板壁家,家业也较大。在廷、肇两代人时,不务正业,成天吹大烟,日嫖夜赌,把收几百石租花的田士败光。世宾公之后,光文、光武、光榜三家当时家家有四合天井的楼房瓦屋,家业较大,而且家家有佣人,户户有丫头。红、白号军起义时,凭借有钱有势,去平息叛乱,到头来,钱财被抢光,房屋被烧毁,部分族人被迫逃离家乡,家就这样崩溃败落。
从上述事例看,导致部分族人走向衰落的原因有三:一是过于奢侈腐化;二是懒惰;三是战乱。这三种原因是走向衰落的罪魁根源。当然,战乱那是大事所趋,不可避免。但奢侈腐化、吹、赌、嫖、懒惰等作法真是可悲可笑,是不该有的。他们这些族人一世糊涂,害苦了几代子孙。为此,用这些可悲的事实提醒族人,忠恳地劝告族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望族人用这些惨痛的、铁的事实教育子女,再不要学败家子。并建议族人必须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损害国家利益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创业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勤俭持家为荣,以挥霍浪费为耻;以清政廉洁为荣,以吹、赌、嫖娼为耻;以忠孝为荣,以大逆不道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分裂族人为耻;以维护家族利益为荣,以损害族人利益为耻;以开拓进取为荣,以不求上进为耻等荣辱观。不但要牢固树立这些荣辱观,而且要牢记祖先们怎样做人的遗训。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永远兴旺发达;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和睦,共创奇迹,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
总之,望族人安本守分,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在社会主义新的大好形势下,抓住机遇,拓宽思路,谋求发展,创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为祖先们争气,为族人争光;做一个国家的好公民,祖先的好子孙,家族的好族人。
侯家寨 侯定基 撰
二零零六年八月十五日
团结起来、重振族威
——侯定基
当前,面临国际间国力竟争,社会各团体、各行业间都在竟争,各姓氏族也暗在竟争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有所觉醒,一定要面对事实,不要自以为是。要走出去看一看,比一比。当今我水西侯姓氏族的实力是否如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弱就得挨打”,民间还句老话:“马瘦被人骑,人弱被人欺”。确实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如外姓,就会被人看不起,甚至会受外人欺侮。
从当前来看,我族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势力还很微弱。要改变这一现状,使族人强盛起来,振兴族威的使命,是每个族人的天职。特别是家庭已经富有,手握权力,有能力的族人更有责任。你们是族人崛起的唯一希望,是振兴族威的主力军。决不能存在我已富有,我有钱有权,外人不敢欺侮我就行的思想。我们应当想到族人中还有许多人急需扶持和提拔,关心和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更不能小看他们和岐视他们。常言说:“丑了梅香,就丑了姑娘”。要是他们老是穷,富不起来,我们脸上也无光。
就我处詹姓来说,他们家族原来并来富有,实力也根本谈不上强大。后来闯出来了两个大老板,在两个大老板的提拔下,现仅有四十多户的家族就有大小老板二十多个。他族那种合心,那种团结,使我们可敬。不管那家有事,只要知道,那怕在千里之外,那怕工作再忙,都要赶到。每次一来,大小车辆二十多辆,排成长长的一串。每当看到人家那种热闹的场面,合心的情景,使我产生了联想:“我的家族比他们多,有权有钱的人并不比人家少,但为什么不如人家团结呢?我族有钱有权的人为什么不去提拔族人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应该多多去反省一下自已。
常言说得好:“要扯房上草,得看檐下人,打狗还得看主人”。确实不错,只要族中合心,只要有几个有面目的人物,外人要想欺侮,都得畏惧三分。为此,希望族人一定要团结,一定要合心,团结就是力量,合心就有希望。
要不受外人的欺侮,就得振兴族威。要振兴族威,不抓经济建设,不重视人才培养,谈何容易。于是,建议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找准目标,抓住机遇,拓宽思路,谋求发展,使每个家庭富裕起来。人才的培养,是我们所关心的头等大事,。要不断发现人才,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才。有了人才,振兴族威就有希望。这两件大事,要靠大家的支持。希经济宽裕的族人少喝一杯酒,少吸一支烟,少打一次麻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伸出援助的手,解馕相助,扶助那些家庭贫困的族人,支持那些读书成绩优异而家庭无力跟后的子女读好书,把他们培养成才。
总之,我们每一个族人,要有家族观念,要为族人之所想,要为振兴族威之所急,希大家团结起来,互帮互助,为振兴族威出力,为开展我侯氏雄风而努力。
侯家寨 侯定基 撰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侯氏人物诗选
侯光职,号述堂。(四首)
山居四韵
(一)
东风沉醉百花前,佳气休光钟化天。
今日心情如往日,新年景象是中年。
无愁自得仙翁术,壮志仍抡祖逖鞭。
惟望旧知怜此意,不劳诗句咏贪泉。
(二)
画竹芟多满竹光,花源一曲草荫堂。
园中小雪温从合,帘外春风杜若香。
卧晚不曾抛好夜,闲怜是处惜残阳。
庭前有蝶争烟蕊,又逐流蜂过短墙。
(三)
