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树涛教书育人诗作留美名

    中华侯氏网 2011年1月16日 百度百科网


 

    侯树涛是桐梓县武胜镇人(即今娄山关镇),清末岁贡。因家境贫赛,设馆教书为业。他教学认真求学人年渐增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全国停止科举制度,侯树涛响应也不教私塾。周兆熊、刘幼屏、刘以庄、侯树涛、唐灼中等应桐梓知县之邀,创办新学。他们五人到了重庆购置好办新学的图书仪器,正准备往回返。听友人讲:全川办新学最好是涪州知州桐梓人邹怀西(耿光)。他们去到涪陵邹怀西以礼相待热心办学的故乡人。并令中、小学教师与家乡人介绍办学的经过,并赠图书表册,教学内容与方法,无偿为桐梓培养10名师范生。清末民初桐梓新学创办,侯树涛是积极参与者之一。到民国元年,桐梓县境内有官立初级小学18间,其中女子小学两间;私立小学两间,共20间小学。在桐梓小学读过书受过侯树涛业的人有:王家烈(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江国璠(第25军旅长、师长、周西成的第三位接班人)犹国材(第25军师长、军长)、黄希丞(曾任过仁怀、大定、正安县长、第25军参谋长)、侯之担(第25军师长、副军长)、侯汉佑(第25军副师长)、王守美(第25军时,曾任盘县、丹江、独山县县长)、赵元镌(盘县、独山县长),其子侯之珽(第25军团长)、侯之珪(第25军副师长)、侯之玺(第25军旅长)、其他的何知重(第25军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军长)等一大批学生走出娄山关。


  侯树涛受命编修《桐梓县志》,他与犹海龙、赵元镌合作三年时间编完民国《桐梓县志》、是民国时期修的一部较好的县志。搜集上百种书刊,并亲自采访,设置交通篇,包含公路修建、河工、电报、电灯等新科学运用。是民国时期比一般县志资料翔实,保存大量历史资料、为后来资政育人做了贡献。


  侯树涛从小酷受诗歌,工余时间写了大量诗歌。惜兵燹水患保留下来仅一个诗集《素园诗草》,民国时期贵州名诗人黄泽书、袁佩生、桂百铸、聂树楷、聂延袺、段家榕、王延直、钱登熙、牟琳等为其题序。周西成题写《素园诗草》书名。侯树涛还与贵州诗人陈正猷、杨覃生等结成诗社,交往密切,切槎诗作。


  侯树涛的诗作一个突出特色:勇于针贬时弊。如《哀饥民》、《抬观音》、《拉肥猪》、《种烟歌》、《出走》、《九日登东山见时局将变感赋》、《中秋对月接次子家书川战发生感赋》等是这方面代表作。

    《哀饥民》:

    “大军之后年必荒,闻者数岁不登场。野无青草概荒凉,室如悬罄乏储藏。

    米珠新桂人心惶,有叟唏嘘诉道旁。叟言甲子劫运当,民以逆气感穹苍,

    天以戾气应四方;或杀粟而陨肃霜,或害稼而生虫蝗,旱干水溢罹天殃。

    天灾流行不预防,好事徒欲焚巫狂。自来米价无此昂,千钱仅买一升粮,

    蕨根挖尽树皮尝。富者岁歉售田庄,贫者称贷卖儿偿;人民饥馑菜色黄,

    形如鹄立走且僵。流离饿殍道相望。嗷嗷鸿雁哀如伤,安见仁者施义浆,

    穷黎得以充饥肠。作歌告哀哀吾邦,余三余一法最良,凶年有备免流亡,莫若仍仿朱子法立社仓。”

    侯树涛诗另一个特点,歌颂进步和革命《题黄花岗殉难七十二烈士纪念》、《九盘子怀熊旅长》熊指挥川黔边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丙寅三月初九日赤水开运动会纪盛并颂周公会办荣升省长》,贵州有史以来第一个运动会。《省设立路政局修筑马路造福于黔人者甚大特撰长歌以颂之》等歌颂进步和新事物。


分享按钮>> 上海长海医院骨科主任侯铁胜
>> 中华民族母系始祖母—帝素织女