水边门巷独来寻,烂熳花开满院庭。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株扬柳自成荫。
星分夜影寒侵帐,鸟斗亭花露滴琴。
竹径有时风为扫,此君心似主人心。
(四)
月明楼阁在清卢,水碧山青画不如。
绕阁烟岚新雨后,满庭春露落花初。
欲逢暇日先招客,未必忘机便钓鱼。
更有野情堪受处,竹门茅屋带村居。
侯廷珏,号试之。(二首)
铜仁即景
林深竹茂是谁家,五里州边雁字斜。
陡觉云容连白面,顿看水碧失黄瓜。
寒流夜涨波逾阔,积月霄明日倍华。
指点铜仁江汇处,一湾扬柳路三叉。
过老五冲(滩)
风清云淡夕阳残,秋气侵人水气寒。
舫雀频来名士侣,鲸声吼下老王滩。
山如虎齿峰峰出,路匪羊肠步步难。
且喜片船飞渡稳,月钩一曲照江干。
侯廷扬,号赓言(二首)
同丁君扬斌、史君秋坪小园夜宴联吟
(一)
胭脂月下共飞觞,把酒三人兴倍长。
暂学青莲开夜宴,狂歌醉舞满庭芳。
(二)
蜗鼓频敲向晚中,游园桃李笑春风。
花明柳暗村相接,水软山柔气自雄。
渐觉夜深衣惹露,乍看天上月如弓。
此时此地欢歌极,把酒三人意共融。
侯伯猷,字肇勋(二首)
读乡人诗感赋 张琚《焚余草》
诗风巨变程春海,曾招入幕互切磋。
可惜篇章无多剩,焚余遗草韵语骚。
史胜书《秋灯画获草堂诗抄》
获禾两公水西东,韵语平仄获州工。
传下诗名由母教,机声书影夜灯红。
侯仲章,字肇铭(四首)
吊王文华(又名电轮)
(一)
前人遗事最堪伤,回忆当时空断肠。
千古英雄千古恨,今人号憾老沙场。
(二)
独自孤军赴贵阳,旌旗万里任飘扬。
至今唯有天边月,长伴忠魂住异乡。
(三)
元戎小队出黔州,功业未成身已休。
忆昔英雄星陨处,惜今惟望古山头。
(四)
欲想招魂恨不由,迹存香祠泪空流。
可怜一世英雄骨,冷落荒山土一丘。
注:王文华时为黔军总司令,被刘显世派人刺死于上海,是仲章的朋友加同志。
侯肇俊,号铭杰(二首)
扬斌老先生千秋
孟夏清和明丽天,坛门重启献华筵。
促膝话旧高朋至,据案称觞雅士先。
瀛海无边福范远,南山有貌寿颜鲜。
征鞍乍卸官途返,桃李春风慰晚年。
题木叶火边打证明
木叶火子起青烟,夜晚写字不周全。
额膝头上书大字,交与二区去分田。
侯荣基,号松林(二首)
庆翻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后)
风雪扫地三千里,冻结石沙四十年。
铁掌踏穿痕槽底,软蹄蹂破指边沿。
月照花梅筛影现,日落冰霜露本颜。
幸喜阳光蒸发散,勉卧泥床体安然。
南昌行(一子居南昌)
客住南昌作旅休,子女安排事堪忧。
半借市园娱岁月,全凭劳作度春秋。
卉植育圃剪权杆,葡萄鲜果熟管收。
群花露放众兴赏,警视游客观摘偷。
侯尚义,号明德(三首)
乌蒙生漆(1971年)
生漆故园是大方,漆质盖世美名扬。
文易会上争相购,漂洋过海到扶桑。
注:日本、古称扶桑。指1971年于广州秋季交易会。
谢孝思夫妇为省博作画有感(1984)
(一)
小楼画室静悄悄,八十画师着意描。
画卷画幅情义重,一山一水见风标。
(二)
老当益壮精神爽,作画吟诗灯下忙。
画幅虽簿情义重,后生步履有端方。
侯尚培,号镜清(二首)
登观农台(90年2月)
春风明媚艳阳天,兴趣农台景色妍。
铁塔插天云汉里,石狮伏地栏杆前。
三五游客留新影,八九老翁话旧天。
胜地闲来亭凳坐,蓬莱佳境遇神仙。
桃井苗族彝族乡工作即事(90年5月)
桃井苗乡树林稠,千亩松柏绿茂悠。
遍地核桃商客至,漫山生漆困穷丢。
村庄十二添新绿,民族万千乐无忧。
盛赞中央政策好,腾飞致富庆丰收。
侯乃昌,字荣基(三首)
白坭风光
(一)
遗士三台上玉街,远观石牛荷塘开。
夕阳掩映笔锋秀,绿树森森荫碧苔。
(二)
九牛狼籍卧滩边,一猫俊马金鞍悬。
学生跨过天桥路,户户家家诵吟篇。
(三)
一桥飞渡架长空,九洞天梯跨长虹。
灵龟秀俊白坭坝,冒沙山前稻谷黄。
侯肇华,(六首)
水 西 侯 氏
祖自蜀来居西溪,子孙发迹遍水西;
仕农工商数千户,辈辈人才起雄辉。
西 溪 大 桥
峡谷峭壁一线天,悬崖猿声鸣叫寒;
大桥横跨连两县,富民大道尽开颜。
西 溪 回 龙 穴
郭桠岭上看飞蛾,西溪回龙在半坡;
当年霞客龙穴点,后世阴阳苦寻索。
侯氏二代祖一溪公墓原址
灯高山麓椅子形,二代祖墓双定居;
玉带溪水蜿蜒绕,佑启后人发子孙。
侯氏二代祖一溪公墓新迁址
断雪美景是西溪,巍巍双狮东边立;
二代祖墓佳穴位,青山绿水映前庭。
侯氏三代祖申铭公墓址
轿子山巅彩凤飞,高岩巍峨龙关迎;
申铭公墓佳穴位,坟迎溪水润后人。
漆伯章 松林寨人,著有《晓峰吟草》。
吊侯伯群
阴云惨淡少微沉,大雅云亡感我心。
十月严霜催落叶,一天寒雨洒空林。
光宗有志年华促,助学无朋慨叹深。
可惜知音人去也,不堪重鼓伯牙琴。
白中玉,黔西当代名诗人,遗诗1000多首。
同光书先生夜宿白坭侯府,
读陈莜溪先生《松林形式》步其韵。
郁郁松林古水西,书香侯氏古今题。
荷池荡漾列明境,长岭巍峨插锦旗。
鹤坂雄飞嫌地窄,轿峰高耸恨天低。
虎踞龙蟠人文盛,世外桃园识者稀。
水西侯氏楹联选
侯公述堂题联
松林庙岗文阁联
(一)
文运直随天运转;财源合侣水源来。
(二)
阁占鳌头,辉煌彩华凌霄汉;
印浮水面,宕漾文光射斗牛。
侯公赓言题联
农文小学校联
世界顿翻新,新乐新礼新教化;
学堂初建设,设庠设校设矩规。
撰留自挽联
汝等在将来,承吾志俭朴持家继承先人懿范;
我今生去矣,愿尔曹勤耕苦读方为孝子贤孙。
侯公光昭题联
侯家坝国柱公墓联
(一)
祖自蜀来八九世,诗书永传知本源之礼厚;
坟依坎立百余年,子孙谨记愿昌盛也平安。
(二)
感先祖之灵,以辅以佑;
贻后人是福,而寿而昌。
侯公肇鑫等题联
西溪申铭祖墓联
祖葬西桥,子孙代代起新秀;
坟迎溪水,后裔世世增光勋。
白坭敦本祖墓联
遵先人遗训,克勤克俭;
承祖宗家风,惟读惟耕。
侯公伯猷题联
春联自勉
(一)
兰桂固腾芳,但须培植;
诗书原有用,务在精研。
(二)
立上等志,做中等人,享下等福;
朝高处站,向低处看,往宽处行。
侯公肇俊题联
婚联二副
(一)
梅蕊吐芳香,彩结画堂,伉俪情徜洋,
两无猜,地久天长;
红烛摇艳影,笙歌洞房,鸳鸯正欢畅,
并携扶,家庆实昌。
(二)
顺里境常规,聊庆玩聚;
承亲友光临,竭诚欢迎。
侯明德诗联
黔北故道
浩浩乌江卷巨浪,巍巍类山插九天。
花溪风光
远眺青山白云绕,近伫奇葩红花香。
金婚联
白头偕老飞双翼;韶华共度有灵犀。
黔灵春晓
骐骥伏枥志犹在;壮士夕阳学更新。
侯尚培撰联选
西溪一溪祖墓联
后靠狮山,山环水绕钟灵远;
前依溪水,沙明水秀发泽长。
《耕读堂》联
熟读史书,传家至宝;
勤耕土地,衣食无忧。
忆龙骨水车联
存千年,龙骨水车成历史;
开新纪,电力灌溉谱新篇。
知县侯公兴民传
——侯尚培
公讳青,号兴民,清康熙时期人,桃井侯家坝富绅侯公天锡长子,少年聪颍,好读书,经常诵读不倦,先读家塾,学有成就,后入黔西州学,学习刻苦,常获山长奖励,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均获优等,入为廪生,康熙已卯应贵州乡试,获取举人,三次上京应试皆不就,遂到礼部注册,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云南、先后任姚县、恩安知县,任中勤理公务,劝课农桑,士民安乐,在云南六年,政声颇著,后因病御职,恩安士民夹道相送。
公回乡后,同兄弟们析产分业,平均每庄200石左右,公为长分得白坭田庄,住罗鬼寨;二弟侯白分得松林六归河庄,住松林;三弟侯文分得松林凹水庄,住松林;四弟下清镇不明;五弟侯玺分得内庄大竹林庄,住桂花树脚。
公闲居白坭,选取罗鬼寨吉宅,建造住宅,开恳地方,产业从200石增至400余石,遂成乡中首户。公赋闲之余,钻研农事,劝子弟和乡人勤耕课读,乡中文风渐盛。公不仅于农桑之事有成,又素喜观山察水,经常研究上古奇书《周易》、《山海经》、《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颇有心得,传曰罗太孺人、刘太孺人等吉地均为公卜占所得,深受时人赞之,后公把平生所学集为《侯氏家传地理》一书传世,佚于文革,公娶刘孺人,生三子,长政益、次政位、三政德,均世守其业,开办学校,入学中举,为官为宦,长达200余年,代代有功名,遂成为州邑之旺族也。
奉政大夫侯公光宗传
——侯尚培
公讳光宗,号君平,乾隆四十八年生于罗鬼寨,同治四年卒于苗屯,葬侯家营。
光宗公少时入学,勤奋攻读,聪明灵利,考入州学深造,获得廪生。因参加乡试未取,便在乡中务业。后便应光职公之聘,随光职公到广西陆川、柳城、郁林诸州县任中,办理文书公务。十余年间,凡经办之事俱井井有条,深得光职公依重,光职公辞官归里,光宗公亦随还乡,且将家由罗鬼寨迁到黑坡地方,配合光职公,修筑黑坡营堡(侯家营),作防卫战乱之备。
咸丰四年十月,黔北农民起义军与本州起义缘军配合,占据州属广大农村,围攻黔西城四十八日未下,因援城的官兵赶到而撤围。翌年,年过“古稀”的光职公奉上札饬,与族人和地方士绅多次商议,办起了南乡忠义团,训练团丁,以忠义激励士气,强化户口管理,维护地方治安。咸丰七年,遵札率团参与进击据守三节箐的缘军;次年,受调率团参与收复黔西城之战;咸丰十一年,尊札派人参与进攻据守黄坭屯之义军,同治元年春,受命调子和孙率团到六归河北岸阻击太平军石达开部;秋,大平军围攻黔西州,又奉札参与援城战斗。在多次战斗中,忠义团表现勇敢,光宗公又筹粮八百石支援官军,获受军功六品。
同治三年十月,号军袭破并控制黔西城,派队攻取了乡间许多营寨。光宗公因年事已高,遂命子元钦、孙敦本等带团参与复城未克,只好回屯据守,常与来攻的号军激战。同治四年初夏,贵州提督赵德昌率官军前来复黔西城,光宗公闻讯积极配合,命孙敦本等率团奇取了号军的沙子坡(今金碧镇刘家寨)大营。光宗公鼓掌大笑曰:“贼营不难攻取,州城亦可收复!”因过于兴奋而发疾,自知于世不久,便唤诸孙到床前嘱曰:“我将不起,诸孙中能接我事者唯敦本,必将各贼屯及州城收复,我去世后,有世界时,尔等当教子孙以耕读为重,克勤克俭,勿费先业,素所教者,克不可忘,我心安矣”。属后不久,即同治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卒于侯家营上,并葬于此,享年八十三岁,坤山艮向。
光宗公卒后不足一月,敦本公率领忠义团民协助官军,于五月份击败号军,收复了黔西州城,同治九年,时为黔西州团务总理,上级和地方人士推荐,封为蓝翎五品,候选县丞的敦本公请求追封祖、父两代获准,光宗公及子元甲公,均诰封为奉直大夫,妣皆封为太宜人。
省议员侯公仲章传
——侯尚培
公讳肇铭,号仲章,以号行,举人知县廷珏公次子,生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少时家设熟馆,聘凹水名儒,拨贡陈莜溪先生执教。公学习勤奋,喜于诗词,后入黔西州学,取为廪生,随同侯公廷扬,丁公培之等到顺天府参加乡试未举,回乡继续攻读诗文兼学中医。
公博览群书,精研典籍,吸取众家之长,不断实践,医术和诗词水平均大有提高。是时,有富户王仲襄在安氏的支持下,在煤洞山白坭田侯氏开基祖刘氏祖婆孺人墓后埋坟,“骑龙榨脉”,谁能忍受?肇铭公同廷扬公、廷修公、廷杰公、季美公等出面交涉无效,族人激怒,挖掉王家坟墓,王家告到黔西州府,暗贿知州,肇铭等公被抓入狱,经姻亲说情,廷扬公获释,肇铭等四人仍在押,且被判成重罪。肇铭公主动承担全部责任,减轻另三人之过,同时向省臬司申诉,因知按察使偏爱诗词,便选抄自己得意诗词十余首附呈。臬台阅申诉状和诗词后感到肇铭公是个人才,便调案件到省城亲审,白日公堂问案,晚上则请肇铭公到府中品茶、谈诗、唱和。在臬台的开脱下,挖坟案很快了结,肇铭等公很快获释。此后,肇铭公居住贵阳,既行医又以诗文会友,结交要求民主进步之士,约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加入自治学社(同盟会贵州支部),结识平刚、王文华、何应钦、周素园等名人,经常参与学社活动,为贵州的辛亥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民国初期,经新军管带(后为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介绍,公为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后为都督与省长)之女医逾顽症,刘赠彩幅一方表示感谢,彩幅上书“仲章医生留念”,中书“大国手”三个大字,下书“贵州督军刘显世赠”。随之又推荐肇铭公为省署医官兼南明中学校医,后当选为第一届贵州省议员。因公之关系、侯公廷佩、侯公伯猷、侯公肇文等得到南明中学就读。公每次回乡探亲,都积极为乡中办好事,曾协助办理育英小学,带头并劝乡中富户捐资帮助丁扬斌出外求学进取,扬斌也不负众望,后武任陆军少将,文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南京中央财经委员等职。公文才口才诗才兼优,在省之政界文界有声望,曾获存为西南驻京办事处代表(因两派斗争未去任)。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获荐为郎岱厅厅长,出席饯行宴会中遭政敌下毒,卒于贵阳,在贵阳、黔西官方都主持了隆重的追悼会,运回家乡,葬于荷花塘畔,享年四十八岁,遗留诗集《荷花诗抄》数卷遗世,其诗格律严谨,文笔稳健,气势豪放,不亚于贵州近代名诗,与同乡丁扬斌同称“白坭二子”。
祖母刘氏传略
——侯尚学
前人之苦辛,表著洪献,乃后人之继续。惟我祖妣侯母刘氏,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零二年)壬寅年冬月十一日,系黔西州黔兴里二甲地名旧狗场生长人氏,于公元二零零四年(农历甲申年八月二十三日戌时)在黔西县锦星乡新街村大堰寿终正寝,享年一百零三岁,卜葬于本村代家湾松林坡,丑山未向。
我祖妣历经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前受到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生活处于困境。解放后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过着自由幸神福的生活。晚年在和谐的社会国家里,享受了党和国家对百岁老人的照顾,逢年过节和生日黔西县民政局时常慰问,并送来生活费和礼物。面带笑容的祖妣晚年五官具好,生活起居如中年人一般,精神清爽。
祖妣一生慈祥醇厚,仁孝至诚,内助我肇松公白手成家,恪遵祖训,克勤克俭,以致家道复兴。为人不滋口腹,不好奢华,不妄发言,不欺穷困。内和宗族,外睦乡邻,忠厚开基,仁孝相继,享寿百岁。
祖妣生吾父辈兄弟姊妹六人,子孙后裔三百多人,五代同堂矣。教吾父辈及子孙半耕半读。常曰:“持家以勤俭为先,处世以忍让为贵,生平体前人之遗训,然后能有今日,自能永传弗襄”。(侯龙基代笔)
水西侯氏水城支系简介
----侯爱文
吾先祖明未由四川入黔已经十六、七代,定居水西宣慰司之寒宫西溪.入黔始侯一溪与父学书,子申铭,申禄,申芝入黔避乱,事平,学书祖与次孙申禄回四川富顺原籍,一溪与子申铭,申芝定居水西之西溪,传至五世祖侯天锡(小脚祖公),娶两个罗氏祖婆,生侯青,侯伯,侯文,侯镇,侯玺.后小罗氏祖婆带子六世祖公侯镇转清镇,七世祖公到水城,水城定居十一世,传下子孙几百人。水城后裔有心愿,要找谱书到黔西。前辈传给后一辈,谨记小脚老祖人,入城传至第九世,后裔男丁侯爱文为了完成前辈人心愿,同兄、叔至黔西寻根问祖历经几次,终于完成子前辈几代人的心愿。
我们的世系为:
一世祖学书祖公由四川进入水西,历经几世到第六世,四房镇公随母去清镇,其子兄弟三人做生意到水城,由于当时的水城属中心地带,就在水城场坝,当时叫黑神庙定居,成家立业。
七世祖兄弟三个,建立好家园商量回老家抄谱,后定三房回乡,但由于幺祖公好玩,将钱用去了大半未去成,被长房祖公说几句,但后又给钱回老家,可幺祖公一去不复返,不知是到老家不回呢?还是拿到书另居他方了。在场坝居住的两位祖公凭错自己的能力和后人的发展成为当地大户,并在此修了半条街。
在水城场坝居住四代人,近百年,由于少数民族造反,侯氏祖人的家业受一些当地人的嫉妒和苗族的战乱逼迫,全族人举家迁移。多数迁行水城的通仲河,成为侯家店,那里因水火居全,所以战乱平息,祖人们一个已没回场坝老宅居住。侯家老宅解放后成为国家粮食仓库。直至九十年代才折除重建批发市场。
因到水城的幺祖公回原籍抄谱未回,回籍抄谱的事只好交与下代,并口述要找回黔西小脚祖人为据,可由于以前的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未实现,直至二OO四年我与兄:侯爱银,叔:侯福云商议,自筹资金到黔西寻根问祖,经历几次查找,终于完成了上辈人的心愿。
水城 侯爱文(侯磊执笔)
二零零七年元月
《壮 悔 堂 文 集》
清文别集----清侯方域著
侯方域(公元1618—1654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字朝宗,号雪苑。商丘(今属河南)人。明末诸生。祖父及父辈皆为东林党人。他生性豪迈不羁,“不耐寂寞”,少年即有才名。曾主盟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应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河南乡试,为副员生。三年后抑郁而卒。“壮悔堂”,为其读书治学之所。其著述另有《四忆堂诗集》6卷。
《壮悔堂文集》为其友人徐作肃所选编,包括正集十卷、遗稿一卷。正集卷一、卷二为序,卷三为书,卷四为奏议,卷五为传,卷六为记,卷七为论,卷八为策,卷九为表,书后,卷十为墓志铭,祭文和杂著,加上“遗稿”十篇,共收文一百四十二篇。初刻于顺治年间,然已难以见到。较易寻到的早期刻本为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本。卷首有徐邻唐序、徐作肃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序、胡介祉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作侯氏本传、田兰芳所作侯氏传以及侯方域之父侯洵所作侯方域年谱。集中每篇文章之后均有评语。评者为贾开宗、徐邻唐、徐作肃、宋荦四人。本集另有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重刊本,题为“外孙陈履中、陈履平编次、外曾孙陈濂、陈淮、陈洛同校。”体例仍前,只是篇后没有了贾开宗等四人的评语,删去了“遗稿”传十篇。卷首有阳羡储大文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序及陈履中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序。另有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越氏藏书》本和《四部备要》本。
侯方域早年即以诗与时文名扬海内,后肆力古文,其文取法“昌黎、柳州、庐陵、眉山诸子”,纵横恣肆,“一气磅礴”(徐作肃序),为时人所重。他的古文与魏禧、汪琬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家”。但他早期古文以才气见长,流于华藻,工力不够。他自己曾在《任王谷论文书》中说:“仆少年溺于声伎,未尝到意读书,以此文章浅薄,不能发明古人之旨”。“然皆嬉游之余,纵笔出之,以博称誉、塞诋让,间有合作,亦不过春花烂漫,柔脆飘扬,转目便萧瑟可怜。”后学韩愈、欧阳修,颇有成就。如《答田中丞书》指斥权贵,又如同样内容的《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仆仍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万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若昔日干儿、义孙之徒。计无复之,容出于此。而仆岂其人耶?何执事文织之深也?!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违之故,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而奈何阴毒左计一至于此?!……行文委婉而暗中有劲道随之,乃“绵里藏针”的笔法。
《与吴骏公书》、《与方密之书》等抒写怀抱,都与得洋洋洒洒,流畅恣肆,富有气势,宋荦《三家文钞序》称之“奋迅驰骤,如雷电雨雹之至,飒然而下,可怖可愕,戛然而止,千里空碧。”如《与方密之书》:仆与密之交游之情,患难之绪,每一触及,辄数日营营于怀,及至命笔,则益茫然无从可道。犹忆庚辰密之从长安寄仆厌系之衣,仆常服之。其后相失,无处得密之者问,乃遂朝夕服之,无垢腻所积,色黯而系驳,亦未尝稍洗而濯之,以为非吾密之之故也。乙酉丙戌后制与今时不合,始不敢服,而薰而置诸上座,饮食寝息恒对之欷。病妻以告仆曰:“是衣也,子之所爱。吾为子稍一裁剪而更之以就时制,即可服矣。”仆急止之曰:“衣可更也。是衣也,密之所惠,不可更也。吾他日幸而得见吾密之,将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盖仆之所以珍重故人者如此。密之或他日念仆而以僧服相过,仆有方外室三楹,中种闽兰粤竹,上悬郑思肖无根梅一轴,至今大有生气,并所藏陶元亮入宋以后诗篇,当共评观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友人的拳拳眷念之情。其中关于友人所赠衣服的记叙,更是感人至深,令人有春风扑面之感。
他的传记文,大抵学习《史记》和篇代传奇,善于刻画人物,能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加以表现,具有浪漫气息。最出色的一篇为《李姬传》: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传奇四种,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已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之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其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殃殃,因辞去,不复通。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故却之。开府暂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本文写李香君,文笔洗炼,绘声绘色,将人物的精神风采,刻画得生动传神,有无限余韵。特别是香君劝侯生拒阮大铖一段,曲折而洞达,尤其显示了侯方域的叙事才能。邵长蘅曾评其文曰:“明文极敝,以讫于亡。朝宗始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世。”(《侯方域传》)这个评价对于侯方域的散文创作实践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
此书在乾隆年间数度被列入各省禁毁书目中。如它曾被列入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奏准,闽浙总督三宝奏缴的五十一种禁书中,罪名是“语多失体”。
湖南侯氏探源
------侯尚培 摘
望城箬驿侯氏
初祖讳晓,字行己,号端士,由中州密邑发迹,唐昭宗时以进士官湖南衡州刺史,四世祖君实公徙居衡山鹤岭,生松冈、松林,松冈迁安仁,松林仍居鹤岭。至七世祖钧章公由衡山迁湘潭横头(今属株洲淦田)。传至二十一世祖齐贤,字志道,号斋之,官江西抚州府太守,明景泰7年(1456)由湘潭横头徙居长沙靖港。齐贤公又历八传至之风,字荣仲,于清顺治2年(1645)由靖港分居善化白箬铺(今属望城)。二松家乘肇修于宋绍兴,再修于元至正,三修于明永乐,四修于清康熙33年(1694)。箬驿家乘肇修于道光5年(1825),光绪26年(1900)续修,皆未付梓,1922年三修。
衡山派语:
衡州太守裔,建业盛冈林,
文武多俊杰,历朝列缙绅。
靖港白箬派语:
贤公经楚大,一家之世昌,国佐开基永(鸿业),宗源庆以长(家声振万方),雍和承教育,焕发裕文章,名显光先德,英才绍远祥。
宁乡侯氏
远祖晓公,字行己,号端士,一号宏仁,唐昭宗进士,先世河南密县,后迁山东兖州,复迁西蜀重庆府巴县擂鼓滩摆阵河。晓公任楚南衡州刺史,解组后奠居郡西永丰坊。四世彦真徙鹤岭,生二子,元公迁安仁,宣公仍居鹤岭。七世均章,由衡山鹤岭迁居湘潭第甲湾,即今株洲淦田横头。十一世奭公,任福建宁化县,解组后遂留居。十四公安国,宋淳祐进士,任广东梅州教授,卜居城东攀桂坊。十八世惟吉,任南京牧马所太史,卒葬南京。后裔成业,字元凤,清康熙间由广东徙湖南长郡,占籍宁乡一都杨家湾。又有奇锡、奇翁、奇经、奇纶、俊业、洪业,皆康熙间自广东迁来。1943年宁乡侯氏三修支谱。
湘潭王十万侯氏
始迁祖耀华公,原籍广东梅县湾下,清光绪初年因经商迁湖南湘潭王十万市。至1948年,已传23代。
茶陵枣市侯泉侯氏
明永乐初年由安仁迁此。
衡山侯氏
明季自衡阳迁入,子孙散居县境各地。
绥宁侯氏
始迁祖仲贵公,元末自辰州东郊迁绥宁县田木舟,后裔今分布于鹅公岭、水口、麻塘等地。
城步红苗侯氏
分布于横岭。
城步瑶族侯氏
分布于长安砦、木椬之大候江头破落水、栏牛之侯家田。
华容新沟侯氏
始迁祖菊生公("焕"字派),1924年为求生存,从宁乡双江口凸桥湾迁居华容新沟。现人丁分居新沟和渔口等地。
华容新沟派语:
世业奇仁誉,文化焕楚邦,家声芳大振,国泽庆平章,克象昭明德,承荣宪俊良,光先启佑永,万代锡繁昌。
华容南山赤土坡侯氏
始迁祖成一公,字天六,明进士,官部郎,宣德年间自山东青州徙湖湘,舟泊华容南山,大风覆舟,落业南山赤土坡铁炉湾。孙胜公,字敬甫,从南山迁东山青龙嘴(今东山先红村),现人丁分居松木桥、墨山铺、城关等地。
老派:
始自成思祖,滕公乃东迁,志分清江海,
万民派整然,中更文为一,邦仓复不异。
新派:
三觐定宗功,师道瞻善逢,守大范先正,
开裕钦本中,其可心见广,惟学金宝同,
世兆克贤仰,宜和任远崇。
张家界侯氏
始迁祖亥公,原籍江西南昌丰城,明洪武时官辰州辰龙关游击,子孙留辰。清顺治初年,廷金、廷银兄弟率其子孙由辰州迁居永定。至1906年,已传13代,丁口1600余名。
新化浪思侯氏
始祖华荣公,江西吉安泰和县早禾渡梅子坡金仙庙人,任贵州黄坪州知州,后升黎平府知府。子三:昆山、昆伯、昆明。昆伯公四传至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一移居湖南辰州府溆浦龙坛司葛竹坪;千二移居溆浦县五都油洋溪高庄;千三徙居新化县浪思,后裔移居城东二十里太阳十都满竹村、上栗溪、下栗溪;千四移居湘潭;千五迁四川成都。故尊千三公为新化始迁祖。族谱始修于清嘉庆15年(1810),咸丰11年(1861)、光绪33年(1907)、1947年、1989年续修。
派语:
银清林辉璧,祥自周长发,吉安传楚南,
继承培祖泽,禄位起新班。
桂阳侯氏
南宋淳熙年间由江西迁东塘坊(今樟市)定居。至1988年,全县共4093户、16372人,占全县人口2.33%。
嘉禾平田侯氏
始祖行己公,唐僖宗时进士,官衡州刺史,因家衡州。后裔元亮于宋时迁居桂阳东塘。元亮之后裔仁勋于明初迁此。明季又有祖铭者分迁新塘(俗称破塘)。
嘉禾岭头侯家侯氏
始迁祖圣道公,由桂阳县舍人渡破头侯家迁嘉禾县岭头侯家。
嘉禾新塘侯氏
始迁祖祖铭公,明初自嘉禾侯家分徙新塘(又称破塘)。
溆浦 堰侯氏
始迁祖文誉公,字千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元代由新化徙此。
会同滩头侯氏
始祖文益公,字千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明永乐时因奉卫军之职迁湘,开基于辰州府溆浦县,后徙洪江,再迁会同朗江乡边区之大龙场对河之滩头。至1949年,已传24代,共数千余人。宗祠设滩头。
麻阳侯氏
始祖永禄公,明崇祯年间自辰州移居五寨司。有后裔清代迁麻阳,族人分布长潭、高村等乡镇。
原派:
永元祯胜思,文福秀胡九,
正兴启大国,世代心安康。
1938年续派:
忠孝作天子,仁德克家声,
科甲应宗祖,裕光显昌荣。
侯蒙《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鉴赏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这是一首讽喻词。有故事说,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讽刺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这些人行径的生动写照。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如何;另一方面,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某些人在社会上受到吹捧,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勒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得意的面貌。
这首政治讽喻词,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情趣生动。讽刺词并不多,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有风趣,寓深刻的哲理于浅显明白的语言之中。
【乐清】侯氏后人筹资修复古墓群
2006年5月8日
温州网讯 昨日上午,随着一声开工令下,位于乐清蒲岐上侯宅村莲花峰下的“侯门四进士”古墓群保护性修复工程开工。据了解,整个保护修复工程预算总投资200万元,分三期施工,将按照明代墓葬风格在现有古墓群的基础上建墓坛、墓道、神位、牌楼和石像生。此举将使“侯门进士”古墓群遗址得到保护、维修、复原,防止遭到人为毁坏,成为蒲岐的一个人文景观,将给蒲岐这一千年古镇增添新的魅力。
据《蒲岐镇志》和《侯氏祖谱》等资料记载,自北宋嘉祐辛丑(1061年)先祖侯唯贯从台州迁居蒲岐莲花峰(古称缑山)下,耕读之风世代传承,至清末,侯宅共出了文武进士5人,举人9人,贡元11人,秀才176人。其中不少人著书立说,著作传世达数十部之多。如进士侯廷训《六礼篡要》,侯傅邦《草茆集》等,侯一元主修的明隆庆《乐清县志》、《平阳县志》等地方文献,为繁荣乡邦文化留下了宝贵资料。另外,侯氏先人侯畐在宋时曾在海洲(现连云港市)抗击蒙古军队全家牺牲,与明时侯廷训、侯一元父子分别被称为一代名臣,并在宋、明正史立传。
据了解,此次被发现的“侯门四进士”古墓群,位于莲花峰下缓坡之上,共19穴,前后两排,墓穴形制均为砖砌券室墓。古墓群被发现后,各墓室上的封土大部分已被揭去,但墓室基本完好。从出土的墓志上确认墓主人为进士侯廷训等家族墓葬群后,引起了侯氏散居在平阳、玉环、大荆等地后人的极大关注,并出于对古墓的抢救与保护,以及对先祖的凭吊纪念,侯氏后人自筹资金200万元,启动了“侯门四进士”古墓群保护性修复工程。并在3月份委托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研究人员对古墓群进行测绘、清理,制定了对古墓群的保护工程方案设计图。
据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蔡钢铁介绍,像侯氏古墓群这样大规模集中在一起的家族墓葬,且葬有多位名人,墓室保护又比较完好,在温州地区是少有的,所以具有相当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另外,出于对古墓群保护的目的,考古所没有打开墓室进行发掘。同时,采用就地保护的设计对古墓群进行修复并建明代风格的墓坛、墓道等墓地配套设施,成为缅怀先人的一处纪念地。(乐清新闻 杨云峰 刘言勇)
乐清发现明朝“侯门四进士”古墓
2006年2月2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已发现7座古墓23墓穴,迄今有460多年历史。农历正月十九的一场雨,让乐清蒲岐镇上侯宅村的莲花山又沸腾起来,沉寂了460多年的进士古墓被发现。2月18日,进士侯廷训的后裔对裸露出来的古墓进行挖掘。截至昨天下午,已发现7座古墓23墓穴,完整的墓志有19块,字体清楚,完整纪录了墓主的生平,古墓保存完好。
据《蒲岐镇志》记载,明朝进士侯廷训儿孙共有四人中进士,号称“侯门四进士”,其坟墓也被当地人称为“进士墓”,侯门是当时温州的名门望族。这次发现如此多的明朝古墓群,为研究明代乐清的地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昨天,记者在古墓现场看到,古墓坐落在侯宅莲花峰脚下,面朝蒲岐东干河,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旁边树木郁郁葱葱,23墓穴紧挨着,墓地面积大约宽40米,长30多米。古墓口封砖保存完好,裸露的墓室周围全部用砖铺设,墓室内积满了黄泥与树根,没有被盗的痕迹。进士侯廷训坟墓居中,青石墓碑,高1米,宽0.8米,上有篆体书写的侯廷训之墓等字。
据蒲岐镇上侯宅村人侯志培介绍,侯廷训、儿侯一元、孙侯傅邦、曾孙侯应宾都相继中明朝的进士;这次发现的23墓穴系侯廷训与同胞兄弟侯廷诫及堂兄弟侯廷伦、侯廷蔼、侯廷谠、侯廷诏、侯廷言、侯廷信等8位兄弟,以及侯廷训、侯廷诫后裔的坟墓。现在侯氏后裔遍及乐清的大荆、雁荡,玉环的陈屿,瓯海的梧田等地。据他们介绍,其祖辈经常说起“进士墓”是条石结构,台门台阶建筑宏大,非常威武,60多年前遭到破坏。此次发现后,当地侯廷训的后裔立刻采取了保护措施,并通知各地侯廷训后裔。玉环人侯山狄说,他接到通知后,立刻与同在一个村的200多位侯廷训后裔商量,倡议修缮祖坟,以用来悼念祖宗。昨天下午4时许,乐清文物馆已到现场察看。据张馆长介绍,今天将上报市文物部门,请专家作进一步的鉴定。
相关链接
侯氏四进士
据侯氏二房的祖谱记载,侯廷训生于1484年,死于嘉庆25年也就是1546年,享年62岁。《蒲岐镇志》也记载了侯廷训及他子孙等四位进士的生平。
侯廷训,字孟学,号笔山,官至南京膳部主事,后任福建按察签事。生平正直,与张阁老同朝进士。著有《六礼纂要》、《笔山小稿》等书;
侯一元,字舜举,号二谷,侯廷训第三子,嘉靖年间(1538年)中进士,官授南京刑部广东司主事,曾编辑明朝隆庆年间的《乐清县志》,明朝万历年间的《平阳县志》、《泰顺县志》等;
侯傅邦,字君霖,号道华,侯一元第六子。明朝万历22年中举人,甲辰年(1604年)同侄儿侯应宾同中进士,官授冬宫主事,历任工部郎曹。著有《草茆文集》《侯君霖诗集》。
侯应宾,字观之,系侯一元的二房孙,明朝万历28年中举人,甲辰年(1604年)与叔侯傅邦同中进士,官授武昌推官。
据《蒲岐镇志》主编崔宝珏介绍,侯门出过四位进士,这在明代比较罕见。侯廷训、侯一元均列为乐清市文化名人,《明史》均有传,他们为当时的地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游 花 溪 青 岩 古 城
----侯尚培
人们都说,贵阳花溪青岩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游览观光的好地方。
我向往青岩已经很久了,二零零二年五月三日方才成行。三日早上,红日高升,晴空万里。我们乘坐罗文师傅的面的车,从黔西大转盘出发,上贵毕高速公路,经钟山,过素朴,穿高家岩遂洞,顿时一派风光展现在眼前,中国著名的六广河特大桥到了。停下车,我和小龙到大桥中间观看,只见群峰壁立,桥高万仞,桥下河水深蓝,只微微听到哗哗的响声,横观四面山川,千奇百怪,郁郁葱葱,顿觉心旷神怡,足见中国的桥梁建设专家们的神通广大,制造出这奇迹般的特大桥。
观后六广河大桥,上车如风如电般地朝花溪青岩古镇奔去,一小时左右,高高的青岩古城楼就展现在眼前了。青岩镇,是贵阳市通往黔南的一个古镇,是贵州省出文化名人最多的地方,清朝至民国年间,就出了詹事府詹事翰林学士周渔潢,状元赵以炯,辛亥革命前卒平刚先生,的确是人们前往观光的好地方。
进入古镇,高高的石拱城门映入眼帘,到处是古民居式样,沿石街进入古城中,转过一条街,穿过一条港,状元故居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状元故居,是贵州省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居住地,是一栋古色古香,两进院落的四合院。前面院门上挂着一块金光闪闪的“文魁”扁,两边挂着对联“论语传家,琴鹤谱志”。进入院内,正房的柱头上挂着木扁对“画狄多传贤母教,登台喜到状元家”。箱房内一边是挂的文物字画,记得有贵阳名士清未礼部尚书李端芬先生的贺联“沐熙朝未有殊恩,听鸿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岂吾黔久钟灵气, 忆仙笔流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有赵西林先生,王得一先生等的题辞。一面是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简介。
状元府正厅中,有状元公以炯遗留的墨宝,那翰院小楷,写得向刻板印刷的一样,足见当年状元公是何等的刻苦了。另外还有联对,有诗文,有御笔钦点为丙戌科一甲第一名的榜文,有状元公骑过的马鞍,睡过的床,用过的家具,有状元公遗事条幅和一口聪明泉水。
此条幅有二十幅左右,记述状元公以炯从少年到逝世时一生的事迹。状元公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零六年,出生于青岩名门,其父赵国澍,清朝咸同年间青岩镇团务总理,青岩教案的当事人。以炯公兄弟四人,三人成进士,以炯中光绪丙戌科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成为贵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文状元。
状元公以炯少年奇才,十三岁时,青岩文人秀才们聚于赵家楼吟诗作文,以炯上楼玩耍,秀才知道以炯聪明有才智,遂叫吟诗一首以观,以炯见大文人们小看自已,遂即景生情吟诗一首:“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汉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睹,看破江南十二州。”诗句一出,大文们大为惊喜,都击节称赞,说以炯将来必光大我贵州文化事业。
从此,以炯名声大燥,但仍然不骄不燥,克苦攻读。一日以炯兄弟在树下诗书,一条大白莽蛇向他们奔来,二人大惊,一时不见了大白莽蛇。以奎遂向以炯道,此是天意呼?兄长必定中是科魁首。后兄弟二人同到京师参加会试,双双高中进士,以炯成为丙戌科第一甲第一名,成为贵州省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文状元,时贵阳人礼部尚书李端芬高兴得写了贺联和贺诗,现存状元府供参观者观赏。以炯公后历官翰林院学士,广东学政,乡会试考官等职务。后丁忧回籍,因中状元时带的一万两修状元府的银子被盐商所骗,未修成状元府弟,谨将原住居修整居住,后主讲青岩学古书院,年五十岁逝世,有诗文遗留传世。
看完状元公以炯的故居后,使我想起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青岩镇因出了状元公以炯而名垂天下,青岩镇因此而以文化古镇出名。旅游,观光的人们慕名前来,接踵而至。青岩人也以古镇名居为龙头,发展旅游经济。我想状元公之名为青岩创造了多少财富,是人们无法计算的。
沿街漫游,石街长存,赵公祠,百岁坊,象棋楼、、、游之不尽,我们还会再来的。下一站青岩骑龙寨周渔潢先生故居,“桐野书屋”也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之一。
同游者,夫人张德芬,小子侯先龙,内弟张德举,德举未婚妻曾会,内弟张健,张健妻刘晓燕及子张效纲,表弟罗文。大家游兴未尽,说是上了一生洗动的文物展览课。
观后,我们一行人又朝花溪公园奔去,在花溪山水间畅游,照相,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侯 尚 培 文
壬午年季春旅游周
迁葬西溪祖坟帐务公布(略)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成员简历:
侯肇华、民国癸未年二月初八日辰时生于黔西西溪,系侯伯公七世孙,廷友公长三子,中师文化,一九六三年参加教育工作,在西溪小学任教,曾任西溪小学校长,二零零一年随洪家渡水库移民搬迁,调入黔西城关镇申家坝小学工作,任教导主任,二零零五年七月退休,二零零六年四月在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上当选为理事长。
侯肇芝、民国辛已年八月十四日生于黔西内庄笔架山,系侯文公七世孙,廷魁公三子,中学文化,一九六四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庆丰小学、白泥小学、锦星小学任教,曾任庆丰小学校长,一九九七年退休。二零零六年四月在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
侯树明、字基像,民国丁丑年三月十二日生于黔西白泥田抬桥坡,系侯玺公八世孙,银昌公长子,一九五二年十月参加工作,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参军,任班长。一九五九年转业到东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一九六零年三月调回家乡黔西县交通科工作,先后在西溪水利,公安局等部门工作。一九九九年由公安局调县车队工作,任车队队长。一九八一年后县车队改为黔西县汽车运输公司,任经理,党支部书记,一九九六年退休。二零零六年四月在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
侯孟基、一九三八年(戊寅)十月生于大方县牛场乡白岩脚,国应公十世孙,高小毕业,一九五五年参加工作,任牛场乡秘书、一九六三年调马场公社任秘书,一九六五年任马场区委秘书,一九八七年任马场区副区长,一九九二年任牛场乡党委书记,一九九九年退休,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五日当选为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副理事长。
侯基成、一九四六年二月生于黔西县内庄大堰上,玺祖公八世孙,曾读黔西师范,一九七零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凹水乡党委书记,林泉工商所所长,林泉供销社主任,林酒厂厂长,黔西县供销社副主任,二零零六年退休,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五日当选为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副理事长。
侯舜基、一九三八年正月二十五日生于金沙县高坪乡大发寨,建国前读私塾,解放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在威宁工作二年。一九六二年读县中医学校,毕业后回禹谟区医院工作,一九六五年调高坪医院工作,一九七零年调白坪医院工作,一九七五年调化觉医院工作,一九九四年退休,现仍从事个体医疗,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五日当选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副理事长。
侯爱文 一九六八年二月生于水城县阿嘎乡通寨村侯家店,国柱公十一世孙,一九八八年毕业于水城特区师范学校,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五年在中山区公安道路检察站工作,一九九六年至二零零七年在水城县双嘎乡政府工作,其中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三年任双嘎乡供电站站长,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五日当选为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副理事长。
分享按钮>> 侯小川任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
>> 侯玉兰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